20照市一模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理综生物.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2809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照市一模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理综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照市一模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理综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照市一模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理综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照市一模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理综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照市一模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理综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照市一模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理综生物.docx

《20照市一模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理综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照市一模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理综生物.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照市一模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理综生物.docx

20照市一模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

2013年高三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

2013.03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6页。

满分24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试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必做,共87分)

注意事项:

1.第I卷共20小题。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答题卡,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相对原子质量:

HlC12N14O16Na23S32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的得4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紫色洋葱的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如右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管状叶和鳞片叶细胞的核基因组成不同

B.紫色洋葱中的色素存在于洋葱的叶绿体

C.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不能选取鳞片叶内表皮

D.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应选取根尖分生区细胞

【答案】C。

洋葱的管状叶和鳞片叶细胞均为洋葱体细胞,两细胞的核基因组成相同,其性状不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洋葱中的色素存在于叶绿体及液泡中;要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需选择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不能选用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应选择具有分裂能力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

2.研究发现,癌变前的衰老肝细胞能被由肿瘤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清除。

利用这一成果可以对癌变前衰老细胞进行抗原特异性免疫监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癌变前衰老肝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免疫

B.癌变以后的肝细胞容易向其他组织转移

C.在免疫系统被抑制的患者肝脏中,衰老肝细胞不会积累

D.衰老肝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答案】C。

衰老细胞是被吞噬细胞等淋巴细胞吞噬,或细胞自身启动程序性死亡机制,溶酶体释放各种水解酶,进而消化自身细胞。

所以在免疫系统被抑制的患者肝脏中,衰老肝细胞会不断积累。

3.右图甲、乙、丙表示某动物细胞中的不同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核苷酸是构成物质甲的单体

B.物质甲为该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C.可用苏丹III染液来鉴定物质乙

D.物质丙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

【答案】D。

本题考察细胞中三种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作用,综合分析可知甲、乙、丙分别代表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磷脂。

因此脱氧核糖核苷酸是构成物质甲的单体,A错;对于细胞生物而言,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B错;鉴定蛋白质采用双缩脲试剂,C错。

4.调查发现某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味”,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

与普通蜣螂相比,这种蜣螂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内脏。

由此得不出的结论是

A.从进化的角度看,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存在生殖隔离

B.从生态系统成分看,这种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C.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类型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答案】A。

由题可知,“生活品味”提高的蜣螂出现了与普通蜣螂不同的适于“肉食”的性状,

因此该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进行了生物进化,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肉食”这一特点又决定了它不只是腐食,还进行肉食,因此这种蜣螂既是分解者又是消费者;从题干中找不到足够的证据说明两种蜣螂间存在着生殖隔离,故A错。

5.右图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微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d表示神经与骨骼肌连接的区域(属于突触的一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电极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骨骼肌收缩

B.d内信号变化: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c处能记录到电位变化

D.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刺激处骨骼肌细胞膜外为正电荷

【答案】B。

用电极a刺激神经,则电流能在传出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并能引起骨骼肌收缩,若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说明a与c之间的神经纤维受损或刺激强度不够,与骨骼肌受损与否无关;d表示神经—肌内接头,是突触的一种,所以神经冲动在此处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最终引起肌肉收缩;电极b刺激骨骼肌,刺激处骨骼肌细胞膜外为负电荷。

6.下列遗传系谱图中,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用E或e表示,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用F或f表示。

个体II3不携带致病基因,则

A.个体I2的基因型为eeXFXf

B.个体II6的基因型为FFXEY

C.个体III9的基因型为FFXeY的可能性是1/2

D.个体Ⅳn为患两种遗传病女孩的概率是1/32

【答案】D。

由图中的5、6、8、9可知甲、乙两病均为隐性遗传病,3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由此可推知甲病为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由5、6、8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个体

6的基因型为FfXEY,个体I2的基因型为ffXEXE或ffXEXe个体III9的基因型为1/3FFXeY或2/3FfXeY,III7的基因型为FfXeY或FFXeY,III8的基因型为ffXEXE或ffXEXe,患甲病的概率为1/4,为乙病女孩的概率为1/8,所以个体Ⅳn为患两种遗传病女孩的概率是1/32。

第Ⅱ卷(必做129分+选做24分,共153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18题,其中21-30题为必做部分,3l-38题为选做部分。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只在试题卷上答题不得分。

3.选做部分考生必须从中选择l道物理题、l道化学题和l道生物题作答。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所选题号用2B铅笔涂黑,答完题后,再次确认所选题号.

【必做部分】

24.(10分)气孔是植物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其张开程度用气孔导度来表示,它反映了单位时间内进入叶片单位面积的CO2量。

下表是植物I和植物II在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单位:

mmolCO2·m-2·s-1)。

请分析回答:

(1)请在坐标图中画出植物I和植物II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曲线。

 

(2)据表分析可知,一天中植物I和植物II吸收CO2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

(3)沙漠植物的气孔导度变化更接近于植物________,影响其光合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除了水和CO2浓度之外,还有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等。

(4)下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物质代谢过程(①~④表示不同过程)。

凌晨3:

00时,植物I和植物II都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有______(填图中序号)。

过程①产生的C3的具体名称是______,过程③除需要酶的催化外还需要______等物质的参与。

24.(10分)

【答案】

(1)(2分)

 

(2)植物Ⅰ主要在夜间吸收CO2,植物Ⅱ主要在白天吸收CO2(2分)

(3)Ⅰ(1分)光照、温度、无机盐等(任答两项即可,1分)

(4)①②(2分)丙酮酸(1分)[H]和ATP(1分,答不全得0分)

本题以气体交换的通道—气孔作为情境材料,综合考察了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能力及提取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原因,沙漠植物形成了白天利用夜间吸收并储存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的特点,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白天气孔张开导致水分的大量丢失。

凌晨3︰00时,由于没有光照因此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植物Ⅰ和植物Ⅱ都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进行的过程的生理过程有①②,过程①产生的C3的具体名称是丙酮酸。

 

25.(9分)人类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下图是I型、II型两种糖尿病部分发病

机理示意图,请回答:

 

(1)由图可知,①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当血糖浓度升高时,结构①活动加强,影响①发挥作用的主要物质或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ATP。

(2)图中②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用15N标记的氨基酸研究物质②的合成与分泌,放射性物质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某抗原的结构酷似胰岛B细胞膜的某结构,导致该抗原刺激机体后产

生的抗体攻击胰岛B细胞,由此引起的糖尿病属___________(选填“I型”或“II型”)糖尿病;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该疾病属于__________病。

25.(9分)

【答案】

(1)葡萄糖载体(1分) 胰岛素(1分)胰岛素受体(1分)

(2)胰岛素(1分)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3分,顺序不可调)

(3)Ⅰ型(1分)自身免疫(1分)

由图可以看出Ⅰ型糖尿病产生的原因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而Ⅱ型糖尿病产生的原因是靶细胞受体不足。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载体蛋白活动加强,影响其活动的主要有胰岛素的含量、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及ATP的供应量。

胰岛素合成与分泌依次经过的细胞器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因某抗原的结构酷似胰岛B细胞膜的某结构,导致该抗原刺激机体后产生的抗体攻击胰岛B细胞,最终导致胰岛素的分泌量不足,由此引起的糖尿病属Ⅰ型糖尿病,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该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26.(9分)福寿螺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我国引入后进行人工养殖。

后来,由于福寿螺在野外迅速蔓延,种群密度逐渐增大,一些地方的秧苗遭到啃食,农作物减产。

福寿螺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亚马逊河流域,由于鸟类、鳖等与福寿螺之间形成了___________关系,从而有效地

抑制了福寿螺的_______________。

(2)福寿螺在我国野外由于缺少____________而迅速蔓延,此时期其种群数量增长类似于__________型曲线。

欲调查福寿螺种群数量,一般采用___________法。

(3)研究发现,中华鳖可捕食成年福寿螺,有人用中华鳖进行生物防治实验。

右图是放养中华鳖后,福寿螺卵块的数量变化情况。

①___________时间段,福寿螺种群密度下降最明显,此时,__________福寿螺的数量会明显减少。

②从种群特征上分析,导致8~9月份福寿螺种群密度很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果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9分)

【答案】

(1)捕食(1分)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增长)(1分)

(2)天敌(1分)J(1分)样方(1分)

(3)

6月中旬~7中旬(1分)成年(生殖期)(1分)

出生率基本为零(出生率非常低)(1分)

中华鳖对控制福寿螺种群数量十分明显(1分)

福寿螺作为外来物种,引入我国后,由于缺少原产地长久形成的捕食关系,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后会快速繁殖,种群数量的增长接近“J”型增长曲线。

引入天敌进行生物防治能有效的控制其数量增长。

中华鳖可捕食成年福寿螺进行降低卵块的数量,从而导致出生率的下降,达到控制福寿螺数量的目的。

27.(13分)藏獒原产于中国青藏高原,是一种高大、凶猛、垂耳的家犬。

具有基因B时,皮毛呈黑色;具有基因bb时,皮毛呈褐色;但毛色的形成还受I(i)基因的控制。

下图甲表示藏獒毛色的遗传实验,乙表示F1的某组织切片显微图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分子水平上分析,控制毛色的基因B与b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不同。

(2)依据__________可判断出乙图为雌性藏獒组织切片显微图像,与细胞②、③相比较,队细胞形态外,细胞①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_________。

(3)正常情况下,细胞①分裂结束后能产生____种类型的子细胞。

细胞③的基因组成是_____。

(4)F2中,黑毛藏獒的基因型是______,其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_。

(5)让F2中的褐毛藏獒与基因型为BbIi的个体进行交配,理论上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

27.(13分)

【答案】

(1)碱基对的数目或排列顺序(2分,答不全得0分)

(2)细胞②不均等分裂(1分)同源染色体(1分)

(3)2(1分)BBii或bbii或BBII或bbII(2分,答不全得0分)

(4)BBii和Bbii(2分)1/3(1分)

(5)白毛∶黑毛∶褐毛=2∶1∶1(3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对减数分裂、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能力。

由题可知藏獒的毛色是由二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但题干所给的信息量明显不足,突破本题是从杂交子二代中的褐毛藏獒占子二代的1/16来进行突破,结合题干信息可以写出其基因型为bbii。

【选做部分】

共8题,考生从中选择1个化学、1个生物和1个物理题目作答.

34.(8分)【生物一生物技术实践】

35.(8分)【生物一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我们日常吃的大米中铁含量极低,科研人员通过基因工程等技术,培育出了铁含量比普通大米高60%的转基因水稻,改良了稻米的营养品质。

下图为培育转基因水稻过程示意

图,请回答:

(1)在上述工程中,铁结合蛋白基因称为____________,获取该基因后常用___________技术进行扩增。

(2)构建重组Ti质粒时,通常要用同种限制酶分别切割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将重组Ti质粒转入农杆菌时,可以用___________处理农杆菌,使重组Ti质粒易于导入。

(3)将含有重组Ti质粒的农杆菌与水稻愈伤组织共同培养时,通过培养基2的筛选培养,可以获得__________;培养基3与培养基2的区别是_________。

(4)检测培育转基因水稻的目的是否达到,需要检测转基因水稻____________。

35.(8分)【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答案】

(1)目的基因(1分)PCR(1分)

(2)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1分)质粒(1分)CaCl2(1分)

(3)含有重组质粒的愈伤组织(1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比例(1分)

(4)种子中铁含量(1分)

本题中培育转基因水稻的目的是为了培育出铁含量比普通大米高的水稻,因此目基因为铁结合蛋白基因,要大量获得一般采用PCR技术进行扩增。

要构建重组质粒要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和质粒。

将外植物培养成试管苗的过程要用到不同的培养基,培养最明显的差别在于所添加激素的种类和比例的不同。

转基因水稻的目的是获得铁含量较高的大米,因此检测时应看转基因水稻种子中铁的含量。

 

2013高三一轮考试理综试题

生物试题解析

1.答案:

C。

洋葱的管状叶和鳞片叶细胞均为洋葱体细胞,两细胞的核基因组成相同,其性状不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洋葱中的色素存在于叶绿体及液泡中;要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需选择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不能选用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应选择具有分裂能力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

2.答案:

C。

衰老细胞是被吞噬细胞等淋巴细胞吞噬,或细胞自身启动程序性死亡机制,溶酶体释

放各种水解酶,进而消化自身细胞。

所以在免疫系统被抑制的患者肝脏中,衰老肝细胞会不断积累。

3.答案:

D。

本题考察细胞中三种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作用,综合分析可知甲、乙、丙分别代表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磷脂。

因此脱氧核糖核苷酸是构成物质甲的单体,A错;对于细胞生物而言,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B错;鉴定蛋白质采用双缩脲试剂,C错。

4.答案:

A。

由题可知,“生活品味”提高的蜣螂出现了与普通蜣螂不同的适于“肉食”的性状,

因此该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进行了生物进化,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肉食”这一特点又决定了它不只是腐食,还进行肉食,因此这种蜣螂既是分解者又是消费者;从题干中找不到足够的证据说明两种蜣螂间存在着生殖隔离,故A错。

5.答案:

B。

用电极a刺激神经,则电流能在传出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并能引起骨骼肌收缩,若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说明a与c之间的神经纤维受损或刺激强度不够,与骨骼肌受损与否无关;d表示神经—肌内接头,是突触的一种,所以神经冲动在此处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最终引起肌肉收缩;电极b刺激骨骼肌,刺激处骨骼肌细胞膜外为负电荷。

6.答案:

D。

由图中的5、6、8、9可知甲、乙两病均为隐性遗传病,3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由此可推知甲病为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由5、6、8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个体

6的基因型为FfXEY,个体I2的基因型为ffXEXE或ffXEXe,个体III9的基因型为1/3FFXeY或2/3FfXeY,III7的基因型为FfXeY或FFXeY,III8的基因型为ffXEXE或ffXEXe,患甲病的概率为1/4,为乙病女孩的概率为1/8,所以个体Ⅳn为患两种遗传病女孩的概率是1/32。

24.(10分)

答案:

(1)(2分)

 

(2)植物Ⅰ主要在夜间吸收CO2,植物Ⅱ主要在白天吸收CO2(2分)

(3)Ⅰ(1分)光照、温度、无机盐等(任答两项即可,1分)

(4)①②(2分)丙酮酸(1分)[H]和ATP(1分,答不全得0分)

本题以气体交换的通道—气孔作为情境材料,综合考察了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能力及提取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原因,沙漠植物形成了白天利用夜间吸收并储存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的特点,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白天气孔张开导致水分的大量丢失。

凌晨3︰00时,由于没有光照因此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植物Ⅰ和植物Ⅱ都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进行的过程的生理过程有①②,过程①产生的C3的具体名称是丙酮酸。

25.(9分)

答案:

(1)葡萄糖载体(1分) 胰岛素(1分)胰岛素受体(1分)

(2)胰岛素(1分)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3分,顺序不可调)

(3)Ⅰ型(1分)自身免疫(1分)

由图可以看出Ⅰ型糖尿病产生的原因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而Ⅱ型糖尿病产生的原因是靶细胞受体不足。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载体蛋白活动加强,影响其活动的主要有胰岛素的含量、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及ATP的供应量。

胰岛素合成与分泌依次经过的细胞器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因某抗原的结构酷似胰岛B细胞膜的某结构,导致该抗原刺激机体后产生的抗体攻击胰岛B细胞,最终导致胰岛素的分泌量不足,由此引起的糖尿病属Ⅰ型糖尿病,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该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26.(9分)

答案:

(1)捕食(1分)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增长)(1分)

(2)天敌(1分)J(1分)样方(1分)

(3)

6月中旬~7中旬(1分)成年(生殖期)(1分)

出生率基本为零(出生率非常低)(1分)

中华鳖对控制福寿螺种群数量十分明显(1分)

福寿螺作为外来物种,引入我国后,由于缺少原产地长久形成的捕食关系,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后会快速繁殖,种群数量的增长接近“J”型增长曲线。

引入天敌进行生物防治能有效的控制其数量增长。

中华鳖可捕食成年福寿螺进行降低卵块的数量,从而导致出生率的下降,达到控制福寿螺数量的目的。

27.(13分)

答案:

(1)碱基对的数目或排列顺序(2分,答不全得0分)

(2)细胞②不均等分裂(1分)同源染色体(1分)

(3)2(1分)BBii或bbii或BBII或bbII(2分,答不全得0分)

(4)BBii和Bbii(2分)1/3(1分)

(5)白毛∶黑毛∶褐毛=2∶1∶1(3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对减数分裂、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能力。

由题可知藏獒的毛色是由二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但题干所给的信息量明显不足,突破本题是从杂交子二代中的褐毛藏獒占子二代的1/16来进行突破,结合题干信息可以写出其基因型为bbii。

34.(8分)【生物—生物技术实践】

35.(8分)【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答案:

(1)目的基因(1分)PCR(1分)

(2)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1分)质粒(1分)CaCl2(1分)

(3)含有重组质粒的愈伤组织(1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比例(1分)

(4)种子中铁含量(1分)

本题中培育转基因水稻的目的是为了培育出铁含量比普通大米高的水稻,因此目基因为铁结合蛋白基因,要大量获得一般采用PCR技术进行扩增。

要构建重组质粒要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和质粒。

将外植物培养成试管苗的过程要用到不同的培养基,培养最明显的差别在于所添加激素的种类和比例的不同。

转基因水稻的目的是获得铁含量较高的大米,因此检测时应看转基因水稻种子中铁的含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