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发展定位与战略.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2737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南沙发展定位与战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州南沙发展定位与战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州南沙发展定位与战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州南沙发展定位与战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州南沙发展定位与战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南沙发展定位与战略.docx

《广州南沙发展定位与战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南沙发展定位与战略.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州南沙发展定位与战略.docx

广州南沙发展定位与战略

作者:

臧否于2011-08-2219:

09:

44发表

南沙,未来40年该如何发力?

《广州南沙发展定位与战略研究》引多方猜想,南都记者请来专家把脉支招

2011-08-22南方都市报作者:

王卫国魏凯刘国珍陈辉

摘要:

中国社科院、广州市委市政府前日在北京共同发布的《广州南沙发展定位与战略研究》课题成果引发了公众对广州南沙的许多猜想,南沙能否在40年后成为与香港看齐的珠三角又一颗明珠?

南沙如何迈过如今缺乏人气的起步阶段?

省政府是否适合搬到南沙?

南都讯中国社科院、广州市委市政府前日在北京共同发布的《广州南沙发展定位与战略研究》课题成果引发了公众对广州南沙的许多猜想,南沙能否在40年后成为与香港看齐的珠三角又一颗明珠?

南沙如何迈过如今缺乏人气的起步阶段?

省政府是否适合搬到南沙?

昨日,南都记者就这次战略研究课题呈现的热点话题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

焦点1

省府搬迁南沙是否可行?

若真搬至少得用5年

“我认为省政府搬迁在现实中没什么可行性。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马向明昨日指出,目前南沙课题成果最悬而未决的问题就是省政府搬迁,南沙目前交通方式很单一,只有高速公路,而连接铁路和机场都不方便,对于全省的可达性是不够的,特别对于粤东和粤西地区。

马向明认为,南沙的优势是靠近海港和靠近港澳,与省级行政中心并无太大关系。

“要疏解中心城区,往南沙疏解并不是很理想的选择。

”他建议,省政府某些职能部门可以先转过去作为政府机构的外溢,但不要搬迁与市民和企业联系很紧密的职能部门。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喻锋对此问题持不同看法。

“我个人觉得,只要未来南沙交通网络发展得更加完善,距离的问题应该不太难解决,现在南沙已经通了地铁和高速公路,此外还有水路航线,未来有可能把高铁再延伸过去的话,进一步优化地铁网线,那就可以大大缩短南沙到主城区的时间,当然,具体如何通过组织交通,还需要进一步的专题研究,而现在省市政府也在支持我们开展前期研究准备了。

喻锋分析指出,由于涉及省会城市行政中心的搬迁,整个方案需要向国务院申报,从以前的案例看,主要申报对象大概会涉及中央编办、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国务院法制办等机构。

涉及到民政部,主要是因为搬迁会涉及到行政区划调整,而在搬迁和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土地置换、耕地征用、原有生态资源的保护等衍生问题如何跟现有法律法规协调,需要由国务院法制办介入。

喻锋预计,搬迁具体操作过程耗时较长,从动议确立到实施实质搬迁,昆明和西安用了5年左右的时间,先在迁移地点建高校新校区、医院、一定的商业设施,再逐步把各个行政部门分批搬过去,如果省委省政府真的搬去南沙,估计耗时会比昆明和西安要长一些。

焦点2

高端商服业如何聚人气?

培育大概需要10-15年

《广州南沙发展定位与战略研究》指出,南沙要打造国际商业服务中心,大力发展国际高端商务服务业,将南沙建设成为立足珠三角,面向国际的总部经济聚集区和高端商业服务中心。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教授早期就提出了要在南沙打造奢侈品免税区,通过发展高端商业吸引人气。

“南沙作为新区,过去没有这个基础,没有人气再怎么搞也搞不起来,我们建议在南沙搞个免税区,珠三角的人不用去香港,有些东西就可以在南沙买,形成日常的人流和商流。

王先庆认为,南沙的商业发展也不能好高骛远。

“要先从基础商贸服务业做起,包括零售市场,想办法搞出人气和特色,比如搞特色水产市场、期货交易所,比如把一些高校或培训学校搬到南沙,有人气了,酒店业、服务业、餐饮业才能发展。

”王先庆认为,培育南沙的商业服务业要有个缓慢的过程,大概需要10到15年的时间。

王先庆特别强调,南沙的战略规划不能脱离实际,要和广州的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和功能布局相匹配。

他对这次研究提出的智慧海滨城市的概念就持有不同见解,他认为目前南沙还具备吸引高新科技人才的条件,“没有高端服务业聚集区,怎么搞高新科技?

焦点3

公共配套设施如何完善?

要布局重点中小学

中国社科院提交的研究课题特别分析了南沙人气不足的问题。

报告指出,南沙人口规模小且增长缓慢,339.5平方公里陆域面积目前常住人口只有26万人,常住人口甚至出现向老城区倒流的现象。

实行积分入户制后,目前申请入户的只有9人。

为了增强该地区人才吸引力,中国社科院建议南沙要加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

研究建议,南沙应该将市重点中小学资源的布局向南沙倾斜,采取整体搬迁或者建立分校的方式迅速改善南沙新区的教育条件;应该将一两座辐射珠三角地区的知名综合性医院搬迁到南沙,在更便捷服务珠三角地区的同时改善南沙新区的医疗条件;南沙应完善城市公交系统,特别是连通广州中心市区的大站快轨建设,促进广州中心市区人才服务南沙的便利性和彼此之间的交往。

焦点4

如何处理复杂地质条件?

工期速度一定要慢下来

南沙地处珠江入海口,陆域面积中冲积平原和围垦地占一定比重,地质条件相对复杂。

不过相比于地质条件有相似之处的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南沙开发的地质条件更为优越。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张季超教授昨日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指出,南沙主要地质问题是软弱地基,该区域软土层最厚的地方达到30-40米,薄的地方也有10多米。

“对于这种软弱地基一定要做好预处理,不能像过去一样抢工期,否则会有血的教训。

”张季超参与过小谷围岛和南沙地区部分工程的地基处理,他认为处理软弱地基关键是要夯实地基,目前已经有多个工程手段可以实现。

而此前南沙部分企业在施工时就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遇到了沉降。

“南沙的发展远期规划到40年以后,这个时间点设置得很好,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处理前期工作。

”张季超认为,开发新区不能急,对于工程地基问题,工期速度一定要慢下来。

■声音

40年“从容”发展,慢了!

“老南沙”翟叔 退休干部

“规划说要40年‘从容’地发展,2050年基本达到香港水平,不过,我特别希望南沙发展的脚步能再快些。

”南沙退休老干部翟沛森,看了刚刚公布的《广州南沙发展定位与战略研究》后十分兴奋。

翟叔是土生土长的“老南沙”,他表示,虽然南沙大开发已经过去10年,但是南沙成为“城市”,还只是个概念。

过去的南沙是农村基础,发展很慢,表面上实现‘农转居’,村民变成了市民,但是在城市配套的享受方面,并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实现。

如果上升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的国家级新区,南沙从一个“农村”变为“真正的城市”指日可待。

新的研究确定了旅游休闲健康产业等南沙未来五大主要产业群。

翟叔说,看到这,他振奋了。

“南沙现在就缺人,但是如果省政府搬来了,五大主要产业群实现了,那么,投资居住的、参观旅游的、学习搞研究的人会源源不断地进来,南沙不会再缺人。

”翟叔似乎已经看到了未来,他说希望这一研究成果,可以真正落实,而且,如果能再“从容”地“缩短”建设时间,那就更好了。

更想南沙提升软实力

金日 当地私营业主

“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在一定期限内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这些都是九牛一毛”,金日觉得,企业发展真正在乎的不是这些“小钱”,而是整个营商环境。

“我听到企业主抱怨最多的就是,在南沙办个事情太难。

”金日是当地一个私营业主,因业务来往,平时接触的企业比较多。

他认为,政府的办事方法应该从“管理型”真正变成“服务型”才能更好地吸引企业入驻。

“最简单的例子,可以在国税、地税等税务部门之间,建立一个统筹或者连接的部门,企业主来交税,只要找一个‘窗口’就可以了。

作为南沙本地人,金日伴随着南沙的一步步成长。

“南沙大开发以来,规划在不断地改变,五个新的产业集群,其实,这些年都陆陆续续地被提出,只不过现在更加明晰了,能够给南沙带来的就是增加就业、带动经济发展。

”金日更希望看到的是,规划中能够有提升南沙软实力、尤其是南沙的教育的建议。

统筹:

南都记者王卫国

采写:

南都记者王卫国魏凯刘国珍

 

广州规划局长介绍南沙新区未来发展思路

2011年03月10日08:

22南方日报

广州市将以最快速度加强研究,尽快拿出南沙新的规划方案。

南方日报记者严亮摄

  ◎谈广州经验老城区做好“减法”才能更健康

  南沙新区的规划如何调整?

亚运会给广州的城市发展理念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未来的羊城如何更加“显山露水”?

昨日,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规划局局长王东在全国“两会”间隙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详细介绍了南沙新区未来的初步思路以及广州过去几年城变的幕后故事。

  对于广州未来的发展,王东坦言,自己一直都认为,城市是大家的,光靠政府管理是管理不出一个好城市的,规划也不是靠管出来的,大家要有自觉的意识共同维护、共同建设好这个家园。

  规划上不存在摇摆

  ◎谈南沙新区

  记者:

“以南沙新区为突破口,再造一个新广州”是目前全国人代会广东代表团的一大焦点话题。

从规划上来看,广州会有什么动作?

  王东:

十二五规划从国家层面把南沙的定位提高到“深化粤港澳合作,共建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的高度,“以南沙新区为突破口,再造一个新广州”这个重新定位,力度非常大,令人振奋。

广州接下来肯定会尽快着手研究对南沙的定位,包括对规划的重新研究,南沙新一轮的规划要从更高的层面来谋划。

  记者:

在您看来,新定位下的南沙将会有哪些变化?

  王东:

如果真提“以南沙新区为突破口,再造一个新广州”的话,那南沙新区就要放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重新定位,包括城市功能和区域功能等。

  其实这两年我们一直在研究南沙的定位,广州对于发展新城也高度关注,比如亚运新城、东部新城、还有火车站,都是新城,原来提“一主六副”,六副是第二层级,都是平等的,如果按照新提法,那么南沙将来在城市功能中的层级将是最重要的,未来发展影响也是最大的一个新区。

因为国家把它提高到了粤港澳的高度,承担的作用也会比其他地方更大。

  功能定位变了,规划可能会有比较大的调整。

首先,这块地应该干什么,我们要调整它。

不过,也不会完全推翻原来的规划。

有些地有些项目也已经定了。

我个人认为,比如南沙港有那么好的优势,南沙有很好的自然条件,如临港的条件、沿海的条件,将来临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将会保留。

当然,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另外,规划变了,基础设施建设肯定会有更大的完善。

如果按照新提法定下来,南沙新区的用地规模肯定也会变大。

城市功能上就是要增加服务业,增加城市的功能,它是在中心城市外围的一个新城。

  记者:

您曾经透露,上世纪90年代就有中央领导提出,“一个扁担两头挑”,一边是天津滨海新区,一边是南沙新区。

目前,滨海新区发展令人瞩目,您怎么评价南沙这些年的发展态势?

有观点认为,南沙规划的摇摆影响了南沙的发展,您怎么看?

  王东:

天津滨海新区国家给的政策很多,比方说金融试验、统筹的试验。

这是南沙没有的。

  实际上,这些年南沙一直在快速发展。

这次能够被纳入“十二五”规划,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中央对南沙的肯定。

过去南沙也不存在所谓规划上的摇摆,广州规划南沙的力度也没有变,但是一些石化、钢铁等大项目的离开对南沙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记者:

今年初,广州市委全会提出,今年广州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方面,将按照“一主六副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重点打造“一条中轴线、两个新城区、三个外围新城”。

南沙新区属于两个新城区之一。

今后的定位是否会有改变?

  王东:

这个定位是刚刚市里审查通过,规划方案已经明确了。

规划具体的都是由大到小,由宏观到微观,如果没有全国两会上的讨论就已经这么定了。

提出“以南沙新区为突破口”之后,它的高度肯定是更加高了,这并没有什么矛盾。

只不过把它更提升,高度更高,职能更大更强,功能更全,承担的作用也要更大。

  记者:

那么,南沙的新规划预计何时能够出台?

  王东:

国家将南沙列入了“十二五”规划纲要,这一个区很不简单,省委、省政府那么重视,广州市肯定会以最快速度来加强研究,尽快按照新的要求新的区域作用拿出南沙的新的规划。

但规划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出来的,拿出方案还有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还要认真的去研究。

我们会尽快着手,希望今年能够拿出方案。

  经济转型要以城市转型为主要空间载体

  ◎谈城镇化

  记者:

今年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您最关注什么?

  王东:

最关注城镇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草案明确提出稳妥推进城镇化,要求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而且把这个城镇化的指标数据比较明确的说出来。

这都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城市化道路更加关注的一个信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走健康的、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而且这个应该是第一次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出科学规划。

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就是要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公共服务公共建设,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公共管理服务水平。

  这一点提得非常及时,非常必要。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历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城镇化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但以前的城镇化是快速扩张式或扩展式的发展,比较注重经济的增长,大量占有土地和环境的资源。

相对来说,对城市的宜居环境的功能,重视得不太够。

  “十二五”规划草案明确提出城镇化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而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和经济发展的转变是相辅相成的。

经济的转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

因为城市是生产要素、生活要素和资源高度蓄集的一个地区,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转变都要在城市里面,城市发展方式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很难转变。

经济模式的转变必须以城市为主要载体。

  就我个人理解,城市是经济转变、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空间载体,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经济发展方式要转变,城市首先要转变;第二是随着这30年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温饱问题解决、物质需求达到了一定水平以后,生活工作环境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包括对精神文明的要求、对文化的要求,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了才会有幸福感。

所以,经济发展到今天,人们对城市的宜居性要求会越来越高。

这要求我们城市发展的思路、发展的模式、发展的理念必须转变。

  第三是城镇化要坚持健康发展。

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城市病”越来越多,特别是特大城市,人口高度聚集后,就会带来一些城市病,以前比较粗放的城市发展才会带来一些这样的问题,比如会面临交通问题、污染问题、环境问题,包括景观千城一面等等。

现在确实到了要下精力、下决心认真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了,城市化的发展思路上要转变。

可以这么说,坚持走中国特色、遵循城市化发展道路是中国城市化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必然选择。

  老城区做好“减法”才能更健康

  ◎谈广州经验

  记者:

去年是广州的“跨越之年”、“大变之年”、“亚运之年”,广州在城市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和建设上实现了一系列转型。

除了省委提出各地要向广州学习,省外的一些媒体也在探讨当地怎么向广州学习。

对于中国的城市化和城镇化,广州有何经验?

  王东:

结合广州来说,“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的理念给广州带来了跨越式的变化,这是大家公认的,比如城市的环境、景观、面貌、设施等等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广州这些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宜居和以人为本放在很高的位置。

汪洋书记第一次来广州调研就提出广州要建设宜居城市的“首善之区”,第一次提出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广州这些年来的发展很好地秉承着这些理念,才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记者:

具体而言,广州是怎么做到的,当中遇到过什么困难?

  王东:

举一个例子,就是这些年的中心城区一直做减法。

这些年大家看到增加了很多广场、绿地,城市舒适度提高了很多,大批公园拆了围墙,东风路两边一些危破房拆了以后建了一些绿地,还有河涌两边也拆掉了很多房子。

政府下决心做到这点是很不容易的。

  从2005年到2010年,天河、海珠、荔湾、越秀、白云5个区在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减法”中拆除、撤销的总规模为842.7万平方米,共增加绿地面积1066.6万平方米。

我们的措施除了拆除建筑复绿,还包括撤销以前允许建设的一些高楼增加绿地。

就是说上世纪90年代以前批准建设的一些高楼有些还没开建,但按照今天的发展理念和规划来看,不适宜再建,那么我们下决心撤销这些许可,很多是要政府给高额补偿的。

  另外,我们通过调整规划增加了大批绿地。

市委、市政府这个理念是坚持不动摇的。

所以说大家才会感觉到,哇!

一下子环境变化这么大。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说,广场还是有很大影响。

比如花城广场,加上海心沙有73公顷,在最核心的地带,地价最高的地区,历经18年,历届市委、市政府一直坚持把这里建成供市民享用的开敞的公共空间———广场,不盖房子。

这里要卖地,你想想多少钱。

按219万平方米算,假设1平米1万元,就已经有200多个亿。

还有北岸码头,红砖厂那里,原来规划的是珠江新城的延伸区,这块大概70多公顷,卖出去的话也是上百亿。

  还有刚才说的老城区增加的绿地面积,如果用来建房的话,1066.6万平方米土地按200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算,1万元一平方米的话就是2000亿,5000元一平方米的话就是1000亿。

所以说,理念的转变是最重要的。

总结起来,要说亚运会给广州带来了什么,一个就是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城市建设的转型升级,还有一个是思想观念的转型升级,不仅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在转变,市民也理解、支持拆建,这种观念的转变,非常重要。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这种理念转变其实是要下很大决心的。

比如撤销许可,政府不光得不到钱,还要赔钱。

为什么说这么一大串呢?

现在中央提出来健康的城镇化,实际上广州算是全国比较早能注意到这一点的。

城市建设以人为最终目的,所以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与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有很大关系。

广州考虑到了可持续发展或者说一个城区、一个城市多元化发展。

亚运之后的广州的规划、建设包括管理的理念,都秉承了科学发展的理念,也是中央的要求。

  以前很多人都说广州乱糟糟的,现在绝大多数人都说广州生活得很舒适。

城市的环境对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都带来很大的影响。

算小账我们损失了土地的收入,但是算大账我们收获了市民对城市的自豪感、归属感、幸福感。

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大家活得开心、幸福。

城市环境搞好了,大家的幸福感都高了。

这不是说虚的,是大家都能感觉到的。

我自己也是外来的,也能感觉到。

  “显山露水”将有硬性指标

  ◎谈优化提升

  记者: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纲要》日前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在您看来,这个规划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王东:

最大的亮点是从广州的城市发展将外延式扩展转向内涵式优化与提升。

  记者:

具体而言,怎么优化提升?

  王东:

主要是做好六个方面。

  第一,广州在这个区域当中的地位,国家赋予它的责任要提升。

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十二五”规划说的是粤港澳联手打造世界级的城市群,广州接下来的角色要提升,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中国南方、对港澳、对太平洋地区、对南亚地区等,在区域当中的地位要提高。

  第二,城市空间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我们提出在空间结构上形成舒展的紧凑型多中心网络型空间体系。

什么叫紧凑又舒展?

我们国家和广州都比较典型,最大特点是人多地少,别看广州有7000多平方公里,但还是必须坚持集约用地,这样才能留出比较大的空间环境。

比如香港那么小的地方还控制75%不开发的。

中国城市化也必须走这条路,每个组团内部要紧凑,紧凑的同时再用生态廊将组团隔离开,这就是既紧凑又舒展。

  第三,城市功能还要进一步提升。

包括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功能还要进一步优化下去。

国家中心城市,要有更高的功能,金融功能、教育中心、文化中心、医疗功能。

有为广州服务的,为珠三角服务的,为全国服务的,还有为社区服务的,要把这些体系系统都完善了。

  第四,宜居的环境要优化。

这个很重要。

我们要完善设施,让人觉得城市很舒服,生态保持得很好,从宏观到微观,这里的环境让人享受。

像万亩果园是按公园来做的规划,生态功能有了不能盖房子,但是市民没能充分享受它。

这个宜居就是所有的功能齐全了就叫宜居。

  第五是文化特色要优化,提高城市软实力。

建世界文化名城是广州未来的奋斗目标,除了硬件以外,它的文化灵魂、软的东西更加重要,对人民生活的需求,幸福感越来越重要。

广州是个独特的历史文化城市,我们的岭南文化,还有“四个地”: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

这种文化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另外广州城市景观特色将进一步提升。

广州有很独特的自然风貌,有山有水,这个大城市里是不多的。

云山珠水的独特自然风貌将更加突出出来,下来的规划所有的显山露水将有硬性指标,水边都不许被占被挡,山边不许盖高楼大厦,这样才有特色。

我们要有自信,我们要建设国际大都市,先进的城市,不是照搬西方的城市,而是有自己独特风貌的城市。

所以广州的文化特色至少有三点:

历史文化,自然特色风貌,现代城市的文化特色,这三点结合起来形成我们广州的文化特色。

  第六,城乡统筹要有进一步提升。

这是今年市委、市政府的一个中心工作。

广州中心城区发展得好,我们北部山区还是发展得很差,广州已经提出定点援助北部山区发展,打造名村名镇,就是这个意思,包括我们很多城乡结合部,像白云区、天河区,城乡结合部的质量不高,城市该有的一些东西没有,环境不太好,这些接下来是要发展的一个方向。

  南方日报记者陈邦明实习生何宇瞳

广州规划局长介绍南沙新区未来发展思路

2011年03月10日08:

22南方日报

广州市将以最快速度加强研究,尽快拿出南沙新的规划方案。

南方日报记者严亮摄

  ◎谈广州经验老城区做好“减法”才能更健康

  南沙新区的规划如何调整?

亚运会给广州的城市发展理念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未来的羊城如何更加“显山露水”?

昨日,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规划局局长王东在全国“两会”间隙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详细介绍了南沙新区未来的初步思路以及广州过去几年城变的幕后故事。

  对于广州未来的发展,王东坦言,自己一直都认为,城市是大家的,光靠政府管理是管理不出一个好城市的,规划也不是靠管出来的,大家要有自觉的意识共同维护、共同建设好这个家园。

  规划上不存在摇摆

  ◎谈南沙新区

  记者:

“以南沙新区为突破口,再造一个新广州”是目前全国人代会广东代表团的一大焦点话题。

从规划上来看,广州会有什么动作?

  王东:

十二五规划从国家层面把南沙的定位提高到“深化粤港澳合作,共建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的高度,“以南沙新区为突破口,再造一个新广州”这个重新定位,力度非常大,令人振奋。

广州接下来肯定会尽快着手研究对南沙的定位,包括对规划的重新研究,南沙新一轮的规划要从更高的层面来谋划。

  记者:

在您看来,新定位下的南沙将会有哪些变化?

  王东:

如果真提“以南沙新区为突破口,再造一个新广州”的话,那南沙新区就要放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重新定位,包括城市功能和区域功能等。

  其实这两年我们一直在研究南沙的定位,广州对于发展新城也高度关注,比如亚运新城、东部新城、还有火车站,都是新城,原来提“一主六副”,六副是第二层级,都是平等的,如果按照新提法,那么南沙将来在城市功能中的层级将是最重要的,未来发展影响也是最大的一个新区。

因为国家把它提高到了粤港澳的高度,承担的作用也会比其他地方更大。

  功能定位变了,规划可能会有比较大的调整。

首先,这块地应该干什么,我们要调整它。

不过,也不会完全推翻原来的规划。

有些地有些项目也已经定了。

我个人认为,比如南沙港有那么好的优势,南沙有很好的自然条件,如临港的条件、沿海的条件,将来临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将会保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