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必修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2594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2 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必修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42 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必修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42 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必修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42 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必修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42 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必修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2 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必修一.docx

《42 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必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2 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必修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2 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必修一.docx

42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必修一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2讲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

【高考目标定位】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考点搜索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1840—1900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①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②太平天国运动从兴起到全盛③《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④天京变乱⑤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

①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②同盟会的成立③武昌起义④中华民国成立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⑥辛亥革命的结局

【基础知识梳理】

1.太平天国运动

(1)太平天国运动的简要过程

太平天国由南到北发展。

前期:

从1851年广西金田起义到1853年定都天京;颁布具有浓厚平均主义色彩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北伐、西征、东征,1853年达到全盛时期;后期:

1856年天京变乱,由盛转衰;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防御战;洪仁王干主持朝政,发布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失败。

(2)《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它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土地。

评价——革命性:

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度;局限性:

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是空想,无法实现。

《资政新篇》内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做法。

评价:

进步性: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局限性:

打上了洪仁玕在香港生活经历的烙印,脱离当时社会实际,无法实现。

(3)传统的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作用:

太平天国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政治基础;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前者主要反封建,后者主要反帝国主义。

他们在一定的程度上承担了反封建和反侵略的任务。

打击了封建势力和侵略势力。

局限性:

农民阶级与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相联系,在思想上受皇权思想、等级思想影响,在组织上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政治上走不出封建制度的窠臼。

他们是以封建手段反封建制度。

因此,传统的农民起义最终失败,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启示:

农民运动应该由新的阶级来领导,由新的思想武器来武装,才有出路。

2.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背景:

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加剧;《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

清政府内外交困,进行新政,新政失败。

孙中山在1894年,成立兴中会,反清革命。

随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国内相继建立。

1905年,孙中山同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还多次发动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革命时机日趋成熟。

(2)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①同盟会:

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

政治纲领是:

“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②武昌起义:

由与同盟会保持密切联系的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策划,在起义计划泄密的非常情况下,1911年10月10日,由革命士兵熊秉坤、金兆龙率先起义,并取得成功。

革命党人建立第一个省级政府——湖北军政府,国号“中华民国”。

③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受武昌起义的鼓舞,全国十几个省相继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

④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南京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3)成果:

①“三民主义”:

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指推翻清政府,没有明确反帝;“民权主义”指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体;“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但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和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春,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

规定: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临时约法》关于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等规定,体现了《临时约法》的革命性和民主性。

《临时约法》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原则。

《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历史意义:

①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②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④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⑤冲击了几千年的陈规陋俗,推动了平等、自由、解放意识;⑥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影响了亚洲革命和表现了亚洲的觉醒;⑦开始了比较完整意义上的反帝反封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20世纪三次巨变之一。

【要点名师精解】

1.怎样认识《天朝田亩制度》

【点析】

(1)产生根源:

①社会根源:

鸦片战争后人民身受双重压迫,清朝长期以来土地高度集中,广大农民无地、少地,负担沉重。

②历史根源:

“等贵贱,均贫富”、“均田免粮”等历史上农民起义中提出的斗争目标。

③阶级根源:

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其纲领只能反映他们迫切的现实愿望,以及追求平等、平均和小私有制基础上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2)性质:

是太平天国建立理想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是改造封建社会的政治方案,也是太平天国运动成为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的最主要标志。

 (3)认识评价:

①强烈的革命性。

它继承和发展了历代农民的斗争思想,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形成系统的革命纲领,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

它所提出的平分土地的方案,反映出当时广大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实行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的渴望,这种愿望用政权发布的文件系统地体现出来,是太平天国的伟大成就,也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为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②空想性。

它所规定的分配土地和“通天下皆一式”的社会经济生活方案,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无法实现,也无法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因此,它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③落后性。

它使社会生产力停滞在分散的小农经济的水平上,把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理想化、固定化,实际上并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

因此,它具有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

总之,《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封建落后性,这个矛盾是由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决定的。

【典例】《天朝田亩制度》

  A.只是单纯的土地制度B.它得以实行,并实现了理想

  C.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但是并不科学  D.是一种落后的思想

  【解析】《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它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政治组织等内容,既有革命性,又有局限性,最终没有彻底实行,理想社会也无从建立,A、B、D三项都是错误项。

【答案】C 

 

2.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

【点析】

1.相同点:

两者都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期间颁布的反封建的纲领性文件;都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不可能真正实施的。

2.不同点

(1)《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体现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的愿望;而《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3)《天朝田亩制度》在内容上主张土地分配和产品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废除私有,带有空想性和落后性,违背社会的客观规律,是根本无法实施的空想;《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维护私有,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潮流,但《资政新篇》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不能反映农民的愿望,故也不能真正实施。

【训练1】(2011·安徽百校模拟)著名学者田秉锷教授在《大国无兵》一书中认为:

“较之清王朝的制度,洪秀全政权的制度建设没有历史进步的大势。

”下列各项中,最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以“拜上帝教”为号召,发动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案

D.颁布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

【解析】选D。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运动,A、B、C三项足以说明这场运动仍然停留在旧式农民运动这一层次上。

从近代世界历史看,发展资本主义是进步的,而《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人提出的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时代潮流。

【训练2】(2011·常德模拟)《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A.互相矛盾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D.互为补充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本题因学生没有掌握两者的异同点而易误选。

《天朝田亩制度》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两者相互矛盾。

 

3.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和意义的理解

【点析】

(1)1912年3月,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了反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精神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其主要内容:

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等权利。

②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③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制宪法,它确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制度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是中国政治民主化历程中的里程碑,因此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典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其实际意义在于()

A.人民在政治上获得了民主权利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主张D.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解析】本题学生容易错选C、D,主要错因在于没有很好的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性质和背景。

《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自然是对封建专制进行否定的。

虽然资产阶级在取得政权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要发展资本主义。

但是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等人窃取,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临时约法》也是在特殊的条件下颁布的,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将要把政权移交给袁世凯,这时资产阶级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为了防止袁世凯独裁,保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由此可见,《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主权,属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在于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故B符合题意。

【答案】B

【感悟高考真题】

1.(2011江苏单科T6)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

“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

”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应结合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分析备选项。

【精讲精析】选A。

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不是联邦制,故B不符合题意。

辛亥革命没有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道路,更没有超过日本的“西方化”,故C不符合题意。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1912年1月—1913年10月国家元首的称呼,孙中山是第一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是第二任临时大总统,而袁世凯后来走上复辟帝制的道路,故D不符合题意。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基本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组建的,故答案为A。

2.(2011·广东文综·T16)图5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

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思路点拨】本题以1913年的一个乡村知识分子日记作为切入点考查辛亥革命对乡村对社会习俗的影响。

要注意分析材料得出结论,而不是照搬教材结论。

【精讲精析】选A.。

根据材料“改阴历为阳历”,可以反映是讲辛亥革命,此知识分子把辛亥革命称为“变乱”、“竞袭皮毛”,而且认为“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由此可见作者持反对态度。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材料没反映;C错误,材料明显看出乡村的风俗发生一些变化,如“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D为教材结论,但材料没体现。

3.(2011·海南单科·T17)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应从辛亥革命的过程和结果入手,逐个分析备选项。

【精讲精析】选A。

辛亥革命前虽有同盟会的成立,但是武昌起义是由革命党人领导的突发的斗争,B项错误;其主力军是新军,C项错误;辛亥革命并为实现资产阶级利益,D项错误。

辛亥革命后成立了中华民国,是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2010·山东高考)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

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

 

【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其后期提出的《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人首次提出字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具有近代化的因素。

其活动范围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

其前期提出的《天朝田亩制度》含有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它所主张的理想社会仍然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封建社会,不符合时代的潮流,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答案A

5.(2010·安徽高考)图3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解析】:

仔细观察图和注释,漫画瓢上有一个“鄂”字,标题《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表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已经顾此失彼。

B不能体现顾此失彼,C无法体现材料所体现的形势,武昌起义只是其中一个瓢,无法准确的表达当时的形势。

漫画中没有体现革命派力量的强大,排除D.

答案:

6.(2009·江苏高考)“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

”这则材料反映出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由材料可知英国的政策是中立,B、C两项不符合史实,D项与材料不符,A项符合材料史实,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时,英国宣布“中立”持观望态度。

答案:

7.(2009·广东高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A.总统制B.联邦制C.君主立宪制D.责任内阁制

【解析】:

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实行的是总统制,为限制袁世凯权利,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孙中山又改为责任内阁制

答案:

8.(2010·江苏高考)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

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1913年阶段。

请回答:

(1)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

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4分)

(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

(2分)

(3)运用上述视角认识五四运动的影响。

(3分)

【解析】本题是研究性学习的的典型考题。

第⑴问要求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进行说明;此问要求有较高的历史概括能力。

第⑵问问题指向非常明确,要求从经济文明发展的过程中选取与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生活有关的方面举例说明。

难度较低。

回答时调动所学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变化的史实加以说明,要言简意赅。

前两问的解答形成了学习历史的完整建模。

以此模型分析五四运动的影响。

本问能力要求较高。

是学以致用的典范。

此问解决完全依托于前两问。

答案要点:

(1)政治革命。

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2)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传播并深入人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社会习俗的变革之风初开。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新文化对社会习俗的变革产生重大影响。

【考点精题精练】:

一、选择题:

1.(2011·徐州三模)洪秀全将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其目的在于

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人间天国B.打击西方列强,进行反帝斗争

C.进行改朝换代,完成民主革命D.传播西方宗教,取代儒家学说

答案A

2.太平天国运动的一些领导人对近代经济制度开始有所认识,以下各项能够反映这一状况的是: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B.“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

C.“免除一切地租,赋税负担”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

【解析】:

选D。

首先明确题目中的“近代经济制度”是指资本主义经济成分。

AC属于封建经济。

B项所述是圣库制度,这是一种空想的平均主义。

D项,引文出自洪仁玕《资政新篇》,引文具有一定近代保险业的性质。

3.有人说洪秀全和曾国藩的斗争是“耶稣与孔子的斗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

B.洪秀全拜上帝教,曾国藩中体西用

C.曾国藩建成了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曾国藩使汉人重掌地方大权

【解析】:

选B。

题目所述的引文是从二者的主要思想差异进行对比的。

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其主要思想是西方基督教思想。

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参加者,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4.《天朝田亩制度》与民生主义的“平均地权”的相同之处是

A.平分土地给农民B.反对封建制度 C.提出土地国有D.保护小农经济

【解析】:

选B。

《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民生主义的“平均地权“要求建立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

共同之处是都反封建。

5.下面最能反映太平天国斗争性质的文献是

 

【解析】:

选C。

太平天国是农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天朝田亩制度》体现这一点,《资政新篇》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不能体现太平天国斗争性质

6.观察以下四幅文献图片,分析指出它们中具有的共同点是

A.都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发布的B.都代表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方向

C.都体现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精神D.都反映了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解析】:

选B。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农民运动)期间颁布的,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7.(2011·浙江模拟)1911年10月16日,湖北军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

约法规定:

“鄂州政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议会、法司等部分构成……;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等自由……都督由人民公举,任期三年,连任以一次为限……议员由人民中选举产生,议会可以向政务委员提出条陈、质问,要求答辩或弹劾。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华民国正式成立B.它实施了伏尔泰关于国家政体的主张

C.它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与主要原则一致

D.它是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精神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解析】解答时请注意时间限定,因此A、D都是可排除的,而B项不符合题干内容,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制,而题干是民主共和制的表

8.(2011·浙江模拟)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

“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

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本题关键是理解题意,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就是民族意识的觉醒,符合题目材料含义的所有是A

9.(2011·南京三模)右图题为《饭桶》的漫画是张聿光1911年创作的。

对这幅漫画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A.批判清王朝为还债搜刮民脂民膏

B.反对思想禁锢,提倡民主和科学

C.讽刺野心家袁世凯窃夺革命果实

D.讽喻清王朝腐败无能、愚蠢自大

【解析】D漫画是历史在当时某种社会现实的反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1911年这一特点的时代背景。

1911年辛亥革命斗争的主要矛头是指向清政府,正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愚蠢自大,成为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

10.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

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

称为是美国的“仿制品”,究其主要原因是这一政权

A.实行民主共和制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

C.实行责任内阁制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解析】:

选A。

根据《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是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

11.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现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这主要是指它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动摇了封建制度根基

C.沉重打击了反动统治的依靠力量D.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解析】:

选A.。

B项,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项与题目所活的“照旧统治”无关。

D项说法错误,中国自然经济占绝大部分,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就开始逐渐解体。

12.(2011·德州二模)澳大利亚学者费约翰将20世纪中国的国际形象的转变过程概括为三句话,即“醒起来,站起来,飞起来”。

其中标志着中国“醒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中国的成立

【解析】根据材料中“20世纪中国”这一前提,可以把AB两项排除,A项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1842年;B项戊戌变法是在1898年,不符合20世纪的前提。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醒起来”应指1911年始的辛亥革命;“站起来”指新中国的成立;“飞起来”指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中国

13.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

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

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B.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

【解析】:

选D。

辛亥革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14.20世纪初期,中国某政府在建立时曾把下列歌词作为国歌广泛传播:

“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

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这个政府“揖美追欧”的表现有

①实行三权分立②实行责任内阁制③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