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疾病预防控制强基工程工作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2418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疾病预防控制强基工程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疾病预防控制强基工程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疾病预防控制强基工程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疾病预防控制强基工程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疾病预防控制强基工程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疾病预防控制强基工程工作情况汇报.docx

《最新疾病预防控制强基工程工作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疾病预防控制强基工程工作情况汇报.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疾病预防控制强基工程工作情况汇报.docx

最新疾病预防控制强基工程工作情况汇报

疾病预防控制“强基工程”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今天,在这阳光明媚、春意盈然的美好日子里,你们带着春天的温暖深入到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这不仅是对我县卫生事业的高度重视、关心厚爱和大力支持,也必将对我县新一年的工作起到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卫生局向长期关心支持我县卫生工作的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为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确保国家重大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顺利实施,切实增强全民健康素质,根据省、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安排部署,我县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主线,成立了强基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实施方案,围绕疾控机构规范化建设、实验室创等达标、规范和完善基层疾控机构和医疗卫生单位疾病控制职能、人才队伍培养等四项重点工作,极力规范疾控机构内部运行管理,统一疾控形象标识,加大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基层疾控机构服务能力,切实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强基工程体系基础建设,努力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水平,使全县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现将我县强基工程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地处**西北,系老、山、边、穷、库为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

共有国土面积3863平方公里。

所辖19个乡镇,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地质公园管理局,343个村(居)委会,1872个村(居)民小组,全县总人口62.1万人,农村自来水厂10座,农村自来水覆盖率5%,农村卫生厕所3.5户(沼气池式);2010年底全县国民生产总值43.9亿元,财政总收入4.2亿元。

全县卫生系统有县直医疗卫生单位8个(包括县医院、中医院、卫校、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局、新农合办公室、单采血浆站),乡镇卫生院19个(4个中心卫生院,15个一般卫生院),农村卫生服务站10个(原地名卫生院),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站10个,村卫生室369个。

**疾控中心现有业务用房面积,拥有固定资产650万元。

目前在编在岗人员90人,其**生专业技术人员73人,占81.11%,其它专业技术人员和行政工勤人员17人,占18.89%;高级职称3人,占3.33%;中级职称52人,占57.78%;初级职称33人,占36.67%。

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33人,大专学历38人、中专以下17人。

中心设有综合办公室、财务科2个职能科室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公室、免疫预防科、急传慢病科、精神卫生地方病防治科、健康教育科、卫生监测科、学校卫生科、爱国卫生技术指导办公室、监测检验科、性病艾滋病科、预防医学门诊部、结核病防治所和两个预防接种门诊等14个业务科室。

二、强基工程自评情况

检测检验楼,配置190余万各类检测设备仪器。

为规范实验室建设、达到标准的县级实验室,2009年我县把疾控机构规范化建设和实验室等级评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狠抓了实验室基础建设、质量管理和制度建设、设备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四大体系建设。

请上级专家对实验室重新进行设计改造,改造后的实验室设有理化室、毒物检测实验室、地方病检测室、微生物学检测室、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免疫学检测实验室、负压状态BSL-2实验室、常压状态BSL-2实验室、结核病检测实验室、霉菌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等11个功能实验室;拥有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仪、原子荧光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微波消解仪等一系列高精仪器设备。

目前我县可开展9大类198项验室检测业务,全面提升了实验室管理和检测能力,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2009年我县率先在全省开展实验室等级评审,并于2009年11月被省卫生厅命名为县级疾控机构甲等实验室。

3、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全县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1)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扩大居民健康服务面,关键在人,核心是能力。

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我县把2010年作为基层建设年,制订了《**公共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按照一年打牢基础,两年逐步完善,三年全面提高的总体规划,逐步建立以县级公共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一是强化公共卫生责任。

及时成立了县级全科公共医师团队,抽调县内精兵强将,组建了4个由疾控、保健、医疗专家组成的公共卫生责任团队,分片包乡镇,指导基层单位抓公共卫生服务。

同时,各乡镇也成立了公共卫生责任组,具体负责辖区工作的落实。

二是强化龙头作用。

县疾控中心率先在全市组建了全科疾控团队,注重培养学科带头人,每个专业都有12名专业骨干,保证了各项业务工作走在全市同级疾控中心的前列。

三是积极推进标准化公共卫生科建设。

自2008年开始,我县就一直在探索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建设与管理的方法和路子。

通过不断学习、借鉴、研讨、总结,到2010年,我们制订了《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暂行)》,要求各乡镇卫生院必须按照五统一的标准建设公共卫生科,即统一职能,公共卫生科下设传染病管理室、妇幼保健室、居民健康管理室、慢性病管理室、基层卫生管理室和预防接种门诊等,明确各组室职能职责;每个组室至少有1名专职人员,保证每个组室有1间办公室;统一配齐人员,各乡镇卫生院按省编委26号文件要求配足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每个职能组室至少保证有一名专业人员;统一设施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必要的设施设备统一招标购置,保证配齐配全;统一标示标牌,按照省卫生厅统一的标示标牌,对公共卫生科内外标牌进行统一制作;统一管理,各乡镇公共卫生科主任由卫生院推荐,县卫生局考核备案,人员已经确定,不得随意调整更换,必须经县卫生局同意后方可调整,公共卫生人员的绩效工资有县卫生局考核确定。

为了加快标准化建设进程,我们把标准化公共卫生科建设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与全年综合评分及经费挂钩,全力推进。

在推进过程中,我们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推进,成熟一个验收一个。

目前有青曲、**、南化、鲍峡、**、白桑、梅铺7个卫生院基本达到标准化公共卫生科标准。

县医院也组建了公共卫生科和精神卫生科,达到有房屋、有设施、有人员、有职责,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

四是大力推进百镇千村示范卫生机构建设。

通过评审,青曲、南化两家卫生院分别取得全市第一名和第四名的好成绩。

通过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有力地增强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提高了服务水平,保证了公共卫生工作的全面落实。

(2)极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规范化管理。

一是广泛宣传,全民动员。

制订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方案。

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规范宣传动员,让广大群众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政策、项目、方法,使其主动支持、参与此项活动。

二是强化培训,注重指导。

卫生局先后举办了3次较大规模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班,培训面包括业务院长、公共卫生科所有专业人员,县级培训达到220余人次,乡镇对村卫生室培训面达到了100%。

县疾控中心先后编写了《传染病管理全员培训手册》、《重点疾控业务培训教材》、《结防管理工作手册》、《村级疾控管理手册》等培训教材发放到基层,使县乡村各级医疗卫生人员学有所依。

2010年组织传染病防治、应急管理、免疫预防等业务培训6次,培训人员达240人次。

三是明确分工,强化责任。

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单位把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分解到科室,落实到人,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谁牵头、谁负责、谁落实的工作机制,落实了奖惩,有效地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能。

四是明确重点,优化流程。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9大项10小项。

按照规范要求,我们把65岁以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病人等人群作为重点建档和随访管理人群。

县级指导小组根据各乡镇辖区服务人口基数,测算出各类重点管理人群概数,按照省厅下达指标要求,做出各乡镇年度重点人群管理计划,下达到各乡镇按计划筛查管理重点人群。

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中,我们根据实际,改一人一档为一户一档,对重点人群随访记录单独抽出,分村专项登记,专人负责,保证了六类重点人群随访体检有人做、有人记、有人管。

同时我们十分注重居民的基本信息登录,要求档案信息尤其是重点人群的详细住址、联系电话、主要病症必须准确真实,便于访视。

为了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到实处,县卫生局在2010年底通过招标为全县19个乡镇卫生院统一订购了儿保、孕产妇体检设备、便携式血糖仪、心电图机、投影仪、数码相机等必备服务设施。

并在标示标牌建设中,为每个卫生院订做了2个固定健康教育宣传栏,为100多个村卫生室订做了活动健康教育宣传栏。

(3)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力度。

一是制订方案,成立组织。

制订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细则(试行)》和《乡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考核标准》,使考核检查有章可循、便于操作。

二是严把标准,强化考核。

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纳入年度重点卫生工作,明确县、乡、村各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责和分工,严格依据考核标准,实行半年一检查,全年一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核拨当年和预拨下一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依据,并和乡镇卫生院院长年度考核、选拔任用的挂钩,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引导作用。

为了使掌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度,规范运作服务项目,县卫生局根据服务规范和有关要求,制定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种项目登记表册和10种报表。

三是科学测算,管好经费。

为了做到专款专用,公平公正,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全部用于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

在划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时,我们严格按照《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及补助标准》对各单位进行考核,把单位10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得分,作为财政部门拨款依据。

同时,在项目资金的管理中,我们注重防范卫生院独占经费的不良情况,依据卫办农卫发〔2010〕159号文件,明确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对于乡村医生提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严格按完成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拨付服务经费。

为此,我们将经费使用(拨付)情况列入年度检查考核内容,并作为审计监察的重点。

真正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经费全部用于项目服务工作。

4、实施人才战略,提高疾控人员整体素质。

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县疾控中心立足当前、放眼未来。

树立了科技兴疾控、人才强疾控的发展战略目标。

紧紧围绕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实施了人才战略,着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一是我县从疾控中心、县直医疗机构各个专业人员中抽调一批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组建了县级疾病控制专家库,专家库成员在传染病防控、儿童预防接种、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职业病防治、食物中毒应急处置等方面都有着权威影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是制定了《职工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专业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管理暂行办法》、《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计划》、《继续医学教育和岗位培训工作计划》,做到队伍建设有章可循,有计划、有步骤。

三是下发了《关于加强人事管理工作的通知》,严格控制非医学专业人员流入疾控行业,未取得执业资格人员一律不聘用,严把人员引进入关口。

四是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省、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及短期业务培训。

2010年,省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参训率达100%。

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短期业务培训40余期,参加培训人员达68人次,参训率达100%。

(二)取得的成效

1、疾控工作明显规范。

通过工作手册的制定和科室调整,明确了计划免疫、传染病预防控制等9专业工作流程、13个科室和人员职责,建立健全工作制度133个。

慢病防治、健康教育、信息管理等试点前工作较为薄弱的疾控职能履行能力明显提高、痕迹资料管理受到专业人员重视,《工作手册》在疾控工作中正在逐步落实。

2、疾控机构履职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较好落实。

到2010年底,我县已经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6.43万余份,建档率25.76%;开展了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工作,共完成补种任务69714人次,超额完成了95%以上的接种目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印发各类宣传资料307万份,开展了较大健康教育活动180余场次;筛查高血压病人27475例,Ⅱ型糖尿病人4389例;对28221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健康体检。

二是卫生应急能力显著提高。

全县卫生系统共组建传染病疫情处置等5类卫生应急队55支565人,卫生应急网络体系已经建成并不断得到充实完善,从人才、技术和机制上保证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处理。

2010年全县共处理疫情10起,其中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3起,疫情及时规范处理率100%,没有造成疫情扩散和蔓延。

三是重大疾病防控任务圆满完成。

认真落实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工作任务,2010年对8737名高危人群进行艾滋病抗体筛查,完成省下达任务数的137.22%。

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全年共接诊筛查疑似肺结核病人2100例,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473例,完成省下达任务数的100.21%。

四是传染病管理规范有序。

全县26个网络直报点均有专人专设备,网络畅通率保持在100%,疫情监测预警准确可靠。

2010年,全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8种,3848例,死亡3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发病率为607.09/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1398例,报告发病率220.56/10万,比去年同期下降17.57%;丙类传染病2450,报告发病率386.53/10万。

2010年开展传染病漏报率调查2次,县直医疗单位和乡镇卫生院覆盖率达100%。

通过传染病漏报率调查,共抽查乙、丙类传染病7种559例,报告554例,报告率99.11%,漏报5例,漏报率0.89%,较去年大幅下降。

五是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冷链运转工作正常,根据接种率监测情况,全县1-12月,免疫规划疫苗应种146988针次,实种146760针次,报告接种率99.84%;其中,基础免疫应种98565剂次,实种98442剂次,报告接种率为99.88%;加强免疫应种48423剂次,实种48318剂次,报告接种率为99.78%。

3、县乡村疾控机构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规范化建设的促进下,县疾控中心投入70余万元对办公室楼、结核病防治所、预防门诊、检验检测科进行改造,使县疾控中心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服务环境彻底改变。

二是开展了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全县23个接种门诊全部达到规范化标准,其中2家达到省级示范接种门诊标准、6家达到市组示范接种门诊标准。

全县三分之一的村卫生室建起了规范化接种点,实现了设备统一、制度统一、资料统一、工作质量统一的标准。

三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底得以巩固。

100多家村卫生室达到合格村卫生室标准,其中13家村卫生室达到省级示范村卫生室标准。

4、队伍素质显著提高。

改革后的公共卫生人员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了82.4%,其中执业医师占26.38%,执业护士达22%,本科学历达20.83%,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员均具备中专以上学历,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三)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是疾控机构强基工程工作顺利推进的前提。

我县在开展疾控机构强基工程工作中,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多次深入县卫生局、疾控中心调研指导,给予了大力的关心与支持,先后召开财政、人事等相关部门的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试点工作任务,职责分工,保证了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和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2、经费投入是试点工作的根本保障。

我县属山区贫困县,在财政相对困难和紧张的情况下,县政府增加了对疾控部门的预算,由原来的60万追加到150余万元,解决村医报酬69万元;从2009年起我们将人均3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配套经费落实到位,公共卫生经费成倍增长,为县、乡、村三级疾控网络建设带来了生机,为疾控机构强基工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强化内部管理是规范化建设的核心。

疾病预防控制强基工程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搬,必须走出自己的路子。

我县在强基工程工作中重视规范化体系建设,通过制定《工作手册》,建立工作流程,完善内部运行管理机制,以绩效考核为手段,实现疾控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三、**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汇报

城乡环境卫生状况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反映社会精神风貌和文明进步程度。

建设一个整洁、良好、健康的城乡环境,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我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根据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方案,积极行动,迅速成立领导小组,全面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一)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巩固和发展爱卫成果。

1、明确责任,爱卫工作责任全面落实。

一是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

2010年4月13日我们召开了全县爱卫全会(扩大)工作会议,刘建明副县长作了重要讲话,县爱卫办主任、卫生局局长李显友同志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各单位爱卫职责和任务,继续实行爱卫责任考核制度;二是进一步完善督查制度。

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卫生城市管理办法》,强化了领导带队督查,胡玖明县长亲自带队组织开展督查活动3次,督促解决了一批重点难点问题;三是卫生局分管领导、县爱卫办对各街道、村(居委会)、县直单位、集贸市场等爱卫工作开展经常性的检查、督查和问题交办,推动了全县爱卫工作进程;四是县爱卫会组织县城建局、环保局等部门每月对各街道的社区、城区、农贸市场环境卫生进行检查。

六是县爱卫办、县环保局、创卫专项组采取定期检查、随机抽查、明查暗访等形式进行检查、督促整改。

2、多措并举,整治城乡环境卫生一是今年县爱卫办共开展环境卫生检查10余次,并定期开展进度督查,对完成情况及时通报;二是加强重难点问题协调整改,落实城区保洁责任问题的协调,县爱卫办、城管局、环保局等部门通过现场查看环境卫生状况,落实保洁员数量配置,落实了县直单位的卫生责任;三是加强环境整治力度,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结合2、3、4月份开展的爱国卫生月活动,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改善城乡环境卫生,提高群众公共卫生意识,倡导、教育市民培养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重点治理居民区、城效结合部、城区;全面清理卫生死角、乱贴乱画;协助**城管局等有关部门整治马路菜场乱贴乱画等现象,城区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观;各责任单位对照标准,开展活动,及时完成所交办的整改任务,有效解决爱卫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

同时,在整治的基础上,加强长效管理,巩固整治成果,确保卫生保洁不反弹。

3、健全机制,长效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一是进一步完善社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积极探索保洁市场化运作机制,并在****花园、郧阳花园、香港花园等率先进行保洁市场化运行试点工作。

二是进一步落实城区(**)村环境卫生保洁机制。

在继续抓好四清理(即清庭院、清沟塘、清桔园、清道路)、两整治(即乱堆放整治、乱搭建整治)、二规范(规范城区内菜场、规范畜禽定点屠宰)、一机制(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加强保洁队伍建设,提高保洁质量,确保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落到实处。

三是进一步加强农贸市场管理。

对县属6个农贸市场制订了《农贸市场创卫工作考评制度》、《经营人员的卫生考核办法》,定期对卫生、设施、经营、守法等方面开展考核评比,提升市场监督的有效性。

四是继续按照《县城区小餐饮店环境卫生管理标准》,开展专项整治,做好社区小餐饮店后管理。

五是进一步完善城市卫生管理制度。

深化爱卫会成员单位例会制度,加强社区爱卫组织建设,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爱国卫生工作方针得到落实。

(二)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巩固病媒生物防制成果。

1、领导重视,落实经费。

根据县爱卫办的工作部署,我们坚持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的方针,及时制订下发了《**卫生城市创建实施工作方案》、《**新农村家园清洁工程实施方案》、《**2010年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方案》、《**城乡灭蚊、灭蝇先进城区省级复查迎检工作方案》等文件。

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在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中的职责,落实了药物消杀、防制设施建设、迎检强化等有关工作,建立了城区、街、村居三级病媒生物防制网络,设专(兼)职除四害工作人员,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将除四害工作纳入工作日程,设立除四害专项工作经费,并在彩虹路、兴郧路、**园路推行了市场化动作,确保除四害工作有效实施。

2、全民发动,全面整治。

我们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药物杀灭为辅的综合性防制方针,加强宣传教育,结合厕所改造、河道水面治理、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等组织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全面清理卫生死角,清理露天粪缸、清除垃圾废土、疏通下水道、治理城区和城乡结合部,彻底清理环境,铲除孳生地,降低四害密度。

各村居对垃圾箱(房)实施登记造册,落实垃圾箱清扫、清运、保洁制度,每周清扫、冲洗、消杀垃圾箱(房)。

加强积水容器的清理和规范,有效控制了四害孳生地。

积极抓好城区农贸市场、单位食堂、厕所等重点部位三防设施的完善。

不定期对各机关部门、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集贸市场单位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完成情况开展日常督查和经常性检查。

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灭蚊、灭蝇先进城区省级复查迎检工作方案,落实好药物消杀、防制设施建设等有关工作。

3、广泛宣传,科学防制通过板报、广播、橱窗、宣传资料等向辖区居民广泛宣传除四害的方法、意义,提高防制工作的效果。

继续按照县爱卫会防制责任分工,抓好村居、部门单位四害监测点的密度监测工作。

按统一时间、统一药物、统一方法、统一标准四统一的要求,开展春季灭鼠及灭蚊、灭蝇、灭蟑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春季灭鼠期间,各街道、相关部门单位购买溴敌隆饵剂、灭得优、杀虫烟片、杀虫铒剂、灭蝇药、灭蟑螂药共投入金额3万余元,其中共投放鼠药约2万余包。

同时结合南水北调工程要求,协助县疾控专业人员,开展四害密度监测,结果表明四害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内,达到预期工作目标。

(三)发动群众,共同参与,提升市民的保健能力,创造良好的卫生境

1、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一是县爱卫会印发了《2010年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健康教育工作任务。

二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橱窗、卫生知识培训讲座、报纸、横幅、楼道信息栏等载体,针对季节变化、传染病流行特点,广泛开展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麻疹、人禽流感、艾滋病、肺结核、肝炎、高血压、糖尿病等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了市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2、积极开展爱国卫生月等整治活动。

各街道、村居、教育、卫生、工青妇等部门,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创建主力军作用,开展爱国卫生月等清理整治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爱国卫生月共组织爱国卫生成员单位参与活动30余次,办黑板报、健康专栏90余期,治理脏乱道路面积6万余平方米,清除垃圾100余吨(**杨溪关门山村集中垃圾收集中转站,资金投入2千余万)。

3、积极开展无烟单位创建活动。

加强公共场所控烟工作,在企业、单位、社区的公共场所张贴禁止吸烟标志,为广大职工群众提供良好的无烟工作和生活环境。

深化无烟单位创建活动,今年我县各单位有效落实了各项控烟指标。

同时加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按照《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标准(试行)》要求,城区各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制定了无烟医院考核办法,严要求、强督查、重奖惩,把无烟医院创建活动落到了实处。

(四)加强协作,突出重点,推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

1、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成效明显。

我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以扩大村庄整治受益面,加快生态经济产业带建设为主旨,坚持突出重点,强化规划指导,分期分批推进,按照村道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改厕、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的工作内容稳步推进,积极参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及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做好了谭山镇、白桑镇、鲍峡镇等集镇的文明卫生集镇创建工作指导,推进城市卫生向农村卫生延伸。

2、大力推进农村改水改厕。

结合十村示范、百村整治活动,组织各乡镇街村庄整治分管领导开展了农村改水改厕适宜技术培训,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水改厕;2010年全县农村饮用安全水27.72万人,占总人口的48.55%,农村改厕(沼气池式)3.5万户,占28.3%。

(五)扎实开展南水北调库区清理消毒。

为保证一江清水送北京,确保**库区、库底具备良好的卫生基础,防止水质污染和疾病传播,最大限度地保护水源。

面对艰巨而又繁重的库区清理消毒任务,卫生系统积极抽调专业人员组建了消毒工作专班,筹集近30余万元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