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考题型归类系列 高考生物实验试题分类解析 人教版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2326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0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考题型归类系列 高考生物实验试题分类解析 人教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高考题型归类系列 高考生物实验试题分类解析 人教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高考题型归类系列 高考生物实验试题分类解析 人教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高考题型归类系列 高考生物实验试题分类解析 人教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高考题型归类系列 高考生物实验试题分类解析 人教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考题型归类系列 高考生物实验试题分类解析 人教版doc.docx

《学年高考题型归类系列 高考生物实验试题分类解析 人教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考题型归类系列 高考生物实验试题分类解析 人教版doc.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考题型归类系列 高考生物实验试题分类解析 人教版doc.docx

学年高考题型归类系列高考生物实验试题分类解析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高考题型归类系列高考生物实验试题分类解析人教版

1.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关系确定的实验设计

例1已知牛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

在自由放养多年的牛群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

请简要说明推理过程。

(2)为了确定有角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

(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解析判断显、隐性状的方法:

两个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则这个性状为显性;若子代表现出两个亲本的性状,可用假设法判断----假设某一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隐性),按照假设的条件去推算,若与假设不相符,则假设不成立,可判断出亲本的显隐性;若与事实相符,应再假设另一亲本的性状推算是否与事实相符,如果也与事实相符,则无法判断显、隐性,可再设计实验予以确认,设计的原则一般是选用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后代一旦出现不同性状(除了基因突变),则这一不同性状一定是隐性。

本题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作为知识载体,一方面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另一方面考查根据表现型来分析相对性状显隐性的关系的分析与推理能力。

牛的有角和无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且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的相对性状,但不知哪个性状为显性,哪个性状为隐性;要鉴定牛的有角与无角之间的显隐性关系,可通过具有相对性状的公牛与母牛交配,如果只出现其中的一个性状,则出现的这个性状为显性性状;或通过两个具有相同性状的公牛与母牛交配,如果产生的多个后代出现两种性状(即性状分离),与两亲本不同的性状为隐性性状,相同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要确定牛的有角和无角的显隐性关系,若选两种不同性状的育龄异性牛交配繁殖,因为显性性状有两种基因型,会出现其后代中两种性状的牛的个体数目差不多,那就不太好判断其显隐性了;如果当两个具有相同性状的育龄公牛、母牛(或具有很多对相同性状的育龄异性牛)交配,产生的多个后代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性状(即发生了性状分离),这样就能分辨出显隐性了,即与两亲本性状不同的性状为隐性(也就是相当于“无中生有”),与两亲本相同的性状为显性。

答案

(1)不能确定。

①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无角,概率各为1/2。

6个组合后代合计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

②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AA和Aa。

AA的后代均为有角。

Aa的后代或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为1/2。

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1/2。

所以,只要母牛中含有Aa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头,那么6个组合后代合计也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和3头有角小牛。

(2)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角牛×有角牛)。

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小牛,则有角为显性,无角为隐性;如果后代全部为有角小牛,则无角为显性,有角为隐性。

规律:

⑴确定显隐性性状时首选自交,看其后代有无性状分离,若有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⑵其次,让具有相对改善的两亲本杂交,看后代的表现型,若后代表现一种亲本性状,则此性状为显性性状。

⑶考虑各种情况,设定基因来探究后代的表现型是否符合题意来确定性状的显隐性。

⑷隐性性状的亲本自交后代都是隐性性状。

规律:

⑴确定显隐性性状首先自交,看其后代有无性状分离,若有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⑵其次,让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亲本杂交,看后代的表现型,若后代只表现一种亲本性状,则此性状为显性性状。

⑶考虑各种情况,设定基因来探究后代的表现型是否符合是确定性状的显隐性。

⑷隐性性状的亲本自交后代都是隐性性状。

2.纯合子、杂合子鉴定的实验设计

例23支试管分别装有红眼雄果蝇和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红眼雌果蝇,还有1支试管内装有白眼果蝇。

请利用实验室条件设计最佳方案,鉴别并写出上述3支试管内果蝇的基因型(已知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显性基因用B表示)。

解析纯合子、杂合子鉴定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即自交法与测交法。

采用自交法,如果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中没有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子。

采用测交法,如果后代中只有显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纯合子;如果后代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出现,则被鉴定的个体为杂合子。

一般来说,动物常用测交法,而植物最简便的方法是采用自交法。

果蝇的红眼与白眼为一对相对性状,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为隐性性状,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雄果蝇的基因型有两种,XBY(红眼)、XbY(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3种:

XBXB(红眼)、XBXb(白眼);雌雄果蝇可以通过观察成体的第二性征的差别来直接鉴定。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唯有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XBXB和XBXb两种基因型)需要鉴别。

采用测交法,可选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直接交配,若后代有白眼果蝇,说明该红眼雌果蝇为杂合子,基因型为XBXb;若后代全为红眼果蝇,说明该红眼果蝇是纯合子,基因型为XBXB。

答案先根据第二性征鉴别3支试管内果蝇的性别,若某试管内为红眼雄性果蝇,则该试管内果蝇基因型为XBY;再用白眼雄性果蝇分别与另两支试管内的红眼雌性果蝇交配。

若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则该试管中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若后代中不出现性状分离,则该试管中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

3.根据性状判断生物性别的实验设计

例3有一种雌雄异株的草本经济植物,属XY型性别决定,但雌株是性杂合子(即XY),雄株是性纯合子(即XX)。

已知其叶片上的斑点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

某园艺场要通过杂交培育出一批在苗期就能识别雌雄的植株,则应选择:

(1)表现型为的植株作母本,其基因型为。

表现型为的植株作父本,其基因型为。

(2)子代中表现型为的是雌株。

子代中表现型为的是雄株。

解析要通过性状来判断性别,应用伴性遗传规律,即选择控制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题中已知,某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并且也已知控制叶片有斑点与无斑点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不同于一般XY型性别决定的是:

雌株是性杂合子,雄株是性纯合子。

由题意可知:

雌株基因型为XBY、XbY,表现型为无斑点、有斑点。

雄株基因型为XBXB、XBXb、XbXb,表现型分别为无斑点、无斑点、有斑点。

通过6个杂交组合的分析,可知要通过性状判断性别,则应选无斑点的雌株(XBY)与有斑点的雄株(XbXb)杂交,这样在苗期表现为有斑点(XbY)的则为雌株,表现为无斑点(XBXb)的则为雄株。

要通过性状判断生物性别,在选择亲本时,只要让具有同型性染色体(XX或ZZ)的个体表现型是隐性性状,具有异型性染色体(XY或ZW)的个体表现型是显性性状即可。

这样在子代中具有同型性染色体(XX或ZZ)的个体表现型是显性,具有异型性染色体(XY或ZW)的个体表现型是隐性性状。

答案

(1)无斑点XBY有斑点XbXb

(2)有斑点无斑点

4.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

例6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突变,使野生型变为突变型。

该鼠与野生型鼠杂交,F1的雌雄鼠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

假如仅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必须鉴别突变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F1的杂交组合最好选择:

解析

(1)由条件可知,突变型是显性性状,野生型是隐性性状;该突变型雌鼠是杂合子,其基因型为Aa或XAXa,野生型雄复习资料的基因型为aa或XaY。

(2)确定F1的基因型。

可见,不论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F1的雌雄鼠中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证明前面两点的推论是正确的。

 

 

验证:

若假设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第一种可能:

AA×aa其后代无论雌雄全为显性;

第二种可能:

AA×aa雌雄鼠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

若假设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XaXa×XAY其后代雌鼠全为显性性状,雄鼠全为隐性性状。

所以,用隐性性状的雌鼠与显性性状的雄鼠杂交时,若后代雌鼠全为显性性状,雄鼠全为隐性性状,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后代雌雄鼠中都有显性性状,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故正确答案为A。

规律:

⑴伴性遗传与性别有关;正交与反交后代有时结果不一样,性状的出于现往往与性别有关。

⑵找准同一生物的同一性别群体,看其显性与隐性性状出现的比例是否为1:

1,若是则最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若不是则最可能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

⑶若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某等位基因是在常染色体还是在X染色体上,应选择的杂交组合为:

隐性性状的雌性与显性性状的雄性。

5.环境因素(外因)和遗传因素(内)对生物性状影响的实验设计

例5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花,分别生长在海拔10m、500m、1000m处的同一山坡上。

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

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1)实验处理:

春天,将海拔500m、1000m处的野菊幼苗同时移栽于10m处。

(2)实验对照:

生长于m处的野菊。

(3)收集数据:

第2年秋天。

(4)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

假设一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

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

假设二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

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

假设三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实验结果是:

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

解析本题已知的信息是:

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变矮,即10m处的高于500m处的,500m的高于1000m处的野菊株高。

未知的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也即本实验要解决的问题。

确定实验的目的:

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变矮,这种现象是环境的影响,还是遗传因素的影响,或者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而明确实验研究的问题和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根据实验目的做出假设:

(1)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的影响;

(2)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3)野菊株高的变化受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影响。

实验的结果应与对照组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分析,要确定观测的指标。

本题是为验证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所以观测的指标应是野菊的株高。

在实施实验前,需要根据假设,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

对于不同的假设,预测不同的实验结果。

预测结果得到实现,假设成立;预测结果没有出现,假设不成立,并对结果加以说明、解释或评价;对预期以外的结果做出恰当的分析和说明。

假设一: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那么当环境条件相同而遗传因素不同时,野菊的株高也应相同,从海拔500m、1000m处移栽于10m处的野菊株高与原来海拔10m处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

假设二: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那么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变矮,就说明不同海拔处的野菊遗传因素不同;当遗传因素相同时,即使环境因素发生变化,野菊的株高也应不变。

因此在海拔500m、1000m处移栽于10m处的野菊株高与原海拔处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

假设三:

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那么环境条件或遗传因素的不同,都会导致野菊株高的不同。

所以从海拔100m、1000m处移栽于10m处的野菊株高比原10m处的菊矮,比原海拔处高。

答案:

(2)10m、500m、1000m(3)测量株高,记录数据(4)与10m处野菊株高显著差异与原海拔处(500m、1000m)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比10m处矮,比原海拔处高

规律:

⑴生物性状既受基因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

⑵当发生性状改变时,有可能是由基因决定的,也有可能是由环境影响的。

⑶探究生物性状的改变是由基因的还是由环境的引起的,需要改变其自下而上环境进行实验探究。

6.育种过程的实验设计

例4小麦品种是纯合体,生产上用种子繁殖,现要选育矮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马铃薯品种是杂合体(有一对基因杂合即可称为杂合体),生产上通常用块茎繁殖,现要选育黄肉(Yy)、抗病(Rr)的马铃薯新品种。

请分别设计小麦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以及马铃薯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

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简要说明。

(写出包括亲本在内的前3代即可)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遗传规律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以及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根据题意:

小麦品种是纯合子,则与题意有关的基因型应有:

AABB、aabb、aaBB、Aabb,因为aaBB是要选育的品种,所以自然界中不存在这样的个体,那么要得到aaBB的个体,只能选择AABB和aabb作为亲本。

同理,马铃薯品种是杂合子,与题意有关的基因型应有:

YyRR、Yyrr、YYRr、yyRr、YyRr,由于YyRr是要选育的新品种,自然界中不存在这样的个体,则在剩下的4种基因型中,通过一次杂交能出现YyRr的个体,只能选择yyRr和Yyrr作亲本。

小麦和马铃薯新品种的获得,首先要经过有性杂交过程,通过基因重组得到新的性状。

不同的是,小麦在生产上必须用种子繁殖,要保证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必须得到矮秆抗病的纯合子(aaBB。

),才是符合要求的新品种,因此在第3代中选出矮秆抗病的植株后需连续自交,以提高纯度;马铃薯在生产上通常用块茎繁殖,属无性生殖,后代可保持亲本的性状,因此在第2代中选出黄肉抗病(YyRr)的个体即为新品种。

答案:

小麦

第1代PAABB×aabb亲本杂交

第2代F1AaBb种植F1代,自交

↓?

第3代F2A_B_、A_bb、种植F2代,选矮秆抗病(aaB_),

aaB_、aabb继续自交,期望下一代获得纯合子

马铃薯

第1代PyyRr×Yyrr亲本杂交

第2代F1YyRr,yyRr,Yyrr,yyrr种植,选黄肉、

↓抗病(YyRr)

第3代F2YyRr用块茎繁殖

7.探究某性状的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

规律:

⑴观察正交和反交结果可分析判断生物的遗传类型。

⑵细胞质遗传有两大特点:

母系遗传;后代分离比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⑶要注意细胞质遗传与伴性遗传的区别。

虽然正、反交结果不同,但伴性遗传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后代有一定的分离比。

8.探究基因型的组成

规律:

⑴当遇到的是两对以上的相对改善遗传时,若要测定基因型,要一对一对地分析,然后将每对相对改善遗传的分析结果予以综合;也就是说,在基因分离规律的基础上再考虑自由组合规律。

⑵在分析一对等位基因遗传时,要根据性状比来确定最后的基因型。

若为3:

1,则为自交;若为1:

1,则为测交。

【强化训练】

1.下面为果蝇三个不同的突变品系与野生型正交与反交的结果,试分析回答问题。

(1)组数①的正交与反交结果相同,控制果蝇突变型a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为性突变。

(2)组数②的正交与反交结果不相同,用遗传图解说明这一结果(基因用B、b表示)。

 

(3)解释组数③正交与反交不同的原因。

 

2.果蝇是一种非常小的蝇类,遗传学家摩尔根曾因对果蝇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

近百年来,果蝇被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而且它是早于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前而被测序的一种动物。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一)对果蝇基因组进行研究,应测序_______条染色体,它们是__________。

(二)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W、白眼w),且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型。

现有若干红眼和白眼的雌雄果蝇,若用一次交配实验即可证明这对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请选择交配的亲本表现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预期及相应结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已知果蝇红眼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图Ⅰ至图Ⅲ表示果蝇的减数分裂。

(1)图Ⅱ细胞叫________,图Ⅲ细胞叫_____________。

(2)若图示果蝇与白眼果蝇杂交,后代中出现了红眼,请在图A中标出眼色基因。

(3)如果图示果蝇为红眼,图Ⅲ中a与一只红眼果蝇的卵细胞融合发育成一只白眼果蝇,该果蝇的性别是_________,请在B图中画出c的染色体组成。

(四)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但是,即使是纯合长翅品种的幼虫,在35℃温度条件下培养(正常培养温度为25℃),长成的成体果蝇却成为残翅。

这种现象称为“表现模拟”。

(1)这种模拟的表现性状能否遗传?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一只残果蝇,如何判断它是属于纯合vv还是“表型模拟”?

请设计鉴定方案:

方法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已知果蝇的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两只灰身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得到以下类型和数量的子代。

①两只灰身红眼亲本的基因型为。

②让子代中灰身雄蝇与黑身雌蝇杂交,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

③在子代中,纯合灰身红眼雌蝇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杂合灰身红眼雌蝇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

(2)已知果蝇的直毛与非直毛是一对等位基因。

若实验室有纯合的直毛和非直毛雌、雄果蝇亲本,你能否通过一代杂交试验确定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

请说明推导过程。

(3)若已知果蝇的直毛和非直毛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但实验室只有从自然界捕获的、有繁殖能力的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和非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你能否通过一次杂交试验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说明和推导。

4.(06江苏)有人发现某种花卉有红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

(1)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花色的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

用图解和简洁语言回答。

 

(2)如果花色的遗传是细胞核遗传,请写出F2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5.下表列出6种纯系果蝇各自的特殊性状,以及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编号。

其中,野生型果蝇的各种性状均为显性,各个纯系果蝇的特殊性状为隐性,其它性状与野生型果蝇相同。

果蝇纯系

①野生型

②白眼型

③黑身型

④残翅型

⑤紫眼型

⑥粗眼型

特殊性状

灰身B

黑身b

长翅V

残翅v

红眼*

白眼w

紫眼p

细眼R

粗眼r

染色体

X

*果蝇红眼(W)对白眼(w)是显性,红眼(P)对紫眼(p)是显性,但白眼与紫眼不是相对性状。

⑴若用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翅和眼的性状,设计一组自由组合规律的遗传实验时,应选择的纯系及其基因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通过一次交配实验,获得基因型为Vvw的长翅白眼雄果蝇,选作母本和父本的纯系果蝇及其基因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若①野生型处女雌果蝇与③黑身型雄果蝇交配,其F1的雌雄个体间自由交配,后代中野生型与黑身型的比例为________;从中取出全部的野生型雌雄个体,使之自由交配,下一代中野生型与黑身型的比例为________。

6.(06全国卷I)从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选出一部分未交配过的灰色和黄色两种体色的果蝇,这两种体色的果蝇数量相等,每种体色的果蝇雌雄各半。

已知灰色和黄色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生活,性状的分离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传递给后代。

(2)确定某性状由细胞核基因决定,还是由细胞质基因决定,可采用的杂交方法是。

(3)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自然果蝇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种;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种。

(4)现用两个杂交组合:

灰色雌蝇×黄色雄蝇、黄色雌蝇×灰色雄蝇,只做一代杂交试验,每个杂交组合选用多对果蝇。

推测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以此为依据,对哪一种体色为显性性状,以及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这两个问题,做出相应的推断。

(要求:

只写出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和相应推断的结论)

7.(Ⅰ)两个红眼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设眼色基因为A、a,翅长基因为B、b。

请分析回答:

表现型

红眼长翅

红眼残翅

白眼长翅

白眼残翅

雌蝇

3

1

0

0

雄蝇

3

1

3

1

①亲本的基因型是。

②雌性亲本产生的正常卵细胞中,与A组合的基因应为。

(Ⅱ)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下面列出了研究课题名称,请根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课题:

某地区某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调查研究

(1)请你拟定一个较小的具体课题名称:

________________

(2)简述你研究该课题的两点主要意义: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

  (3)对所选课题提出一种假设:

________________

(4)你所选用的调查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_______________

8.我国生物科学工作者在生物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硕果累累。

如:

(1)1995年,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培育出抗棉铃虫效果明显的棉花新品系。

科学家要将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首先要获得杀虫蛋白基因,其方法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DNA分子提取出来,利用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成很多DNA片段(其中包括杀虫蛋白基因),再植入受体细胞中。

若此基因中碱基A+T占45%,而编码区中碱基A+T占60%,由此基因转录形成的信使RNA中碱基A占25%,则此信使RNA中碱基U占______%。

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后是整合在细胞质的DNA分子中,还是整合在核DNA分子中,可以通过有性杂交试验的方法,观察其后代的性状表现。

若如下图所示,则表明杀虫蛋白基因整合在_______________分子中。

(1)杀虫蛋白基因在棉花细胞中的表达是通过_______________两个阶段来实现的,而后一阶段所需原料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的含N部分主要是由根系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以______________的形式吸收运输而来的。

⑵如果抗虫棉不耐盐碱,而有另一棉花品系不抗虫而耐盐碱,两品系经有性杂交获得F1后,要在最短时间内培育出既抗虫又耐盐碱的棉花新品系用于推广,应采用常规而可靠的_________________育种法。

⑶如果将⑵中的两个棉花品系进行体细胞杂交,第一步是要用纤维素酶等处理去掉____________________,再通过诱导融合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