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吨年杏鲍菇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2319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9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0吨年杏鲍菇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1000吨年杏鲍菇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1000吨年杏鲍菇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1000吨年杏鲍菇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1000吨年杏鲍菇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00吨年杏鲍菇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1000吨年杏鲍菇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0吨年杏鲍菇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00吨年杏鲍菇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1000吨年杏鲍菇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扶持方式:

项目类别:

项目代码: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龙头企业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1000吨/年杏鲍菇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建项目

项目单位(盖章):

淮北市浩强菇业有限公司

项目法人代表(负责人)

项目建设地点:

濉溪县双堆镇陈桥村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1概况

淮北浩强菇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9月,项目单位位于双堆镇陈桥村。

项目单位集食用菌生产、技术服务、菌种供应、物资和原材料供应、鲜菇回收真空包装、营销等于一体的民营科技企业。

项目单位注册资金300万元,占地面积150亩,项目单位成立运行以来,2007年获淮北市“十佳创业之星”、淮北市“科技示范户”和淮北市“双带”先锋等荣誉称号等。

于2008年获得淮北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8年3月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并带动周边1000户以上农户从事食用菌生产。

项目单位现有职工53人,其中技术人员17人,生产人员24人,营销人员12人。

项目单位作为龙头企业,建成珍稀食用菌工厂化出菇室13000平方米,2009年生产杏鲍菇1000吨。

杏鲍菇因其味香如杏仁、肉肥似鲍鱼而得名,由于营养丰富、口感好,在国内外市场上颇受消费者青睐。

特别是应用反季节栽培技术生产的鲜菇,在上海、深圳、北京等大中城市以及日、韩、东南亚消费市场十分畅销。

项目单位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当地玉米芯、棉籽壳及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以项目单位为龙头,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珍稀食用菌生产,增加农户收入。

2007年以来,项目单位在濉溪县南部地区,利用优越的生态环境,优质的食用菌生产原料,带动1000户以上的农户发展珍稀食用菌生产。

项目单位分别在上海、南京、深圳、杭州等大中城市建立珍稀食用菌营销网络,通过回收农户生产的鲜菇产品,经加工、保鲜、精包装后销往大中城市。

珍稀食用菌的生产在我国还属于新兴产业,总的来说技术不是十分成熟,生产还很不规范;以传统方式生产珍稀菇菌具有许多局限性,首先在生产方面珍稀菇菌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其对生产主体的技术要求较高,而传统食用菌生产多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主,各个生产单位的生产条件不同,对技术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再加上引种的不规范这就决定了产品的品质的参差不齐,很难形成统一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珍稀菇菌产业的发展。

其次在销售环节,由于珍稀菇菌的生产成本较高,因此价格普遍偏高,这就决定了珍稀菇菌的消费群体是收入较高的人群,这类人群的消费行为在国内主要集中在超市和中高档酒店等场所,由于这些场所对产品的商品性(外观)、包装、交货方式、供货的数量及连续性等都有较高要求,分散的生产者很难达到其要求的标准,也难以根据其要求制定营销策略。

因此分散的生产者只能选择利润较低的农贸市场作为目标市场,且有相当的利润被中间环节所占,分散生产利润较低且风险较大,很难在短时间发展起来,此外珍稀菇菌大多是中温菇菌(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只适宜春秋季节),鲜菇生产的季节性与市场需求的连续性之间的矛盾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珍稀菇菌产业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发展的壮大珍稀食用菌产业化经营规模,提高鲜菇质量和档次,项目单位组织科技人员先后到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福建三明市食用菌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学习珍稀食用菌栽培新技术,引进珍稀食用菌良种,立足自然条件,研究开发了杏鲍菇等珍稀食用菌反季节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申请获得了“浩强”牌注册商标,“浩强”牌杏鲍菇以其营养丰富、医疗保健功能强,深受消费者喜爱。

该产品无有害物质残留,2008年被国家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项目单位选址在濉溪县南部的双堆镇陈桥村建立珍稀食用菌生产基地。

濉溪县南部的双堆集和南坪镇,是生态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工业生产相对薄弱,是没有受到工业污染的一片净地,生态环境优良,无工业“三废”排放,空气清新,水质良好,珍稀食用菌产品质量稳定,有利于无公害绿色食品质量标准要求。

濉溪县南部地区以小麦、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玉米芯及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可为食用菌生产提供丰富的基质原料。

同时,农村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交通运输十分便捷,距京台高速南坪出入口仅8公里,为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1.2财务状况

2009年,项目单位资产总额976.4万元,固定资产净值913.8万元,流动资产416.9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682.7万元,净利润193万元,净资产收益率15.1%,资产负债率10%。

1.1.3法定代表人基本情况

项目法人代表李强,1977年出生,大专学历,农技师职称,项目法人代表李强长期从事食用菌生产与经营,在平菇、金针菇、鸡腿菇、木耳等食用菌生产栽培方面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2007年以来,把主要精力用于珍稀食用菌杏鲍菇的良种引进、反季节设施化及工厂化栽培方面,特别是在高温季节杏鲍菇市场供应短缺,价格高,效益好,李强同志应用设施化技术反季节生产杏鲍菇鲜菇,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的消费市场十分畅销,杏鲍菇栽培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发展杏鲍菇对于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变废为宝,提高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效益等,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实施带动了周边1000户以上的农户,发展珍稀食用菌,项目实施发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目前,在项目单位的带动下,食用菌产业以发展成为双堆镇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项目法人代表在食用菌生产和鲜菇经营方面的社会诚信度较高,没有经历破产,项目单位成立以来,经济效益良好。

1.2项目基本情况

1.2.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

淮北浩强菇业1000吨/年杏鲍菇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建项目

建设性质:

扩建

建设地点:

濉溪县双堆镇陈桥村

1.2.2产品方案及规模

产品方案:

杏鲍菇鲜菇

包装规格:

250g、500g真空包装

项目规模:

年生产杏鲍菇鲜菇1000吨

1.2.3品种、技术、设备方案

品种:

杏鲍菇品种为雪茸杏鲍菇-200G

生产技术:

本项目杏鲍菇鲜菇生产技术采用设施化、工厂化、人工控温反季节栽培技术。

设施方案:

法国产美优乐MT-100制冷设备,52台。

1.2.4土建工程

主要建筑物:

新建构筑物规模8600平方米,其中新建全温控出菇室7300平方米,新建晒场800平方米,新建道路500平方米。

1.2.5建设期限

本项目建设期10个月。

1.2.6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项目投资。

本项目投资总额798.4万元,其中建筑工程投资560.5万元,设备购置投资166.4万元,安装工程费10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9.5万元(包括前期工作费3万元,勘察设计费4万元,工程监理费0.5万元,科技培训费12万元,基本预备费42万元)。

项目单位自筹资金能力较强,项目建设不需使用银行贷款,本项目为扩建工程,项目单位流动资金充足,本项目不需新增流动资金。

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798.4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投资2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90万元,单位自筹资金508.4万元。

1.2.7项目效益

(1)经济效益。

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年生产经营杏鲍菇鲜菇1000吨,年销售收入1360万元,利润165.1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4.7%,财务净现值707.1万元,投资利润率20.7%,投资回收期4.9年。

(2)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可在双堆镇及周边地区带动农户1000户,年生产杏鲍菇鲜菇10000吨以上,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左右,综合利用玉米芯等农作物秸秆近2万吨,不但可以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利用冬闲季节生产,而且又可以为农户新增效益1670万元左右,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建设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9号

(2)《2011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通知》国农办[2010]186号

(3)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1.4综合评价

本项目应用现代农业新技术,通过人工调控温度,实现珍稀食用菌杏鲍菇的反季节栽培,有利于鲜菇周年生产供应市场,适应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特别是应用人工控温技术,实现杏鲍菇设施化、工厂化栽培,在高温季节生产供应鲜菇,填补市场空白,消费价格提高2-3倍,经济效益良好。

食用菌栽培对于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现实意义。

本项目主要风险为杏鲍菇鲜菇的销售价格、技术,由于国内外市场容量巨大,在高温季节鲜菇市场供不应求,目前应用人工控温技术反季节栽培的规模偏小,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市场价格将长期在高位运行。

项目单位应加强技术管理,提高鲜菇产品产量、质量,以降低风险。

项目单位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措施,可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杏鲍菇生产,本项目具有较强的龙头带动作用,项目单位多年的生产经营实践,规模不断壮大,初步发展成为双堆镇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0年双堆镇规划在陈桥村建设食用菌产业园。

另外,项目单位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建立鲜菇销售网络,部分产品出口东南亚地区,项目单位现有规模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扩大生产规模势在必行。

由此可见,项目实施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建议加快项目建设,尽快发挥项目龙头带动作用。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

双堆集镇是淮北市唯一一个纯农业大镇,总面积为24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4668亩,全镇辖23个行政村,384个自然庄,人口96685人,农户22697户,地方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经济相对薄弱,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由于没有受到比较大的污染,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农业生产主要作物以优质小麦、玉米、大豆、乳鸽养殖和食用菌及其深加工为主,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42万亩。

合徐高速公路、宿蒙路305省道、刘濉路、双南路县道均从境内通过。

近年来,随着国家“村村通”工程的不断实施,四通八达的水泥路、柏油路贯穿各村,总里程已达110多公里,使过去“晴天扬灰路,雨天泥水路”的状况得到彻底改观,基本解决了境内“行路难”的局面。

2.2相关产业发展现状

双堆镇、南坪镇位于濉溪县南部,是规划建设的生态农业示范区,以优质小麦、优质玉米等粮食生产为主,双堆和南坪2镇的玉米种植面积37万亩,年产玉米芯3万吨左右,是食用菌栽培的优质原料,可为项目实施提供丰富的原料资源。

作为生态农业示范区,工业基础较为簿弱,地方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导,农业经济规模占生产总值的60%以上。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农民收入长期低速增长,影响了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影响了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制约了整个国民经济增长。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不仅事关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我国在食用菌基础理论研究及应用技术推广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

悠久的传统栽培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使我国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从而使我国逐步成为食用菌生产大国,食用菌产量占世界食用菌总量的78%以上,在栽培技术方面,形成了独有的特色。

食用菌已发展成为我国农业中的一新兴产业,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短、平、快项目,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濉溪县双堆集镇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正在加快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其中食用菌生产作为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规划在双堆镇陈桥村建设淮北市最具规模的食用菌生产基地,食用菌生产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有利于延伸农业产业链,综合利用农业副产品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附加价值,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食用菌生产促进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不仅有利于克服大量焚烧农作物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还有利于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

由于食用菌工厂生产是一个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对提升淮北市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工业化进程、充分利用农作物秸杆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业经济效益、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的新鲜产品年产量已达到400万吨,全国每年出口的食用菌罐头和干品等30吨,创汇近5亿美元。

目前,全国食用菌产量将达到600万吨,有望成为21世界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和解决“三农”问题、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食用菌业被誉为“点草成金”的产业,只要认请形势,善抓良机,积极推动,就能够迅速促其成为创汇农业的重要产业,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增长点。

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对于促进现代农业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实现小规模经营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全面推进农业运营机制和技术创新,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是龙头企业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和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通过“合同”、“订单”等形式,有效地降低了小农经营的市场风险,使农民能够放心地进行结构调整;二是农产品多次加工,实现就地增值增效;三是可以完善和创新农业经营体制,龙头企业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发挥多年来建立的生产技术优势和市场网络优势,可以通过本项目的建设,为本地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珍稀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属于劳动密集产业,可以吸收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本食用菌产业,安排众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同时带动动输、包装等相关联的产业,增加收入,使当地农民切实增收。

当地劳动力资源富足,劳动力素质较高,劳动力成本却显著低于发达地区,当地的珍稀食用菌生产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市场竞争能力较强。

第三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3.1建设地点选择

3.1.1选址原则

珍稀食用菌杏鲍菇工程化生产的选址原则为:

生态环境良好,适宜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

玉米芯等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生产成本较低;

交通便利,有利于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3.1.2项目位置

本项目选址在濉溪县南部的双堆镇陈桥村,是生态农业示范区,没有工业污染,环境条件优越。

项目占地面积150亩,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租用农民土地。

3.2建设条件

3.2.1自然条件

濉溪县地处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兼有南北气候之长,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长,一年二熟,雨热同季,适宜多种农作物生产发育,适宜间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当地盛产优质小麦、优质玉米、优质大豆、杂粮等,可为工项目实施提供质量优良,数量充足的玉米芯原材料。

濉溪县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平菇、金针菇、杏鲍菇、木耳、鸡腿菇等多种珍稀食用菌,特别适宜发展杏鲍菇反季节、工厂化栽培。

杏鲍菇属于低温型食用菌,在自然条件下,杏鲍菇只有在秋冬季节才能生长发育,鲜菇采收上市供应时期较短,为适应消费者对杏鲍菇的市场需求,项目单位采用人工控温技术,在炎热的春夏季节,生产杏鲍菇鲜菇,实现杏鲍菇的周年生产,长期供应消费市场,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3.2.2资源、科技支撑条件

杏鲍菇栽培所需主要原料为玉米芯,项目区是玉米主产区,玉米芯资源十分丰富,仅双堆镇、南坪镇2个镇年产玉米芯3万吨左右,为项目实施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资源。

项目单位长期开展食用菌工厂化、反季节栽培技术的生产实践,近年来,开展杏鲍菇优良菌株选育、反季节栽培标准化应用研究、鲜菇储运保鲜、产业化经营等,生产的杏鲍菇鲜菇品质优良,产品销往上海、北京等地,部分产品出口东南亚地区。

项目单位现有专业技术人员9人,技术力量较强,还与安徽农业大学、淮北师范大学生物系等科研单位建立协作关系,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实力。

3.2.3基础设施条件

项目选址位于濉溪县双堆镇食用菌产业基地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有利于项目实施。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4.1市场分析

4.1.1市场供求现状及前景分析

食用菌是传统的山珍名菜,其营养丰富,肉质特异,常食有益于健康,更对多种疾病有良好的食疗作用。

国际营养专家向人们推荐的10种有助于健康的营养食品中,食用菌是其中之一,目前,食用菌已成为人类食物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表稀食用菌需求逐年增加。

杏鲍菇因其味香如杏仁、肉肥似鲍鱼而得名,风味独特,口感良好,在国内外市场上颇受消费者喜爱。

杏鲍菇作为珍稀食用菌,长期以来市场销售的主要是野生杏鲍菇鲜菇,受到市场需求的刺激,强化了对野生杏鲍菇驯化栽培,从商业性生产发展状况来看,杏鲍菇为最新人工驯化的野生珍稀食用菌,由于受到技术条件的制约,杏鲍菇人工栽培产量较低,野生杏鲍菇资源枯竭,杏鲍菇鲜菇市场供不应求。

特别是反季节栽培的杏鲍菇鲜菇更是货紧价扬,目前只能供应大城市高层次的消费需求,一般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市场供应几乎是空白。

杏鲍菇工厂化、反季节栽培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当地发展杏鲍菇产业,在劳动力成本、玉米芯资源、电力能源供应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本项目产品的目标市场近期以上海、深圳、北京等大城市为主,部分产品经上海市外贸公司集中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

从项目单位杏鲍菇生产和经营情况来看,上述市场需求缺口依然较大,市场发展前景看好。

4.1.2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珍稀菌具有美味可口的食用价值,同时还有许多保健功能。

现代研究发现食用菌对人体有各种医疗保健作用,大体有以下方面:

(1)抗肿瘤作用

(2)免疫调节作用(3)降低胆固醇(4)降低血糖(5)抗衰老作用(6)减肥作用(7)其它作用。

除上述之外,食用菌能产生多种抗菌素、有抗菌、抗病素的作用。

食用菌还有清热解毒,保肝、润肺、护肤、美容、健脑等功能,能胃肠溃疡病赤有抑制和治疗作用。

在自然条件下,食用菌生产受到季节气候的影响,难以适应人们的消费需求。

应用现代科技成果,人工调节小气候环境,实现食用菌反季节生产,周年上市,不仅丰富市场供应,还可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发达国家的各类食用菌的生产,已基本上实现了工厂化、机械化、规模化。

如世界双孢蘑菇生产大国美国、法国、荷兰,英国和巴西等,从栽培原料的发酵、接种到发菌、出茹管理均采用工厂化的生产工艺,机械化程度达到80%左右。

杏鲍菇特殊的医疗保健功效,使其在功能保健食品的开发前景非常看好,杏鲍菇中所含的多糖类等活性成份既能增强免疫功能,又有抑制多种病菌的功效。

这直接或间接地发挥了抵抗微生物感染的作用,这种抗微生物活性既有特异的、也有广普的,且以多种形式发挥作用。

据药理学专家研究分析,目前随着耐药病菌种类的增多,食用菌提取物和衍生物在抵抗耐药病菌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食用菌被认为是有望成为开发出新型抗生素的自然资源。

随着科技进步,食用菌产业从单一品种向多元化、多品种方向发展,国内外市场消费需求呈快速增长态势,据深圳、上海、北京等多家超市调查,除普通的香菇、木耳等食用菌干品外,各种食用菌常年均有供应,且呈快速增长趋势,2009年的销售量是2005年的10倍,上海市杜源香菇有限公司向上海超市供应的鲜菇小包装产品年均递增30%左右。

我国已进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发展期,国内市场需求量稳步增长,销售价格逐渐向国际市场靠近,以杏鲍菇为例,2009年供应日本真空包装鲜菇,一级品每吨4.5万元左右,同样的杏鲍菇产品,小包装供应上海华联超市,一级品每吨4-4.5万元,同时,精细包装的礼品鲜菇的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

杏鲍菇常规栽培,或野生杏鲍菇鲜菇,只能在冬季采收上市,一般销售价格每公斤4-6元,夏季反季节栽培的杏鲍菇鲜菇售价每公斤18-20元,最高售价每公斤30元,出口产品一般价格每公斤40元以上,本项目杏鲍菇鲜菇产品是应用设施化栽培技术,在高温季节生产供应市场,填补了杏鲍菇鲜菇夏季供应市场的空白,产品价格高,市场容量大。

4.2营销策略、方案、模式

以项目单位为龙头,项目单位自产+回收农户生产的杏鲍菇鲜菇,经分级、处理、真空包装后,销往深圳、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代理商。

项目单位已在部分大城市建立较为稳定的营销网络。

本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提升杏鲍菇产业化经营水平,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展杏鲍菇产业,壮大杏鲍菇鲜菇生产基地,同时,在大城市巩固现有的营销网络,积极开扰新的合作客户,积极商谈上海外贸及其它中介服务组织,开拓日韩和东南亚鲜菇市场。

项目单位应与多家营销代理签订长期的产销协议,明确“责、权、利”的关系,让产业化经营各方面充分分享增值利润,做到互惠互利,共同受益。

4.3市场风险分析

4.3.1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本项目市场风险主要为生产成本、产品质量等,从目前的市场来看,杏鲍菇鲜菇的销售价格受到产品质量的影响较大,一级品与二级品之间的价差30%左右,与等外品价差100%以上。

4.3.2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

本项目的最大优势在于劳动成本较低,而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并不能够持久,应当趁各种珍稀食用菌在全球尚未形成高度机械化生产的有利时机,利用农村劳动力和栽培技能优势,争夺和占领市场。

首先要转变经营理念,从产量和经营规模型向质量与效益型转变。

其次注重技术攻关,通过应用新技术提高杏鲍菇鲜菇产量和质量。

第三应用标准化技术,珍稀食用菌从一开始试用,在技术规程上就必须从严,在商品质量上必须适应国际标准,在产品包装上适应超市需要。

第五章建设方案

5.1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横

产品方案:

杏鲍菇鲜菇、真空小包装。

项目规模:

项目单位在现有年产量500吨杏鲍菇的基础上,扩建年产量1000吨杏鲍菇鲜菇,占地面积150亩。

季节安排:

反季节栽培为每年4月-9月,自然温度常规栽培为当年10月至次年3月。

5.2建设规划和布局

按照项目单位总体规划,本期项目建设是在原有出菇室布局的基础上,新建出菇室4栋,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其中新建全温控出菇室7300平方米,新建晒场800平方米,新建道路500平方米。

项目单位现有的原料仓库、拌料室、装料室、蒸料灭菌室、接种室、发菌室、供电、供水等,可作为公用工程,直接投入本期项目使用。

5.3建设标准和产品标准

建设标准:

本项目新建出菇室宜采用坐北朝南,具有保温、保湿和空气交换功能,每间标准出菇房有效栽培面积60平方米左右。

产品标准:

当杏鲍菇子实体长至4厘米以上或伞盖将平时,即应及时采收。

采收的基本标准应根据市场需要而定,从开袋到采摘一般要20天-24天,每包鲜菇产量200g-300g。

杏鲍菇鲜菇在10℃-15℃条件下进行削头。

操作人员要头戴帽子,左手戴一次性手套,右手拿刀削平菌柄基部,削去不洁表皮和整理菇体形状,削好后轻手放于泡沫箱内,要求菇盖对菇盖堆叠。

在削菇过程中进行分级,分级指标为菌盖、柄长、单朵重。

如特级产品指标:

菇盖2-4cm、柄长6-8cm、单朵重20-35克。

本项目产品标准:

要求各级菇体菇盖整齐,菇体均匀、新鲜、洁白。

5.4技术(工艺)方案

5.4.1技术路线及流程

5.4.1.1工艺流程图

5.4.1.2培养料处理

(1)配料

基料配方1:

玉米芯60%、木屑15%、麸皮9%、玉米面9%、石膏2%、过磷酸钙5%、石灰适量。

基料配方2:

棉子壳40%、玉米芯20%、木屑9%、麸皮10%、玉米面10%、碳酸钙1%、糖1%、石灰粉1%、过磷酸钙8%。

(2)拌料

选用玉米芯、棉籽壳、木屑等培养基原料应新鲜无霉变,按培养基配方比例准备好各项原辅材料,将各种料混合拌匀,培养料含水量应控制在63%-65%,PH值8.0-8.5为宜。

(3)装袋

培养料用ZD1000型冲压式装袋机分装到塑料袋内,采用17cm×38cm大小,厚度为0.0045cm的聚丙烯塑料袋。

每袋装湿料900g-1000g。

聚丙烯塑料袋应符合GB9688的规定,将装完料的塑料袋口套上套环。

(4)灭菌冷却

灭菌:

采用常压灭菌。

将栽培袋放置于周转铁筐内塞上棉花,盖上防湿薄膜,移到灭菌室内叠放,盖实罩盖物,通入高温蒸汽,维持9小时左右。

冷却:

灭菌后的栽培袋移到干净的冷却室冷却至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