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2236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西方经济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西方经济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西方经济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西方经济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docx

《西方经济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docx

西方经济学

1.解释下列名词:

需求价格:

市场中的每个买者心目中有他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称作需求价格。

需求:

其他条件不变,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这一对应关系称作需求。

需求表:

需求曲线:

表2-2所表达的需求关系也可以用图2-2中的一条曲线描述,称作需求曲线。

需求函数(方程):

需求关系也可以用一个函数或方程来描述,分别称作需求函数或需求方程。

需求规律:

向右下倾斜的需求曲线表明,其他条件相同,随着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相反,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

这个关系称作需求规律。

供给价格:

市场中的每个卖者心目中有他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称作供给价格。

供给:

其他条件不变,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称作供给。

供给表:

供给曲线:

表2-4所描述的供给关系可以用图2-4中的曲线描述,称作供给曲线。

供给函数(方程):

供给关系也可以用函数或方程描述,分别称作供给函数或供给方程。

供给规律:

向右上倾斜的供给曲线表明,其他条件相同,当价格上升时,供给量增加。

这个关系称作供给规律。

均衡价格:

当市场达到供求平衡,即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没有了调整的趋势,此时的价格称作均衡价格,相应的数量称作均衡数量。

短缺:

过低的价格使需求量大于供给量,会导致供不应求或短缺

剩余:

过高的价格使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简称供过于求,或者说有剩余。

需求价格弹性:

衡量买者对价格变动的是否敏感,记作η。

需求价格弹性的最简单计算公式

需求富有弹性:

当需求线较为平坦时,一定的价格变动导致的需求量变动较大,需求量的变化程度大于价格的变化程度,即︱η︱>1,我们说需求富有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

它等于需求量变化率除以收入变化率,衡量需求量对收入变动是否敏感。

供给价格弹性:

它等于供给量变化率除以价格变化率,衡量供给量对价格变动是否敏感。

显成本:

生产者为了这项生产活动而购买或租来的,相应的支出会明显出现在账面上,称作显成本或会计成本。

隐成本:

这些资源的占用是有机会成本的,即失去了本来可以在其他用途中获得的报酬,有机会成本。

此类成本称作隐成本。

经济成本:

经济学家所说的成本是一项生产活动中所占用的全部稀缺资源,称经济成本。

经济利润:

总收益减去经济成本等于经济利润。

边际收益:

产量增加1单位所导致的收益增加,即边际收益,正好等于市场价格。

边际成本:

产量增加1单位所导致的成本增加被称作边际成本,记作MC。

边际产量:

其他条件不变,一种要素增加1单位带来的产量增加被称作边际产量或边际产品。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其他条件相同,随着一种要素的数量增加,边际产量最终递减。

固定成本:

在短期内,K固定不变,所以围绕K发生的成本也是固定不变的,称作固定成本,记作FC,且FC=PKK。

可变成本:

围绕可变要素L发生的成本被称作可变成本,记作VC,且VC=PLL。

垄断:

在特定时期和地区之内,一种产品只有一个生产者或卖者。

寡头:

寡头是少数大厂商占有某种产品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

卡特尔:

卡特尔是为了控制产量和操纵价格而成立的厂商组织。

占优策略:

无论对手选择什么策略,这个策略都是他的最优策略。

占优策略也被称作上策或优势策略,是无条件优胜策略,即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

纳什均衡:

如果每位玩家都实现了给定其他玩家策略情况下的最优策略,那么,每位玩家都不愿单独离开这一策略组合,这个策略组合被称作纳什均衡。

1.简述分工如何提高生产力。

分工是把原本一个人完成的工作分为由多个人完成的多项工作。

人类采用分工是因为分工能够提高生产力。

第一,分工利于个人才能的充分发挥。

第二,分工使地区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分工利于工作技能的提高。

第四,分工可以省去转换工作所花费的时间。

第五,分工带来工具的节约利用。

第六,分工促进机器的发明和利用。

2.为什么说主要经济问题是分工协调问题?

经济问题首先是稀缺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

由于分工提高生产力,人类选择了合作和分工的生产方式。

由此产生的重要社会经济问题是分工协调问题:

第一,一个分工社会必须有一个信息传递机制来告诉生产者消费者需要什么;第二,一个社会还必须有一个奖惩机制(收入分配)机制。

经济学研究人们如何通过合作和分工来对付稀缺现象的制度,即分工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机制。

经济学家的使命是用正确的经济学启蒙大众选择正确的制度。

2.假设某种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如下表所示,指出每一价格水平上是供过于求,还是供不应求,指出价格调整的方向,画图并指出均衡价格。

价格

供给量

需求量

市场情况

价格调整方向

13

625

400

12

600

450

11

575

500

10

550

550

9

525

600

8

500

650

7

475

700

3.画图说明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实现机制。

给定需求和供给,相应有一个均衡价格。

所以,均衡价格的变动源于需求或/和供给的变动。

图2-6需求的变动导致的均衡价格变动

如图2-6(a)所示,供给不变,需求增加,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如图2-6(b)所示,供给不变,需求减少,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图2-7供给的变动导致的价格变动

如图2-7(a)所示,需求不变,供给增加,均衡价格下降,交易量增加;如图2-7(b)所示,需求不变,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交易量减少。

图2-8需求和供给的同时变动

如图2-8(a)所示,当需求和供给同时增加时,均衡数量肯定增加,但价格的变动方向不肯定。

当供给增加的幅度较大时,价格将会下降。

否则,价格上升。

如图2-8(b)所示,当需求增加且供给减少时,价格肯定上升,但均衡数量的变动方向不肯定。

当需求增加的幅度较大时,数量增加。

否则,数量减少。

如图2-8(c)所示,当需求减少且供给增加时,价格肯定下降,但数量的变动方向不肯定。

当需求减少的幅度较大时,数量减少。

否则,数量增加。

如图2-8(d)所示,当需求减少且供给减少时,均衡数量肯定减少,但价格的变动方向不肯定。

当需求减少的幅度较大时,价格下降。

否则,价格上升。

4.假设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方程是Qd=1050-50P,供给方程是Qs=300+25P。

(1)计算P=12时的需求量和供给量,并指出价格调整方向;

(2)计算均衡价格。

例:

假设某个时期内市场上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函数为

,供给函数为

计算均衡价格和数量。

解:

得,

解方程得,均衡价格等于6。

把均衡价格代入需求或供给方程可得,均衡数量等于20。

假设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方程是Qd=1050-50P,供给方程是Qs=300+25P。

5.简述需求的决定因素。

需求的决定因素是需求曲线位置的决定因素。

第一,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认为一种商品对他有价值或有效用,他才会购买。

第二,收入。

由于需求量是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数量,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显然是需求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第三,相关商品的价格。

消费者总是在多种商品中安排其支出,所以对一种商品的需求会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影响。

第四,人口。

市场需求是个人需求的加总,因此人口也是市场需求的一个决定因素。

第五,预期。

预期是指人们对未来情况的估计。

第六,政策。

政府能够改变人们对一种商品的需求。

6.简述供给的决定因素。

供给的决定因素是供给曲线位置的决定因素。

第一,生产要素或资源的价格。

生产者要求的最低价格取决于其生产成本。

第二,技术水平。

技术水平决定单位产品所需要的资源数量,从而决定单位成本。

第三,生产者个数或相关商品的价格。

一种产品的供给,即一个产业的规模是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的一部分。

第四,预期。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生产者的活动更是建立在他对未来情况的预期之上的。

第五,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对一种商品的生产者征税、补贴来增加或减少这种产品的供给。

2.简述需求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

需求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有:

该商品上支出占总支出比例、是否生活必需品、是否容易找到相近替代品和时期长短。

需求富有弹性时,降价可以增加总收益;需求缺乏弹性时,涨价可以增加总收益;需求单位弹性时,总收益最大。

3.说明总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

如图3-5所示,当对一种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时,需求线较为陡峭。

在这种情况下,较大幅度的价格上升仅仅带来较小幅度的需求量减少,更高涨价所带来的收益增加大于销售量所导致的损失,从而涨价使总收益增加。

如图3-6所示,当对一种商品的需求富有弹性时,需求线较为平缓。

在这种情况下,较小幅度的价格下降导致较大幅度的需求量增加,销售量的增加所带来的收益增加大于价格下降所导致的收益减少,从而降价使总收益增加。

由于缺乏弹性和富有弹性时都有机会通过调整价格来增加,即总收益没有达到最大,所以,需求单位弹性时,总收益最大。

图3-5缺乏弹性时涨价使总收益增加

图3-6富有弹性时降价使总收益增加

总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可用于说明丰收悖论,即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4.说明丰产不丰收的现象是如何发生的。

总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可用于说明丰收悖论,即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假设有利的气候条件或技术进步使某种作物的产量大幅度增加了,假如人们对这种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那么,这种产品的价格将会大幅度下降,丰收反而使农民的收入减少。

7.某商品的价格由240元上升到300元后,需求量相应减少10%。

(1)该商品的需求弹性是多少?

(2)该商品价格变化对总收益有何影响?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买者对价格变动的是否敏感,记作η。

需求价格弹性的最简单计算公式是

例:

假设某种商品最初的价格为每单位100元,需求量为1000个。

当价格提高到110元时,需求量减少到800个。

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多少呢?

答:

价格变化率=(110-100)÷100=10%,需求量变化率=(800-1000)÷1000=-20%。

所以,

用Q记需求量,用P记价格,那么,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是

其中,P0和Q0分别是基期的价格和数量。

例:

假设需求函数为

,计算P=20时的需求价格弹性。

答:

当P=20时,Q=60。

所以,P=20时的需求价格弹性为

8.已知某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η=-0.6,原销售量为Qd=1000件,价格P=10元。

若该产品价格上调20%,销售收入变动多少?

9.已知需求函数Qd=100-20P,供给函数Qs=-20+40P。

(价格的单位:

元)

(1)计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计算均衡价格时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2.说明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区别和联系。

人们通常所说的利润是会计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

经济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经济成本。

经济成本大于会计成本,所以经济利润小于会计利润。

会计利润的高低不能准确反映企业家的能力。

经济利润准确反映企业家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经济利润还反映企业家是否把资源用于了满足消费者最迫切的需要。

当一个企业家有负的经济利润,即经济亏损时,可以说,他浪费了资源,即没有把稀缺资源用于满足消费者更为迫切的需要。

3.说明为什么典型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是U型的。

产量增加一单位导致的成本增加称作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描述可变成本和总成本增加的快慢,是可变成本线的斜率或陡峭程度。

边际成本的变动趋势决定总成本的变动趋势。

在一种要素可变和要素价格给定的情况下,边际成本的走势与边际产量的走势正好相反。

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线是倒U-型的,从而边际成本线是U-型的。

4.画图说明MC、AVC和AC之间的关系。

平均可变成本AVC等于可变成本除以产量,即

如图4-5所示,平均可变成本线AVC与边际成本线MC相交于平均可变成本的最小值点。

在平均可变成本的最小值点之前,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递减;此后,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递增。

短期平均总成本AC等于总成本除以产量,从而等于平均可变成本AVC加上平均固定成本AFC。

如图4-5所示,平均总成本线是平均可变成本线与平均固定成本线的纵向叠加。

在产量Q1之前,AVC和AFC都递减,从而两者之和AC也递减;此后,AVC转而递增,但AFC继续递减,在Q1左边附近,AVC刚从水平转而递增,其递增趋势较弱,不足以抵消AFC的递减趋势,从而AC继续递减;在产量Q2处,越来越强的AVC递增趋势恰好抵消了越来越弱的AFC递减趋势,AC最小;此后,AVC的递增趋势超过AFC的递减趋势,从而AC递增。

此外,当产量很大时,AFC接近于零,AC和AVC趋近。

图4-5平均总成本线

1.简述完全竞争的条件。

第一,有很多小规模的买者和卖者。

第二,每一项产品或服务是同质的。

第三,进出市场自由或资源自由流动。

第四,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信息是完全的。

2.画图说明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最优产量并说明其盈亏情况。

利润最大化的一般条件是MR=MC。

短期内,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MR=MC。

典型的短期边际成本线是图中MC。

与两者的交点E相应的产量Q*是最优产量。

图5-2最优产量

给定价格P,典型厂商的最优产量是Q*,相应的总收益等于价格P乘以产量Q*,是图中矩形OPEQ*的面积。

总成本等于平均总成本AC乘以产量Q,是图中矩形ABQ*O的面积。

所以,厂商获得图中阴影区域所代表的正的经济利润。

图5-3正的经济利润

如图5-4所示,当价格低于平均总成本时,按照MR=MC所决定的产量,厂商有经济亏损。

当价格正好等于平均总成本的最小值点时,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

图5-4经济亏损

短期内,停产情况下的亏损额等于固定成本,所以只要价格不低于平均可变成本,厂商就会坚持生产;当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时,厂商就会停产,所以平均可变成本的最小值点是厂商的停业点。

图5-5停业点

3.说明完全竞争条件下单个厂商的短期供给线。

短期内,只要价格不低于平均可变成本的最小值,厂商就会按照P=MR=MC所决定的产量生产;当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的最小值时,厂商停产,即产量等于零。

也就是说,如图5-7所示,在AVC的上方,每给定一个价格,厂商将按照P=MC,即沿着MC决定其产量。

当价格是P1时,该厂商的最优产量是Q1;当价格上升到P2时,该厂商的产量将调整到Q2;当价格上升到P3时,该厂商的产量将调整到Q3。

所以,MC曲线位于AVC曲线上方的那一段正是单个厂商的短期供给线。

图5-7单个厂商的短期供给线

4.说明为什么在竞争行业的长期均衡状态利润为零。

长期内,正的经济利润会吸引其他厂商进入这个行业,这个行业中的厂商个数增加,供给增加,从而价格下降,利润减少并趋于消失;相反,亏损使一些厂商退出这个行业,这个行业中的厂商个数减少,供给减少,价格上升,从而使亏损减少并最终消失。

所以,竞争行业的长期均衡状态是零利润。

我们把这个结论称作零利润原理。

5.简述完全竞争市场的优点。

第一,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

由于市场上有为数众多的商品需求者和供给者。

他们中的每一个人的购买份额或销售份额,相对于整个市场的总购买量或总销售量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好比是一桶水中的一滴水。

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买与不买,或卖与不卖,都不会对整个商品市场的价格水平产生任何影响。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消费者或每一个厂商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控制力量。

第二,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别的。

这里的完全无差别的商品,不仅指商品之间的质量完全一样,还包括在销售条件、商标、包装等方面是完全相同的。

因此,对消费者来说,购买哪一家厂商的商品都是一样的。

如果有一个厂商提价,他的商品就会完全卖不出去。

当然,单个厂商也没有必要降价。

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单个厂商总是可以按照既定的市场价格实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相对来说是很小的销售份额。

第三,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

厂商进出一个行业不存在任何障碍,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在各行业之间自由流动。

这样,各行业的厂商规模和厂商数量在长期内是可以任意变动的。

但是在短期内,厂商规模和厂商数量仍然是不可变的。

第四,市场中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商品和市场的全部信息。

这样,市场上的每一个消费者或生产者都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完全的信息,确定自己的最优购买量或最优生产量,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而且,这样也排除了由于市场信息不畅通而可能产生的一个市场同时存在几种价格的情况。

显然,理论分析上所假设的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是很严格的。

西方学者承认,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完全竞争的市场是不存在的,通常只是将某些农产品市场看成是比较接近的市场类型。

我们之所以要对这一理论上抽象的市场进行分析,是为了理论体系的完整和加深对非完全竞争市场的理解。

6.说明竞争市场的有效性。

消费者剩余是市场给消费者带来的福利;生产者剩余是市场给生产者带来的福利;两者之和是市场带来的社会福利。

所以,经济学家常用的一个效率准则是: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最大。

竞争市场达到均衡状态时,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最大,即资源配置有效。

竞争市场的均衡状态也符帕累托有效。

2.画图说明垄断者的最优产量和利润。

垄断者按照MR=MC的准则决定的利润最大化产量是Q*。

然后,垄断者沿着需求线决定的价格是P*。

如图所示,在需求曲线位于平均成本上方的情况下,价格高于平均成本,垄断者有图6-3中阴影区域面积所代表的经济利润。

图6-3垄断者的最优产量和价格

3.假设垄断者的成本函数为TC=50+20Q,市场需求为P=100-4Q(单位:

元)。

(1)求利润最大的产量和价格。

(2)求利润最大时的需求价格弹性。

利润最大化的一般条件是MR=MC。

短期内,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MR=MC。

如图5-2所示,当市场价格为P时,竞争厂商的边际收益等于价格。

另外,依照第4讲,典型的短期边际成本线是图中MC。

与两者的交点E相应的产量Q*是最优产量。

图5-2最优产量

例:

假设竞争厂商的边际成本函数为MC=0.4Q-12,市场价格P=20,且已知生产10件产品的成本为100。

求利润最大时的产量。

解:

令有利润最大化条件MC=MR=P得,

0.4Q-12=20

解方程得,最优产量为

Q*=80

第六章

例:

假设市场需求为

P=132-8Q

垄断者的成本函数为

C=Q3-14Q2+69Q+128

计算其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解:

由P=132-Q得

TR=PQ=132Q-8Q2

MR=132-16Q

由C=Q3-14Q2+69Q+128得

MC=3Q2-28Q+69

令MR=MC得

Q*=7,P*=132-8Q*=76

利润=TR-TC=532-268=264

古诺模型

设想厂商A首先进入市场,最优产量等于需求线在横轴上的截距的1/2。

然后,我们让厂商B进入市场。

QB=Q-QA=(1-P)-1/2=1/2-P

图6-5厂商B的产量决定

现在,A面对的情况是什么呢?

按照假设,A把B现在的产量看作给定。

由于B的产量是1/4,所以,A现在面对的需求线是市场需求线向左平移1/4,即A面对的需求方程是P=3/4-Q,其在横轴上的截距是3/4。

于是,A的边际收益在横轴上的截距是3/8,并且A的最优产量是3/8。

类似,看到A把产量调整到3/8之后,B面对的需求线在横轴上的截距变成了1-3/8=5/8,其边际收益在横轴上的截距变成了5/16,其最优产量是5/16。

以此类推

两个厂商的均衡产量都是1/3,整个行业的产量是2/3,市场均衡价格是1/3。

如果市场需求是P=M-Q,那么,需求线在横轴上的截距是M。

在均衡状态,两个厂商的产量都等于M/3,均衡价格是M/3。

4.假设古诺模型中两个厂商面对的市场需求函数是P=100-Q,且边际成本等于零。

(1)计算两个厂商各自的均衡产量和整个行业的产量和价格。

(2)假如这两个厂商合并成一个厂商,利润最大的产量和价格是多少?

5.画图说明折弯的需求模型如何解释了价格刚性。

折弯的需求线模型也被称作斯威齐模型。

该模型是为了解释所谓价格刚性而提出来的。

价格刚性是指价格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不变,即便在这期间成本发生了变化。

这个模型的关键假设是单个厂商有如下心态:

如果他涨价,别人不会跟着涨价;如果他降价,别人肯定会跟着降价。

这样的心态可以用折弯的需求线描述。

如图6-6所示,假设典型厂商的初始状态是图中点R,产量为Q0,价格为P0。

由于在这个厂商看来,如果他涨价,别人不会跟着涨价,那么,小幅度涨价就会使购买者对他的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度减少,所以,如图所示,价格上升时,这个厂商看到的需求线是富有弹性的。

相反,在这个厂商看来,如果他降价,别人肯定会跟着降价,那么,大幅度降价也未必使消费者对他的产品的需求量明显增加,所以,价格下降时,这个厂商看到的需求线是缺乏弹性的。

总之,在单个厂商心目中,他面对的需求线是图中在点R处折弯的曲线。

这意味着,随着数量增加,在R上方,价格的下降是比较缓慢的,过了R,价格下降突然加快。

所以,如图所示,在R之前,MR递减得较慢,而过了R之后,MR的递减突然加快,并在R处断开,留下一个垂直的缝隙。

如图所示,假设典型厂商最初的边际成本线是MC,那么,Q0是他的最优产量。

这是因为,从图中不难看出,产量小于Q0时,MR>MC,厂商将增加产量;当产量大于Q0时,MR

如图所示,当成本变动,即MC移动时,只要其移动不超出MR断开的缝隙,Q0就仍然是最优产量,从而厂商也就没有理由改变价格。

这就解释了所谓价格刚性,即在一些行业中即使成本发生了明显变动,厂商们也不愿调整价格。

图6-6成本变动不改变最优产量

6.举例说明囚徒困境。

在卡特尔中,如果没有有效的办法防止作弊,作弊是各成员的占优策略,从而卡特尔成员陷入了“囚徒困境”。

这是因为,如果对方作弊,比如私下增加产量,而你不作弊,那么,对方的收益会增加,而你的收益会因为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假设两个厂商所组成的卡特尔的博弈如表6-7所示,不难验证,(作弊,作弊)是该博弈的占优策略组合,对于厂商来说最不利的结果。

表6-7卡特尔成员的“囚徒困境”

乙的策略

作弊

不作弊

甲的策略

作弊

100,100

1500,10

不作弊

10,1500

1000,1000

1.简述最高限价的后果。

第一,最高限价必定导致短缺。

如图所示,自由市场的均衡价格是P0,供给量和需求量都等于Q0。

当政府规定这种商品的价格不得超过Pc时,一方面,需求量因价格降低而增加;另一方面,供给量因价格降低而减少,至少不会增加。

所以,有效的最高限价必定导致供不应求或短缺。

第二,最高限价往往导致排队。

货币的配给功能失灵。

在自由市场中,消费者用手中的货币竞争已经生产出来的一定数量产品和服务,出价高的消费者优先购买,即货币充当了配给商品的功能。

但是,在有最高限价的情况下,不允许人们用更高的价格竞争,人们手中的货币不再决定谁优先买到,即货币失去了配给功能。

排队制度有如下问题:

①排队造成时间和精力浪费。

②配对未必保证公平。

③排队容易导致权力滥用。

第三、最高限价往往导致配额。

为了保证每个人都能买到少许数量的短缺商品,政府不得不实行配额制度。

配额制度有如下问题:

①配额导致资源浪费。

一是配额难以反映人们的不同需要。

二是配额的制定和管理需要耗费资源。

②有些产品的配额难以具体到个人,从而带来其他问题。

第四,限价造成更多歧视。

歧视就是区别对待或另眼相看。

在纯粹市场中,卖者仅仅按照出的价格高低区别对待买者,出价高者优先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