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8223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册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下册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下册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下册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下册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册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docx

《下册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册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册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docx

下册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

(一)

备课时间:

2013年3月11日

备课人:

杨晓刘忠云陈韵瞿双会

单元教学内容:

表内除法

(一)课本P13~36页.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划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包括的内容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

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平均分

教学内容:

课本P12~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

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

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

为什么?

2、分一分:

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

(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

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

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

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

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设计意图】: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六、教学反思

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背读知识,而是创设情境并通过多次实践操作,在学生分完桃后,让他们给“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这种分法取个名字,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更好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第二课时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15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

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

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

瞧!

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设计意图】:

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

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

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小节: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设计意图】:

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租船问题.具体感知“每4个人一组租一条船,24人分成这样的6组,就要租6条船.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问:

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

有几个小动物就餐?

一双筷子是几根?

并说说怎么分.)

2、练习三第4、5题.

(1)、第4题.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

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

(3)、第5题.

师:

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

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设计意图】:

设计帮助小动物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开放题.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

思考:

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

提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景,如“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利用开放题提供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五、课堂总结

六、板书设计

平均分

例题3

思考:

1、24里面有()个4

2、()x4=24

六、教学反思

注重分法的多样化.让学生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强调的,充分体现了分法多样化.

第三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

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

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

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

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

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

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

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

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

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

“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

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五、板书设计

除法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应该放几个?

总数=份数

六、教学反思

过去,我们总怕孩子听不懂、记不住.课上教师说得多、重复的地方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并不多.我们都知道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