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学重点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2174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规划学重点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环境规划学重点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环境规划学重点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环境规划学重点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环境规划学重点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规划学重点解析.docx

《环境规划学重点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规划学重点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规划学重点解析.docx

环境规划学重点解析

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的定位:

1.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大复合生态系统。

2.任务在于使该系统协调发展。

3.依据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4.主要内容是预先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

5.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6.全国性环境规划要有全国宏观综合考虑,明确全国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和环境保护目标;而国家性环境规划则应具有国家级的法律效力,能够协调各行政区域、各部门在环境保护中存在的冲突问题,且实现资金管理的国家统筹规划。

环境规划的功能:

1.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

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4.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5.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信息密集、政策性强

环境规划的原则:

①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②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③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原则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⑤系统原则⑥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⑦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环境规划的类型:

⒈按规划期划分①长远:

10年以上②中期:

5-10年(最常见是五年规划,便于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同步、纳入。

)③短期:

年度环境规划---五年规划的年底安排,可以对五年规划进行修正和补充。

***五年规划是环境规划的核心

⒉①长远规划:

制定长远环境目标和战略措施,宏观,不具体②年度环境规划:

具体,不全面

⒊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

(1)经济制约型

(2)协调型(3)环境制约型

⒋按环境要素划分:

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⒌按性质划分

(1)生态规划

(2)污染综合防治规划(3)自然保护区规划(4)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

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1.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现状调查。

2.规划方案的设计和优化。

3.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的确定。

4.规划实施计划设定。

5.规划实施与管理。

6.规划实施反馈。

(1.前期环境保护工作评估2.环境调查和评价3.环境模拟与预测4.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确定5.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6.重点工程和融资渠道7.保障措施)

环境规划的协调和衔接战略:

1.环境总体规划与要素规划。

2.国家环境规划与区域、地方环境规划。

3.环境规划与其他部门规划。

4.时间尺度衔接过度问题。

环境规划的导向性和调控性:

1.目标约束性转变。

2.经济导向性转变。

3.空间调控性转变。

环境容量:

是一个复杂的反映了环境净化能力的量,是从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提出的,其数值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环境承载力:

是环境系统功能的外在表现,即环境系统具有依靠能流、物流和负熵流来维持自身的稳态,有限地抵抗人类系统的干扰并重新调整自组织形式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连续性---人类社会生活的连续,经济发展的连续(关键是不能超越环境承载力)

稳定性---生活的稳定、环境的稳定;

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平衡、自然资源利用);

均衡性---各地区均衡发展(当代人间的公平);

独立性---个体发展的独立性(因地制宜,保持活力)

更新性---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自然三大系统是一个整体,是个复合生态系统。

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

自然系统是基础(物质基础);经济系统是条件(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的必要条件);社会系统是目标(稳定、优质的生活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三者紧密相关,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只有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才能使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最优化。

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

①生产:

生物生产、经济再生产;②生活:

为人提供方便、舒适的居住环境;③还原:

(还原自净)自然资源(可再生)永续利用,污染物自净;④信息传递:

(不仅指营养、化学、物理、行为信息),利用信息为人类服务,利用信息调控生态系统功能.

复合生态系统的特点

(1)人工性;

(2)脆弱性;(3)可塑性;(4)高产性;(5)地带性;(6)综合性

复合生态系统的内部矛盾

(1)人类生活对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的相对稳定性的要求与当前自然生态环境急剧变化的矛盾

(2)人类改变自然环境改变的快速性与自然环境恢复和调节的缓慢性之间的矛盾

(3)资源有限而人类需求无限;

(4)地球体积、物质有限而人口增长无限;

复合生态系统:

亦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是由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自然条件共同组合而成的生态功能统一体。

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有自然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

复合生态系统对环境规划的指导作用:

1.全局着手:

将着眼点放在探求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具体途径上,遵循复合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

2.因地制宜:

自然环境的结构、特点不同,人类利用自然发展生产的方向、方式和程度亦有明显的差异。

3.符合实际:

环境规划必须考虑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及发展速度。

环境规划目标是对规划对象在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目标制定原则:

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社会上满意

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

(1)具有一般发展规划目标的共性--具体(时、空)、客观、可计量

(2)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

平衡中可能出现3种情况:

①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投入两方面目标都可以达到---协调型环境规划②环保受经济的制约,为确保经济的发展必须降低环境目标---经济制约型③确保环境目标,限制经济发展或调整工业布局、产业结构---环境制约型⑶保证目标的可实时性⑷保证目标的先进性

环境规划目标的类型

(1)按管理层次分①宏观目标---总体要求②详细目标---针对各环境要素、各功能区的具体规定。

(2)按规划内容分①环境质量目标:

反映大气、水、噪声、生态环境质量要求的目标。

②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

允许排放量、污染物削减目标。

(3)按规划目的分①环境污染控制目标:

污染源控制目标、环境污染控制目标②生态保护目标:

生态保护目标和建设目标③环境管理目标:

(环境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需要环境管理)..包括环境保护的组织、协调、监督、宣传、教育等目标

(4)按规划时间分①短期(年度):

具体、定量、准确②中期(5-10):

定量+定性③长期(>10):

宏观,多定性---中短期目标的制定依据

(5)按空间范围划分①按空间范围划分为国家、省区、县市②也有跨行政区的对特定的森林、草原、流域、海域和山区的环境规划目标---区域环境规划

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的原则

(1)以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为基础

(2)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依据----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应当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

规划目标应高于人们生活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时效性;规划目标应高于生产对环境质量的要求(4)应满足现有技术经济条件

规划目标应符合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5)能作时空分解和定量化:

尽量定量化,目标应能时空分解---方便管理、监督、检查和执行。

环境特征性质:

环境质量现状\环境容量决定污染排放目标

环境功能:

根据环境功能决定环境质量目标

确定环境规划目标常用的方式①定量确定---尽量定量化②定性确定---难以定量化和无明确数量化的要求时---常用于中长期规划---方便表述③半定量确定---介于定量定性之间,如:

二类水质标准,达标率,运转率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是指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需的数据指标总体

环境调查与环境信息采集:

1.信息情报收集的内容与来源。

2.信息情报采集的方法。

3.信息情报的收集和使用注意事项。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以签订责任书的形式,从各级领导的职责范围出发,具体规定出他们在任期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这一基本职责,从而理顺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关系,使改善环境质量的规划目标和任务得到层层落实。

实施环境规划应完成的功能:

1.完成综合机能。

2.完成诱导机能。

3.完成科学的、合理的机制。

4.完成调整环境的机能。

5.完成确保实行机能。

实施环境规划的形式分为:

1.综合型。

2.指导方针型。

3.公害防治规划型及特定项目实施规划型

环境评价是指根据确定的目标来测定系统的属性,并将这种属性变为可量化的价值或者主观效用的行为。

评价指标的选择:

1.科学性和简便性原则。

2.重要性原则。

3.层次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

环境评价中确定评价准则的基础是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

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原则①整体性---完整、全面---反映整个复合生态系统和环境规划全过程②科学性---正确选择、制订③规范性---为指标精确性和可比性---对各种指标进行分类和规范化处理。

④可行性---有用、能用⑤适应性---考虑实际(环境统计)条件和工作量,戒多

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

(1)环境质量指标

(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3)环境规划措施和管理指标(4)相关性指标――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

环境预测:

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对未来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质量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

预测的类型

(1)警告型预测(趋势预测)

(2)目标导向预测(理想型)(3)规划协调型预测(对策型)

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①合理布局(环境功能区的合理布局、配合社会经济功能区的合理布局);②具体确定环境目标;③便于目标的管理和执行;

环境功能区划分的依据

(1)保证功能与规划相匹配

(2)依据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3)依据环境的开发利用潜力划分功能区(4)依据社会经济的现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5)依据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区(6)依据环境保护的重点和特点划分功能区

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

根据确定的环境目标和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污染防治和自然保护的措施和对策。

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原则①善用信息,紧指目标②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根本途经③遵循国家或地区有关的政策法规

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过程A分析调查评价结果B分析预测结果C列出环境规划总目标和各项分目标D制定环境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E制定环境规划的措施和对策

环境规划的措施和对策①污染综合防治措施;②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③生产布局调整措施;

环境规划方案优化

目的:

a、能达到环境目标;b、经济上合理;c、技术上先进;

内涵:

对多个不同的规划草案进行分析比较,选出几个满足上述三方面要求的比较好的方案。

方案优化的步骤:

A分析评价现存和潜在的环境问题;

B经济、环境、社会、生态效益分析;

C选出最佳总体方案;

D预测方案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E概算投资总和、方向、重点、构成,评价投资效益。

环境规划方案决策影响机制

(1)决策风险的影响

(2)决策时效的影响(3)社会成本核算的影响(4)决策机会的影响

规划方案决策系统的运行模式①单一的经验型规划决策机制-----管理者凭经验决策②综合的知识型规划决策机制-----依靠专家群进行决策③系统的智能型规划决策机制-----运用软件支持系统辅助决策

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条件

(1)纳入总体规划

(2)全面落实环保资金(3)编制年度环保计划(4)实行环境保护目标管理

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措施

㈠采取协调和审议措施

(1)规划部门内部的协调的调整

(2)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调整(投资、实施、政策制定等部门)(3)与周围临近地区的协调调整(4)与国家机关协调调整

㈡组织管理方面的措施

(1)制定资源利用开发标准:

(2)统计报表制度:

(3)依法控制保证规划的实施;

环境规划实施的动态追踪

(1)环境规划内容具有动态性,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需要及时掌握,必要时进行规划的修正。

(2)对环境影响较大的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及时掌握处理,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

(3)对环境规划的主要干扰因素要进行追踪监控,并根据实际情况使环境规划得到更新、完善和顺利实施。

(4)还要根据追踪监控、掌握地方政府对规划实施的承受能力和控制能力。

(承受能力――环保资金的承受能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接受能力)

(5)追踪监控应尽量量化,用数字说话

环境规划实施的动态控制管理

(1)环境规划空间控制

(2)环境规划时间控制(3)时空偶合的全过程控制

环境规划的组织管理

(1)建立与完善环境规划管理组织机构

(2)形成完善的环境规划管理手段

环境规划的环境管理八项制度

(1)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4)“三同时”制度;(5)排污收费制度;(6)限期治理制度;(7)污染集中控制制度;(8)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环境预测

在环境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对环境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①社会发展预测②经济发展预测③环境质量和污染预测④其他预测

环境预测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社会经济原则②科学原则③优先原则④实际原则

能源利用率=有效利用能量/供给总能量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增长速度/经济增长速度

决策:

为了解决某一行动的选择问题而对拟采取行动所作出的决定(为解决某一问题作出决定)

广义的说环境规划决策包括四个方面

(1)找出问题确定目标

(2)拟定备选行动方案(3)比较和选择最佳行动方案(4)方案的实施

环境规划决策的特征:

(1)非结构化特征――不属于结构化决策

(2)多目标特征①目标间存在冲突性或矛盾性②目标间存在着不可共度性③目标数量多(3)基于价值观念的特征

结构化决策(程序化):

决策条件清楚明白,问题判断逻辑性强,表现为重复性、例行决策

非结构化决策(非程序化):

决策条件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其中的因果关系不是很清楚,是一次性的、非例行的决策。

水环境规划的类型:

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水资源系统规划

水环境容量:

水体在特定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

水环境容量的大小和水体特征、水质目标、污染物特性有关。

水环境容量的设计条件

(1)设计条件的内容:

自然条件:

排污条件:

目标条件:

约束条件:

(2)类型:

随机设计条件、稳态设计条件

水环境功能区划原则:

(1)集中式水源地优先保护;

(2)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3)统筹考虑专业用水标准要求;(4)上下游、区域间相互兼顾,适当考虑潜在功能要求;(5)合理利用水体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6)与陆上工业合理布局相结合;(7)考虑对地下引用水源地污染的影响(8)实用可行,便于管理。

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方法和步骤

(1)技术准备①收集汇总现有的基础资料、数据;②确定工作方案。

(2)定性判断①分析水体现状使用功能;②提出功能区划分的初步方案。

(3)定量计算:

水质预测,功能可达性分析。

(4)综合决策阶段

水污染控制单元:

由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水域两部分组成的可操作实体。

最优化控制模型

(1)排污口最优化:

在满足水体水质要求的前提下,各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达到最佳的组合。

(2)最优化均匀处理:

污水处理效率固定的前提下,要求区域污水处理和管道输送总费用最低时,各污水处理厂的最佳位置和处理量的组合(3)区域最优化处理

水环境规划的技术措施:

①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②污水处理③提高或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④生态修复技术⑤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技术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

(1)弄清问题

(2)确定环境目标(3)建立污染源和环境质量间的输入响应关系(4)选择规划方法与建立规划模型(5)确定优选方案(6)方案的实施

能流过程分析:

输入过程、能流集中转换过程、能流分配过程、

终端用能过程

大气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①气象、气候指标②大气环境质量指标③大气污染控制指标④区域环境建设指标⑤社会经济指标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目的:

①确定大气环境规划目标②计算大气环境容量③实施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大气环境功能区的划分方法

(1)确定评价因子

(2)单因子分级评分标准的确定(3)单因子权重的确定(4)单因子综合分级评分标准的确定(5)评价结果的最终确定

总量负荷分配原则①按燃料或原料用量分配②一律削减排放量的分配原则③优化规划分配原则

大气环境规划的综合防治措施

㈠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采取合理的能源政策、集中供热、采用有效的治理技术、实施清洁生产、控制移动源的排放

㈡充分利用大气自净:

污染源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

㈢加强绿化:

(1)植物净化

(2)合理设置绿化隔离带

土地资源是指在土地总量中,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土地。

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类型

(1)按性质分①总体规划――分国家、省、市、县、乡五级,按行政区域范围总体规划;②专项规划――区域综合性规划(跨行政区的)、单项规划(农、林、牧)

(2)按规划时间分①长期:

10年或20年;②中期和短期:

过渡性非正式规划

(3)按空间范围分①区域性土地资源利用规划:

行政区、自然区(盆地、流域等)、经济区;②城乡土地资源利用规划:

城镇或乡村的具体规划;

固废管理分类:

城市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工业固废

预测方法选择与结果分析

1.基本思路:

环境预测是在环境调查和现状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发展规划或预测,通过综合分析或一定的数学模拟手段,推求未来的环境状况,其技术关键是:

(1)把握影响环境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并获取充足的信息。

(2)寻求合适的表征环境变化规律的数理模式和(或)了解预测对象的专家系统。

(3)对预测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2.预测方法选择:

与一般预测的技术方法相同,有关环境预测的技术方法也大致分为两类:

(1)定性预测技术。

如专家调查法(召开会议、征询意见),历史回顾法,列表定性直观预测等。

这类方法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对分析复杂、交叉和宏观问题十分有效。

(2)定量预测技术。

常用的有外推法、回归分析法和环境系统的数学模型等。

3.预测结果的综合分析:

(1)资源态势和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2)环境发展趋势分析。

决策分析,是进行决策方案选择的一套系统分析方法。

它通常是关于决策过程中具体的程序、规则和推算的组合。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原则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

(2)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兼顾规划功能。

(3)统筹考虑专业用水标准要求(4)上下游、区域间互相兼顾,适当考虑潜在功能要求。

(5)合理利用水体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

(6)与陆上工业合理布局相结合。

(7)对地下饮用水源地污染的影响。

(8)实用可行,便于管理。

水环境功能区划步骤:

(1)技术准备阶段。

①收集和汇总现有的基础资料、数据。

②确定工作方案。

(2)定性判断阶段。

①分析使用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②提出功能区划分的初选方案或多种供选方案。

(3)定量计算阶段。

①确定设计条件。

②选择水质模型及计算。

③计算混合区范围。

④优化模拟。

(4)综合决策阶段。

①通过对水环境功能区的综合评价,确定切实可行的区划方案。

②拟订分期实施方案。

我国大气环境主要是SO2和TSP污染特点。

大气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必须具有以下待点:

①能反映大气环境的主要组成要素;②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各个指标之间是相互关联的;③能定量或至少能半定量地表达;④表征这些指标的信息是可以得到的。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是通过控制给定区域污染源允许排故总量,并将其优化分配到源,以确保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值的方法。

土地是由自然物质和由人类经济活动形成的经济物质所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具有多方位、多层次、多时段和多功能的基本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