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1955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docx

《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docx

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天雨墙坏雨:

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

2、妇抚儿乳乳:

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

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

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

4、会宾客大宴  会:

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

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

6、腰白玉之环腰:

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

7、狼不敢前前:

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

8、恐前后受其敌敌:

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

9、一狼洞其中洞:

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

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

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

11、听妇前致词前:

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石壕吏》

12、每至晴初霜旦霜:

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

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

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

14、皆披发文身文:

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

15、以光先帝遗德 光:

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

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

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

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

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

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满井游记》

茗:

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

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

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

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

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

20、尉果笞广笞:

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

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下:

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

22、陈胜王王:

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

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

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

24、功宜为王功:

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

25、皆刑其长吏 刑:

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

26、策勋十二转  策:

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

27、愿为市鞍马  市:

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木兰诗》

28、处处志之  志:

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

《桃花源记》

29、未果,寻病终果:

名词用作动词,实现。

《桃花源记》

30、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缟素:

名词用作动词,穿孝服。

《唐雎不辱使命》

3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缟素:

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

《唐雎不辱使命》

32、恵子相梁相:

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恵子相梁》

3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幅:

名词做动词,赐福,保佑。

《曹刿论战》

34、一鼓作气公将鼓之鼓:

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曹刿论战》

35、肉食者谋之,又何加间焉间:

名词用作动词,参与。

《曹刿论战》

36、驴不胜其怒,蹄之蹄:

名词用作动词,踢。

《黔之驴》

37、鞭数十,驱之别院鞭:

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童趣》

38、策之不以其道策:

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打。

《马说》

39、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饷:

名词用作动词,送食物。

《观刈麦》

40、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1、行舟绿水前行:

名词用作动词,前行。

《次北固山下》

42、稍稍宾客其父宾客:

名词用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伤仲永》

43、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

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的发髻。

 《核舟记》

44、造化钟神秀钟:

名词用作动词,聚集。

《望岳》

45、浑欲不胜簪簪:

名词用作动词,插簪。

《春望》

46、听妇前致词前:

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石壕吏》

47、客此客:

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湖心亭看雪》

48、大雪三日雪:

名词用作动词,下雪。

《湖心亭看雪》

49、任意东西东西:

名词用作动词,往东往西(漂流)。

《与朱元思书》

50、腰白玉之环腰:

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

5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太守):

名词用作动词,做太守。

《岳阳楼记》

52、歌以咏志歌:

名词用作动词,写诗歌。

              《观沧海》

 

(二)名词作状语

1、吾日三省吾身日:

名词作状语,每天。

《〈论语〉十则》

2、学而时习之时:

名词作状语,按时。

《〈论语〉十则》

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隆中对》

4、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外:

名词作状语,对外。

内:

名词作状语,对内。

《隆中对》

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蛇:

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

《小石潭记》

6、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名词作状语,向西。

《小石潭记》

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

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醉翁亭记》

9、山行六七里山:

名词作状语,顺着山路。

《醉翁亭记》

10、东临碣石  东:

名词作状语,向东。

《观沧海》

1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

名词作状语,当面。

《邹忌讽齐王纳谏》

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愚公移山》

1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

名词作状语,用船。

《黔之驴》

14、北饮大泽  北:

名词作状语,到北方去。

《夸父逐日》

15、道渴而死  道:

名词作状语,在路上。

《夸父逐日》

16、孔子东游东:

名词作状语,往东方。

《两小儿辩日》

17、其一犬坐于前 犬:

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狼》

18、复前行  前:

名词作状语,向前。

《桃花源记》

19、石青糁之石青:

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核舟记》

20、空谷传响空谷:

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三峡》

21、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玉城:

名词作状语,像玉城一样。

雪岭:

名词作状语,像雪岭一样。

《观潮》

22、手自笔录手:

名词作状语,亲手。

笔:

名词作状语,用笔。

《送东阳马生序》

2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

名词作状语,每天。

《伤仲永》

24、夜篝火,狐鸣呼曰篝:

名词作状语,用篝罩。

《陈涉世家》

25、四面竹树环合环:

名词作状语,像环一样。

《小石潭记》

26、中军置酒饮归客中军:

名词作状语,在中军帐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三)名词作形容词:

1、宜乎众矣众:

名词作形容词,很多,多。

《爱莲说》

2、其色墨墨:

名词作形容词,黑色。

《核舟记》

3、道阻且右右:

名词作形容词,弯曲。

《蒹葭》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二)

 

动词活用

(一)动词作名词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

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骏马。

《三峡》

2、猛浪若奔奔:

动词用作名词,奔跑的马。

《与朱元思书》

3、宜枉驾顾之驾:

动词用作名词,指车、马。

《隆中对》

4、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

动词用作名词,战马。

《木兰诗》

5、传不习乎传:

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论语〉十则》

6、选贤与能能:

动词用作名词,有才能的人。

《大道之行也》

7、照无眠无眠:

动词用作名词,无眠的人。

《水调歌头》

8、入则无法家拂土入:

动词用作名词,国内。

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

动词用作名词,国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止增笑耳笑:

动词用作名词,笑料。

《狼》

 

(二)动词作副词:

寻病终寻:

动词作副词,不久。

《桃花源记》

 

(三)动词作状语:

忽啼求之  啼:

动词作状语,哭着。

《伤仲永》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三)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一)使动用法

1、此教我先威众耳威: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威服。

《陈涉世家》

2、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忿恚: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恼怒。

《陈涉世家》

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苦: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苦。

劳: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疲劳。

饿: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饥饿。

空乏: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资财缺乏。

乱: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

动:

动词使动用法,使……惊动。

忍: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坚韧。

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巩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闻寡人之耳者闻:

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邹忌讽齐王纳谏》

6、乱花渐欲迷人眼  迷:

动词使动用法,使……眼花缭乱《钱塘湖春行》

7、清风半夜鸣蝉鸣:

动词使动用法,使……鸣叫。

  《西江月》

8、无案牍之劳形劳: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爱莲说》

9、望峰息心息:

动词使动用法,使……停止。

   《与朱元思书》

10、食之不能尽其材尽: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尽。

   《马说》

11、凄神寒骨凄: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凄凉。

寒: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寒透。

《小石潭记》

12、请广于君广: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扩充。

《唐雎不辱使命》

13、因屏人曰屏: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退避。

《隆中对》

 

(二)意动用法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异:

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惊异。

《伤仲永》

2、父利其然也利: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有利可图。

《伤仲永》

3、邑人奇之奇: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伤仲永》

4、故人不独亲其亲亲:

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亲人。

《大道之行也》

5、不独子其子子:

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孩子。

《大道之行也》

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醉翁亭记》

7、先主器之器: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有才能。

《隆中对》

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9、轻寡人与轻: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轻视,小看。

 《唐雎不辱使命》

 

10、其家甚智其子  智: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智子疑邻》

11、智子疑邻智: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智子疑邻》

12、渔人甚异之 异: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诧异。

《桃花源记》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四)

形容词活用

 

(一)形容词作名词

1、将军身被坚执锐坚:

形容词用作名词,铁甲。

《陈涉世家》

锐:

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2、此皆良实良:

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良的人。

实:

形容词用作名词,忠实的人。

《出师表》

3、温故而知新  故:

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知识。

《<论语>十则》

                       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知识。

4、众妙毕备妙:

形容词用作名词,妙处。

《口技》

5、二男新战死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新近。

《石壕吏》

6、亲旧知其如此旧:

形容词用作名词,旧友,故友。

《五柳先生传》

7、百废俱兴废:

形容词用作名词,废弃的事。

《岳阳楼记》

8、落红不是无情物红:

形容词用作名词,花。

《己亥杂诗》

9、吾与汝毕力平险险:

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愚公移山》

10、义不杀少而杀众        义:

形容词用作名词,少数人。

                       众:

形容词用作名词,多少人。

     《公输》

 

(二)形容词作动词

1、贤于材人远矣贤:

形容词用作动词,胜过,超过。

 《伤仲永》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尽:

形容词用作动词,尽兴。

《五柳先生传》

3、如鸣珏环,心乐之乐:

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

《小石潭记》

4、日光下澈澈:

形容词用作动词,透射。

《小石潭记》

5、吾义固不杀人义:

形容词用作动词,按道义(行事),坚持道义。

《公输》

6、公输盘之攻械尽尽:

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

《公输》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

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8、恢弘志士之气恢弘:

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扩大。

《出师表》

9、亲贤臣,远小人亲:

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

远:

形容词用作动词,疏远。

《出师表》

1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

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邹忌讽齐王纳谏》

11、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

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善于。

  《口技》

12、而日中时远也 远:

形容词用作动词,离人远。

      《两小儿辩日》

13、而日中时近也 近:

形容词用作动词,离人近。

     《两小儿辩日》

1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热:

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热。

                        凉:

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凉。

           《两小儿辩日》

1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

形容词用作动词,显灵。

《陋室铭》

16、惟言德馨  馨:

形容词用作动词,香气远播,美名远扬。

 《陋室铭》

17、欲穷其林  穷:

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尽。

    《桃花源记》

18、明月别枝惊鹊惊:

形容词用作动词,惊动。

《西江月》

19、香远益清远:

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清:

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得清香。

    《爱莲说》

20、既而渐近近:

形容词用作动词,逼近。

《观潮》

21、互相轩邈轩:

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伸展。

邈:

形容词用作动词,往远处伸展。

《与朱元思书》

22、风烟俱净净:

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散净。

     《与朱元思书》

23、亦不详其姓字详:

形容词用作动词,清楚的知道。

     《五柳先生传》

24、一食或尽粟一石尽:

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光,吃尽。

     《马说》

25、低绮户低:

形容词用作动词,低照。

《水调歌头》

26、散入珠帘湿罗幕湿:

形容词用作动词,渗湿或沾湿。

《白雪歌送武断官归京》

27、波色乍明明:

形容词用作动词,发出亮光。

          《满井游记》

28、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怪:

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怪。

《陈涉世家》

29、天下苦秦久矣苦:

形容词用作动词,为……所苦。

   《陈涉世家》

30、此教我先威众耳威:

形容词用作动词,树立威信。

           《陈涉世家》

31、人恒过过:

形容词用作动词,犯过失,犯错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形容词作状语

皆若空游无所依空:

形容词作状语,在空中。

《小石潭记》

 

(四)形容词作副词

1、宾客意少舒少:

形容词作副词,稍微。

《口技》

2、良多趣味良:

形容词作副词,实在,真的。

             《三峡》

 

 

二、初中文言文练习题

2.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仇香者,陈留人也。

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

年四十,为蒲亭长。

民有陈元,独与母居。

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

“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

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

”母涕泣而起。

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

元感悟,卒为孝子。

考城令王奂闻之曰:

“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

”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

不应征辟③,卒于家。

【注】①至行:

高尚的德行。

②嘿:

同“默”,闭口不说话。

③征辟(bì):

征召、推举做官。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为蒲亭长________

②枳棘非鸾凤所集________

(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2处)

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3)翻译句子。

①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彭端淑《为学》)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三则》)

(4)仇香有哪些“至行”?

请概括。

【答案】

(1)担任;栖息,停留

(2)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3)①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

②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

③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4)①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②亲民;③不慕名利;④讲究仪容仪表。

【解析】【分析】

(1)结合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①句意为:

担任蒲亭亭长。

为:

担任;②句意为:

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

集:

栖息,停留。

(2)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本句句意为:

我最近经过陈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净净,耕作也很及时。

根据句意断句为:

吾 近 日 过 元 舍/庐 落 整 顿/耕 耘 以 时。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乃,于是;以,拿;奉,通“俸”,俸禄;资,资助;使,让;句子翻译为:

于是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

②顾,难道;不如,比不上;鄙,边境;句子翻译为:

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界的那个和尚吗?

③淫,使……思想迷惑;移,使……动摇;屈,使……屈服;句子翻译为: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4)所谓“至行”在注释中给出,指的就是高尚的德行。

从文中他处理陈元的事件来看,首先他以自己的亲眼所见表述自己不相信的理由,然后以简洁的语句就说服了陈元的老母亲及陈元,可见他善于规劝;其次在陈元事件中,他对陈元的情况十分了解,这也表现他与百姓走得很近,并没有把自己摆得高高在上;第三,“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一句,可见他为人认真,究外表装容;“不应征辟”则表现他不慕名利。

故答案为:

⑴担任;栖息,停留

⑵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⑶①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

②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

③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⑷①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②亲民;③不慕名利;④讲究仪容仪表。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

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

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⑵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⑷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

【附参考译文】

   有一个叫仇香的陈留人,虽德行高尚,但沉默寡言,乡里无人知道他。

年龄四十岁时,担任蒲亭亭长。

有个叫陈元的老百姓,一个人和母亲同住,他的母亲向仇香控告陈元忤逆不孝。

仇香吃惊地说:

“我最近经过陈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净净,耕作也很及时,说明他不是一个恶人,只不过没有受到教化,不知道如何做罢了。

你年轻时守寡,抚养孤儿,劳苦一生,而今年纪已老,怎能为了一时的恼怒,抛弃多年的勤劳和辛苦?

陈元的母亲哭泣着起身告辞。

于是仇香亲自来到陈元家里,教导伦理孝道,讲解祸福的道理。

陈元感动省悟,终于成为孝子。

考城县令王奂听说了这件事,说:

“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百里之内的县府官职,不是大贤的道路。

”于是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

   仇香在太学学成,回归乡里,即令是在闲暇无事的时候,也一定是衣服整齐。

平常,从来看不见仇香因喜怒而改变声音脸色。

他不接受官府的征聘,后来在家里去世。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猫说

(明)薛碹

   余家苦鼠暴,乞诸人,得一猫。

形魁然大,爪牙铦①且利。

余私计鼠暴当不复虑矣。

以其未驯也,絷维②以伺,候其驯焉。

   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类有能者:

恐其噬已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

既而以其驯也,遂解其维絷。

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③起而捕之。

比④家人逐得,已下咽矣。

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曰:

“勿庸。

物之有能者,必有病。

噬雏,是其病也;独无捕鼠之能乎?

”遂释之。

   已则伈伈泯泯⑤,饥哺饱嘻⑥,一无所为。

群鼠复潜视,以为彼将匿形致已⑦也,犹屏伏不敢出。

既而鼠窥之益熟,觉其无他异,遂历穴相告曰:

“彼无为也。

”遵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

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

余之家人执之至前,数⑧之曰:

“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

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

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真天下之弃才也哉!

”遂笞而放之。

【注】①铦(xiān):

锋利。

②絷(zhí)维:

系缚。

③遽(jù):

突然。

④比:

等,待。

⑤伈(xǐn)心:

恐惧。

泯泯:

茫然无知。

⑥饥哺饱嘻:

饥则吃食,饱则嬉闹。

⑦匿形致已:

意为故意躲藏以捕获自己。

⑧数(shǔ):

责备,斥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    相与:

________

②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    适:

________

③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      舍:

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而”与“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

B.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C. 未有问面不告、求而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

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猫“类有能”的一组是(   )

①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

②恐其噬已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

③遽起而捕之

④已则似心泯泯,饥哺饱嘻

⑤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

⑥又亟往捕之而走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

(5)《猫说》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

(1)共同、一起;适逢、恰好;舍弃(抛开)

(2)C

(3)A

(4)我正感到很是诧异,这时刚好又有小鸡从屋外走过,它又非常迅捷地追了过去,等我赶上,它已经把小鸡吃了大半了。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有些人看似有优点,其实一无是处!

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一个有缺点的人,能用他的长处为人谋事,我们应该给他成长的机会;反之,那些表面看似有优点的人,却把它的缺点发挥到了极致,这样的人不光难堪大任,更可能祸患无穷。

【解析】【分析】

(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相与”,共同,一起。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