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勘测设计复习题库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1939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勘测设计复习题库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公路勘测设计复习题库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公路勘测设计复习题库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公路勘测设计复习题库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公路勘测设计复习题库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路勘测设计复习题库答案.docx

《公路勘测设计复习题库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勘测设计复习题库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路勘测设计复习题库答案.docx

公路勘测设计复习题库答案

《公路勘测设计》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公路的平、纵、横三方面应进行综合设计,做到平面________、纵坡________、横面________。

2.高速公路和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________预测;具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以及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________预测;四级公路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公路平面线形是由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要素组合而成。

4.《技术标准》规定,公路平曲线最小半径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

5.汽车通过弯道时,由于横向力系数的存在,它不仅影响到乘客的舒适性,还增加了__________消耗和___________磨损。

6.行车视距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7.根据测定,在转角小于_________时,司机容易产生错觉,即曲线长将被看成比实际的_________,公路产生急转弯。

8.在公路路线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

一条是_____;另一条是___________。

9.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纵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线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的百分数来量度的,即i=h/L(%)

10.横断面一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地面线所围成的面。

11.当地面横坡大于1:

5时,为保证路堤填土的稳定,应将基底(原地面)挖成_________,其宽度应不小于__________,且底面应有__________的向内倾坡。

12.相交路线在__________平面上的交叉称为平面交叉,相交路线分别在__________平面上的交叉称为立体交叉。

13.公路勘测设计根据项目的规模大小和技术的繁简程度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种。

14、公路纵断面设计线是由和组成,竖曲线根据转坡点处相邻坡度代数差的符号的不同可分为和两种形式。

15、公路横断面设计的目的是保证路基具有足够的、和,使之,同时为路基土石方工程数量计算等提供依据。

16、土石方调配中,所有均应予计价,但应按土的来源决定是否计价。

计价土石方数量,用公式表示为:

17、选线一般要经过、和等三个步骤,越岭线展线方式有、、。

18、纸上定线一般是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进行,然后敷设到实地上,实地放线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和等。

19、路基边坡坡度的大小,直接影响路基的和。

边坡坡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和,且与当地的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因素有关,选择时必须全面考虑,力求合理。

20、护坡道的作用是减缓路堤,一般情况下,当路堤填土高度小于或等于2m时可;当路堤填土高度大于2m时,应设置宽度为的护坡道;当路堤填土高度大于6m时,应设置宽度为的护坡道。

21、公路勘测阶段水准测量通常分为和测量两个组,前者主要是沿线设置水准点并进行其高程测量,后者主要对各进行水准测量。

22、平面交叉的交通管制分为、、三种方式。

23、高速公路与各级公路交叉时,必须采用交叉。

其交叉型式分为和两种。

24、公路平面交叉口设计时,应尽量减少或消灭冲突点,常用的措施有、和。

25、平面交叉路线应为并尽量,当采用曲线时,其半径宜大于。

26.缓和段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种。

27.《技术标准》规定:

当公路平曲线半径小于__________时,应设缓和曲线。

但_________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用直线径相连接。

28.平曲线上的视距检查有两种方法,一是_________;另一是____________。

29.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的。

30.在确定竖曲线半径大小时,《规范》规定当条件受限制时,方可采用_________最小值,特殊困难不得已时,才允许采用__________最小值。

31.缓和坡段的纵坡不大于_________,且坡长不得__________最小坡长的规定值。

32.边坡高度不超过lm的平原微丘区的矮路堤,为便于必要时汽车驶下公路,可采用不陡于____________的边坡坡度。

33.取土坑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方式。

34.转坡点是相邻纵坡设计线的___________,两转坡点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___________。

35.当路肩边坡与路侧取土坑底的高差小于或等于2m时,取土坑内侧坡顶可与路堤坡脚___________,并采用路堤边坡坡度;当高差大于2m时,应设置宽__________的护坡道;当高差大于6m时,应设置宽____________的护坡道。

36.初测阶段水准点应沿导线布设,其间距:

平原微丘区为__________km;山岭重丘区为___________km。

37.平面交叉一般应设在水平坡段,其长度应满足________坡长的规定,紧接水平坡段的纵坡一般应不大于________,困难地段应不大于____________。

38、计算行车速度是确定公路的最关键参数。

39、公路设计中常用的缓和段包括、加宽缓和段和。

40、设计日交通量是确定的主要依据;小时交通量是确定和车道宽度或评价的依据,我国采用去年第位高峰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依据。

二、选择题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容许的交通组成是()。

A专供汽车行驶B专供小汽车行驶C混合交通行驶

2、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

A.离心力;B.横向力;C.垂向力;D.横向力系数

3、超高计算时,超高值一般是指()。

A超高横坡度B路中心及路肩内外侧与设计标高的高差

C路中心及路面内外侧与设计标高的高差

4、为在地形图上某两控制点间确定路线的导向线,此地形图等高距为2m,比例尺为1:

2000,拟定此段路线平均纵坡为4%,分规所张的开度应为()。

A5cmB2.5cmC2cmD4cm

5、当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时,横向力系数μ值取0.06,超高横坡度采用0.04,圆曲线的一般最小半径值为()

A1417mB380mC280m

6、双车道公路一般情况下保证()视距。

A超车B会车C停车

7、在计算路基土石方时,()所占体积可不予扣除。

A大桥B小桥C隧道

8、已知越岭哑口两侧的纵坡为5%,当垭口两侧的纵坡不变,当垭口高程降低5m时,路线可缩短()。

A50mB100mC200m

9.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依据是()。

A.设计车辆;、B.交通量;c.设计速度

10.当设计速度为60km/h时,f值取0.06,超高横坡度采用0.04,则圆曲线的一般最小半径值应为()。

A.1417m;B.280m;C.380m

11.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若μ=0.15,f=0.10,b/2h=0.8,则()。

A.倾覆先于滑移;B.滑移先于倾覆;c.滑移与倾覆同时发生

12.超高附加纵坡度(即超高渐变率),是指超高后的()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

A.外侧路肩边缘;8外侧路面边缘;c.路面中心

13.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满足()视距的要求。

A.超车;B.停车;c.二倍的停车

14.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与圆曲线与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

A.1:

1:

l;B.1:

2:

1;C.1:

2:

3;D.3:

2:

1

15.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

A.路基中线标高;B.路面边缘标高;c.路肩边缘标高;D.路基坡脚标高

16.最大纵坡的限制主要是考虑()时汽车行驶的安全。

A.上坡;B.下坡;C.平坡

17.《设计规范》规定:

公路竖曲线采用()。

A.二次抛物线;B.三次抛物线;c.回旋曲线;D.双纽线

18.路基土石方体积数量()。

A.应扣除桥涵、挡土墙体积;B.不扣除桥涵体积;

C.应扣除大、中桥及隧道所占路线长度的体积

19.越岭线在选线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平面与纵面;B.纵坡;c.地质土质1.设计速度是决定公路()的基本要素。

A.平面线形;B.纵面线形;c.横面线形;D.几何线形

20.双车道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视距的要求。

A.停车;B.二倍的停车;c.超车

21.新建双车道公路的超高方式一般采用()。

A.内边轴旋转;B.中轴旋转;c.外边轴旋转

22.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

A.3;B.2;C.5;D.非定值

23.汽车转弯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

A.二次抛物线;B.高次抛物线;C.双纽线;D.回旋曲线

24.设有中间带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为()。

A.路面中线标高;B.路面边缘标高;

c.路缘带外侧边缘标高;D.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

25.下面关于横断面上“经济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地面横坡不大时,填挖方基本平衡的标高控制点;

B.当地面横坡较陡时,路基多挖少填的标高控制点;

c.当地面横坡很陡时,路基全挖或深挖的标高控制点;

D.纵断面上沿线各种标高控制点的统称

26.绘制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

A.1:

100;B.1:

200;C.1:

500;D.1:

1000

27.公路与公路立交时的交叉角应不小于()。

A.45°;B.60°;C.90°

三、简答题:

1、简述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

答:

①应能在视觉上自然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②平面与纵断面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均衡、不要悬殊太大;

③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

2、简述平均运距、免费运距、经济运距?

为什么要计算经济运距?

答:

①免费运距:

土、石方作业包括挖、装、运、卸等工序,在某一特定距离内,只按土石方数量计价而不计运费,这一特定的距离称为免费运距;②平均运距:

从挖方体积的重心到填方体积的重心之间的距离;③经济运距:

对于填方段土源,采用“借”还是“调”,有个限度距离问题,这个限度距离称为经济运距。

④经济运距是确定借土或调运的界限,当调运距离小于经济运距时,采用纵向调运是经济的,反之,则考虑就近借土。

3、简述横断面设计步骤?

答:

①正确处理好路线与农业的关系;②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③处理好路线与城镇居民点的关系;④注意土壤、水文条件;⑤注意利用老路,并与铁路、航道及已有公路运输相配合;⑥注意就地取材和利用工业废料。

4、平原区选线的路线布设中,应注意处理好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

①正确选择交叉口型式,合理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尺寸;②确定必须保证的行车视距,从而确定交叉口的视距范围;③立面布置需符合行车和排水的要求;④处理好主要公路与次要公路的关系;⑤正确合理地进行交通组织和交通管制。

5、交叉口设计的任务是什么?

答:

①正确选择交叉口型式,合理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尺寸;②确定必须保证的行车视距,从而确定交叉口的视距范围;③立面布置需符合行车和排水的要求;④处理好主要公路与次要公路的关系;⑤正确合理地进行交通组织和交通管制。

6、公路设计中为什么要进行土石方调配?

答:

(1)土石方调配的目的是将路堑的挖方合理地调运于路堤填方;

(2)或适当地布置弃土堆,并合理地布置取土坑,满足填方的需要;

(3)减少公路用地,减少运土量,使运土方向最便利。

7.为什么要限制最大超高横坡度?

答:

如果曲线上超高横坡度过大,在曲线上低速行驶或停下来的车辆,有可能向曲线内侧滑移,特别是在积雪冰冻地区的公路上更是如此。

所以要限制最大超高横坡度,以利安全。

四、计算题:

1.如图1所示,A点里程桩号为K3+040,其设计标高为478.00m,变坡点B(K3+240)处竖曲线的切线长用25m。

求:

K3+215,K3+240,K3+260及C点(K3+390)的设计标高。

解:

K3+215的路基设计标高=478+(215-40)×0.03=483.25m

K3+240的路基设计标高=478+(240-40)×0.03-25*25/2//1000=483.69m

K3+260的路基设计标高=478+(240-40)×0.03-20*0.02-5*5/2//1000=479.97m

K3+390的路基设计标高=478+(240-40)×0.03-150*0.020=481m

2、路段中某一转坡点的标高为50.OOm,其相邻坡段的纵坡分别为一6%和4%,根据实际情况,转坡点处的设计标高不得低于52.OOm。

问:

竖曲线半径最小应为多少米(取百米的整倍数)?

解:

(1)

(2)

(3)

(4)

m

3、竖曲线半径R=3000m,相邻坡段坡度i1=3.1%、i2=1.1%。

变坡点的里程桩号为K16+770,其高程为396.67m,试计算竖曲线上K16+790、K16+850桩点的路基设计高程。

解:

K16+790的路基设计标高=396.67+(790-770)×0.011-10×10/(2×3000)=396.87m

K16+850的路基设计标高=396.67+(850-770)×0.011=397.55m

4、完成下列土石方数量计算表部分。

桩号

断面积

平均断面积

距离

挖方体积

填方体积

本桩利用

远运利用

填缺

挖余

K16+080

64.2

52.5

0

20

1050

0

0

0

1050

K16+100

40.8

29.7

17.3

4

118.8

69.2

69.2

0

49.6

K16+104

18.6

34.5

9.3

53.6

14

130.2

750.4

130.2

620.2

0

K16+118

72.6

19.3

78.8

22

424.6

1733.6

424.6

1309

0

K16+140

38.6

84.9

44.4

42.5

20

888

850

850

0

38

K16+160

50.2

总计

80

2611.6

3403.2

1474

1929.2

1137.6

5、某变坡点B的高程为186.48m,桩号在K113+110上,相邻坡段坡度:

i1=0.02和i2=0.04,竖曲半径R=10000m。

求桩号为K113+040、K113+240的路基设计标高。

解:

K113+040的路基设计标高=186.48-(110-40)×0.02+30×30/(2×10000)=185.13m

K113+240的路基设计标高=186.48+(240-110)×0.04=191.68m

6.某竖曲线半径R=3000m,其相邻坡段的纵坡度分别为:

i1=3%,i2=1%,转坡点桩号为K6+770,高程为396.67m。

要求完成:

(1)竖曲线各要素计算;

(2)如果曲线上每隔10m设置一桩,请按表1完成竖曲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计算。

竖曲线高程计算表表1

桩号

至曲线起、终点距离

(m)

标高改正值

h(m)

坡道高程

(m)

竖曲线高程

(m)

起点K6+740

0

0

395.77

395.77

+750

10

0.02

396.07

396.05

+760

20

0.07

396.37

396.30

转坡点+770

30

0.15

396.67

396.52

+780

20

0.07

396.77

396.70

+790

10

0.02

396.87

396.85

终点K6+800

0

0

396.97

396.97

7.完成如下表1的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

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表1

桩号

横断面积(m2)

平均横断面积(m2)

距离(m)

挖方体积(m3)

填方体积(m3)

本桩利用(m3)

填缺

(m3)

挖余

(m3)

+050

34.1

37.3

0

14

522

522

+064

40.5

29.6

10.7

8

237

86

86

151

+072

18.6

21.4

9.3

43.3

18

167

779

167

612

+090

65.2

26.9

45.0

10

269

450

269

181

+100

53.7

24.8

32.1

12.4

20

642

248

248

394

+120

10.5

6.4

16.0

20

128

320

128

192

+140

2.2

32.0

总计

1965

1883

898

985

10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