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 实验题图综合试题及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1906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 实验题图综合试题及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 实验题图综合试题及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 实验题图综合试题及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 实验题图综合试题及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 实验题图综合试题及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 实验题图综合试题及详细答案.docx

《中考化学 实验题图综合试题及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 实验题图综合试题及详细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 实验题图综合试题及详细答案.docx

中考化学实验题图综合试题及详细答案

中考化学实验题图综合试题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化学实验题

1.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选择G装置通过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进入,验满方法为______。

(3)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要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点燃氢气前必须验纯,为确保安全,最好选用装置______(从“D-F”中选择)所示方法收集氢气。

(4)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表所示的对比实验来比较MnO2、CuO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所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

催化剂

实验1

5mL4%

粉末状MnO20.2g

实验2

5mL4%

粉末状CuO0.2g

①实验1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实验需要测量并记录的数据有:

氧气体积和______。

③实验时,分别将过氧化氢溶液一次性注入盛有催化剂的小试管中,测量并记录数据,实验过程中发现U形管内右侧液面上升,原因是______。

④结论:

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比CuO好。

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______。

2.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2)如果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检查气密性后在锥形瓶内加入的物质是_____,写出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____。

(3)用KClO3和MnO2制取O2,可选用发生装置____(填字母),用排水法收集并测量产生O2的体积,则应该让____导管与c连接。

所测定的O2体积比理论计算值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填序号)。

①部分氧气溶于水②集气瓶中有空气③氯酸钾未完全分解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共热来制取氨气。

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①制取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②NH3的收集装置选择_____,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可以使用______试纸。

③干燥氨气可以选用下列干燥剂中的_____(填字母)。

a.固体氢氧化钠b.浓硫酸c.生石灰

(5)用实验证明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也能发生反应。

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活塞和弹簧夹K处于关闭状态)。

实验一:

证明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稀盐酸逐滴滴加入G锥形瓶中,观察到_______的现象时,关活塞,证明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实验二:

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将注射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推入H锥形瓶中,过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K,观察到_____的现象并且溶液呈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确实发生了反应。

请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锥形瓶H中溶液最后呈红色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有剩余。

3.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左边为单球管,右边为制气管)进行化学实验。

(1)若单球管内装的药品是二氧化锰,滴管内的药品为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则单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夹紧右边集气管下方的弹簧夹,待制取的气体集满时,点燃细铁丝下方的火柴,待火柴将要燃尽时,将塞子塞入集气管内,铁丝燃烧的现象为______。

(2)若单球管内的药品为块状的石灰石,滴管内的药品是稀盐酸,则单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打开右边集气管下方的弹簧夹,过一会儿,蜡烛熄灭了,说明生成气体具备的性质是______;反应结束后,拆分装置,将单球管内液体倒入敞口放置很久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内,液体变浑浊,则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部分夹持装置己略去)。

(1)转动Y形管,使A中稀盐酸与石灰石接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转动Y形管恢复原状,使稀盐酸与石灰石分离,反应停止。

(2)图一C中岀现______的现象时,证明B中二氧化碳已集满。

该实验还能验证二氧化碳______的化学性质。

(3)图二D装置中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

F装置中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

5.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装置_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和E组合,应先______________(填“将导管伸入集气瓶”或“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可用装置B或C制H2,C装置相对于B的优点是____________,可选用E装置收集H2,说明H2具有______________性质。

(4)用如图装置获取CO2气体并验证相关性质。

A中固体逐渐减少,发生_____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实验中观察到C中试液变___________色。

6.实验室按如图所示装置制取CO2,并检验CO2的性质。

试回答以下问题。

(1)在不连接其他仪器装置的前提下,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漏斗下端管中形成一段水柱,静置一会儿,若水柱_____(选填“下降”或“不下降”),表明装置不漏气。

(2)用装置A来制取CO2,所用的药品是(写化学式)_____和_____。

(3)若用装置B检验CO2,在B中应盛放的试剂名称是_____。

(4)若要用装置C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中除有水外,还应加入的试剂名称是_____,当将标①和③的导管口连接时,C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烧杯D中放有燃着的蜡烛如图所示,当将标①和④的导管口连接时,D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

7.某学习小组围绕“实验室制取气体”进行了研讨。

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问题

(1)原理分析: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②试管中装的是高锰酸钾,指出图②不足之处:

_______

(3)用图①和图②分别加入两种试剂都可以制得氧气,两个反应中会用到的同一种试剂,该试剂的作用______。

(填“相同”或“不同”)

(4)发生装置:

图①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

实验室常用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在加热的情况下制取甲烷(CH4)气体,应选图____为发生装置(填序号)

(5)收集装置:

某同学用图③装置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使用图③装置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若选用B、D组装制取装置后,下一步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能够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写出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_____________。

(3)“富氧空气”是指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的气体。

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治疗上有一个重要环节为“高流氧呼吸”,其本质也和“富氧空气”差不多,化学兴趣小组欲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富氧空气”。

①所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收集干燥的氧气可选用___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②如采用F装置,用纯氮气及上述实验制取的氧气,混制一瓶(集气瓶容积为500mL)氧气体积分数为40%的“富氧空气”,气体应从_____________(填“b”或“c”)通入,先通入氮气排出240mL水,再通入氧气排出160mL水。

(4)下列方法能用来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伸入带火星的木条B倒入澄清石灰水C滴加紫色石蕊试液D闻气味

9.

(1)如图1所示,A处浓氨水,B处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滤纸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若另取一相同形状玻璃管(含相同的实验用品),在A处稍加热,在更短的时间内可观察到上述现象。

请从微观角度解释________。

(2)用如图2置探究物质燃烧条件V玻璃管中A处盛有90℃热水,

①若A、B处放入白磷,观察到B处白碳燃烧,而A处白磷不燃烧,A处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

②若A、B处放入红磷,观察到红磷都不燃烧,B处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

(3)图3中把Y形导管固定在铁架台上,a管位于上方,b管位于下方,可观察到________(填“a”或“b”)管中试纸先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0.为了探究分子的运动,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图Ⅰ中的课本实验进行改进,如图Ⅱ所示:

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1)试管E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与B、C中的酚酞溶液做_____。

(2)改进后的操作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

AB试管和C试管同时变红BB试管比C试管更早变红

CC试管比B试管更早变红D无法确定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有(任写一点):

_____。

(5)兴趣小组同学回顾课本浓氨水(NH3)和浓盐酸(HCl)的实验(如图),从白烟(氯化铵NH4C1)出现的位置更靠近浓盐酸,可以发现分子运动快慢还跟_____有关,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1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分子的性质”(已知将氨水滴入酚酞溶液中,溶液显红色)。

图1所示实验中,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分子__________。

但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该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2所示,实验操作如下:

①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人5mL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②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胶塞的导管按图2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婷认为还需要加对比实验,验证水是否参加反应,是否对实验造成干扰,你认为小婷的说法__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入图所示的定量测定装置,其中B是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子),上面标有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其他夹持装置已略去。

小林同学用这套装置按下列操作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容器A、B中加水,使B中的液面在15cm处。

③将过量的铁粉平铺在电热板上,盖好容器。

④通电加热铁粉,袋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

调整A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刻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操作①种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最佳方法是_____。

A双手握住B容器,观察A中液面是否上升

B双手握住B容器,观察A中是否有气泡产生

C调整A的高度,观察A、B中的液体是否出现液面差,且保持不变

(2)该反应中,铁粉发生了_____反应。

(3)在该同学的实验中,下列物质能代替铁粉的有_____。

A红磷B木炭C铜粉D硫粉

(4)操作④结束时,装置B中的液面最接近的刻度是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中考化学实验题

1.长颈漏斗

a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管口处,若木条复燃,则证明已满

CD

收集等体积气体需要的时间反应放热,使大试管内压强增大收集等体积氧气时,利用二氧化锰比利用氧化铜需要时间短

【详解】

(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2KMnO4

K2MnO4+MnO2+O2↑;

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选择G装置通过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长管,即a管进入瓶中,故填a;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选择G装置通过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管口处,若木条复燃,则证明已满,故填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管口处,若木条复燃,则证明已满。

(3)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Zn+H2SO4=ZnSO4+H2↑;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气体,应选择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即装置B和C,而装置C中的多孔隔板上可放锌粒,通过止水夹的开闭可以可知液体与固体的接触与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填C;

点燃氢气前必须验纯,为确保安全,最好选择排水法,即装置D来收集氢气,能够避免装置外的空气进入装置中影响气体的纯度,故填D。

(4)①由图可知,实验1中制取氧气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2H2O2

2H2O+O2↑;

②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作用的强弱,实验需要测量并记录的数据有氧气体积和生成等体积的氧气所用的时间,故填收集等体积气体需要的时间;

③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时放热,大试管中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大试管内压强增大,导致U形管内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故填反应放热,使大试管内压强增大;

④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比CuO好,则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强,收集等体积氧气时,利用二氧化锰比利用氧化铜需要时间短,故填收集等体积氧气时,利用二氧化锰比利用氧化铜需要时间短。

2.长颈漏斗石灰石或大理石CaCO3+2HCl=CaCl2+H2O+CO2↑Ba①③

D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acG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G中液体倒吸进入H中,H中变浑浊2NaOH+CO2=Na2CO3+H2O不能

【详解】

(1)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检查气密性后在锥形瓶内加入的物质是石灰石或大理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3)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条件是加热,可选用发生装置B,用排水法收集并测量产生O2的体积,则应该让a导管与c连接,氧气从b导管通入,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水被氧气从长导管压入量筒;

①部分氧气溶于水,收集到氧气的体积比理论计算值偏小,符合题意;

②集气瓶中有空气,不会影响测定氧气的体积,不符合题意;

③氯酸钾未完全分解,收集到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偏小,符合题意;

答案:

①③;

(4)①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共热来制取氨气,生成氯化铵、水和氨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②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收集装置选择D;氨气溶于水形成溶液显碱性,可以选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

③氨气溶于水显碱性,不能选用浓硫酸干燥,干燥氨气可以选用下列干燥剂中的ac;故选ac;

(5)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显红色,滴加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此时溶液中不存在氢氧化钙,有新物质生成,证明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将注射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推入H锥形瓶中,过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K,观察到G中液体倒吸进入H中,H中变浑浊,因为: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H中压强变小,打开止水夹,G中溶液倒吸入H中,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H中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锥形瓶H中溶液最后呈红色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有剩余,因为生成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3.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详解】

(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观察到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2)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打开右边集气管下方的弹簧夹,因为集气管上下口均开放,蜡烛熄灭说明生成的二氧化碳沿集气管向下进入烧杯中,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同时还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氢氧化钠溶液敞口很久以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了氯化钙,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4.CaCO3+2HCl=CaCl2+H2O+CO2↑蜡烛熄灭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检验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

【详解】

(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2)B装置中集满二氧化碳后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中,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观察到蜡烛熄灭,证明B中二氧化碳已集满。

该实验还能验证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

(3)高锰酸钾粉末受热分解时,反应剧烈,且可能随产生的氧气气流进入导管,堵塞导管,使实验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木炭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和氧气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

5.铁架台分液漏斗A加热

催化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物理红色

【详解】

(1)根据图示,仪器名称:

①铁架台,②分液漏斗。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故发生装置选A。

实验中,应先加热,因为装置内原来存在空气,所以必须等气泡连续并均匀地放出时,再将导管伸入集气瓶,此时收集到的氧气纯度高。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和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3)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采用装置C,有孔隔板上放锌粒,用漏斗向U型管中加入稀硫酸,待稀硫酸和锌粒接触,有大量氢气生成。

如果要停止制取氢气,就用止水夹夹住胶皮管,此时稀硫酸和锌粒接触,仍有气体生成,U型管内压强增大,把稀硫酸压回漏斗,此时稀硫酸和锌粒分离,反应停止;如果要再次制取氢气,就打开止水夹,U型管中氢气逸出,压强减小,大气压把漏斗中的稀硫酸压回U型管中,稀硫酸又和锌粒接触,反应继续。

若采用装置B,稀硫酸加入后,除非拆卸装置,倒出稀硫酸,否则无法使稀硫酸和锌粒脱离接触。

故C装置相对于B的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可用排水法收集氢气,说明氢气具有的性质是:

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4)A中干冰固体逐渐减少,这是升华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是一种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6.不下降CaCO3HCl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CO2+H2O=H2CO3底层蜡烛先熄灭,上层后熄灭

【详解】

(1)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漏斗下端管中形成一段水柱,静置一会儿,若水柱不下降,表明装置不漏气,故填:

不下降。

(2)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用装置A来制取CO2,故填:

CaCO3;HCl。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用装置B检验CO2,在B中应盛放的试剂名称是澄清石灰水,故填:

澄清石灰水。

(4)若要用装置C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中除有水外,还应加入的试剂名称是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故当将标①和③的导管口连接时,C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溶液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是:

CO2+H2O=H2CO3,故填:

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CO2+H2O=H2CO3。

(5)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液不能支持燃烧,故D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底层蜡烛先熄灭,上层后熄灭,故填:

底层蜡烛先熄灭,上层后熄灭。

7.

试管口未塞棉花相同锥形瓶②在集气瓶中先装满水,氧气从b管进

【详解】

(1)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若图②试管中装的是高锰酸钾,图②不足之处:

试管口未塞棉花,否则高锰酸钾粉末会进入导管;

(3)用图①和图②分别加入两种试剂都可以制得氧气,两个反应中会用到的同一种试剂,该试剂为二氧化锰,作用相同,均为催化作用;

(4)发生装置:

图①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

实验室常用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在加热的情况下制取甲烷气体,属于固体混合加热型,应选图②为发生装置;

(5)收集装置:

某同学用图③装置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排水法收集比较纯净,使用图③装置的操作方法是在集气瓶中先装满水,氧气从b管进。

8.分液漏斗CaCO3+2HCl=CaCl2+H2O+CO2↑检查装置气密性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处,木条熄灭,证明已经集满二氧化碳ADcABC

【详解】

(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故填分液漏斗。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连接好装置后,加入药品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故填检查装置气密性;

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收集二氧化碳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而装置D为向上排空气法,故填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采用向上排空气收集二氧化碳时,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处,木条熄灭,证明已经集满二氧化碳,故填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处,木条熄灭,证明已经集满二氧化碳。

(3)①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固体受热生成气体的反应,应选择固体受热发生装置,即装置A,故填A;

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收集氧气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即装置D,氧气不易溶于水,收集氧气还可以选择排水法,即装置E,排空气法集的氧气较干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