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材料选择原则与模具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8182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7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具材料选择原则与模具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模具材料选择原则与模具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模具材料选择原则与模具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模具材料选择原则与模具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模具材料选择原则与模具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具材料选择原则与模具设计.docx

《模具材料选择原则与模具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具材料选择原则与模具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具材料选择原则与模具设计.docx

模具材料选择原则与模具设计

塑料模具材料的选择

目前,塑料制品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其中注射成型技术约占80%。

注射成型因其一次成型、尺寸精确、可带嵌件、生产率高、易于实现现代化、后加工量少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家用电器、食品、医药等诸多领域。

塑料模具的选用,对于塑料工业生产能否收到好的经济效益非常关键,因此,模具设计者了解模具材料的基本要求和选择恰当的材料相当必要。

塑料模具的工作条件与冷冲模不同,一般须在150°C-200°C下进行工作,除了受到一定压力作用外,还要承受温度影响。

现根据塑料成型模具使用条件、加工方法的不同将塑料模具用钢的基本性能要求大致归纳如下:

1.足够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塑料模的硬度通常在50-60HRC以下,经过热处理的模具应有足够的表面硬度,以保证模具有足够的刚度。

模具在工作中由于塑料的填充和流动要承受较大的压应力和摩擦力,要求模具保持形状的精度和尺寸精度的稳定性,保证模具有足够的使用寿命。

模具的耐磨性取决于钢材的化学成分和热处理硬度,因此提高模具的硬度有利于提高其耐磨性。

2.优良的切削加工性

大多数塑料成型模具,除EMD加工外还需进行一定的切削加工和钳工修配。

为延长切削刀具的使用寿命,提高切削性能,减少表面粗糙度,塑料模具用钢的硬度必须适当。

3.良好的抛光性能

高品质的塑料制品,要求型腔表面的粗糙度值小。

例如,注塑模型腔表面粗糙度值要求小于Ra0.1~0.25的水平,光学面则要求Ra<0.01nm,型腔须进行抛光,减小表面粗糙度值。

为此选用的钢材要求材料杂质少、组织微细均一、无纤维方向性、抛光时不应出现麻点或桔皮状缺陷。

4.良好的热稳定性

塑料注射模的零件形状往往比较复杂,淬火后难以加工,因此应尽量选用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的,当模具成型加工经热处理后因线膨胀系数小,热处理变形小,温度差异引起的尺寸变化率小,金相组织和模具尺寸稳定,可减少或不再进行加工,即可保证模具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

45、50牌号的碳素钢具有一定的强度与耐磨性,经调质处理后多用于模架材料。

高碳工具钢、低合金工具钢经过热处理后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多用于成型零件。

但高碳工具钢因其热处理变形大,仅适用于制造尺寸小、形状简单的成型零件。

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塑料制品的复杂性、精度等要求愈来愈高,对模具材料也提出更高要求。

对于制造复杂、精密和耐腐蚀性的塑料模,可采用预硬钢(如PMS)、耐蚀钢(如PCR)和低碳马氏体时效钢(如18Ni-250),均具有较好的切削加工、热处理和抛光性能及较高强度。

此外,在选择材料时还须考虑防止擦伤与胶合,如两表面存在相对运动的情况,则尽量避免选择组织结构相同的材料,特殊状况下可将一面施镀或氮化,使两面具有不同的表面结构。

模具钢材选用表及塑料模具材料的选择

来源:

COM时间:

2009-4-99:

51:

06

模具钢材选用表及塑料模具材料的选择

国产塑料模具钢

      一般把模具按使用寿命的长短分五级,一级在百万次以上,二级是50万----100万次,三级在30万-----50万次,四级在10万---30万次,五级在10万次以下,一级与二级模具都要求用可以热处理硬度在HRC50左右的钢材,否则易于磨损,注塑出的产品易超差,故所选的钢材既要有较好的热处理性能,又要在高硬度的状态下有好的切削性能,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

通常选用瑞典的8407,S136,美国的420,H13,欧洲的2316,2344,083,或日本的SKD61,DC53(原为五金模材料,特殊情况下使用。

)一类的钢材。

除此外,注塑的原料及其所增加的填料对选用刚才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玻璃纤维对模具的磨损大。

      有些塑胶料有酸腐蚀性,有些因添加了增强剂或其他改型剂,如玻璃纤维对模具的损伤大,选材时均要综合考虑。

有强腐蚀性的塑胶一般选S136,2316,420一类钢材,弱腐蚀性的除选S136,2316,420外,还有SKD61,NAK80,PAK90,718M。

强酸性的塑胶料有:

PVC,POM,PBT弱酸性的塑胶料有:

PC,PP,PMMA,PA,产品的外观要求对模具材料的选择亦有很大的影响,透明件和表面要求抛镜面的产品,可选用的材料有S136,2316,718S,NAK80,PAK90,420,透明度特高的模具应选S136,其次是420。

       以上是从满足产品要求来说,但作为一个设计师,你只考虑这些的话,你不但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设计师,可能你的饭碗都有问题,你涉及的模具所需求的成本是重中之重,你还要考虑价格,就拿S136与2316来比较,每公斤相差55—60元,如果你选择不当,你老板不是接不到单,就是做到破产。

        三级模具用预硬料多,牌号有:

S136H,2316H,718H,083H,硬度HB270----340,四五级模具用P20,718,738,618,2311,2711,对于要求特低的模具,还有可能用到S50C,45#钢,即直接在模胚上做型腔

碳素模具钢

来源:

COM时间:

2009-4-910:

24:

23

国际模具网

碳含量对于经淬火及低温回火后钢的强度和塑性也有影响,对于亚共析钢而言,随着碳含量的增加,淬火后钢的强度增加,到碳含量为0.6%~0.7%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则降低,接近共析成分时为最低。

当碳含量超过1.15%时,由于渗碳体分布不均匀,强度又下降。

总的说来,随着碳含量的增加,钢的韧性逐渐下降。

   碳素工具钢通常用电弧炉或平炉进行冶炼。

由于钢中的碳含量较高,导热性较差,在热加工时,钢锭或大型钢坯加热时的装炉温度不宜过高、升温速度(尤其是在低温下)不宜过快,以免产生过大的热应力而造成裂纹。

加热时必须保证钢材透烧;但是,在高温停留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严重脱碳。

热加工(锻、轧)时,要保证热加工后钢中网状碳化物能够大部分被破碎。

因为钢中存在不均匀或粗大碳化物,会使钢材质量变坏、切削加工变得困难、模具在热处理时容易开裂、热处理后的硬度不均匀、使用时易崩刃。

因此,锻、轧热加工碳素工具钢时,必须要有适当的压缩比(一般大于4);对于碳含量高的T12及T13钢,有时还须采用镦粗拔长的方法来进行锻造,以使钢中的碳化物均匀细化。

碳素工具钢的终锻、终轧温度一般800右为宜,锻、轧加工后应迅速冷至650℃,然后进行缓冷,以免析出粗大或网状的碳化物。

   热加工后的碳素工具钢具有珠光体组织,硬度较高,而且其组织也不符合最终热处理的要求。

为了改善钢材的切削加工性能和为最终热处理作组织准备,需要进行球化退火,退火后的组织和硬44   1模具钢基础理论度应符合(3-B1298—86的要求;在钢中不允许有连续网状的碳化物存在,破碎的网状碳化物按GBl298—86标准所附的第二级别图评定。

   淬火后得到马氏体组织,使模具钢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

淬火后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数量的残余奥氏体和粗大的马氏体,降低钢材的机械强度并增加脆性,故对于用高碳钢制造的模具淬火马氏体级别有一定的限制。

否则模具使用时易发生脆性损坏。

碳素工具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一般根据钢的临界点来选择,取A。

1以上30~50℃,但Acm点高的钢,淬火温度也可以高一些。

为了提高尺寸较大模具的表面硬度,可考虑采用较高的淬火温度。

小尺寸的模具,可以选择较低的淬火温度以得到良好的力学性能。

为了减少模具的淬火变形及开裂,在尺寸大小或使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选用冷却能力较缓慢的冷却介质,此时,可采用较高的淬火温度。

例如,在油或硝盐中淬火的模具,加热温度比水淬的提高20℃左右,以便仍能得到较深的淬硬层和较高的硬度。

由于提高淬火温度而引起力学性能的降低,可由冷却缓慢使淬火内应力的减少得到一定程度的抵消。

若原始组织中为细片状和点状珠光体组织,加热时渗碳体易溶解,应选择较低的加热温度;具有粗球化珠光体组织的钢,可选择较高的淬火加热温度。

淬火保温所需要的时间,必须保证模具内部达到淬火温度并形成碳浓度均匀的奥氏体,否则淬火后将不能得到良好的性能。

当然,过长的保温时间,也会使模具过热、表面脱碳、浪费能源和降低生产率。

在淬火

加热时,为了防止模具表面的氧化和脱碳,一般在盐浴中进行加热。

因为碳素工具钢淬透性低,对于有效厚度为5mm的模具一般用油淬;有效厚度为5~10mm的模具,可在150~160℃的硝盐浴中分级淬火;有效厚度为10~15mm的模具,可在140~160℃的碱浴中分级淬火;有效厚度为15~18r)qlYl的模具,在水中可以淬透,但容易产生很大的内应力和变形,因此,碳素工具钢仅适宜制造小截面的模具。

   碳素工具钢在淬火后具有高硬度,但存在淬火内应力,塑性1.3碳素模具钢低、强度也不高,必须经过回火,以改善其力学性能。

低温回火时,在钢中e一碳化物(Fe2.4C)从马氏体中析出,具有很高的弥散度,马氏体中碳含量下降,钢的硬度有点降低,但是强度和塑性提高,从而减少了模具的崩刃现象。

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钢中的残余奥氏体量减少,至250℃基本上分解完毕。

高于200℃回火、钢的硬度、强度性能迅速下降。

因此,使用碳素工具钢制造的模具,一般采用低温回火(≤200℃),对于制造锻模用的模具钢,为了得到高的韧性,回火温度可提高至350~450℃。

   亚共析成分的碳素工具钢,如17钢具有较好的塑性和强度,适于制作承受冲击负荷的工、模具(如锻模、凿子、锤子等)和切削软材料的刀具(如木工工具)。

T8、T9钢淬火加热时容易过热,但硬度和耐磨性较高,一般用于制造形状简单的模具和切削软金属的刀具和木工工具。

过共析成分的碳素工具钢,如碳含量在0.95%~1.15%之间的T10、T11钢,在780~800℃加热,仍保持细晶粒组织,而且淬火后钢中有未溶的过剩碳化物,有利于耐磨,所以,这种钢应用较广,适宜制造耐磨性要求较高的模具,如冷冲模、拉丝模、切边模等。

碳含量在1.15%~1.35%之间的T12、T13钢,淬火后有较多的过剩碳化物,因此耐磨性和硬度高,韧性低,不宜制造承受冲击载荷的工、模具,而适于制造拉丝模、丝锥、板牙等。

各国模具钢、工具钢规格特性对照

来源:

国际模具网时间:

2009-6-158:

10:

45

模具钢、工具钢规格特性对照

钢种

韩重

美国

德国

瑞典

日本

出厂硬度

(交货基准)

化学成分(%)

特性

淬火温度℃

回火后硬度hrc

用途

hj

aisi

din

assab

jis

c

si

mn

ni

cr

mo

塑料模具钢

hp-1a

1050优化

/

assab760

s55c优化

预硬化表面hs28-33

0.50-0.55

0.15-0.35

0.70-0.9

≤0.5

/

/

良好的加工性和大为减少的加工时间

 

 

一般杂货的型板玩具,精密部件的基材

hp-4a

4140优化

2311

holdex

scm440优化

预硬化表面hs38-44

0.36-0.44

0.15-0.35

0.85-0.95

≤0.5

0.90-1.1

0.25-0.35

良好的加工性和抗磨损性,加工变形微小

830-860

 

大型模具的型板汽车保险杠,电视机后盖

hp-4ma

p20优化

2738

assab718

sncm优化

预硬化表面hs41-47

0.33-0.37

0.15-0.35

0.80-1

0.40-0.5

1.65-1.75

0.40-0.5

良好的加工性和抗磨损性,硬度分布均一

840-870

 

大型模具的型板高表面要求家用电器

ham-70

p21优化

/

/

daidonak80

预硬化表面

hsc37-41

0.05-0.25

0.1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