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排水专项施工方案含计算书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1731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降排水专项施工方案含计算书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降排水专项施工方案含计算书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降排水专项施工方案含计算书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降排水专项施工方案含计算书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降排水专项施工方案含计算书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降排水专项施工方案含计算书Doc.docx

《降排水专项施工方案含计算书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降排水专项施工方案含计算书Doc.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降排水专项施工方案含计算书Doc.docx

降排水专项施工方案含计算书Doc

降排水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节、编制依据和参考资料

1、本工程总施工组织设计和水文地质报告;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

3、《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4、《基坑降水手册》姚天强编著。

第二节、工程概况

XXXXX大厦工程;工程建设地点:

XXXXXX工路口;属于结构;地上X层;地下XX层;建筑高度:

XXXm;标准层层高XXm;总建筑面积:

XXXXX平方米;总工期:

XXX天。

本工程由某某房开公司投资建设,某某设计院设计,某某勘察单位地质勘察,某某监理公司监理,某某施工单位组织施工;章某某担任项目经理,李某某担任技术负责人。

第三节、施工部署

1、根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施工组织设计、水文地质报告,做好管井及观测井的平面定位、降水深度等设计工作;

3、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做好渣土外运申报和天气预报资料收集工作,保障土方开挖的顺利进行;

4、排水所使用的电气元件,设备须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相关要求,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排水施工;

5、落实专人负责设备的管理工作,保证基坑内降水深度符合设计要求,视水量多少连续或间断抽水,直至基础施工完毕、回填土为止;

6、土方开挖及基础结构施工阶段,组织人员对基坑的变形进行检测,若遇紧急状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第四节、施工工艺

(一)材料要求

1、井点管

用直径38-55mm钢管,带管箍,下端为长1.2-2m的同直径钻有φ10-18mm梅花形孔(6排)的滤管,外缠8号铁丝、间距20mm,管壁外包二层滤网,内层为细滤网,采用网眼30-50孔/cm2的黄铜丝网或尼龙丝网,外层为粗滤网,用网眼3-10孔/cm2铁丝网或尼龙丝网或棕树皮,滤网外再缠20号铁丝、间距40mm。

2、连接管

用塑料透明管、胶皮管,直径38~55mm;顶部装铸铁头。

3、集水总管

用直径75-100mm钢管带接头。

4、滤料

粒径0.5-3.0cm石子,含泥量小于1%。

(二)主要机具设备

喷射井点根据其工作时使用的喷射介质的不同,分为喷水井点和喷气井点两种。

其主要设备由喷射井点、高压水泵(或空气压缩机)和管路系统组成。

1、喷射井管

分内管和外管两部分,内管下端装有喷射器,并与滤管相接。

喷射器由喷嘴、混合室、扩散室等组成。

常用φ100mm、φ75mm喷射井点的主要技术性能见表7.2.1。

2、高压水泵

用6SH6型或150S78型高压水泵(流量为140~150m3/h,扬程78m)或多级高压水泵(流量50-80m3/h,压力为0.7-0.8MPa)1-2台,每台可带动25-30根喷射井点管。

3、循环水箱--钢板制,尺寸为2.5m×1.45m×1.2m。

4、管路系统

包括进水、排水总管(直径150mm,每套长60m)接头、阀门、水表、溢流管、调压管等件、零件及仪表。

φ100mm(φ75mm)喷射井点主要技术性能表

项目

规格、性能

项目

规格、性能

外管直径

100mm(75)

喷嘴至喉管始端距离

25mm

滤管直径

100mm(75)

喉管长与喷嘴直径比

2

内管直径

38mm

扩散管锥角

8°、6°(8°)

芯管直径

38mm

工作水量

6m3/h

喷嘴直径

7mm

吸入水量

45m3/h

喉管直径

14mm

工作水压力

0.8MPa

喉管长

45mm

降水深度

24m

注:

1适于土层:

粉细砂层、粉砂层(K=1-10m/d);粉质粘土(K=0.1-1m/d);

2过滤管长1.5m,外包一层70目铜纱网和一层塑料纱网,供水回水总管150mm。

(三)施工操作要点

1、基坑面积较大时,采用环形布置;基坑宽度小于10m时,采用单排线型布置;大于10m时作双排布置。

喷射井管间距一般为2-3.5m;采用环形布置,进出口(道路)处的井点间距为5-7m。

冲孔直径为400--600nmm,深度比滤管底深lm以上。

2、施工工艺程序为:

设置泵房、安装进排水总管→水冲法或钻孔法成井→安装喷射井点管、填滤料→接通进水、排水总管,并与高压水泵或空气压缩机接通→将各井点管的外管管口与排水管接通,并通到循环水箱→启动高压水泵或空气压缩机抽取地下水→用离心泵排除循环水箱中多余的水→测量观测井中地下水位。

3、安装前应对喷射井点管逐根冲洗,检查完好始可使用。

井点管埋设宜用套管冲枪(或钻机)成孔,加水及压缩空气排泥,当套管内含泥量经测定小于5%时,才下井管及灌砂,然后再将套管拔起。

4、下井管时水泵应先开始运转,以便每下好一根井管,立即与总管接通(不接回水管)后及时进行单根试抽排泥,并测定真空度,待井管出水变清后为止,地面测定真空度不宜小于93.3kPa。

全部井点管沉设完毕,再接通回水总管,全面试抽,然后让工作水循环进行正式工作。

5、使用时开泵压力要小些(小于0.3MPa),以后再逐渐正常。

抽水时如发现井管周围有泛砂冒水现象,应立即关闭井点管进行检修。

工作水应保持清洁,试抽2d后应更换清水,以减轻工作水对喷嘴及水泵叶轮等的磨损,一般经7d左右即可稳定,开始挖土。

第五节、质量要求及保证措施

1、采用机械开挖和人工修护相结合方式开挖,当机械开挖至距槽底200mm处时,改用人工开挖,以保证边坡坡度及槽底设计标高的准确性。

2、为了减小或平衡动水压力,防止流砂现象产生,基坑深度超过10m的,采用二级管井井点降水。

3、及时观测地下水位变化,定期观察井点管,应保证连续不断地抽水,正常的出水规律是“先大后小,先混后清”,如水上不来,或一直较混,或清后又混等,应立即检查纠正。

4、若基坑面积很大,明沟排水可划分若干区域,并设置在基坑边2m处。

具体做法:

挖一道深600mm、沟底宽300mm的排水沟,排水沟断面为梯形。

5、为了防止雨水淹没基坑,在基坑的四角(基坑尺寸不大的)或沿基坑边缘每隔30~50m设600集水井,井壁可用挡土板作临时支护,井底铺0.3m厚的砾石,以防泥砂堵塞水泵;安装3t/h深水泵,将水排至基坑外部,保持坑底干场作业。

6、沉设井点管前,应先挖井点坑和排泥沟。

井点坑直径应大于冲孔直径。

冲孔直径不应小于400mm,冲孔深度应比滤管底深1m以上,冲孔完毕后,应立即沉设井点管。

7、井点管埋设在孔中心,避免插入泥浆中堵塞滤管。

在井点与孔壁之间及时用中粗砂填灌实,至离地面1.0-1.5m,最后再用粘土夯实封口。

8、进水、回水总管与每根井点管的连接管均需安装阀门,以便调节使用和防止不抽水时,发生回水倒灌。

井点管路接头应安装严密。

9、土方开挖容许偏差和检查方法,见下表。

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验方法

柱基、基坑、基槽

挖方场地平整

管沟

地(路)面基层

人工

机械

主控项目

1

标高

-50

±30

±50

-50

-50

水准仪

2

长度、宽度(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

+200-50

+300-100

+500-150

+100

-

经纬仪,用钢尺量

3

边坡

设计要求

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

一般项目

1

表面平整度

20

20

50

20

20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

基底土性

设计要求

观察或土样分析

10、喷射井点降水质量验收记录表,见下表:

轻型井点、喷射井点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编号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

1

井深

≮设计深度,且比井点管深500mm

2

滤料

含泥量<3%

3

井点真空度:

轻型井点喷射井点

≥60Kpa≥93Kpa

4

洗井

水清砂净

一般项目

1

井位

明挖

排桩、地下连续墙支护

降水井与支护结构外皮之间的净距离应≥1.5m

土钉墙支护

降水井距槽边的距离槽边(壁)应≥1.0m。

暗挖

降水井与地铁结构之间的最小净距离应≥2.0m

2

井径

±20mm

3

垂直度

1%

4

填料量(与计算量相比)

≮95%

5

下管(与井轴相比)

居中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专业工长(施工员)

施工班组组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月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专业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年月日

 

11、降水监测记录表,见下表

降水监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编号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

1

抽排水含砂量

粗砂含量<1/50000;中砂含量<1/20000;细砂含量<1/10000。

2

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和建筑物变形

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一般项目

1

监测时间及频率

⑴降水前应统测一次自然水位;⑵抽水开始后,在水位未达到设计降水深度以前,每天观测1次水位、水量;⑶当水位已达到设计降水深度,且日趋稳定时,可每5天观测1次。

2

维护期间水位控制

⑴结构底在含水顶板以上,承压水压力水头高度≤2H/γ.Ks(H:

承压含水层顶板底至槽底的厚度(m),γ:

土的天然容重(t/m3),Ks:

取1.1~1.2);⑵结构底在含水层中,控制水位应在槽底以下≮0.5m;⑶结构底在含水层底板内,要求将开槽范围内的地下水基本疏干。

3

水位观测

读数到厘米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专业工长(施工员)

施工班组组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月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专业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年月日

12、喷射井点降水记录表,见下表:

喷射井点降水记录表

工程名称工程里程降水泵房编号

机组编号运转停运维修井点开根停根

观测日期:

始年月日至年月日

施工单位施工班组

观测时间

工作水压力(kPa)

地下水流量(m3/h)

观测孔水位读数(m)

实际抽水井点编号

记事

观测记录者

1#

2#

3#

4#

5#

6#

工程负责人:

注:

1记事包括换工作水时间、工作水含泥量、真空度、基坑边坡稳定及井点系统运转情况表。

2观测水位读数一栏,如井孔多时可根据实际数量增列其序号

第六节、安全保证措施

1、装设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用电系统,以防止触电等事故;

2、选用质量合格的水泵,安全性可靠,扬程和功率等性能满足要求;

3、降水施工过程中改变降水设计方案,应具有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的洽商处理意见书,必要时尚应具有审批手续;

4、抽水设备应进行定期保养,降水期间不得随意停抽;当发生停电时,应及时更新电源,保持正常降水;

5、发现基坑(槽)出水,涌砂,应立即查明原因,组织处理;

6、降水过程中,特别是基坑开挖时,应随时观察基坑边坡的稳定性,防止边坡产生流砂、流土,潜蚀、塌方等现象;

7、在正式开工前,由电工及时办理用电手续,保证在抽水期间不停电。

抽水应连续进行,特别是开始抽水阶段,时停时抽,会导致井点管的滤网阻塞。

同时由于中途长时间停止抽水,造成地下水位上升,会引起土方边坡塌方等事故。

8、在抽水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和调节离心泵的出水阀门以控制流水量,当地下水位降到所要求的水位后,要减少出水阀门的出水量,尽量使抽吸与排水保持均匀,达到细水长流。

9、在抽水过程中,特别是开始抽水时,应检查有无井点管淤塞的死井,可通过管内水流声、管子表面是否潮湿等方法进行检查。

如“死井”数量超过10%,则严重影响降水效果,应及时采取措施,采用高压水反复冲洗处理。

如粘土层较厚,沉管速度会较慢,如超过常规沉管时间时,可增大水泵压力,但不要超过1.5MPa。

10、水泵抽出的水应按施工方案设置的明沟排出,以防止渗下回流,影响降水效果。

11、基坑开挖应严格按规定放坡,操作时应随时注意土壁的变动情况,如发现有裂缝或部分坍塌现象,应及时进行支撑或放坡,并注意支撑的稳固和土壁的变化。

一有危险情形,立即停止施工,消除隐患后,方可继续施工;

12、基坑开挖时,两人操作间距应大于3.0m,不得对头挖土;挖土面积较大时,每人工作面不应小于6㎡,挖土应由上而下、分层分段按顺序进行,严禁先挖坡脚或逆坡挖土,或采用底部掏空塌土方法挖土。

13、重物距土坡安全距离:

汽车不小于3m;起重机不小于4m,堆土高不超过1.5m。

14、喷射井点一般是将内外管和滤管组装在一起后沉设到井点孔内。

井点管组装时,必须保持喷嘴与混合室中心线一致;组装后,每根井点管应在地面作泵水试验和真空度测定。

地面测定真空度不宜小于93.1kPa。

喷射井点抽水时,如发现井点管周围有翻砂冒水现象时,应立即关闭此井点,及时检查处理。

第七节、文明施工

1、在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受降水影响范围的不同部位应设置固定变形观测点,观测点不宜少于4个,另在降水影响范围以外设置固定基准点;降水之前测量不少于2次,降水开始至达到设计降水深度期间,每天观测1次,达到降水深度后每2-5d观测一次,直至变形影响稳定或降水结束为止。

2、降水施工期间洗井抽出的淡水,在现场基本澄清后排放,并应防止淤塞市政管网或污染地表水体;

3、降水施工排出的土和泥浆,不得任意排放,防止污染城市环境或影响土地功能;

4、注意保护井口,防止杂物调入井内,经常检查排水沟、管,防止渗漏,冬季降水,须采取防冻措施。

第八节、应急措施

1、基坑侧壁少量渗水时,可浅插小孔径滤水管排水;

2、基坑侧壁渗水较大时,可采用导水管、插铁板、码草袋。

砖砌沟等方法导水至基坑明排井并排出;

3、连续桩护坡桩间渗漏水,可采用喷射混凝土,桩间加孔灌注混凝土、粘土封堵;

4、局部地段集中渗漏严重,可采用基坑外加降水井、井排;

5、基坑底部或拱顶、侧壁见水时,可采用速凝混凝土灌、喷护;

6、地表水底铺设粘土,塑膜等增加渗透路径;

7、当工程降水可能影响基坑稳定和地面沉降时,可采取人工回灌地下水;如地面出现裂缝,应及时灌浆修补,防止地表水渗入;

8、基坑底部隆起时,可采取重压法,降水法。

9、井点使用后,中途不得停泵,防止因停止抽水使地下水位上升,造成淹泡基坑的事故,一般应设双路供电,或备用一台发电机。

10、成孔时,如遇地下障碍物,可以空一井点,钻下一井点。

井点管滤水管部分必须埋入含水层内。

11、井点使用时,正常出水规律是“先大后小,先混后清”,如不上水,或水一直较混,或出现清后又混等情况,应立即检查纠正。

真空度是判断井点系统是否良好的尺度,一般应不低55.3-66.7kPa,如真空度不够,表明管道漏气,应及时修好。

井点管淤塞,可通过听管内水流声,手扶管壁感到振动,利用手摸管子冷热、潮干等简便方法检查。

如井点管淤塞太多,严重影响降水效果,应逐个用高压水反复冲洗井点管或拔出重新埋设。

第九节、计算书

集水明排计算书

一、水文地质资料

二、计算依据及参考资料

该计算书计算主要依据为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同时参阅了《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和姚天强等编写的《基坑降水手册》。

三、计算过程

1、基坑总涌水量计算:

当基坑采用放坡开挖且基坑靠近隔水边界时:

b为基坑边界到隔水帷幕边界的距离(m);

k为渗透系数,取土层参数表中各相关土层渗透系数的加权平均值k=0.178;

H为含水层厚度(m);

S为基坑水位降深(m),S=D-dw+sw;=8-2+1=7m

r0为基坑等效半径(m);

r0=(A/π)1/2=(1500/3.14)1/2=21.851m

R为基坑外降水影响距离(m);

R=2S(kH)1/2=2×7×(0.178×11)1/2=19.578m

通过以上计算得基坑总涌水量Q=1.366×0.178×(2×11-7)×7/(2×log(19.578+21.851)-log(21.851×(2×50+21.851)))=80.42m3。

2、水泵选择:

排水所用水泵总功率按下式计算:

N=K1QH1/75η1η2

K1为安全系数,取2;

Q为基坑涌水量,Q=80.423m3;

H1为包括扬水、吸水及各种阻力造成的水头损失在内的总高度(m),H1=8m;

η1为水泵系数,取0.4;

η2为动力机械系数,取0.8。

选用水泵的总功率N=2×80.423×8/(75×0.4×0.8)=53.62kW。

根据规程要求,集水明排法应满足以下要求:

1、排水沟和集水井宜布置在建筑基础边净距0.4m以外,排水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不应小于0.3m;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40m应设一个集水井。

2、排水沟底面应比挖土面低0.3~0.4m,集水井底面应比沟底面低0.5m以上。

3、集水明排法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且基坑降水深度不宜超过5m,土体渗透系数不大于20m/d的区域。

若超过以上限制,则考虑采用其他方法降水或与其它方法结合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