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考图像类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1611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9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中考图像类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化学中考图像类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化学中考图像类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化学中考图像类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化学中考图像类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中考图像类试题.docx

《化学中考图像类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中考图像类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中考图像类试题.docx

化学中考图像类试题

2016化学中考专题六

图像类试题

一、选择题

例1:

(2015·湖北宜昌)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解析】分析图像信息可知,曲线起点pH>7,所以属于酸入碱,

即将硫酸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图中c点所示的溶液

pH<7,溶液显酸性,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pH>7,碱剩余,因此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故A、B、C均错误;b点表示酸和碱恰好完全中和的反应,所以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D正确。

【答案】D

14.(3分)(2015•湖南岳阳)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滴加水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答案】C

【解析】A项,不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为0,错误;B项,酸加入水稀释,不会变成碱性,错误;C项,当氢氧化钠反应完全后才会有气泡产生(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正确;D项,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质量比为1:

8,错误。

故选C。

24.(2015·甘肃兰州)下列对课本中的图表、数据的使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能否与稀盐酸、知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B.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查找原子的原子核内中子的数目

C.根据“酸、碱和盐溶解性表”,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D.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确定该物质在某一温度时溶解度

【答案】B

【解析】排在氢前的金属可以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A正确;元素周期表中有相对原子质量和质子数的数据,中子的数目应该用相对原子质量减去质子数,无法直接查找,B错误;复分解反应要求反应物可溶于水,生成物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溶解性表是判断反应能否发生的重要依据,C正确;溶解度曲线图是根据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绘制的,可以查找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9.(2015•山东东营)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剩余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pH与加入水的质量关系

D.相同质量的Mg、Fe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答案】D

【解析】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应该为1:

8;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剩余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应该是锰元素的质量分数越来越大,直到反应结束而不变;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pH会越来越小,无限接近于7,但是不会小于7.

8.(2015·福建厦门)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常温下,稀释KOH溶液

B.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

C.足量粉末状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D.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答案】C

【解析】A.加水稀释KOH,会使溶液碱性减弱、pH减小,但溶液仍然是KOH溶液,仍显碱性,pH不会等于7,更不会小于7,A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露置在空气中会吸收水蒸气而变稀,但浓度不会变成0,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产生的氢气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参加反应的酸中,因为金属均足量且酸的量相同,故两种金属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质量相同;又因为Mg的活动性比Zn强,故Mg与酸反应速率较快,与等量的酸反应用时更少,C正确;

D.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能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Ca(OH)2,使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溶液质量减少,D错误。

14.(2015·江苏无锡)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①表示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

B.图②表示探究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C.图③表示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图④表示20℃时,向一定量的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答案】B

【解析】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pH不断增大,但不能达到7,更不能大于7,因此①是不符合的;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度,不能增加产量,因此②符合;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是盐酸和氢氧化钠先反应,开始时没有沉淀产生,因此③不符合;20℃时,向一定量的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溶液达到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就不会增加了,因此④不符合。

综上选B。

14.(2015·广东揭阳)下列图像有关量的化趋势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ABCD

A、在一定量的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B、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反应

D、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答案】A

【解析】A、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不会产生沉淀,故A错误;

B、图示随盐酸质量增加溶液pH不断减小,与实验事实相符,故B正确;

C、图示相同反应时间内镁放出氢气质量大于锌,表明镁比锌活动性强;完全反应后镁产生氢气质量大于锌,与反应事实相符;故C正确;

D、图示表明,相同时间内粉末状碳酸钙放出二氧化碳质量大于块状,且最终二氧化碳质量相等,与实验事实相符;故D正确;

17.(2015•湖南郴州)下列各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B.电解水

C.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的NaCl溶液蒸发适量水

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答案】D

【解析】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碱性逐渐减弱,所以pH值逐渐变小,但是不可能小于7,因为小于7溶液为酸性,故本选项错误;

B.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

1,不是质量比,故本选项错误;

C.溶液中蒸发水时,如果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如果是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先变大,当变成饱和溶液时,会保持不变,故本选项错误;

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盐酸先要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当盐酸完全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再滴入氢氧化钠,与氯化铜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当氯化铜完全反应后,沉淀的质量不在变化,故本选项正确。

15.(2015·山东烟台)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常温下向pH=10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水稀释

B.向等质量的Mg和MgO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C.向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D.向一定量的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答案】BC

【解析】常温下向pH=10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水稀释后溶液的PH介于10和7之间;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中,镁含有的镁元素的质量大于氧化镁故生成的硫酸镁的质量大,向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铁粉先与硝酸银反应,故反应一开始没有铜生成;部分变质说明溶液中还有氢氧化钠,故生成的气体的质量不能从零开始。

15.(2015•广东佛山)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①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NaOH溶液

B.②向一定量CuSO4溶液中加入Zn粉

C.③加热KClO3与MnO2固体混合物

D.④向一定量NaOH和Ca(OH)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

【答案】C

【解析】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原硫酸溶液中含有水,所以图像的起点不为零,且水的量会随着所加氢氧化钠的量的增大而一直增大,选项A错误;金属锌置换硫酸铜,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铜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溶液质量应该增大,选项B错误;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会有氧气放出,固体质量在减轻,钾元素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选项C正确;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碳酸钠只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图像的起点在原点,选项D也是错误的。

7.(2015·湖北孝感)向一定量黄铜(铜锌合金)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7、A【解析】A项铜锌合金中只有锌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因此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逐渐减少,到锌反应完了,剩余的铜,质量保持不变,故坐标符合;B项铜锌合金中只有锌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起点应该是0,故坐标错误;C项铜锌合金中只有锌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只要一加稀硫酸会立即产生硫酸锌,因此溶液中锌的质量起点是0,故坐标错误;D项随着稀硫酸的加入产生硫酸锌人显中性,因此溶液的pH的起点是7,随着硫酸的过量,溶液会显酸性,pH<7,故坐标错误;故选A。

14.(2015•广东)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

A.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B.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C.向一定量的烧碱溶液中加入盐酸D.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MnO4固体

【答案】B

【解析】此题是图像题,解题时要抓住三点,一趋势。

A氧化钙和水反应,溶质是氢氧化钙;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C溶液的pH在减小,而不是增大;D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MnO4固体,会继续溶解,溶液的质量变大,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变小,高锰酸钾也饱和后,不再变化。

14.(2015•湖南益阳)下列图像与对应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B.向pH=1的溶液中加水

C.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O2D.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NaOH溶液

【答案】D

【解析】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生成氢气的质量应从原点开始,所以A图错误;向pH=1的溶液中加水,PH会变大,但不会等于7更不会大于7,故B图错误;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O2,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钾和MnO2,不会等于0,故C图错误;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NaOH溶液会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所以D图正确。

8.(2015·内蒙古呼和浩特)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B.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C.等体积,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D.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治疗胃酸过多,胃液pH

的变化

【答案】B

【解析】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后,氧化钙要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使得溶剂减少,溶质析出,A错误;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与铁分别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时,当金属均过量的过程中,产生氢气的量相同;当金属完全反应后,铁生成的氢气质量大于锌生成的氢气量,B正确;用等体积、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加不加催化剂只能改变其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氧气的质量,C错误;服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时,胃液的pH曲线起点为小于7,服用后会有所增大,但不会等于7,D错误。

(2015·四川南充)10.已知:

2KMnO4

K2MnO4+MnO2+02↑。

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KMnO4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ABCD

【答案】A

【解析】A.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质量减轻,当高锰酸钾全部分解固体质量将不再发生改变,正确;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守恒,氧元素质量不变,图像不正确;C.从加热高锰酸钾开始就生成二氧化锰,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从一开始加热就增大直到高锰酸钾全部分解将不再发生变化;D.加热高锰酸钾后产生氧气,直到高锰酸钾全部分解,氧气的体积一直在增大,所以开始没有氧气。

14.(2015•江苏盐城)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应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B.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向一定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

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答案】B

【解析】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且放热,所以原饱和石灰水中溶剂量要减小,会有少量晶体析出,放热使石灰水的溶解度降低,溶质要结晶,所以饱和石灰水的溶质质量要减小,选项A错误,等质量的锌与铁与足量稀盐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与消耗的盐酸质量成正比,在未到达反应终点前,两曲线重合,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锌,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会高于锌,选项B正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会生成铁,固体质量最终不可能为零,选项C错误;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沉淀和水是同步进行,曲线的起点应该在原点。

选项D错误。

44.(2015·上海)向一定量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答案】D

【解析】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为NaOH+HCl=NaCl+H2O,因此,溶液的pH与盐酸的体积变化,溶液的温度、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与盐酸体积的关系都是正确的,D中盐酸的体积与溶液中HCl的量的关系则不正确。

6.(2015·浙江杭州)向甲物质中逐渐加入乙物质至过量。

若x轴表示加入乙物质的质量,则下列选项与下图不相符合的是()

选项甲物质乙物质y轴表示的含义

A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的质量

Bt℃的水硝酸钾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C氯化银稀硝酸氯化银的质量

D饱和石灰水生石灰溶液的质量

【答案】D

【解析】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保持不变,图像符合;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被温度决定,温度一定物质的溶解度不变,图像符合;氯化银不溶于酸,故图像符合;饱和的石灰水的溶质是氢氧化钙,加入生石灰后生石灰与水反应,消耗水分,同时晶体结晶析出,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都会减小,故图像不符合选D。

(2015·山东泰安)17.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

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A.肥皂水食盐水醋酸大

常见物质溶液的pH

B.H2SSSO2H2SO4高

硫元素的化合价

C.HCNaMg大

部分元素原于序数的关系

D.硝酸铵氯化钠氢氧化钠高

形成溶液时的温度

【答案】A

【解析】肥皂水显碱性,pH值大于7;食盐水显中性,,pH值等于7;醋酸显酸性,,pH值小于7,故A错误。

20.(2015•北京)已知:

,右图表示一定质量的

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B.生成

的质量

C.固体中

的质量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A

【解析】随着反应的进行,氯酸钾中的氧元素转化成氧气逸出,二氧化锰中氧元素质量不变,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减小,反应结束后,氧元素的质量不变,故A正确;生成

的质量应先从零开始变大,反应结束后不变,故B错误;二氧化锰在反应中做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C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钾元素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而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应减小,故D错。

8、(2015•河南)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向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水

B.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铝

C.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

D.向一定里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C

【解析】用水稀释氢氧化钠,只能改变酸碱度,不能改变溶液的碱碱性,选项A错误;用金属铝置换铜,因铝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铜,所以置换以后溶液质量会减轻,选项B错误;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选项C正确;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会先和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等硫酸全部反应后,氢氧化钠继续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沉淀,因此一开始不会有沉淀生成,选项D错误。

12.(2015·湖北咸宁)下列实验过程与如图所示描述相符合的一组是(  )

A.①表示水的电解

B.②表示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C.③表示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在M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D.④表示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D

【解析】A项,纵标应为“气体的体积”,错误;B项,加入氧化钙后,水的质量会减少,溶液温度会上升,均会减少饱和Ca(OH)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错误;C项,M点时pH<7,故溶液中还有盐酸,错误;D项,当盐酸反应完全后才有Cu(OH)2沉淀产生,正确。

故选D。

19.(2015·黑龙江龙东)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A.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a>b>c

B.某温度下将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

C.金属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由图像可知,金属M比金属N活泼

D.向一定量的盐酸中逐滴加水稀释

【答案】B

【解析】t1℃时,溶解度关系a=b>c,所以此温度下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c,升温后a、b的溶解度变大,溶液状态变为不饱和溶液,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仍为a=b,c升温至t2℃后析出溶质,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因此,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a=b>c,A错误;某温度下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蒸发溶剂,溶质质量分数变大,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B正确;比较金属与酸反应的活动性顺序时,需要控制变量,如金属的形状等应一样,这样才能根据图像C中M、N的倾斜度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C错误;向一定量盐酸中加水稀释,溶液的pH变大,但不会≥7,D错误。

19.(2015·山东莱芜)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

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a段只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B.室温下,b点溶液的pH>7

C.c点溶液中溶质至少有两种

D.整个过程中,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一直在增加

【答案】D

【解析】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钡溶液,CuSO4+Ba(OH)2=BaSO4↓+Cu(OH)2↓,从反应可以看出,0~a段,有两种沉淀;b点溶液的pH=7;c点溶液中溶质只有Ba(OH)2;加入的Ba(OH)2中的氢元素转到沉淀Cu(OH)2中去,但溶液中的水不断增加,水所含的氢元素在不断的增加。

故选D。

二、填空、简答题

31.(2015•北京)(3分)某烟气脱硫的工艺不仅能消除

,还能将其转化为石膏(

)等产品,实现“变废为宝”。

主要物质转化关系如下:

⑴设备1中,通过喷淋水脱去烟气中的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设备2中,加入

的目的是将

转化为。

⑶设备3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答案】

(1)

(2)

(3)O;S

【解析】从图示可以看出,烟气通过喷淋水,转化成了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加入

的目的是将

转化为

设备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O2=2CaSO4,反应前后硫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34.(2015·四川泸州)根据下列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不锈钢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果汁中蛋白质、糖和维生素都含有元素(任填一种元素)。

(3)一个C60分子中含个碳原子,C60是制作某种锂电池的原料,电池的能量转化形式是由转化为电能。

【答案】

(1)混合物

(2)C(H或O)(3)60化学能

【解析】

(1)合金属于混合物;

(2)蛋白质、糖类、维生素都含有C、H、O元素;(3)一个C60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单质,锂电池的使用是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2015·山东泰安)25.(5分)“微观和宏观相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

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物质性质反映其组成和结构。

从宏观进入微观,探索物质变化规律。

①不同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性质也存在差异。

图1中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稀盐酸不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而稀硫酸则能与之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据图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写出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杯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和l个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2)物质组成和结构决定其性质。

从微观进入宏观,探索物质变化规律。

①图2圆圈中表示这杯氯化钠溶液的构成,则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最比是______________;

②通过分析组成和结构,可以预测物质的某些性质。

根据图3硫酸氢钠溶液的微观图示,分析推侧NaHSO4的性质,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_。

A其水溶液能与金属钾发生置换反应,得到金属钠

B.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其水溶液能与金属锌反应生成氢气

D.其水溶液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答案】

(1)①ABDSO42-+Ba2+=BaSO4↓②相等

(2)①58.5:

180②BCD

【解析】

(1)

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和镁条、生锈铁钉、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盐酸和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所以不能体现酸的化学性质;从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前后变化的微粒是SO42-和Ba2+,所以反应的实质为:

SO42-+Ba2+=BaSO4↓;

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一个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质量之比;

(2)从图2可以看出,溶液中氯化钠和水的微粒数之比为1:

10,所以质量比为:

58.5:

180;

通过图2可以看出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其具有酸的化学性质,能和指示剂、金属锌发生化学反应;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其能和硝酸钡溶液中的钡离子产生硫酸钡沉淀;金属钾的活性很强,能和水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产生氢气,不会得到金属钠。

三、实验探究题

13.(2015•山东济宁)(4分)济宁是山东省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然而矿区废水中Fe2+、Cu2+、Zn2+等严重影响着当地水质。

某污水处理厂采用下图工艺(见下图)净化这种酸性废水并回收Fe2+、Cu2+、Zn2+三种离子。

请读识流程图并回答:

(1)矿区废水经氧化池后再进入沉淀池Ⅰ,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氢氧化钠调节沉淀池Ⅰ、沉淀池Ⅱ和沉淀池Ⅲ的pH,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水前,中和池中加入硫酸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矿区废水中主要含有硫酸盐,请写出沉淀池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将Fe2+氧化为Fe3+

(2)将离子分别沉淀

(3)中和碱性废水,防止污染环境(4)

【解析】

(1)矿区废水中Fe2+,在沉淀池中加入NaOH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