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考模拟考场四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1562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高考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考模拟考场四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走向高考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考模拟考场四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走向高考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考模拟考场四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走向高考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考模拟考场四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走向高考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考模拟考场四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向高考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考模拟考场四 新人教版.docx

《走向高考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考模拟考场四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高考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考模拟考场四 新人教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走向高考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考模拟考场四 新人教版.docx

走向高考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高考模拟考场四新人教版

2014高考模拟考场(四)

时间:

5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44分)

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2010年厦门(24°27′N,118°06′E)国际马拉松赛事于北京时间1月2日8:

05鸣枪开赛。

下图为2010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路线示意图。

当某女运动员到达全程赛事终点时,她的身影朝向正北并大致与身高相等。

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假设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南北移动速度是均匀的,当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可能是(  )

A.20°33′S        B.23°26′S

C.11°52′SD.23°26′N

2.该女运动员的参赛成绩测算结果应为(  )

A.4时03分24秒B.3时50分24秒

C.4时07分36秒D.4时02分36秒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当该女运动员到达全程赛事终点时,她的身影朝向正北并大致与身高相等,从而可知当时为当地正午12时,且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是45°。

根据比赛日期和厦门所处纬度可知太阳直射点在20°33′S。

第2题,当地经度为118°06′E,与120°E相差1°54′,则厦门与北京时间相差7分36秒。

厦门当地时间为12时时,北京时间为12时7分36秒,减去出发时间8时05分可计算出女运动员的参赛成绩为4时02分36秒。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秋季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3~5题。

3.此时甲地吹(  )

A.东南风B.西南风

C.东北风D.西北风

4.如果图中M线为锋线,则下列沿乙—丙一线所作的天气系统垂直剖面示意图,正确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5.监测图中天气系统动向应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ISB.RS

C.GPSD.GPRS

【答案】 3.D 4.A 5.B

【解析】 第3题,本题考查风向的判断,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综合分析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等可知,此时甲地吹西北风。

第4题,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判断,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M线为锋线,此锋面系统为冷锋,冷锋降水在锋后。

第5题,本题考查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对地理事物动向进行监测应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RS,故B正确。

GIS主要用于数据的处理、分析,GPS主要用于地理事物的准确定位。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岛屿地质地貌结构,甲地位于乙河流的上游。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甲地地质构造与下列地理事物成因相同的是(  )

A.庐山、泰山

B.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

C.死海、贝加尔湖

D.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7.研究发现,近年来乙河流河口地区泥沙堆积明显。

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该流域降水量减小

B.乙河流流速减慢

C.流域植被覆盖率增大

D.海平面上升,海水的顶托作用

【答案】 6.B 7.D

【解析】 第6题,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据图可以看出,甲地的地质构造为褶皱,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均为褶皱山;庐山、泰山、死海、贝加尔湖、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的形成均与断层有关。

第7题,全球气候变暖使海平面上升,在海水的顶托作用下,河口地区泥沙淤积严重。

郑国渠系公元前246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并由郑国主持兴修的大型灌溉渠。

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千米,可灌溉田地4万余顷。

读下图,回答8~9题。

8.该线路选取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

①地势高低

②工程量大小

③建成后的灌溉面积

④沿线城镇的数量和规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9.下列对该工程的修建所产生效益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增大了洛水枯水期的流量

B.提高农田泥沙的淤积速度

C.改善沿线城市的生态环境

D.补充地下水

【答案】 8.A 9.D

【解析】 第8题,本题考查工程建设的区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郑国渠选建在山地向平原过渡的地带,可减小工程量和控制灌溉面积;地势西高东低,渠水可实现全线自流。

该工程的修建主要是为了灌溉农田,沿线城市数量很小。

第9题,洛水枯水期在冬季,冬季泾水流量也很小,故该工程对洛水枯水期流量影响很小;该工程的修建减轻了水土流失,降低了农田泥沙的淤积速度,但补充了地下水。

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又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

据此回答10~11题。

10.我国的笔记本电脑产品生产基地已经由长三角地区转移至重庆等西南地区。

其主要原因是西南地区(  )

A.接近原料产地

B.接近市场

C.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廉价

D.工业基础雄厚

11.美国的一些重要产业基地正在积极地由原来的五大湖地区向南部和西部地区转移,南部和西部发展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

A.资源丰富,环境优美

B.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

C.从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的产业类型,向知识、技术、服务类型过渡

D.工业发展历史悠久

【答案】 10.C 11.A

【解析】 第10题,我国笔记本电脑产品生产基地转移至重庆等西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廉价,选C。

第11题,美国五大湖地区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开出现争水、争地、争动力等问题,区域原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导致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退状态,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而美国的西部和南部地区因开发时间较晚,环境优美,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科技发达,交通运输便利,就业环境较好,有利于现代技术型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选A。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河北省与京津接壤地区存在一个“环京津贫困带”,贫困人口达到272.6万。

这些贫困县、村主要分布在河北北部的张承地区和保定、廊坊、沧州等地区。

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全境所有城市。

京津冀城市群可采用“2+8+4”模式推进节点城市发展,也就是推动京津两个核心城市、8个次中心城市及滨海新区、通州、顺义、曹妃甸等区域的发展,疏解京津过于集中的城市功能,带动次中心城市发展。

材料二 下面的左图为环京津地区图,右图为环北京市地区(局部)地形图。

(1)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环京津贫困带”形成的原因。

(6分)

(2)天津是我国主要化学工业基地,具体说明其原料来源。

制约天津化学工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

天津化学工业升级要依靠________来实现。

(6分)

(3)北京钢铁工业外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4)在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在继续稳固其地位的同时,应努力发展成现代化大都市(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高科技产业发达的国际大都市)。

在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如何对待古建筑等旧城设施?

进行新城市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8分)

【答案】 

(1)地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过渡地带(为大陆性特征显著的季风气候),降水量小;北部地表崎岖,土地沙化、石漠化、盐碱化严重。

(2)煤炭来自周边地区(河北开滦和山西等);海盐来自渤海沿岸的长芦盐场;石油来自华北(或大港)油田。

 水源 科学技术的发展

(3)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钢铁工业占地面积大,对环境的污染严重。

(4)对待旧城:

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保护和修缮重要的古建筑等。

新城市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城市环境建设(建设绿化带,减少污染物排放),构建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经济落后的自然原因、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产业转移的原因、城市建设等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1)题,从气候、土壤等方面分析即可。

(2)题,天津发展化学工业的原料包括煤炭、海盐、石油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来源;制约化学工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水源;产业升级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来实现。

第(3)题,北京钢铁工业外迁的原因可从占地面积大、污染环境等方面分析。

第(4)题,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和修缮古建筑,保持古城的原有风貌;在城市的新建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的建设等,以构建和谐的城市环境。

13.(2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截至2012年,尼日利亚人口约为1.6亿,约有7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粮食不能自给,耕地后备资源充足。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国财政收入的80%源于石油出口。

21世纪初,尼日利亚政府在国际环保组织的援助下,实施多项措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扶持农业,特别是粮食种植业。

材料二 下表为20世纪非洲的两次旱灾统计表。

时间

降水状况

灾情

1968-1973年

非洲萨赫勒地区降水量不足正常年份的一半

约20万人死亡

1983-1985年

西非、非洲之角及南非地区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旱灾。

埃塞俄比亚受灾最严重,1983年至1984年的6个月时间内滴雨未下

约20个国家的3000万人受灾,其中埃塞俄比亚有上百万人死亡,人口大规模迁移,产生了严重的难民问题。

材料三 下面两幅图分别示意尼日利亚的位置和该国Q地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

(1)简要说明尼日利亚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分)

(2)描述Q地的年内气温特征并简析成因。

(5分)

(3)P湖泊为内陆淡水湖,简述P湖泊面积的季节变化规律,并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P湖泊近年来面积锐减的原因。

(6分)

(4)对于尼日利亚政府大力扶持粮食种植业的发展的做法,你赞成吗?

说出你的理由。

(5分)

(5)借鉴我国及非洲经济发展比较成功的地区的经验,你可以给埃塞俄比亚的发展提出哪些建议?

(4分)

【答案】 

(1)位于赤道以北的热带地区;地处西非西南部,南临几内亚湾。

(2)特征:

全年高温,年较差小;最热月为5月份,月均温超过了30℃;最冷月为1月份,月均温大于20℃。

成因:

Q地位于北半球的热带地区,全年高温;5月份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为旱季,云量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1月份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气温较低。

(3)规律:

湖泊面积季节变化显著;6月-10月降水多,湖泊面积增大;自11月份开始,旱季来临,湖泊面积逐渐缩小,至次年4月份面积最小。

自然原因:

地处热带,蒸发旺盛;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人为原因:

湖区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植被和沼泽减少,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在注入湖泊的河流上游地区兴修水库,大规模引水灌溉,工业、生活用水量增大等。

(4)赞成。

理由:

农业人口比重大,劳动力充足;粮食不能自给,但耕地后备资源充足。

[不赞成。

理由:

农业人口比重太大,应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增加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应立足石油基础,积极延长石油产业链;应该对热带经济作物进行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

]

(5)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发展民族经济;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合理发展农业等。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尼日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发展条件,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1)题,通过读图即可总结出答案。

(2)题,联系Q地纬度位置及气候资料分析即可。

第(3)题,P湖泊位于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干湿季明显,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湖泊面积锐减与蒸发旺盛和入湖水量减小有关。

第(4)题,根据题干材料,联系尼日利亚人口发展特点分析解答即可。

第(5)题,该问是开放性设问,可以借鉴材料中的尼日利亚,或者借鉴我国的发展经验。

14.(10分)选做题(在下列A、B、C三题中任选一题)

A.【旅游地理】下表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统计表。

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类

世界级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资源

文化旅游资源

旅游景区(点)

总计

国家自然保护区

国家

森林

公园

历史

地质

公园

历史

文化

名城

历史

文化

名镇

非物

质文

化遗

文物

保护

单位

国家

级风

景名

胜区

4A

景点

景区

景点

全省

数量

2

10

25

4

5

7

64

91

7

45

443

703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圈域内数量

2

9

15

3

4

5

44

53

4

26

291

456

占全省比重(%)

100

90

60

75

80

71

69

58

57

58

66

65

(1)鄂西旅游资源主要有________价值、________价值、________价值和经济价值。

(3分)

(2)简述鄂西旅游资源开发的经济意义。

(3分)

(3)每年7、8月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进入旺季,神农架地区人满为患。

某课题小组针对神农架旅游的现状,提出发展生态旅游的设想。

假如你是课题小组成员,你有何建议?

(4分)

【答案】 

(1)美学 科学 历史文化

(2)增加外汇收入,回笼货币,稳定市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搞好旅游区的规划,把旅游活动线路和范围限定在核心区以外的地域;实行限量旅游、预约旅游,实施景区景点轮休制度;在景区内拆除经营性房屋。

【解析】 第

(1)题,旅游资源主要有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依据鄂西具体的旅游资源类型即可判断。

(2)题,发展旅游业可以增加外汇收入,回笼货币资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

注意题目要求回答的是经济意义。

第(3)题,可从旅游规划、环境容量及游客承载量等方面进行分析。

B.【自然灾害与防治】

材料一 2012年3月以后,新疆各地气温迅速回升,气象部门及早为各地防御融雪型洪水提供可靠的气象监测和预报服务,尽量减小灾害损失。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融雪型洪水多发区分布图。

(1)据图说出我国融雪型洪水多发区的分布特征。

(4分)

(2)请你为新疆受融雪型洪水影响严重的地区提出灾后恢复的合理化建议。

(6分)

【答案】 

(1)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的高山地区和东北部高纬度山区。

(2)及时修复和重建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及时恢复农业、工业、商业等活动,减小灾害损失;建设高标准居民住房,修建高质量水利工程。

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政府和民间机构给予灾区支援,及时发放救灾物资等。

C.【环境保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处,是由长期的构造下陷和三江的泥沙堆积形成的低洼平坦的平原。

沼泽与沼泽化土地面积约240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

(1)据上图简述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特点。

(4分)

(2)说明沼泽率与垦殖率的上述变化对该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6分)

【答案】 

(1)沼泽率持续下降,1994年后下降趋势减缓;垦殖率持续上升,1994年后上升趋势减缓。

(2)湿地面积减小,破坏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使湿地涵养水分、蓄积洪水、调节气候等功能减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