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1283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

《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

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江西省宜春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最准确的答案,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相应位置,每题2分,共50分)

1.春秋以前,“天”被尊为最高神,是人类的监视者、执法者。

春秋时期,祭神祀鬼虽仍是“国之大事”,而“天之爱民甚矣”。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祭祀活动巩固了贵族政治B.政治演变发展了天人关系

C.天道权威萌发了民本思想D.神权观念强化了宗法制度

2.有学者评论古代某思想家说“:

孔子论政,以仁为主。

……承其教而发为‘仁心“仁政’之论……以为仁、义、礼、智四德,皆由人类天赋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引申发展而成。

故‘人皆可以为尧舜’,而仁心乃人类所共有。

”该思想家应是()

A.王阳明B.董仲舒C.朱熹D.孟子

3.孟子告齐宣王曰: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这段言论表达了孟子怎样的思想()

A.批判无道君主B.提倡君臣平等C.主张克己复礼D.批判君主制度

4.钱穆说:

“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

A.儒学功利化B.儒学思辨化

C.儒学理论化D.儒学宗教化

5.汉代,在国,在家,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妻关系都尊卑有序。

汉律中已有“大不敬”“不孝”“不道”等罪名。

这反映了汉代()

A.儒家伦理道德等同法律B.法律的儒家化

C.是等级制度的发轫时期D.“三纲五常”伦理已经僵化

6.宋代新儒学推崇周公、孔孟之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

与汉代儒学相比,宋代新儒学更加注重()

A.个性解放B.三纲五常C.经世致用D.个人修养

7.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

A.明末通俗文学得到发展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

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8.柏拉图指出:

遵守习惯和法律是掌权者的首要职责;习惯和传统法是管理者必须掌握的真知识;尊重法律。

他还提出要用法律来规制掌权者“有限所得与无限贪欲间的尖锐矛盾”。

这说明柏拉图()

A.最早提出权力制衡理论B.主张城邦管理应法制和有序

C.认为法律源自生活习惯D.把遵守法律作为美德

9.某一时期,欧洲人为年轻人制定了新标准:

他必须谈吐敏捷,必须精通体育和武艺,必须懂得跳舞并会欣赏音乐。

他应该懂得拉丁文和希腊文。

新标准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工业革命B.宗教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D.文艺复兴运动

10.一般而言,中世纪的艺术家即使设计了一座大教堂或一面彩色玻璃墙,都是匿名的,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哪怕设计了一个盐罐或烛台,都要署名。

这一变化说明()

A.艺术由个体创作转向了集体创作

B.创作的主要题材由宗教转向世俗

C.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得以凸显

D.小型设计成为必须遵守的创作原则

11.赫·乔·韦尔斯认为:

“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B.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D.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12.儒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安天立命、修己安人,缺乏研究、开发自然的传统,这样的传统在以总结经验、搜集材料为主的传统科技阶段时,影响尚不明显,一旦进入理论升华阶段,哲学观和自然观的影响就至关重要。

这说明()

A.古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主要因素是儒家思想

B.儒家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C.中国古代的社会环境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D.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扼杀了创新动机

13.清王昱《东庄论画》说:

“学问者先贵立品。

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

文如其人,画亦有然。

”该绘画理论()

A.深受理学观念影响B.表明文人画彰显人性追求

C.说明画家品德高尚D.说明绘画与文学地位一致

14.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

“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

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

”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

A.元曲发展渐显衰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

C.文学向世俗化发展D.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

15.伏尔泰曾指出,“如果真正的伟大乃是来自上天赋予的了不起的才能,并且能将此才能用于启发自己与他人,那么像牛顿这种千年难逢的人,就真的是伟人了!

”在伏尔泰看来,牛顿的“伟大”之处在于()

A.理论总结B.高尚人格C.思想启迪D.崇尚民主

16.霍布斯鲍姆认为:

进化论之所以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一是主张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

该分析说明进化论()

A.没有公开挑战传统势力和思想

B.为资产阶级崛起提供理论依据

C.符合当时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

D.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和实验验证

17.梁启超在1903年指出:

“所谓帝国主义者,语其实则商国主义也。

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故欲伸国力于世界,必以争海权为第一义。

”在梁启超看来()

A.帝国主义的目的就是开拓市场

B.海权的强弱决定了商业势力的大小

C.帝国主义是发展商业势力的前提

D.能否争夺和维护海权关乎国运兴衰

18.一位学者评价说“:

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

A.维新派借助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B.白话小说和民间文学成为近代中国文学主流

C.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化”,新中有旧

D.袁世凯的“尊孔复古”行为遭人唾弃

19.毛泽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正如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

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

”这表明毛泽东()

A.坚持只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B.全面彻底否定俄国式的革命道路

C.全盘吸收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D.准确把握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20.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

“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

”毛泽东旨在()

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21.《邓小平时代》记载:

“1978年,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

”“(他)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

”材料佐证当时邓小平最具远见的是()

A.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

C.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伟大的构想

22.有位在华的苏联学者不同意毛泽东关于孙中山世界观的论点,有人提议把这一事件通报给苏联驻华大使。

毛泽东回复道:

“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这是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无所谓损害威信。

”这充分表明毛泽东()

A.在学术界提倡百家争鸣B.在国际交往中的高度自信

C.在学术界提倡百花齐放D.坚定地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23.1952年6月至9月,国家大规模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除保留少数文理科综合性大学外,按行业归口(归属)建立单科性高校;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相继新设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

另外,还根据计划经济和工业建设的需要设置新专业,私立高校、教会高校退出历史舞台。

这场教育体制改革,涉及全国四分之三的高校,史称“院系调整”。

这次院系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急需人才B.照搬苏联高校发展模式

C.重视社会科学的意识引领作用D.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24.1953年,东北行政委员会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为东北农村编写了《农民速成识字课本》,课文采用类似《三字经》的韵文体:

“日月光,照四方,天上明,地下亮,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咱,有力量……”。

这说明新中国初期的扫盲教育()

A.强调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B.注重对公民的政治思想教育

C.奠定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础D.激发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

25.1836年,果戈理发表了《钦差大臣》,该书描写道,纨绔子弟赫列斯达可夫从彼得堡途经外省某市,被误认为是“钦差大臣”,在当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闹出许多笑话。

果戈理用喜剧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达官显贵们的丑恶原形。

这反映出作者()

A.擅长创作荒诞主义文学作品

B.抨击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C.强调反封建专制的理想D.批判揭露社会现实

二、非选择题(26题18分,27题20分,28题12分,共50分)

26.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会异常活跃、变化剧烈,对历史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

——李静《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

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

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被冲破,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丹尼斯《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

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从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紀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

这一认识在19世紀达到顶峰。

——摘编自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8分)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两次思想运动所承担的相似的历史使命(4分)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由肯定转向否定的原因(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

材料一晚明(1522—1640年)时期中国涌现出一批总结性的科学巨著,兴起了一股科学思潮。

徐光启等人认为西方科学以数学为基础,由“数”达“理”的形式逻辑方法是西方科学优越性的根本所在。

晚明学人试图通过翻译《几何原本》从科学方法论层次来救偏理学“虚玄幻妄之说”的倾向。

他们迫切希望能借助于“远西奇器”来解决明朝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于民生财计大有利益”。

宋应星提出“穷究试验”“凡事皆须试验而后详之”的实学思想,他认为任何科学知识都要亲身实践,以达到知行合一。

——摘编自施威《晚明学人的科学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材料二“科学”一词起源于中国古汉语,原意为“科举之学”。

到近代日本翻译西方著作,翻译英文science的时候,引用了中国古汉语的“科学”一词,意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学问。

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

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

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材料三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胡适走近科学、倚重科学不是出于学理目的,而是从实用的价值立场出发,把科学作为思想武器。

他们大力宣传自然科学,用自然科学知识来批判宗教迷信,批判愚昧和落后。

陈独秀认为“科学有广狭二义:

狭义的是指自然科学而言,广义是指社会科学而言”。

他们推崇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用进化论的理论为视析社会、历史和学术问题。

——摘编自陈廷湘《五四时期的科学主义思潮及其再思考》

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时期科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8分)

②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五四新文化时期科学思想相较于晚明的新变化(6分)

③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意义的“科学”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6分)

28.论述题(12分)

材料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

中国人能近代化吗?

能赶上西洋人吗?

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

能废除我们的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

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因为在世界上,一切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结合材料与中国近现代的史实,围绕“近代化的现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明刷确写出所拟论题。

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历史试题答案

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D

A

A

B

D

D

B

D

C

B

B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C

C

D

C

D

C

B

A

A

B

D

二、非选择题(26题18分,27题20分,28题12分,共50分)

26.【答案】

(1)背景:

经济:

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政治:

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思想文化:

文化下移,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阶级:

士阶层崛起。

(8分)

(2)使命:

解放思想;呼唤建立新的社会(或促进社会转型)。

(4分)

(3)原因:

东西方交流加深(欧洲人的认识趋于全面,改变了对东方认识的理想化);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差异或西方发展迅速与中国发展缓慢(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思想解放与因循守旧)。

(6分)

27.【答案】

(1)内容:

推崇以数学为基础的数理逻辑方法;注重实验和实践;主张科技为国计民生服务。

(3分)

原因:

西方科学知识传入;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危机严重;知识分子对理学的反思;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等。

(5分)

(2)变化:

科学范围更广阔,包括社会科学;进化论思想占重要地位;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改造社会,启蒙民众。

(6分)

(3)作用:

政治:

进化论成为推动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主要思想武器;经济:

利用西方先进科技,发展近代工业,促进洋务运动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思想:

民主、科学的口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诉求;社会:

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答对三点给6分)

28.(12分)【答案】示例:

论题: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经过长期曲折的探索,最终找到了一条近代化的正确道路。

论证:

鸦片战争以后,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洋务运动期间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历程。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思想,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历程。

20世纪前十年,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我国民主政治近代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915年,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了新文化运动,彻底推翻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的统治地位,民主科学的思想,促进了中国思想近代化发展。

1949年,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为中国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和思想上的现代化奠定基础,中国找到了一条近代化的正确道路。

(本题也可从近代地主阶级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资产阶级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无产阶级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程来具体分析,也可以从政治探索、经济探索、思想探索等多个角度来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