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大学公选课《心理学》章志光主编考试知识点总结全.docx
《山西大同大学公选课《心理学》章志光主编考试知识点总结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大同大学公选课《心理学》章志光主编考试知识点总结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大同大学公选课《心理学》章志光主编考试知识点总结全
山西大同大学公选课《心理学》(章志光主编
考试知识点总结(全书要点,出题老师给的!
!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
心理学:
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研究心理活动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学通常从两个方面研究人的心理:
一是共同的心理过程;二是个性差异。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1.心理学的理论任务(根本理论任务是通过对自己对象研究,不断深入的揭示心理、意识及外部世界及脑的关系及其起源的奥秘,从而以最新的科学成就队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起到论证和充实的作用。
2心理学的应用任务(他要求心理学通过对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揭示,去解决各个实践领域中凡是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关联的问题。
心理学分支:
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
要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必须了解心理学结合教育实际开展研究,有助于心理学的的发展心理学与当代教学改革
研究心理学方法论原则:
客观性原则,分析与综合的原则,教育性原则
心理学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实验法(心理实验有两种主要的主要形式1.实验室实验首先选择一定数量的被试,其次力求控制变量,而后考察引起心理或行为反应变化,再次利用仪器记录,最后分析这些情况。
2.自然实验3.问卷调查及相关法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客观世界的反应。
2.心理是脑的机能。
反应:
是指一种物体在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留下外部影响的痕迹并对他做出回答的功能。
表现为两种形式:
兴奋、抑制。
大脑皮层:
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四个部分
神经元:
包括细胞体、轴突、树突。
无条件反射:
人与动物出生后不需要学习就具有对某种刺激做出反应的能力。
条件反射:
人与高等动物要适应复杂而多变的环境就必须对具有生命意义的远隔性刺激及适应反应的条件有所辨认或预感,而后更合理的应答。
遗传与环境因素在心离发展中的作用:
(一遗传因素的作用(二环境的作用(三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学习:
广义上指学习者在某一特定情境中,重复经验而引起的对那个情景的行为或行为潜力的变化。
通俗的说,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叫持久变化的过程。
人类学习的特点:
1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2社会活动中、通过言语中介来完成的3既有直接经验,又有间接的社会历史经验
学生学习的特点:
1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2在教师指导下进行3以掌握系统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4在班组集体这种特有的社会群体条件下进行的
学习的分类:
1.知识的学习。
2.技能和熟练的学习。
3.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
4.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第三章
动机:
是推动有机体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因或动力。
需要:
个体感到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而产生的不平衡,并力求到达满足的内心状态。
也是个体内部和外部现实的要求在脑中的反映。
需要的种类: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认知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动机的特征:
1.启动性
2.方向性
3.强度
4.持久性
学习动机的不同特性分类:
1.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
2.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3.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
4.认知内
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需要的种类:
1.物质需要(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精神需要(知识、文化、艺术、审美、道德和交往
成就动机:
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亦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成就动机的结构:
1.追求成功
2.回避失败
3.成就动机的合成
4.模式的进一步解释
5.成就动机的训练
认知内驱力:
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的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
学习动机的激发:
1.向学习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
2.创设问题情境,启发积极思维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4.适当地组织竞赛活动
5.教师对学生表扬与批评的教育作用
第四章
注意:
是心理(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主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指向性、集中性。
注意的特征:
稳定性、分配、转移
认识心理学解释理论:
1.过滤器模型
2.衰减模型
3.中枢能量理论。
无意注意:
是没有预定目标、不需要意志努力的主意。
有意主意:
是预先有一定的目标的,并需要意志努力的主意。
1任何工作都需要两种注意的共同参与2两种可相互转化
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
(一刺激物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3.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4.刺激物的新异性
(二人的内部因素
1.需要和兴趣
2.情绪状态
3.知识经验
怎样保持有意主意
1.消除与完成活动任务无关的干扰
2.加深对任务的理解,不断组织自己的活动
3.利用间接兴趣,特别是稳定的间接兴趣作用
4.发展自我控制能力
注意的特征:
1.注意的范围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注意力的主要表现
1.刺激过多或过少
2.情绪急剧波动
3.反抗或淡漠
4.寻求注意和承认
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1要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2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3善于运用两种注意的转换规律
第五章
感觉:
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基本规律:
1.适应现象2.对比现象3.协同效应和拮抗效应4.掩蔽现象。
知觉:
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海中的反应。
知觉的特征:
知觉的相对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
感觉的种类:
一、外部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
二、内部感觉:
动觉、平衡觉、内脏觉
知觉的种类:
物体知觉、社会知觉、自我知觉
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
知识经验、定势、需要和情绪
观察:
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在观察的时候、观察者要预先题出一定的目的和任务,拟出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察看知觉对象,向它提出问题,从中寻求某种答案。
观察力的培养:
1.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3.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
第六章
记忆:
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重视
记忆的分类:
按照记忆印象的不同性质:
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信息加工理论信息处理先后顺序:
感觉记忆(基本特点:
储存的信息是印象的,储存时间很短,储存信息容量很大,在感觉记忆中呈现的材料如果收到注意就会短时记忆,如果没有
受到最注意的材料就会很快消失。
短时记忆也叫工作记忆(组块和复述对短时记忆的保存具有重要意义。
长时记忆(特点:
保持的时间长,容量极大,在系统中的信息来自于短时记忆中经过重复复述的内容。
记忆表象:
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出现时,头脑中任然能够再现出事物的形象。
记忆表象特征:
形象性,概括性
记忆表象的作用:
记忆表象积累的丰富对个体的认知和发展和个性发展都有重要作用》记忆表象是认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记忆表象在人的学习实践活动中不可或缺。
记忆的测量方法:
回忆法,再认法,在学法
识记:
是通过对事物反复感知而获得得实物的信息和编码,并在头脑中留下印象的过程。
识记的种类:
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保持:
是识记的材料和或得信息在头脑中得到巩固和储存的过程。
遗忘:
是对识记过得材料不能再认和重现,或是错误的再认或重现。
遗忘的原因:
衰败说(记忆的不断减弱以至衰退,干扰说(由于学习和回忆时受到其他刺激和提取失败说(由于一时失去线索或线索错误难以及时提取所需要的信息。
再认:
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辨别出来。
载人速度准确性与下列基本条件有关:
实际的准确性和保持的巩固性,再认的事物与识记所留下事物映像之间的一致性,在认时的环境与识记时的环境相类似
重现:
是对过去经历过得事物在脑中重现出来的过程。
重现的速度和准确性与下列条件有关:
重现材料的数量,识记材料的组织,情绪的作用
追忆的常用方法:
利用中介联想,利用再认进行追忆记忆规律,必要时暂时中断记忆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合理的组织识记:
提出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使识记材料成为活动的对象,合理安排识记材料的数量和质量帮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进行识记
2.有效地组织复述和复习:
科学的组织和安排复习时间(复习要及时,复习方式要多样并给予具体指导,采用阅读与尝试重新交替进行的方法,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的方法比较,复习要适量,进行适量的超额学习
3.学生常用的记忆术:
以获得具体事物形象为目的的记忆术,以获得理解抽象概念、公式、理论观点为目的的记忆术,已获得强烈的情绪体验为目的的记忆术、已获得巩固行为和动作为目的的记忆术。
4.培养学生元记忆的能力*(记忆的只是包括对自己的记忆能力和记忆的各种策略和方法的知识。
元记忆来说可分为两种一是使学生知道在在识记,回忆时努力的必要性,二是使学生知道关于影响记忆的各种变量知识。
5.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良好的记忆品质:
识记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动机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的,依据任务的不同性质会有所改变。
在完成简单的任务中,动机强度高,效率可达到最佳水平;在完成难度适中的任务中,中等的动机强度效率最高;在完成复杂和困难的任务中,偏低动机强度的工作效率最佳。
第七章
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地反应,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
思维的主要特征:
概括性(能找出一类事物的共性并总结,能从部分事物相互联系的事实中找到普遍的或必然的联系。
间接性
思维的种类:
直观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词的功能:
符号功能,概括功能交往功能。
思维:
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性的思维形式。
个体掌控概念途径:
第一日常同别人交往和积累个人经验的过程中去掌握。
第二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掌握概念。
为帮助学生准确而生科的掌握概念,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区分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区分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方法:
使用反例时,想法控制非本质特征,突出关键特征,引用反例并将它们与正例相比较,引用变式通过变式的比较,更生科的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区别非本质特征。
用明晰确切的语言表达概念定义是被掌控的概念进入概念系统将学到的概念用于实际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情境因素,个人因素(知识经验、心理表征、定势、尝试性动作、个性特点和动机状态
想象:
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再想象:
根据语言的描述或根据图样,图解,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
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的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教学怎样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1改进教学的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掌控各种思维方法和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2教材的选择和合理使用3注意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
第八章
迁移:
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影响的方向不同,分:
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迁移影响的效果分:
正迁移和负迁移
技能:
是通过练习而巩固的、自动化的动作的或智力的活动方式。
智力技能:
又称认知技能、心智技能。
可分为各种专门的智力技能和一般的智力技能。
专门的智力技能是在各种专门的认知活动中形成并得到运动的技能。
一般智力技能:
是可以广泛的运用到许多活动领域的技能
动作技能形成阶段:
动作的认知和定向阶段,动作的练习阶段
练习的有效条件:
明确目的、指导有方2技能整体或局部练习应以其性质为依据,3练习时间集中或分布应以技能难易为依据。
4充分利用练习中反馈的强化作用。
智力技能形成阶段:
活动定向阶段。
物质或文化活动阶段。
有声言语阶段。
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内部言语阶段。
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连续性与阶段性,质变到量变的过程;2、具有顺序性和方向性:
3、各种心理机能相互协调发展:
4、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人类学习的特点:
1、人类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2、人类学习是在社会活动中、通过言语中介来完成的;3、人类学习结果既有时间经验又有间接的社会历史经验:
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学习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
2、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学习以掌握系统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
4、学生学习是在班组集体这种特有的社会集体条件下进行的,在这种条件下的交往与合作既属于学习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途径之一,知识迁移的条件:
1、理解水平2、教材组织的结构3、定势的影响4、教学因充分利用可迁移的情境5、提供有关原则或概念的实力6、帮助学生辨认所学教材的突出特征
第九章
培养自学能力的一些做法1、SQ3R学习法,即纵览、提问、阅读、背诵、复习。
2、程序学习法,程序的编制原则即小步子原则、即时确认原则、积极反应原则、自定步调原则程序模式直线式程序、分支程序3、计算机学习4、自学辅导学习
学习策略: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对学习材料进行加工以提高学习效率的活动方式或方法。
学习策略(认知策略)的训练1、选择2、获得3、构建4、综合学习策略可以分为复述策略(要考虑儿童掌握复述策略的年龄特点、应着重理解重点解释难点、防止干扰)、精心制作策略(精心制作策略的训练程序、在训练中注意区分“引入表象策略”和“供给表象策略”、训练中使用关键词)、组织策略(概括能力训练、网联训练)和自我调节策略(自觉评价学习进程与质量如检查自己作业是否正确、自觉安排学习材料以促进学习如在写作文前列提纲、设置目标,计划达到目标的步骤与活动如计划在考试前两周开始复习、在完成学习作业时努力查询有关资料与信息如写作文前到图书馆查资料、自觉记录事件与结果如在讨论时将笔记、自己的错误列成表、选择与安排有利于学习的环境、自己安排或想象成败后的赏罚如取得好成绩去哪郊游、采取有效的复习方法如复习时边看边背、学习有问题时,请求老师同学和家长帮助、认真复习教科书、笔记和考试有关的内容如考试前整理有关课堂笔记等)四类。
元认知(反省认知或反审认知,是弗拉维尔提出)的结构:
1元认知的知识2元认知的体验3元认知的监控元认知的训练言语化训练法、他人提问训练法、自我提问训练法创造力:
是在进行创造和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创造力的结构1获得信息的能力2储存信息的能力3激活信息的能力4加工信息的能力5输出信息的能力6监控能力创造力的强弱因素1创新意识2创造思维能力3各种创造方法和解题策略的掌握培养创造力的方面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2提倡发散思维并要求与辐合思维相结合3鼓励直觉思维并要求与分析思维相结合4启发学生向具有高度创造性的人学习5善于发现和正确对待创造型学生6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第十章态度:
是个人对某一特定对象以一定的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在心里倾向。
态度的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成分态度的功能1适应性功能2知识的功能3自我防卫的功能4表达价值的功能态度的形成1社会信息的影响2强化3模仿4团体的期望与规定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认为态度形成经历顺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
态度的改变1外部刺激(传目标达者、沟通、情境)2目标靶3中介过程(信息学习、感情迁移、相符机制、反驳)4结果(信息源、沟通过程、目标靶、环境)情绪与情感:
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情绪与人的生理性需要、机体活动相联系:
而情感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社会认知、理性观念及观点相联系;2、情绪具有情境性和表浅性。
情感具有情境性、稳定性和深刻性3、情绪带有更多的冲动性和外显的表现,而情感显得更加深沉,而且经常以内隐的形式存在或已微妙的方式流露出来。
4、情感就是个性的稳定的结构或特征,而情绪则是情感经由表现出来的过程。
情绪的机体变化和外部表现1内脏器官的变化2腺体和内分泌的变化3面部表情和姿态变化4言语的声调变化情绪的种类1心境(易于扩散蔓延微弱的平静的持续时间长的)2激情(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3应激(塞里耶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4焦虑(紧张的、恐惧的焦躁不安的)情感的种类1道德感2美感3理智感十一章
意志:
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的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1采取决定阶段(决定方向,包含确定目的或目标、制定计划、心理冲突、做出决策等)2执行决定阶段(意志完成阶段,与个人特征特别是与时间管理倾向有关)意志与认知的关系意志的产生以认识过程为前提,意志的一个特征是具有自觉的目的性,意志对认识过程有很大影响比如坚持克服困难。
意志与情绪的关系情绪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意志过程包含认识和情绪的成分,认识和情绪过程也包含有意志的成分。
意志的心理结构1意志行动中的期望和抱负水平(成败经验、自信心、团体的成败经验)2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3选择与决策压力应对方式一重于问题二重于对问题的情绪反应不良的方式1消沉2逃避3攻击4忍耐对学生应对的指导1化解负面情绪培养自省能力2加强世界观教育、提高应对辨识力十二章道德:
是一种社会现象,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人不能离开群体而孤立的生活。
品德:
即道德品质,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指个人按社会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性或倾向。
品德的心理成分:
道德认识、道德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方式。
培养学生道德:
1教育者言行一致2使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的经验3培养学生道德评价的能力道德感分类形式上:
1直觉的道德感2想象性的道德感3伦理性的道德感过错行为的矫正方法:
1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2抓时机,引起内心震动3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4提供范例,增强是非感5进行考验,反复教育6区别对待,运用教育机智品德与道德的关系联系:
离开社会道德就谈不上有个人的品德,而许多人的品德也构成或影响着社会道德的面貌或风气。
区别:
①道德的发生,发展服从于社会发展的规律,不以个别的存亡与个别人品德的有无为转移;而品德的发生,发展则有赖于个体的存在,它一方面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同时也服从于头脑反映活动的规律。
②道德是伦理学,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品德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道德性发展的研究1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判断研究2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十四章性格:
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表现在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相应行为方式中的心理特性的结合。
性格特征1表现人对现实的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结构特点性格的完整性、性格结构的复杂性、性格结构的稳定性和可塑性气质:
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气质分类胆汁质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以自制、热情、显得直爽或胆大、易怒急躁等。
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注意和兴趣容易转移、善于交际、亲切但往往轻率等。
粘液质,安静、沉稳、情绪发生慢而弱,言语动作和思维比较慢、坚韧但也执拗冷漠。
抑郁质,柔弱易倦、情绪发生慢而体验深沉、胆小忸怩、善于察觉别人不一觉察到的细小事物、易孤僻。
性格的形成1生活环境2实践活动3自我教育4性格的发展与变化性格的类型1按理智、意志、情绪在性格结构中占的优势2荣格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3威特金按个体独立性程度分为顺从型和独立型
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首先,气质对一定性格特性的形成起促进或阻碍作用。
其次人们在同样的情景中表现出相同的态度倾向其行为方式明显受神经系统类型的影响而带有不同气质类型的特色、气质类型,气质类型虽然对性格的形成与表现发生有一定的影响,但它并不能预订一个人最终形成什么样的性格,研究表明,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能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
能力:
是作为顺利的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能力的种类: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2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3认识能力、实践活动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能力的个别差异:
1能力的质的差异(巴浦洛夫提出艺术型思维型中间型)2量的差异价值观:
关于事物具有不同价值(对个人或对社会的重要性与意义性)的看法、观点或观念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