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版九上化学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1198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0 大小:28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仁爱版九上化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0页
仁爱版九上化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0页
仁爱版九上化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0页
仁爱版九上化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0页
仁爱版九上化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仁爱版九上化学教案.docx

《仁爱版九上化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仁爱版九上化学教案.docx(1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仁爱版九上化学教案.docx

仁爱版九上化学教案

凯棠民族希望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九年级化学教案

 

教材版本:

仁爱版

执教:

肖玉良

执教班级:

九(3、4、7、8)

专题1走进化学殿堂

单元1化学使生活更美好

【学习目标】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

3、会判断某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4、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5、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存在、能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物质。

6、了解化学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1、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

2、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学习时数】3课时

第1课时

【学习过程】:

一、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提出问题】:

列举生活中你所知道的化学物质。

【交流讨论】:

(略)

【师生点评】:

(略)

二、化学促进社会发展。

【提出问题】:

化学是怎样促进社会发展的?

【交流讨论】:

(略)

【师生点评】:

(略)

【提出问题】:

化学促进祖国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发展,你打算怎样学好化学?

【交流讨论】:

(略)

【师生点评】:

(略)

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基础学科

【提出问题】: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什么内容的基础学科

【交流讨论】:

(略)

【师生点评】:

(略)

【板书设计】

一、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二、化学促进社会发展。

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基础学科

【练习】:

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2、预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第2课时

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提出问题】:

课本P2“生活启示”有何特点?

【交流讨论】:

(略)

【师生小结】:

(略)

【提出问题】: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讨论】:

(略)

【师生点评】: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特征: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3、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生的现象。

【观察思考】:

观察实验1、2

【交流讨论】:

请找出上面两个实验的异、同点?

【学生交流讨论】:

(略)

【师生评价】:

P3填表

【提出问题】: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生的现象有哪些?

【交流讨论】:

(略)

【师生评价】:

(P3最后一段)

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关系。

【提出问题】: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有何关系?

【交流讨论】:

(略)

【师生点评】:

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但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的发生。

【练习】:

每小组各列举2个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特征: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3、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生的现象。

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关系。

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但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的发生。

 

第3课时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化学变化?

什么是物理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生的现象。

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关系。

5、列举2个物理变化和2个化学变化的例子。

【学习新课】

五、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引导学生自学】:

P4第二段

2、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引导学生自学)

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传热性、导电性、挥发性、延展性。

化学性质:

可燃性、腐蚀性、氧化性、还原性、不稳定性

六、自学“交流讨论”、“观察思考”

练习:

例举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各4个。

【板书设计】:

第3课时

五、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2、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传热性、导电性、挥发性、延展性。

化学性质:

可燃性、腐蚀性、氧化性、还原性、不稳定性

六、自学“交流讨论”、“观察思考”

【请你尝试】

1.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A.状态B.硬度C.颜色D.可燃性

2.物质的用途是由它们的性质决定的。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葡萄用于酿酒B.干冰用于制造舞台云雾

C.氢气用做燃料D.镁粉用于制造照明弹

3.下列叙述中,前者描述物质化学性质,后者描述化学变化的是()

A.凝固、变形B.燃烧、熔化C.易生锈、腐蚀D.沸腾、爆炸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铁制炊具B.氢气做燃料

C.铜做导线D.冰块用于冷冻食品

5.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用途与制取B.变化与性质C.运动状态D.组成与结构

6.某同学为了区分厨房里的白酒和白醋,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1)

区分方法

现象与结论

依据的性质

闻气味

点燃

(2)你还想到了其他的区分方法吗?

 

单元2如何学习化学

【学习目标】

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3、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4、学会用化学语言描述物质及其变化。

5、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培养兴趣。

【学习重难点】

1、规范的实验操作。

2、学会观察和进行科学探究。

【学习时数】:

2课时

第1课时

一、学会用化学语言描述物质及其变化。

【提出问题】:

1、从宏观方面看,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什么?

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2、从微观方面看,物质由哪些微粒构成?

3、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化学变化?

【自学、讨论】:

P12-13

【学生自评】

1、从宏观方面看,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2、从微观方面看,物质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

3、用来表示化学变化方式:

(1)文字表达式;

(2)化学方程式

二、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化学。

1、科学探究的步骤。

【提出问题】:

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怎样的?

【学生自学、讨论】:

(略)

【师生小结】:

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

3、制订计划;4、实验操作;5、归纳结论。

2、体验科学探究

【探究活动】:

学生尝试探究活动

【板书设计】

一、学会用化学语言描述物质及其变化。

1、从宏观方面看,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2、从微观方面看,物质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

3、用来表示化学变化方式:

(1)文字表达式;

(2)化学方程式

二、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化学。

1、科学探究的步骤。

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订计划;4、实验操作;5、归纳结论。

2、体验科学探究

 

第2课时

【复习提问】

1、学会用化学语言描述物质及其变化。

2、科学探究的步骤。

【学习新课】

三、学会通过实验学习化学。

【提出问题】:

1、怎样观察才能全面地看到实验现象。

【学生自学、讨论】:

课本P16-17

【将学生分组,观察实验】:

演示实验1、2

(1)、教师演示实验。

(2)、学生分组,按观察方案1、2、3观察。

(3)、学生将自己所看到的现象进行交流。

【师生点评】:

观察方案3是科学的观察方法。

2、走进化学实验室应该注意的事项

【提出问题】:

首次进入实验室,应该做什么?

【学生思考】:

(略)

【教师引导】:

了解“了解实验室规则(附录2)和常用仪器(附录1)。

”。

【指导学生阅读】:

了解实验室规则(附录2)和常用仪器(附录1)。

2、药品的使用注意事项。

【提出问题】:

药品的使用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学生思考】:

(略)

【指导学生阅读】:

P18—19

3、指导学生做实验的基本操作。

(1)、分组讨论如何规范操作。

(2)、提示学生注意安全事项。

(3)、教师示范。

(4)、学生练习操作。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三、学会通过实验学习化学。

1、怎样观察才能全面地看到实验现象。

2、走进化学实验室应该注意的事项

2、药品的使用注意事项。

3、指导学生做实验的基本操作。

【请你尝试】

1.药品是按()来存放的。

A.类别B.颜色C.状态

2.要取用7mL的盐酸,可选用()规格的量筒。

A.10mLB.20mLC.50mL

3.某学生俯视量取20mL的水,把水倒掉部分以后,仰视读数是8mL,倒掉的水是()

A.大于12mLB.等于12mLC.小于12mL

4.下列行为没有违背实验室规则的是()

A.在实验室的角落堆放废纸旧书

B.把实验后的剩余药品带出实验室

C.把反应后的药品倒入老师指定的废液缸

D.把实验后的剩余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5.实验室的通风设备不好,有可能造成()

A.实验效果不明显

B.大量的化学气体集聚,导致人胸闷、头晕甚至中毒

C.光线不明,对观察造成一定的影响

D.使仪器和药品上蒙盖许多尘垢而辨认不清

6.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手拿一颗锌粒放入试管

B.用嘴品尝实验室中氯化钠的咸味

C.实验时多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D.使用量筒时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7.可用做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的是()

A.量筒B.试管C.滴管D.烧杯

8.倾倒液体时标签应向着手心,是因为()

A.防止标签脱落B.防止渗出药品腐蚀标签

C.便于观察D.防止药品腐蚀手心

9.为保证安全,使用化学药品时一定要做到“三不”,即“”、“”、“”。

10.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里,用或来取用;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里,取用定量液体药品需用和。

 

专题1走进化学的殿堂(复习课)

【复习目标】

1、加强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判断能力。

2、学会科学探究。

3、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重要性的认识。

【复习重难点】

1、对物质变化的判断能力。

2、加强对物质性质的认识。

【复习时数】1课时

【复习过程】

一、物质的变化。

 

二、化学变化的特征。

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有新的物质生成。

 

三、物质的性质。

 

四、科学探究的步骤。

 

【板书设计】

专题1走进化学的殿堂(复习课)

一、物质的变化。

二、化学变化的特征。

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有新的物质生成。

三、物质的性质。

四、科学探究的步骤。

【课后练习】

课本P252、3、5、6

专题2空气和水

单元1多组分的空气

【学习目标】

1、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

2、掌握空气的成分。

3、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4、了解氮气的性质。

5、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方法。

【学习重难点】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学习时数】2课时

第1课时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

【演示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略)

现象:

(略)

【思考】: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评价】:

(略)

【师生小结】:

结论:

(1)、在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氮气约占4/5。

(2)、P+O2P2O5

【交流讨论】:

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时,对药品的选用有何要求?

【师生小结】:

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时,对药品的选用要求是:

药品燃烧后的产物只能是固体,而不能是气体,只能与氧气反应。

常用的药品是红磷。

但比如像木炭、蜡烛、硫这三种物质燃烧后有其它气体生成,因此不能用来做该实验。

镁条燃烧后的产物虽然是固体,但它不但与氧气反应,还与氮气反应,所以不用镁条来做该实验。

【交流讨论】:

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时,有时水面上升不到1/5的原因是什么?

【师生小结】:

1、装置气密性不好;

2、药品的量不足;

3、红磷不纯,含有杂质,杂质燃烧生成其它气体;

4、集气瓶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2.空气成分(按体积计)。

【自学课本、讨论】:

空气的成分是怎样的?

【学生点评】:

空气成分(按体积计)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二、氮气(N2)

【提出问题】:

从上面的实验,可以得出氮气有何性质?

【学生思考】:

(略)

【学生评价】:

1、氮气的物理性质:

(略)

2、氮气的化学性质:

(略)

【提出问题】:

氮气的用途有哪些?

(引到学生自学课本P25,交流讨论)

【学生点评】:

3、氮气的用途:

(略)

【板书设计】

单元1多组分的空气

第1课时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

2.空气成分(按体积计)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二、氮气(N2)

1、氮气的物理性质。

2、氮气的化学性质。

3、氮气的用途。

【尝试练习】

1.教材2-1图为探究空气中氧的含量的装置图。

(1)实验前要检查。

(2)红磷燃烧,你观察到的现象是;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3)打开弹簧夹,观察到,说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通过此实验还可得出集气瓶内剩余气体(即氮气)物理性质:

a,b。

化学性质:

a,b。

总之,说明氮气在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2.下列物质能用于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

A.木炭B.硫磺C.红磷D.铁丝

 

第2课时

【复习提问】

1、在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时,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是怎样的?

2、药品的选择有何要求?

3、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时,有时水面上升不到1/5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新知】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

【学生自学】:

(略)

【师生交流】:

(略)

2、混合物。

【学生自学】:

(略)

【师生交流】:

(略)

【随堂练习】

每小组列举4例纯净物和混合物的例子

四、稀有气体。

【提出问题】:

稀有气体有哪些?

有何用途?

【学生自学】:

P30

五、氩的发现。

【学生自学】:

P31

【提出问题】

通过对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点?

【学生自评】:

“略”

 

【板书设计】

单元1多组分的空气

第2课时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

2、混合物。

四、稀有气体。

五、氩的发现。

【练习】:

课本P32

 

单元2氧气

【学习目标】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3、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4、理解氧化反应、化合反应、缓慢氧化等概念。

5、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思想分析问题。

【学习重难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学习时数】3课时

第1课时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提出问题】:

根据同学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氧气有何物理性质?

【学生交流讨论】:

(略)

【师生点评】: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学生自学】:

P35倒数第2自然段。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观察实验】:

木炭、硫、磷、铁丝、镁、铝、石蜡分别在空气中和氧气瓶中燃烧的试验。

【交流讨论】:

木炭、硫、磷、铁丝分别在空气中和氧气瓶中燃烧的现象有哪些?

【师生点评】:

(略)

【学生思考】:

木炭、硫、磷、铁丝分别在空气中和氧气瓶中燃烧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点评】:

结论:

 

点燃

Al+O2————Al2O3

点燃

Mg+O2MgO

点燃

石蜡+O2CO2+H2O

【引导学生自学】:

P34--35

【师生点评】:

(略)

三、化学反应的类型。

【提出问题】:

通过木炭、硫、磷、铁丝分别在空气中和氧气瓶中燃烧的结论,说一说怎样理解氧化反应、化合反应、缓慢氧化?

【学生分析讨论】:

(略)

【教师点评】:

氧化反应:

(略)

化合反应:

(略)

缓慢氧化:

(略)

四、氧气的用途。

【提出问题】:

氧气有何用途?

【学生自学、讨论】

P37--38

【学生自评】:

氧气的用途:

1.支持燃烧

2.供给呼吸

【请你尝试】

1.下列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是()

①木炭;②红磷;③硫磺;④铁丝;⑤铝箔

A.①②③B.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

2.下列实验需在瓶底放适量水和垫上一层薄砂的是()

A.木炭B.铁丝C.硫磺D.红磷

3.下列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点燃

A.Mg+O2MgO

点燃

B.Fe+O2Fe3O4

点燃

C.P+O2P2O5

点燃

D.石蜡+O2H2O+CO2

4.物质都有两面性,即有益和有害。

请你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各举一例氧气对人类有益和有害的实例。

对人类有益的实例是:

;对人类有害的实例是:

5.请你举例说明“氧气绝不溶于水”的说法是错误。

你的例子是:

6.用表达式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原理:

①军事工业上用点燃磷生产烟雾弹的原理:

②军事工业上点燃镁粉来制照明弹的原理:

③灯泡中放适量的红磷来延长灯泡使用寿命的原理:

 

【板书设计】

单元2性质活泼的氧气

第1课时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C+O2CO2

点燃

2.S+O2SO2

点燃

3.Mg+O2MgO

点燃

4.Fe+O2Fe3O4

点燃

5.Al+O2Al2O3

点燃

6.P+O2P2O5

点燃

7.石蜡+O2CO2+H2O

三、化学反应的类型。

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

缓慢氧化:

四、氧气的用途。

1.支持燃烧

2.供给呼吸

 

【课后练习】

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2、自学“氧气的制法”

 

第2课时

【复习提问】

1、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的化学性质。

3、什么是氧化反应、化合反应?

【学习新知】

五、氧气的工业制法。

【提出问题】:

工业上怎样制取氧气?

【学生自学】:

P37倒数第3自然段

【师生小结】:

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六、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提出问题】:

实验室中是如何制取氧气的?

【学生交流讨论】:

自学课本P36-37“探究活动”

方案一: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药品:

高锰酸钾

2、反应原理:

KMnO4K2MnO4+MnO2+O2↑

3、实验装置:

(图2—13)

4、操作步骤:

(1)、连接装置;

(2)、检查气密性;(3)、装药品;(4)、加热、收集气体;(5)、移出导管;(6)、熄灭酒精灯。

5、收集方法:

(1)、排水法;

(2)、向上排空气法。

6、检验。

7、验满。

方案二:

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药品:

二氧化锰、过氧化氢

2、原理:

MnO2

H2O2H2O+O2↑

3、装置:

(略)

4、操作步骤:

(略)

5、收集方法。

6、检验。

7、验满。

七、化学反应类型。

【提出问题】:

对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表达式与氧气性质的反应表达式有何区别?

【学生交流讨论】:

(略)

【师生评价】

1、分解反应的概念:

(一生多)

2、分解反应的表达式:

AB———A+B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五、氧气的工业制法。

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六、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方案一: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收集气体的方法。

(1)、凡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凡是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3)、凡是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气体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方案二:

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七、化学反应类型。

1、分解反应的概念:

(一生多)

2、分解反应的表达式:

AB———A+B

【练习】

1.下列物质燃烧会发出蓝紫色火焰的是()

A.木炭B.红磷C.镁条D.硫磺

2.下列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

A.氧气B.稀有气体C.氢气D.二氧化碳

3.下列物质在氧气燃烧后,倒入适量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A.木炭B.硫磺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

4.工业上采用方法制取氧气,依据的原理是:

此变化属于变化。

5.下列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MnO2

A.H2O2H2O+O2↑

加热

B.HgOHg+O2↑

C.CaCO3+2HClCaCl2+H2O+CO2↑

D.H2CO3H2O+CO2↑

6.下图为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的装置图(用字母填写)。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bcd。

(2)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发生装置可用装置,收集装置可用装置;反应的表达式为。

此装置还有一处不当,请将不当之处改正为。

(3)如果采用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条件下制氧气,可采用上图中的发生装置,反应的表达式,属于变化;反应类型属于(填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4)某生设计如下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

将该生设计的装置与(3)题所选装置相比较;该装置的优点是ab。

7.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锰钾制氧气的操作步骤有①连接仪器;②装入药品;③固定在铁架台并加热;④收集气体;⑤检查装置气密性;⑥停止加热;⑦移去水中导管。

下列操作步骤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⑤②③④⑥⑦B.⑤①②③④⑦⑥

C.⑤①②③④⑥⑦D.①⑤②③④⑦⑥

第3课时

【复习提问】

1、工业上怎样制取氧气?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是怎样的?

3、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是怎样的?

4、什么是分解反应?

【学习新知】

八、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的方法。

【提出问题】:

结结合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两套发生装置,想一想实验室中制取气体如何选择发生装置?

【学生思考、讨论】:

(略)

【师生点评】:

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的方法:

1、当反应物为固体,并且需要加热制取气体时,选择方案一的发生装置。

2、当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并且不需要加热制取气体时,选择方案二的发生装置。

九、气体的收集气体方法。

1、凡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凡是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3、凡是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气体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板书设计】

单元2性质活泼的氧气

第3课时

八、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的方法。

1、当反应物为固体,并且需要加热制取气体时,选择方案一的发生装置。

 

2、当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并且不需要加热制取气体时,选择方案二的发生装置。

九、气体的收集气体方法。

1、凡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凡是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3、凡是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气体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