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研引路绽心育之花.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1031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科研引路绽心育之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让科研引路绽心育之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让科研引路绽心育之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让科研引路绽心育之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让科研引路绽心育之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让科研引路绽心育之花.docx

《让科研引路绽心育之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科研引路绽心育之花.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让科研引路绽心育之花.docx

让科研引路绽心育之花

让科研引路绽心育之花

-----潜山路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

德育是以心育为前提的,搞好心育促进德育,解决了德育二层皮“知,行”分离的不良倾向。

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前途的看法,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探索、富于创造、善于竞争、乐于合作,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

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

因此,我校围绕“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的研究目标,坚持“与时俱进,利用资源,讲求实效”的实验思路,充分运用学校及社会力量,以问卷调查、心理咨询、个案跟踪、专题讲座、主题活动、学科渗透、开办开心聊天室、悄悄话信箱、网络教育等形式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从而充分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与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一、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负责规划。

德育主任具体组织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开展检查和督促。

学校从人员、资金及时间上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有效地进行。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有计划地逐步建立一支以教研组长、班主任为骨干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并把是否具有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心理健康教育技能作为选聘教研组长、班主任的重要条件。

学校将为教师学习、培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定期开展知识讲座、理论研讨、案例分析等培训活动,及时总结、互相交流,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与时俱进,实施有效教育方法

我校注重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在常规教育、教学活动、管理活动中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通过专题课、主题中队会、心理讲座、座谈会、开心聊天室、悄悄话信箱、与课堂教学的渗透,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网络交流的架构以及举办心理咨询活动等,进行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形式的实验。

有效地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各层次的教育教学中展开,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我们采取了有效方法是:

1、创设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在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要素。

  学生心理品质、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知识技能的增长,无不受到健康、优美、舒适的环境的陶冶。

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心理健康教育中一种宝贵的隐性教育资源,它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

为此学校进行了校园绿化、美化建设,结合经典诵读活动,用80首图文并茂的古诗布置了古诗长廊,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班级利用板报,设置心理健康教育专栏。

每天上午、下午利用眼睛保健操后5分钟的时间,在育苗广播站里向全校同学介绍心理健康方面的一些小知识和案例。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师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建立学生的道德观念。

少先队活动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春游、文艺演出、社区宣传、合唱队、鼓号队、田径队、校外义务劳动等为学生展示才华、表现自我、竞争合作、追求成功搭建了舞台,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方沃土。

学校还提倡建设班集体文化,确立班级共同前进的目标,减小学生之间竞争的压力,取消学生之间成绩、能力上的比较,建立同学间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安全向上的同伴环境,营造班集体良好的心理氛围。

如我校五

(1)班学生在其班主任的带领下,开展的“我与交警手牵手”活动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形式多样。

该班学生利用“六、一”节,社区演出以及十字路口设立交通宣传岗等活动,向全校师生、社区居民、过往行人展示交通警察的风采,表演交通手势,并进行有板有眼的讲解,增强了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懂得了交通安全的一些知识,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2006年10月28日下午,潜山路学校的学生们在谢辉、朱静老师带领下在安居苑广场为社区表演了节目,把祝福带给可敬的老人们。

重阳节的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秀的民族传统,同学们在学会生活、融入社会的教育指引下真正学会了怎样参与节日,学习传统,在祖国悠久的民族文化中受到感染,从而从节日的教育开始学会做一个中国人。

学生们通过这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不仅把课本上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中,而且树立了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精神,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和友谊,更主要的是孩子们在活动中增加了自信心,有了责任感及集体荣誉感,这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的培养及集、个体素质有了更大的提高。

2、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过程的主体,更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中,我们始终将课堂教学当作重点,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其中。

例如我校于每周三下午开设了经典诵读课,诵读经典名句,低年级的《三字经》、中高年级的《论语》、《弟子规》、《千字文》等,老师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心理教育因素,找准切入点,将经典诵读与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与健康心理结合起来,以这种自然而然的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潜能发掘、展示的好场所。

学习《论语》中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与朋友交往,说话一定要讲求信用。

这样的人即使自谦说没有读过什么书,我也一定说他是读过书的。

)就可以与怎样和人交往结合起来。

学习《弟子规》中的“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事情即使很小,也不要由着性子胡来,如果胡来的话,你的道德品质就会出毛病)就是对学生进行品行修养教育的好机会。

如六(3)班有一对双胞胎,父亲对这兄弟俩的要求特别高,如果考试得不到95分就得挨打。

所以每次一报分就开始用头撞桌子,如果考了95分以上就停止。

如果没达到就一直撞,撞到头出血为止,谁都拉不住。

校长听说了以后就找兄弟俩谈话,问他俩为什么撞桌子,回答是心理压力太大,要用这种方式来排挤压力。

在经典诵读课上,班主任和同学们送给他俩《千字文》中的一句话:

欣奏累遣,戚谢招欢。

(轻松的事凑到一起,费力的事丢到一边,消除无尽的烦恼,就可以得到无尽的欢乐。

3、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训练和辅导活动。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努力探索开展心理指导的方法和方式,寻求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课,让学生在各类有益活动中认识自我,学会调控自己;了解环境,学习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进而不断塑造健全的人格。

(1)设立开心聊天室及校长聊天室

学校在办公用地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将二楼的一个办公室作为“开心聊天室”,每周一、四中午1:

00——2:

00由课题组成员轮流接待有不同心理困扰的学生,为其提供科学指导帮助。

开心聊天室成为学生倾吐心声、排解心理压力的场所。

来聊天室的学生很多,问题主要涉及到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之间、家长之间的矛盾,也有一些学生会谈到对社会问题的看法。

如有的学生说,老师平时教育我们做错了事要道歉,可是为什么有一次在路上,有人撞了我却不道歉,还说:

“你没长眼啊!

”有的学生会和老师讨论,人为什么活着。

上学期五年级有一个女孩说妈妈一点也不喜欢自己,怀疑自己是不是妈妈生的。

她妈妈上班很忙,回家和她交流的时间很少,要求严,一犯错误就打。

导致她对自己没有一点自信,对学习也毫无兴趣。

辅导老师联系了她的班主任尤老师,双向努力,对这名同学进行了跟踪辅导。

尤老师首先家访,做通了她妈妈的思想工作,接着鼓励她参加学校的鼓号队,给她展示自己的机会,帮她找回自信心。

还要求她规范自己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课题组的老师经常和她谈心,妈妈也不容易,也要理解妈妈的苦心。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辅导,这名同学自信心提高了,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和妈妈的关系也融洽了。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

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才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本学期三年级一父母离异的孩子,只要和同学闹了一点点矛盾,就号啕大哭,不听劝,大叫同学们都欺负他,看不起他。

校长看见了把他拉到校长聊天室询问怎么一回事,他只字不提矛盾的事而是一边哭一边说想妈妈了。

说他和妈妈已经5年没见面了,爸爸整天不回家,不关心他。

校长耐心地听完孩子的哭诉后,一边安慰他,一边打电话和他父亲、母亲联系,告诉孩子的不平衡心态,耐心去劝导孩子的父母,希望他们多给孩子点关爱。

一小时后母亲便带着鲜花和营养品来到孩子身边,孩子恢复了平静。

父亲也表示要配合学校教育给孩子营造一个快乐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

(2)设立悄悄话信箱

学校在走廊上设立悄悄话信箱,为学生提供倾诉心中苦闷、吐露心灵秘密的又一渠道。

每周五由谢辉老师开箱收集,归类整理,并进行反馈和跟踪辅导。

通过信箱,教师向学生伸出温暖之手,一次次谈话,增进师生间的沟通和理解,使学生获得战胜自我的勇气和力量。

有一个叫吴文文的女孩,成绩不错,但性格较怪,不太好相处,经常为一点小事与别人斤斤计较,同学们经常打她的报告,选班长、组长、三好学生和少有人投他的票。

她很难受,认为自己真的没人喜欢了,于是向知心信箱投了一封信。

老师看到信后告诉她:

你学习用功,经常做好人好事,是个好孩子,但是人总有缺点的,就像人每天都要照镜子,看看自己脸上有没有灰尘一样,有时自己的缺点自己不知道。

当别人提出来,要虚心接受,要经常想想自己不足的地方,多想别人的优点,朋友就会多起来……通过老师的指点,她恍然大悟。

后来她改正了自己的不足,朋友也渐渐多了起来,本学期还当上了组长。

(3)开设主题班会和心理活动课。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我们设计了增强学生身心健康的课例,以集体辅导与个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取得很好的效果。

如我校每次队会和活动课前,老师和同学们就讨论出了适合同学们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的中心议题。

例如在10月14日举行的队会中就有以下不同内容:

低年级的小朋友侧重于行为健康的培养,一

(1)班的《健康文明,从我做起》,二

(1)班的《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3)班的《做诚实的好孩子》。

而中高年级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实际,给了学生倾诉的空间,如:

(2)班的《说说自己的困惑》,五

(1)班的《老师,我想对你说》,四(3)班的《怎样和别人相处》,五

(2)班的《学会放松,冷静处理怯场》,六(3)班的《大胆与人交流》。

(2)的同学更是把视野投向了社会,他们结合马加爵事件,讨论了如何做一个真正健康的人。

队会中,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心理话。

低年级的老师和小朋友们演出了小品,同学们来评议这样的做法对不对,真是寓教于乐。

还设计了有关学生学习习惯的问卷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有的放矢地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

像这样的主题队会我校每学期都开1-2次,至今已开了6次。

(4)定期召开座谈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座谈会每学期召开1-2次,例如在10月18日的心理健康教育座谈会的中心是:

你快乐吗?

三至六年级13个班级随机抽取的26名同学和课题组教师面对面,敞开心扉,说出了自己的烦恼。

六(4)班的卢艳婷同学说:

“我有一个烦恼已经困扰我好多天了,经常晚上做梦都梦见。

我的其他学科成绩都不错,可是信息课成绩不好,其实我每天回家都认真看书研究。

可是,底子差,起步晚,父母也辅导不了。

经常上课时想问老师,可又怕同学们和老师笑话,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

同学们,你们帮我出出主意吧。

”大家议论纷纷,都说:

“别害怕,老师一定会帮助你的,首先你自己不能胆怯。

”辅导老师当场提出,会后就告诉信息王老师,周五下午第一节是六(4)班的信息课,有一个叫卢艳婷的同学会问几个问题,请老师一定耐心解答。

如果老师训你,你就来告诉我们,这下卢艳婷可高兴了,心中的顾虑终于打消了。

(2)班的陈新同学说自己很不快乐,原来妈妈不识字,在家无法辅导,他的学习基础也不太好。

虽然在学校听课,在家写作业都很认真,可是成绩提高不明显。

爸爸是司机,每天十点钟以后才能回来,一到家,看作业或报听写,写得不好就打,不让他睡觉,造成恶性循环,第二天上课无精打采,怎么能认真听课呢?

陈新说着说着,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淌,怎么都控制不住。

看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要教给家长科学的家教方法是很必要的。

还有的同学讨论了“当别人误会你怎么办”,“爸爸妈妈打你怎么办”等问题,最后,同学们一致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快乐的时候,如果有人误会你,应该多和别人交流,消除误会。

即使无法消除,也要学会忘记烦恼。

要多想一些开心的事情,还要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去看问题。

有了自己解决不了的烦恼,应该多和家长,老师商量解决的方法。

要学会做一个快乐的人。

(5)开展心育小报和心育征文、心语日记等活动。

心育小报是由学生自办的手抄报,在学校班级、墙报、黑板报中开辟专栏。

其宗旨是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内心世界;介绍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问题讨论和心理辅导。

通过心育征文、心语日记等活动,同学们可以积极投稿,内容有学生心理的渲泄和排解,有学生心理的认知和感悟。

这些活动既能是反映学生内心世界的“镜子”,也能是显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窗口”,还能是学生健康进步的阶梯。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多媒体网络设施的开通为育人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我校利用网络环境,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借助网络开展心育工作,更能适应学生的主体需要。

因为网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平等、开放、互动的活动空间,同时网络也更直接、更真实地向我们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活动及其关注的问题。

这可以使心育工作更主动、更有针对性地开展。

在学校内部网站成立后,谢辉老师鼓励、指导学生积极地在六年级论坛中就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发起话题、回帖、跟贴;王大勇老师等各科教师作为版主登陆论坛与学生共同就其关注的问题进行交流。

例如:

前不久,老师和学生一起就“可不可以看动画片”的问题在网上展开了比较广泛的讨论。

学生的观点鲜明,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

一是动画片是专为儿童提供的影视形式,可以看;二是对自己发展有意义的动画片可以看;三是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可以看。

在学生广泛交流、达成一定共识的基础上,作为教师我给学生的建议是:

只要把学习和娱乐的时间安排得当,看看动画片也是有益的。

可以说借助网络这个互动空间比较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远比教师的单纯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

班级日志上还设立了“心情红绿灯”这一德育小专栏,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德育小故事发了上去,学生可以在故事后面的回复中直接对事件中的人物及其做法做出评论。

老师随时就学生的评论做出回应及适当的引导。

其他学生可以在已有的老师和同学的评论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讨论。

就是借助这样的讨论促进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观念,使学生能够更积极、更客观的看待事情。

博客的应用是网络技术发展在学校教学形式中出现的新现象。

是对已有的相对封闭的教学形式的补充和发展。

通过博客平台,不仅教师、家长可以及时把握学生的心态,让学生获得即时反馈,还可以给其他学生以借鉴,做到“众人劝导众人受益”。

06年10月六

(2)班的网络博克诞生了,它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孩子们磨砺自己笔尖的战场,他们隐匿于网上进行写作,再在现实生活中现身,他们常常碰在一处进行“华山论剑”。

老师、家长时常进行点评、疏导,孩子们写起来心灵更自由,心情更放松。

烦恼少了,朋友多了,学习轻松愉快了。

(网址是)

三.开展调查研究,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立体交叉式网络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学校须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以心育人,育人之心,在健康教育中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提高德育工作的适应性和可接受性。

为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过程中,我们重点抓各项措施的落实,不断强化心理健康的实效性,在学生、家长、教师三个层面取得明显效果。

体现在:

1.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提高德育效果

 小学阶段是儿童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培养良好心理品质、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关键期。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抓好学习适应,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个体社会化。

因此开学初,针对一年级新生刚从幼儿园的学习生活转入小学学习生活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的问题,对新生的家长进行健康指导,让家长能配合学校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从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对孩子进行心理指导和行为矫正。

让孩子以健康的心态投入新的学习生活。

9月份辅导主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引导学生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10月份辅导主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通过努力使自己在学习上更有计划、更有条理;11月份辅导主题《学会合作》,让学生懂得只有联合起来各自发挥优势,才能形成一个有力的拳头,变得更有力量;12月份辅导主题《失败是个好老师》,把失败当作老师,从失败里找教训,更快地走向成功。

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既重视面向全体学生,也注重对个别学生心理偏差的纠正。

如我校六年级某学生,学习不认真,写作业字迹马虎,常在班集体中扮演“捣乱”角色,不能和同学们和睦相处,有时上课会突然大叫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其恶作剧经常使师生们不胜烦恼。

为此,校长、班主任及课任教师在了解了情况后,和家长取得联系,引起家长重视,对其进行药物治疗。

校长和班主任多次上门家访,和家长、学生谈心,协商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方法。

并几次召开其所在班级的所有课任教师会,共同纠正其心理偏差。

在与该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动手能力比较强,喜爱唱歌,校长、班主任和课任教师运用了心理原理,允许他参加学校的科技创新小组和音乐小组,但要求他必须时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将精力转移到活动与学习中来,通过多次谈话,取得该生的信任,使该生将教师们当朋友们对待,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和实际训练,他不但提高了自我约束力,学会与同学、教师友好相处,在考试中还得90多分。

2、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加强教师专业化水平。

为了加强全体教师的素质培训,我们多次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特别是去年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心育的目标、任务、内容、原则和方式,强化教师的心育意识。

同时购买教学软件和书籍鼓励教师认真钻研,培养教师心育的基本功,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

学校还开展了教师的心育叙事和心育案例征文活动,鼓励教师收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点滴小事情,认真研究和反思,每学期召开一次心理健康案例交流会,交流科学的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最佳方法,学校汇编成册。

3、纠正家长心理偏差,掌握教子科学方法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家长应该及时、准确地了解孩子在校的一些情况,配合学校教育,与教师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研究过程表明,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便是家庭教育功能的欠缺或丧失,而父母教育的不一致和重养育轻教育、重生理轻心理则是家庭教育功能欠缺的主要表现。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较淡薄,普遍存在“树大自然直”和“恨铁不成钢”的观念偏差,在家庭教育中直接表现为对子女或是溺爱、放纵、娇惯、袒护,或是训斥、打骂,这些错误的教育观念和不良的教养方式,使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反抗、屈从、自卑的心理,从而影响学生正常、健康地成长。

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校是市级家教名校,学校全力办好家长学校。

我们将家长学校的课程纳入校务工作计划中,使之制度化、常规化。

聘家长学校顾问,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开会,探讨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设计授课专题,并组织家长开展讨论,如与家长一起开展《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品质》、《家长怎样给孩子好的影响》等专题讲座,及时有效转变“重智轻德”的偏差,树立正确的心育观,掌握科学教子的方法。

同时对有特殊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辅导。

如我校三年级学生王海超,上课坐不住,老师教育他时,他经常说:

“我要杀了你。

”在与同学们的交往中,存在暴力倾向,打人、骂人更是家常便饭。

经过调查发现他的爸爸性格粗暴,独断专行,经常在家里打骂他妈妈,妈妈经常心情不好,只要孩子调皮、不听话,就用暴力来制服孩子。

孩子成天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暴力氛围的家庭中,怎么能不心理失衡呢?

了解了学生暴力倾向的原因后,老师经常和其家长交流,做家长工作,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家庭教育氛围,使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协助老师共同纠正孩子的心理偏差。

原来曾是全校闻名的六

(1)班调皮鬼魏玉雄同学在“心理健康主题班会”上也道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魏玉雄同学所在的家庭是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他的父亲因自己的人生不如意而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所以对魏玉雄要求非常苛刻,稍有调皮就对孩子下狠手,有一次魏玉雄差点被父亲用水呛死。

而他的母亲只有在孩子被打时用自己的身体护着孩子,身体和孩子一块青,一块紫。

孩子的心理有惊,有怒,有恐……为了逃避父亲的打骂,释放心中的“高压”魏玉雄逐渐养成了偷钱(先是家里,然后是外面。

),打人,恶作剧的坏习惯,而且常常目露凶光,成了同学害怕,老师头疼,家长恼怒的“坏孩子”。

上学期我校组织的春游活动结束后,魏玉雄同学在校外的一个小花园里玩耍而忘了回家,到半夜11点多都没回家,校长、班主任、老师四处寻找到2点多也没找到,家长都报了案。

第二天6点多,孩子出现在学校大门口,衣服又脏又破,满脸倦容。

原来他春游结束后又在外面玩到了8点多,怕爸爸打他,就到班主任家去找老师带他回家,可又怕老师说他,就这样在班主任家附近的一个被别人丢掉的破沙发上呆了一夜。

天亮了也不敢回家,躲在学校大操场看台的角落里。

当老师看到孩子脏脏的小脸时,心被震撼了,于是,学校非常重视,和他父母交流,教育家长,开导孩子,并向魏玉雄保证让他的父母转变教育方式,学校尽一切力量,让这个孩子从家庭暴力的高压下释放出来,渐渐使这颗童心活了过来。

现在,魏玉雄同学恶习渐渐地少了,虽然有时还在犯一些小错误,但孩子眼中的恐惧没有了,仇恨的火花消失了,有了错也勇敢地承认了。

可见,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啊!

它可以造就一个栋梁之才,也可以毁灭一个可爱的花朵。

05年前我们与家长的联系是教师每周填一次《联系表》或定期进行家访。

《联系表》不可能每时每刻都使家、校处于连接状态,有部分学生可能因为不愿意让家长了解自己在学校的一些不良举动而不准确地传达这一信息,以致出现以下问题:

家校联系册无家长签字?

怎样向家长告知孩子的学习水准?

如何了解学生在家庭的学习、生活情况?

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是否一致……家访,教师也只能定期举行一次,但由于平时的交流沟通有限,有可能使家访陷入不必要的僵局。

付出了艰辛的劳作,面对的却是歉收的土地,那种尴尬和迷惘的窘迫,成了不少教师的共有感受。

当各种时尚玩耍场所笼络了孩子的兴趣以后;当我们居高临下没有正视孩子的必然成长现象而丧失良好教育时机以后;当孩子有了隐私可我们没有即使成为他们时空的知己以后……教育就有了“真空”。

家校通却能为这块“真空”注进鲜活的氧气,它在家庭与学校之间架起了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让信息在家长、老师、学生中顺畅交流,从而实现了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沟通互动,让课堂从学校延伸到社会,让沟通覆盖每时每刻,让教育实现家校统一,让孩子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关爱中健康成长。

“家校通”,给教师一个新平台,给家校一个直通道,给家长一台测谎仪、一颗连心结、一面透视镜、一个信息网,给教师一方布告栏、一张大讲台。

我校从06年12月开通家校通,目前,已有半数以上的家长参加了家校通,取得了教好的效果。

“家校通”帮助我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告别了少慢差费的重复劳动,只需拨一个电话,留一次言,全体家长将铭记教师的音容笑貌,知晓学校的各项通知,教师只要不时地花上几分钟,就可以让多个、甚至所有的同学家长都能及时地了解到孩子的在校情况及老师个性化的指导。

同时,“家校通”为老师配备了全天候工作的人工教学秘书,教学秘书将家长的各种来电详细地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