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政府工作报告》摘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1005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政府工作报告》摘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建《政府工作报告》摘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建《政府工作报告》摘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建《政府工作报告》摘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建《政府工作报告》摘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政府工作报告》摘要.docx

《福建《政府工作报告》摘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政府工作报告》摘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政府工作报告》摘要.docx

福建《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福建《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黄小晶在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一)夯实“三农”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目标一:

提高粮食保障能力

目标二: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目标三:

促进农业“五新”进村入户

目标四: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目标五: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二)突出转型升级,着力建设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

目标一:

加快重点产业调整振兴

目标二: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目标三: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目标四:

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

(三)发挥投资消费拉动作用,积极有效扩大内需

目标一:

保持投资持续增长

目标二:

全面推进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

目标三:

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

目标四: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四)凸显前沿平台功能,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

目标一:

打造更具特色的对台合作格局

目标二:

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紧密区域

目标三:

建设两岸文化交流重要基地

目标四:

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综合枢纽

(五)全力做好外经贸工作,推动对外开放纵深拓展

目标一:

在扩大份额中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目标二:

在稳定规模中提升利用外资质量

目标三:

在拓展平台中密切闽港澳侨合作

(六)持续推进生态省建设,精心保护青山绿水

目标一:

强化环境综合治理

目标二:

严格节能减排责任

目标三: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七)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强区域协调互动

目标一:

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目标二:

大力帮扶欠发达地区

目标三:

推进跨省区域协作

(八)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目标一:

提升国有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水平

目标二:

加快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

目标三:

推动财税金融改革

(九)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目标一:

扩大就业

目标二:

筑牢社保安全网

目标三:

改善医疗卫生服务

目标四: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目标五: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目标六:

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

目标七:

健全防灾减灾体系

目标八:

继续办好惠民实事

  2009:

落实应对持续平稳

  

(一)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入新阶段

  把握机遇乘势而上

  研究制定我省贯彻国务院《意见》的实施意见,组织修编《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及时细化分解相关任务。

加强汇报沟通衔接,迄今已有65个国家部门、央属企业推出支持措施。

全省上下主动融入全局,着力工作落实,深入实施十大举措,加快构建十大支撑体系。

海内外华人华侨、台港澳同胞、闽籍乡亲、国际友人积极呼应、协力推进。

周边地区与我省的协作更加紧密,沿海与内地的通道更加顺畅,区域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呈现良好发展局面。

  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加快推进

  一是启动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赋予特殊政策;

  二是促进闽台产业深度对接,完善台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出台支持台资企业发展政策,吸引台商投资建设专业园区;

  三是申报设立泉州、漳州台商投资区和福州保税港区,推进福州、厦门台商投资区扩区;

  四是推动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加快组建两岸合作的海峡产业投资基金,积极争取对台离岸金融试点;

  五是完善两岸人员往来及旅游发展机制,出台奖励措施促进两岸游客经我省双向旅游,首家台资旅行社落户厦门;

  六是加强对台先行先试政策综合研究,促进对台经贸、航运、邮政、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交流合作;

  七是加大港口整合力度,促进海峡西岸港口群加快形成;

  八是组织研究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

  九是制定引进培养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政策。

  闽台交流合作更加紧密

  平台建设:

首届海峡论坛成功举办,成为继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两会”协商后的又一个两岸交流沟通重要平台。

  合作交流:

两次组织大型交流团赴台推介海西,按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台资25.3亿美元,对台贸易额70亿美元。

新增清流、仙游两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首家赴台投资的大陆企业。

建立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中心和科技、体育合作基地,全面开放对台职业技能鉴定,成规模选派大学生入岛学习。

省台湾文献信息中心建成使用。

“5•18”等涉台经贸活动成效明显。

  两岸“三通”:

率先开通对台海上直航客滚航线、空中直航定期航班和直接通邮邮路,“小三通”航线客运量138.2万人次,增长31.7%。

  

(二)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三农”工作力度加大

  政策支持:

全省财政支持“三农”投入438亿元,增长21%。

  农业生产: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01亿元,增长5%,粮食总产量667万吨,连续三年增产。

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增长9%,农产品出口增长12.8%。

“五新”推广步伐加快,实施94个示范项目,建设9个集成推广示范县。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土地整理70.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40.5万亩,新建改扩建标准渔港17个,修复病险水库120座,完成海堤除险加固152.5公里、农村路网工程4650公里,解决农村133.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全面实现。

  涉农服务:

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供销社作用进一步发挥,金融服务网点覆盖全省所有乡镇。

动植物疫情疫病有效防控,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基本建成,因灾倒房的受灾户春节前可全部搬入新居。

  产业发展水平提升

  工业发展:

全年工业增加值4918亿元、增长12.1%,建筑业增加值894亿元、增长18.6%。

福建炼化一体化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光电等一批新兴产业基地加快形成;制定实施14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方案,深入推进工业内涵深化技改提升工程,完成工业改扩建投资936亿元,增长49.7%。

  帮扶支持:

全面落实扶持中小企业的36条政策等措施,全年省级财政扶持企业资金达25.7亿元;支持企业扩大直接融资,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20家;为企业减负25亿元;支持企业拓展营销联盟和电子商务,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97.42%。

  第三产业:

服务业全年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30.5%;动漫、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和服务外包迅速成长,咨询、广告、会展等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总收入持续增长,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4.8个百分点。

  自主创新能力继续提高

  科技研发:

全省重新认定576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4个国家级创新型企业。

万吨级煤制乙二醇成套技术、陶瓷纤维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水稻转基因育种、重大传染病防治技术等专项列入国家计划。

新建4个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7个行业技术开发基地。

  科技进步:

8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0个、专利授权量11282件,新制修订国家标准90项。

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百千万”行动深入开展。

第七届“6•18”成功对接5008个项目。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成效: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7.6%,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开工和投产数量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投资1493亿元,增长23.4%。

  铁路:

温福、福厦铁路建成通车,干线铁路运营里程新增504公里,累计突破2100公里。

  公路:

泉三高速泉州段、福泉高速莆秀支线等项目建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新增246公里,累计突破2000公里。

  港口:

港口吞吐能力新增6220万吨,全年吞吐量突破3亿吨,厦门港步入亿吨港行列。

  电力:

宁德、福清核电站建设全面铺开,一批火电、气电、风电项目建成投产,新增电力装机400万千瓦,总容量突破3000万千瓦,提前建成全省500千伏大环网。

  厦门翔安隧道全线贯通,福州地铁1号线开工建设。

  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

  优惠鼓励政策:

落实减免居民自住房交易税、下调贷款利率等优惠政策,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增长67.5%和107.4%。

鼓励和支持购买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全年汽车类零售额增长35.8%。

  城乡并举:

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集贸市场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推进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城市社区商业服务网络和农村现代流通网络进一步健全。

  对外经贸平稳发展

  政策激励:

及时出台稳定外贸增长的35条政策等措施;全省外贸运行好于全国,居十大外贸省市前列,降幅小于全国7.8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出口、一般贸易出口比重分别提高7.5个和4.9个百分点。

  对外开放:

电子口岸覆盖面扩大,厦门翔安B型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作,漳州成为全国光机电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4.9%,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鼓励企业“走出去”取得进展;实际利用港澳资金47.6亿美元,闽港闽澳贸易额36.3亿美元。

  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农村: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序开展,生态公益林管护、商品林采伐和林权抵押贷款等配套改革取得新进展,农村公路养护分级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农信社改制试点启动。

  国资:

新组建投资、能源、交通、外贸、华侨实业五大集团,国有资产监管制度不断健全。

出台扩大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

  税费:

增值税转型、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顺利实施,公路养路费等6项收费和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全部取消。

  医疗: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省城乡居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实施,启动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文化:

组建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和海峡世纪影视公司。

  (三)着力改善民生,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提高

  就业: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7.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2万人。

鼓励企业少裁员、不减员,完善企业欠薪保障金垫付机制。

开展“八闽行巡回招聘”活动,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对接和创业培训,支持农民工流动就业和返乡创业。

  社保:

关闭破产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医保问题基本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3%,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行业范围进一步拓宽。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教育:

“双高普九”达标县(市、区)增至60个,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有序开展。

新增8个职教集团和31个省级以上实训基地。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文化:

第四届福建艺术节和第二届文博会成功举办,在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评选中我省获奖总数居全国前列。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力度加大。

厦门、福州成为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

  卫生:

重大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依法、科学、有序进行。

  人口:

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取得成效。

  体育:

我省运动员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对口支援:

援建彭州项目成效显著,对口支援协作不断深化。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环境整治:

建成23座污水处理厂、3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和17个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城市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75%和91%。

  节能减排:

30万千瓦以上燃煤机组全部安装脱硫设施,省控重点排污单位在线监控和联网全面完成。

淘汰落后水泥产能499万吨、小煤矿产能56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119.5万千瓦。

  资源保护:

编制实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和重点港区控制性详规。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连续10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森林覆盖率达63.1%,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惠民举措逐项落实

  教育免补:

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宿舍建设工程,对城乡低保家庭高中学生提供助学金,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全部免除,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惠民工程:

“光明行动”受益患者1.2万人。

农村卫生“百千万”工程顺利推进。

全省新增病床5000多张。

推动社区医生进家庭,建设儿童医疗救治体系,为城乡低保妇女免费进行专项检查。

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群众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完成年度任务。

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稳步推进。

  廉租房:

新建3.29万套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

  惠农项目:

新建改扩建18个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和100所农村敬老院。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提高。

农村住房、森林火灾、渔船和渔工责任保险覆盖全省,水稻种植保险范围扩大。

造福工程、农村沼气建设工程完成年度目标,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持续开展。

省财政为村计生协会会长、妇代会主任、团支部书记发放津贴,村主干补贴标准提高。

  “平安福建”建设不断深入

  “平安福建”:

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4.72%。

  社会组织建设:

城乡基层自治组织换届选举基本完成。

  矛盾纠纷解决:

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强化法律服务,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进一步完善。

  安全生产: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各类事故总量下降11.5%。

  公共安全:

健全社会公共安全预警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提升。

  (四)坚持依法行政,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接受监督:

全年共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858件、省政协提案907件,办结率均为100%。

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意见。

  依法行政:

全年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3项,出台省政府规章4件。

“五五”普法持续开展。

稳妥实施省级政府机构改革,率先实行中介组织与政府部门“四分开”。

  转变职能:

有效服务基层、服务企业;开展“小金库”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建立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源头上防治腐败力度加大。

  2010:

九方面工作调结构促转变

  

(一)夯实“三农”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目标一:

提高粮食保障能力

  措施:

完善农民种粮直接补贴等政策,增加涉农补贴规模,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有效防止耕地抛荒,大力推广关键增产技术,积极发展超级稻、再生稻,提高粮食单产。

落实储备粮定单收购政策,推进储备粮库建设,拓展粮食产销协作。

  目标二: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措施:

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

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扶持发展种子种苗产业,支持优势产区发展特色产品,引导畜牧和水产业健康生态养殖。

壮大品牌农业,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和标识认证制度。

实行严格的追溯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目标三:

促进农业“五新”进村入户

  措施:

实施新产品、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推广示范工程,为农民提供近距离技术指导。

推动“五新”融入生产、储存、加工、流通各环节,构建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链和服务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

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农民远程培训。

  目标四: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措施:

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旱片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全面完成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继续实施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和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抓好农村路网、村通客车、信息化和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推进江海堤防防洪工程和中小河流域综合治理,新建扩建一批标准渔港。

  目标五: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措施: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强农惠农力度。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村土地管理机制。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配套政策。

完善干部驻村任职、农村“六大员”、科技特派员、专家服务团等制度,实行从优秀村主干中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探索对村级干部的激励机制。

建立村级公益事业投入长效机制,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扩大到全省。

健全基层农技服务和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突出转型升级,着力建设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

  目标一:

加快重点产业调整振兴

  措施:

深入实施14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方案,今明两年推进落实950个制造业重点项目,加快21个成长型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建设,集中实施300个重点技改项目。

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全面加强质量管理。

提高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市场占有率。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和技改投入,支持企业优化重组,推动企业强化协作配套,培育零部件“小巨人”。

落实对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完善信用担保补偿和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落实先进制造业用地扶持政策,引导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

支持企业建设营销网络和发展电子商务。

  目标二: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措施:

发展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重点推广应用污染防治和节能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

新能源产业重点扶持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和设备制造。

生物医药及新药产业重点培育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等,推进生物资源系列开发。

新材料产业重点加快光电材料、催化及光催化材料、改性高分子材料、稀土材料等的产业化,壮大化工轻纺新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特种金属及陶瓷材料等产业。

信息网络产业重点壮大微波通信、计算机及外设、数字视听等产业。

突破物联网产业关键技术,促进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灾害监测、现代物流、智能交通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海洋新兴产业重点加强中试基地及研发平台建设,争取建立国家区域海洋研究中心,培育海洋生物制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源资源和海洋信息开发等产业。

  目标三: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措施:

扶持现代物流业,培育和引进一批覆盖范围大、功能作用强的专业化骨干企业。

壮大信息服务业,增强数字内容服务和软件信息技术服务能力。

培育外包服务业,依托福州、厦门等软件园区,拓展软件开发、系统应用和业务流程等领域外包,建设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完善家政服务、养老服务、文体娱乐等功能和网络。

加快发展旅游业,把握高速铁路时代新机遇,整合和保护旅游资源,促进两岸业界共同培育市场。

  目标四:

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

  措施:

推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技术中心和技术开发基地建设。

联合中科院共建海西物质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等研发机构。

构建高新技术产权交易平台。

办好第八届“6•18”项目成果交易会。

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和产学研合作项目,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建技术创新联盟。

完善扶持科技经纪服务的政策。

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发挥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政策激励作用。

支持开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

创新高技术园区管理体制机制。

加大知识产权创造、应用、保护和管理力度。

实施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鼓励政策,为引进高端人才提供“保姆式”全程服务。

  (三)发挥投资消费拉动作用,积极有效扩大内需

  目标一:

保持投资持续增长

  措施:

组织实施一批投资大、效益好、拉动效果持久的重点项目。

今年安排省重点项目523个,力争新开工120个、投产120个,总投资14351亿元,年度投资1720亿元。

落实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的政策,面向社会资本推出一批基础设施和大型公共工程建设项目。

办好第三届世界闽商大会,促成一批投资合作项目。

依托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扩大与央企、境外企业的战略合作。

  目标二:

全面推进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

  措施:

构建“三纵六横九环”海峡铁路网,开工浦建龙梅、南三龙等线路,续建14个项目,深化衢宁、长泉等项目前期工作。

建设“三纵八横”海西高速公路网,开工10个、续建25个项目,新增通车里程391公里。

壮大海峡西岸港口群,继续整合港湾资源,加强深水航道、疏港通道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发展大型集装箱和散货港区。

加快现有机场更新改造和新建、迁建机场的前期工作。

抓好在建核电项目,加快核电后备厂址前期工作,推动主干电网、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和省外联网建设,抓紧天然气二期管网、抽水蓄能电站、煤炭中转储备和石油储备基地建设。

加快建设城市路网、综合枢纽、轨道交通、公共停车场、公交和客货运场站,提升供水供气和防洪排涝能力。

  目标三:

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

  措施: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农民收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部分优抚对象待遇水平。

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

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完善对低收入困难群体的转移支付制度。

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健全经营服务和购销网络。

落实和完善鼓励家电、汽车、摩托车消费的相关举措,以三网融合促进信息消费。

加快商贸流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消费信贷。

抓好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加强重要商品、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监测和调控保障。

  目标四: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措施:

落实稳定房地产市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的工作责任制,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加快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加大旧城区、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扩大廉租住房保障范围。

把握好土地供应的总量、结构和时序,提高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效率。

合理引导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

加强商品房销售管理,严厉查处圈地不建、捂盘惜售、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等违规行为。

  (四)凸显前沿平台功能,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

  目标一:

打造更具特色的对台合作格局

  措施:

争取对台先行先试政策,推动厦门市综合配套改革。

推进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发建设,推动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探索两岸共同开发模式。

做好台商投资区扩区和新设工作。

办好第二届海峡论坛,打造两岸同胞大交流、两岸经贸大合作、两岸关系大发展的重要平台。

  目标二:

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紧密区域

  措施:

促进一批台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项目生成落地。

拓宽产业合作领域,重点抓好智能电子、节能环保、服务外包等方面对接。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赴台投资。

推进石化、光电、汽车、装备制造等专业园区建设,加快高科技园区对接,完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林业合作实验区,办好海峡两岸农产品集散中心、农业技术合作中心、林业博览园和台湾农民创业园。

积极争取开办新台币离岸金融业务,推动人民币作为闽台贸易结算货币,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促进闽台金融机构双向互设、互相参股。

  目标三:

建设两岸文化交流重要基地

  措施:

加大涉台文物保护力度,抓好闽南文化生态保护30个示范点建设,推动建立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深化妈祖等民间信俗和祖地文化的双向交流。

推进动漫、网络游戏等文化产业对接,建立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园和文化产业合作中心。

推动闽台院校学生互招、学历学分互认和师资互聘,设立两岸教育合作试验园区。

构建闽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

  目标四:

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综合枢纽

  措施:

发展对台客滚运输,争取开通更多对台集装箱班轮、散杂货不定期航线,推动空中直航增开航班、增设航点。

促进闽台口岸信息共享,试行便利人员往来的管理办法,推进“小三通”海空联运。

加快开通邮件航空运输,推动建立对台邮件总包交换中心,促进厦金海底通信电缆敷设,建设便捷的信息沟通渠道。

  (五)全力做好外经贸工作,推动对外开放纵深拓展

  目标一:

在扩大份额中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措施:

继续实行出口退税超基数地方负担部分由省级财政统一承担的办法,支持大宗传统特色优势商品出口,加大对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扶持。

全面启动重点商品出口基地建设。

建设晋江、南平、三明、龙岩和周边省份的“无水港”,鼓励发展“飞地港”,支持台商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开展加工增值复出口业务。

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增加重要资源和原材料进口。

坚持和完善重点口岸7天工作制和24小时预约通关,扩大电子口岸覆盖面。

  目标二:

在稳定规模中提升利用外资质量

  措施:

主动推介一批产业龙头项目和关键配套项目,鼓励外资投向产业调整振兴等重点领域,积极吸引研发机构和地区总部。

出台开发区扩区、整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