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环境信息.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0645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每日环境信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每日环境信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每日环境信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每日环境信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每日环境信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每日环境信息.docx

《每日环境信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每日环境信息.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每日环境信息.docx

每日环境信息

每日环境信息

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2004年09月30日16时截稿

主编:

焦志延执行副主编:

贾峰技术支持:

褚文英韩晓牧联系人:

褚文英

摘要新闻:

上海举办“绿色世博”国际研讨会

为了使2010年“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更加深入人心,由上海市政府主办、联合国环境署和世界银行协办、上海市环保局和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承办的“绿色世博”国际环保研讨会于2004年9月29日在沪开幕。

关注循环经济:

我国将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记者赵承、刘铮)为更好地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过于依赖资源消耗的问题,国家将积极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

重点新闻:

上海举办“绿色世博”国际研讨会

淮河治污急需走出误区

新闻时讯--各地资迅

用最小代价减少最多污染物市场杠杆治理污染

我国首都圈已建立6个具代表性的防沙治沙示范基地

800多家企业的逾万种产品获“中国环境标志”

关注循环经济:

我国将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专家:

利用太阳能是缓解能源紧张的有效途径

政府行动:

司法局不依法行政遭批评 有关文件已被撤销

广东初步建成防洪四大体系

广东非法采砂情况严峻管理条例应该早日出台

我国将用循环经济理念编制“十一五”规划

山西临汾下急令摘不掉“黑帽”就摘“乌纱帽”

生态保护:

环球嘉年华离开北京留后遗症遭破坏绿地难恢复

新疆投资两亿元从“天河”取水

拨付资金2亿元专项治理山西境内京津风沙源

污染防治:

洛阳关停53家重污染企业

全国污染城市之首临汾六项措施欲摘“黑帽”

造纸厂治理一拖再拖湖南津市自来水厂被迫停水

噪声敏感集中区可限制餐饮娱乐场所夜间工作时间

别让“限期”治理成为违法排污借口

宣传教育:

科技产业:

山东省德州市太阳能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如何促进“阳光产业”快速发展

国际信息:

日本将设立碳基金

来自美国的“绿色大使”

政府民众良性互动英国绿色革命方兴未艾

美国十大濒危河流第八位:

皮斯河

重点城市天气质量状况:

ENN国际环境信息

 

详细新闻:

山西临汾下急令摘不掉“黑帽”就摘“乌纱帽”

  人民网太原9月29日电记者安洋报道:

近来,山西省临汾市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先后投入资金4.15亿元,关停未达标企业1242家,炸毁改良焦烟囱700余根。

但它同全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要求仍有很大距离。

面对现实,临汾市委、市政府今年把环境污染治理列为“321”工程重点之一,号召全市人民打胜这一硬仗。

  据专家分析,临汾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它是山西省的主要产煤、产焦区,工业烟尘排放和居民冬季取暖煤烟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该市四面环山,是山西境内最窄的一个盆地,空气在此流动比较困难,不但本地的污染不能被冲散,南来的污染气体也在此滞留。

  为此,临汾市政府制定了《年内重点环保工作任务责任分解表》,明确提出:

谁摘不掉环境污染的帽子,就摘他头顶上的“乌纱帽”。

临汾市在这次治理污染专项整治中,主要采取了“搬、关、炸、集、改、治”的办法。

搬,把一些污染企业从市区搬出,先后把临汾电瓷厂、石油公司煤焦发运站等搬迁到郊外。

关,就是关闭污染企业,市区的有机化工厂被关闭,并严查了118户机焦企业的炉型、环保设备,逐个提出整改意见。

炸,就是全市彻底取缔土焦和改良焦,20天炸毁改良焦厂烟囱500余根。

集,实行城市集中供热,该工程实施后,可削减烟尘4100吨、二氧化硫6200吨。

改,就是实施煤改气工程,工程投资6893万元,使全市的气化率达到80%,建设6平方公里禁烧烟煤区,使2500户平房改用燃煤气取暖,2990户改用低硫无烟煤取暖。

治,就是治理市区的二次扬尘,对市区50条小街小巷进行硬化、绿化。

目前,临汾市这次大气污染治理已全面铺开。

来源:

人民网

拨付资金2亿元专项治理山西境内京津风沙源

  人民网太原9月29日电记者安洋报道:

记者今天从山西省财政厅获悉,用于本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两亿元国债专项资金日前已全部下拨。

  据悉,2004年国家安排山西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总任务达146.9万亩,国债专项资金两亿元,主要用于建设飞播造林33万亩,封山育林50万亩,农田林网6万亩,人工种草3万亩,围栏封育25.2万亩。

  根据国家投资计划和资金预算,省财政厅日前已将两亿元的资金全部拨付,以确保省内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来源:

人民网

专家:

利用太阳能是缓解能源紧张的有效途径

  新华社西宁9月29日电(记者王圣志、文贻炜)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能源短缺制约,能源方面专家指出,开发国内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缓解能源紧张的“阳光”之途。

  青海省新能源研究所所长张治民指出,在全球性能源紧张的新形势下,开发太阳能既经济又环保,是缓解能源紧张的新途径。

我国政府一直把研究开发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大大推动了我国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中国太阳能光伏技术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时主要用于空间技术,而后逐渐扩大到地面并形成了中国的光伏产业。

截至目前,累计总投资40多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可再生能源计划和国家送电到乡工程,已利用太阳能发电为我国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青海和四川等地共16万无电户解决了用电问题。

目前,我国已安装光伏电站约5万千瓦,主要为边远地区居民供电。

  中科院专家马胜红说,我国有着十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西藏日辐射量最高达每平方米7千瓦时。

我国2/3以上地区的年日照大于2000小时,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与美国相近,比欧洲、日本优越得多,我国太阳能资源的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

  马胜红指出,从全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来看,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南部、山西、陕西北部、河北、山东、辽宁、吉林西部、云南中部和西南部、广东东南部、福建东南部、海南岛东部和西部以及台湾省的西南部等广大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很大,尤其是以青藏高原地区为最,那里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大气层薄而清洁,透明度好,纬度低,日照时间长。

目前我国约6000万的无电人口基本分布在这些地区,开发太阳能,可以经济、环保地解决他们的用电问题。

来源:

新华社

如何促进“阳光产业”快速发展

  新华社西宁9月29日电(记者王圣志、文贻炜)我国具有丰富的阳光资源,如何把阳光留住,促进“阳光产业”快速发展,是我国科学发展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

  青海省新能源研究所张治民所长说,世界光伏产业每年以31%的速度发展,而我国的光伏产业每年增长率是15%,1999年世界光伏组件的产量是200MW,我国的光伏组件产量只有3MW,只占世界产量的1.5%。

这主要受技术的制约,我国在太阳能资源开发的技术层面上还很落后。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最基本元件是晶体硅,要从石英砂中提取99.99%纯度的晶体硅才能做成优质的光伏组件,而国内的工艺技术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

  在青海省新能源研究所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块成品的电池板,其硅片和玻璃膜都是来自德国和澳大利亚。

由于目前国际上生产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原材料吃紧,虽然新能源研究所有不少订单,但是生产量无法跟上要求。

据了解,我国目前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一年的生产水平仅仅相当于德国西门子公司一个月的产量。

据生产人员介绍,由于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准,太阳能发电产品在市场价格上一直居于高位。

如一台能满足家庭日常电器需要的200W的光伏系统,市场价为15000元,这样的高价位使太阳能发电产品的推广在我国具有很大的难度。

  欧美发达国家大都制订了“阳光计划”,并采取措施鼓励居民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比如部分赠款、无息贷款等,并以高出普通电价几倍的价格购买居民家中多余的太阳能电量。

例如德国的居民家中并网发电,自用电是0.1欧元/度,而卖出的电价是0.5欧元/度。

目前,德国和日本的许多居民将买太阳能发电系统作为一种经济投资。

我国的太阳能“屋顶计划”和光伏并网发电在北京、深圳、西宁等小范围地区进入了实验阶段。

但缺乏强有力的法规和政策支持。

要使目前边远农村地区发展的光伏产业走入城市市场,缓解我国的能源压力,首先要从技术创新上加快降低成本的步伐;其次,政府要制定宏观政策和法规,鼓励光伏产业和市场的发展,促进全国光伏技术、产业和市场的整体发展。

这样,我国的“阳光产业”才能充分释放出它的巨大潜能。

来源:

新华社

关注循环经济:

我国将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记者赵承、刘铮)为更好地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过于依赖资源消耗的问题,国家将积极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

  记者29日从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今年陆续出台了水价和电价调整的政策,目的在于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盲目发展,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有效保护。

  发展改革委还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

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并适当提高征收标准;适时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合理确定再生水价格;创造条件加快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加大实施峰谷电价和丰枯电价的力度,扩大执行范围;对国家淘汰类和限制类项目及高耗能企业,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实行差别电价。

来源:

新华社

我国将用循环经济理念编制“十一五”规划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记者赵承、刘铮)当前,中央和地方都正在组织编制“十一五”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十一五”规划的编制。

  记者29日从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发展改革委要求,在编制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重要位置。

同时,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今年,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已报国务院审定。

目前,正在抓紧编制《节约和替代石油规划》《节水专项规划》《海水利用专项规划》《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

  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加快研究建立以资源生产率、资源消耗降低率、资源回收率、资源循环利用率等为基本框架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统计制度,并把主要指标逐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目标及分阶段推进计划。

各地区、各行业要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推进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循环经济理念就是要在发展思路上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来源:

新华社

山东省德州市太阳能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本报讯集研发、制造、人才培养和科普文化于一体的太阳能产业基地,日前在山东省德州市初具规模,有望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谷”。

  “太阳谷”位于德州城北,规划占地面积3000余亩,由太阳能研发中心、制造中心和文化中心三大部分组成,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000亿元。

其中,该研发中心是世界太阳能领域前沿的技术研发机构,聚集了一大批海内外权威专家和学者;制造中心有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制造商———皇明集团等;太阳能文化中心是开展科普文化、培养人才的摇篮。

  (王学军)

  《人民日报》(2004年09月30日第十六版)

800多家企业的逾万种产品获“中国环境标志”

  本报讯1994年创设的“中国环境标志”至今已经面世10年。

在这10年间,我国制订了50多项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共有800多家企业的12000个品种规格的产品通过认证,获得环境标志,形成了600亿产值的环境标志产品群体。

  由10个黄色圆环组成的中国环境标志是一种证明性商标,表明这一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符合特定的环保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低害、节约资源等环保优势。

  目前,我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范围包括纺织、汽车、建材、轻工等在内的51个大类的产品。

包括有利于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的产品,如生态纺织品、儿童玩具等;有利于保护居室环境的产品,如水性涂料、低排放燃气灶具等;有利于保护区域环境质量的产品,如无磷洗衣粉、低污染轻型汽车等;有利于保护全球环境的产品,如无氟冰箱、无氟泡沫塑料等;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的产品,如节能灯、节能空调等;以及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的产品,如再生塑料制品、轻质墙体板材等。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一些国家和地区为鼓励绿色生产和消费,陆续开始实施环境标志计划,如德国的“蓝色天使”、北欧的“白天鹅”、美国的“绿色印章”、加拿大的“环境选择”、日本的“生态标签”等等。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认证中心(中环联合认证中心)主任陈燕平认为,中国环境标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它是改善环境质量、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和工具,同时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加,环境标志的实施和推广,将在扩大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消除有关环境问题的贸易壁垒、保障国家环境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要伟)

  《人民日报》(2004年09月30日第十六版)

新疆投资两亿元从“天河”取水

  人民网乌鲁木齐9月30日电记者王慧敏报道:

从现在开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将投资2亿多元,从“天河”取水。

  新疆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

尤其是南疆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只有三四十毫米,而年蒸发量却达二三千毫米。

近些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水资源更显捉襟见肘。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新疆将目光投向了天空。

大气科学研究表明,在北纬30度―50度之间,存在着一条空中水气输送带,俗称“天河”,含有丰富的气态水。

新疆大部分地区正处于“天河”带内,每年流经新疆上空的气态水超过10000亿吨。

如果能用人工增水的方法将其截留,将大大缓解新疆用水矛盾。

  据悉,新疆投资的2亿多元,将用于6大人工增水工程建设。

届时,每年将至少产生5亿元的经济效益。

来源:

人民网

广东非法采砂情况严峻管理条例应该早日出台

北江大堤受到非法采砂的困扰

  冒浩文余利花

  采砂挖矿,水面上升,堤岸崩溃,这是广东河道目前经常发生的现象。

非法采砂,已经到了非禁不可的地步。

无数次的突击检查过后,广东非法采砂的情况依然如此,这些年还有上升的趋势。

为什么治理如此困难,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专门条例约束规范采砂行为。

最近,从广东省召开的北江河道采砂管理会议上传来利好消息,《广东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已纳入全省今年立法计划。

该条例如果出台,广东河道采砂将从根本上扭转无法可依的局面。

  现状:

非法采砂触目惊心

  北江流域的非法采砂情况早有耳闻。

据监测,北江多年平均来砂量为45万立方米,即平均每天为0.123万立方米。

20世纪90年代中至2002年,采砂主要集中在大塘以下河段,每天采砂量估计2万多立方米;2003年开始,采砂地点主要转移到芦苞、大塘河段和清远市区河段,2003年每天采砂量在1.5万立方米左右。

2004年3月份以来每天采砂量维持在0.9万立方米左右,加上偷采、超采,河砂资源入不敷出,导致来砂量与采砂量严重失衡。

并且,采砂带来了严重危害:

河床平均下切5—6米,最深达15米,北江大堤深槽迫岸、险段横生,严重危及防洪安全。

  类似的现象也发生在东江。

东江下游是东莞、惠州的多个镇、村的交叉河道,但是非法滥采、偷采泛滥成灾,并且引起了一系列的危害。

水位下降使东江三角洲地区受潮汐作用影响逐年加剧。

如果任由非法采砂肆虐,东江的水位继续下降,就可能造成下游城市的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土地也将咸碱化。

  珠江口的情况同样不乐观。

20世纪90年代中期,珠江口海域每天有100多艘采砂船、1000多艘运砂船,每天采砂量超过10万吨,非法无章采砂现象日趋严重。

大肆无序、无度开采,使部分海域的海床越挖越深,改变了水动力状况,甚至造成海岸侵蚀,出现海堤崩塌。

由于滥采海砂排出大量污泥浊水,搅动砂层中有毒物质,严重污染了水质。

  今年2月份,广东省副省长李容根在加强河道管理的会议上总结了非法采砂的危害:

整个珠江三角洲河段已基本没有河砂;过量滥采河砂造成河床严重下切,影响防洪安全,引发咸潮上溯,破坏水环境,威胁饮水安全,降低原有取、排水工程效益发挥,国土资源严重破坏、流失。

非法采砂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局面!

  管理条例真空,采砂治理治标不治本

  非法采砂的沉重现实,已经引起了广东省有关领导的重视。

近年来,广东省有关部门多次发出通知要求对非法采砂的现象进行严厉打击。

2003年,有关部门对东江进行过一次彻底的整顿。

当时由广东省水政执法部门牵头,公安、海事、航道、国土等部门组成了联合执法队伍,在非法采砂行为猖獗的东江博罗县城至博罗圆洲河段,及东莞桥头镇太原泵站东深取水口附近河段进行清查,严厉打击东江流域滥采乱挖河砂的行为。

  在现实的逼迫下,广东省采砂合法化和规范化步骤在加快,对河道采砂许可权进行拍卖是一项措施之一。

2002年就先后完成了北江清远烂柴洲段河道采砂许可权、博罗首宗河道采砂权、珠江口岸部分采砂许可权的招标。

  但是,关键措施———《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却一直没有制定。

正因为没有明确的详细的条例,河道采砂的治理就处于治标不治本的尴尬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基础设施、城市建设的持续升温,市场上对可作为建筑用的河砂需求量持续增长。

有人专门算了一笔账:

“1立方米砂赚8块钱,一夜按采集5万立方米算,就是40万元啊,何况又没有杀头的风险!

”话语简单,却包含非法采砂的根本原因:

高额利润驱动非法采砂泛滥,处罚的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推波助澜。

  因为处罚的力度不够,执法就不痛不痒。

如果参照有关的法规,对非法采砂行为,水政部门可以扣除其作业工具,可以处相应的罚款,但罚款没有参考系数,顶多是几千块钱。

而非法采砂业主一天采砂的收入非常可观。

另外非法采砂人员设备先进也加大监管难度:

有些非法采砂者布下一个反监控网络,往往是执法队还未出动,他们就已经收到风声,全线停工。

所以,就算是几千块钱的罚款,也不是每次都被抓到,这对采砂者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因为没有详细明确的主体,造成了一个河道多个婆家的现象。

河道采砂管理体制乱,航道、国土、海事、水利、地方政府都介入,关系错综复杂,难以协调。

因为没有明确立法条例,在对待北江疯狂采砂背后,很多部门都表示了无奈,不是执法主体,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猖獗的采砂队伍扬长而去。

  因为没有明确各自职责,就出现责任互相推委的现象。

采砂业的高利润使东江沿线一些镇、村把其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纷纷把本属于国家资源的河砂权违法承包给采砂业主牟利开采,有的镇财政收入中有相当部分来自采砂业。

当水利执法部门进行执法时,还可能受到当地镇村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也增加了执法的难度。

  因此,对处罚界定一个标准,就成了立法的首要问题。

处罚的标准,既包括执法者主体不作为的处罚,也包括对违法者的处罚衡量标准。

广东省河道管理一直沿用《广东省河道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而作为一个全面性的河道管理条例,显然无法对非法采砂的情况进行明晰化。

并且,每个地方现象各有区别。

  期待条例早日出台

  非法采砂不单在广东存在,而是一个全国普遍的问题。

近年来,对黄河、长江的滥采也是时有发生。

海南最大河流南渡江,广西钦州的茅尾海的非法采砂都曾引起大家关注。

在治理的过程中,多数地方已经制定出《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值得我们仔细参考揣摩,并且治理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如2001年制定的《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明确就采砂涉及到的问题进行了规划。

《条例》明确规定了河道采砂管理,实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其水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河道采砂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河道采砂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对河道采砂的申请受理、审查、许可证发放等程序作了详细规定。

  最重要的是,这些地方在处罚的规定上,分了不同的层次和等级。

如《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中规定:

根据情节的严重与否,分为1—3万元,5—10万元,10—50万元等不同的罚款层次。

在执法人员不作为的情况中,该条例也在第二十四条规定具体的处罚和处分措施。

  广东省非法采砂已经严重危害到社会和经济的安全和发展,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我们期待广东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的早日出台!

  “卒子”还须“大炮”轰

  会下中国象棋的人都知道,卒子如果过了楚汉界限,可以左冲右突自由拱动,但是仍然需要提防大炮和其它攻击性棋子的轰击。

如果说非法采砂是一颗过了河的“小卒”,过着大胆而嚣张的生活,那么,最近传来的一个消息则足以让它坐立不安:

笔者从近日召开的北江河道采砂管理会议上获悉,《广东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已经到了最后的立法阶段。

有恃无恐的非法采砂即将面临的是法律严肃而公正的审判。

  如果你留意平时媒体的报道,会经常看到一些无奈的现象:

非法采砂的猖獗,处罚者的无奈。

一边是非法者的肆意,一边是执法者联合行动,最后的结局如出一辙:

有关部门打一个漂亮仗,没收非法采砂者一系列作案工具,背后却传来盗砂者不屑的窃笑:

“这算个啥,一个晚上就可以赚回来。

”话里包含的不仅仅是对处罚的轻蔑,更重要的是反映出执法者的无奈。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无法可依。

  无法可依,我们不敢釜底抽薪,罚得非法采砂者“十年怕井绳”;因为无法可依,个别人躺在温暖的炕上,腰间绑着厚厚的钞票,对非法采砂者的行为睁只眼闭只眼。

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广东目前采砂管理面临一个尴尬:

过了界限的采砂队伍如同一颗颗“无人看守”的小卒,无法可依的局面让他们大胆而嚣张。

面对伤痕累累的河道大堤,也许很多人还心存侥幸,等待非法者良心的复苏。

当道德制约在利益驱使下失去作用的时候,我们必须举起法律这最牢靠也最根本的武器。

  ———编者

  《华南新闻》(2004年09月30日第三版)

广东初步建成防洪四大体系

  本报讯50多年来,广东累计投入800多亿元,初步建成了具有抗御一定洪水能力的防洪除涝体系、水资源调配体系、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政策法规体系和水利技术支撑体系,尤其是近几年来广东加大了对水利的投入。

  前不久水利部部长汪恕诚一行考察珠江下游的广东水利建设时,广东省副省长李容根在汇报时数出了一系列水利成就:

到目前为止,广东全省已建成水库6732座,修建江海堤围1.6万多公里,兴建引水工程54319处,有效灌溉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65.2万公顷增加到90年代末的199万公顷,全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8.2万公顷。

目前,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和农村饮水工程两项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粤水婷)

  《华南新闻》(2004年09月30日第三版)

环球嘉年华离开北京留后遗症遭破坏绿地难恢复

  环球嘉年华离开北京已经1月有余。

最近,北京国际雕塑园为举办嘉年华建的5万余平方米水泥地,成为周围居民的“心头病”,他们多次要求恢复绿地,而雕塑园和园林部门均表示,水泥地原址并非绿地,居民意愿难实现。

  北京国际雕塑园西侧与北京国际雕塑园西门相邻的是电子科学院社区。

该社区居民代表伍思义等称,2001年开始,石景山区政府整治该地区,建成的北京国际雕塑园大大改善周边环境,该园有大片绿地。

为迎环球嘉年华到来,公园将原来的广场扩建为5.5万余平方米的水泥地,破坏了原有的3万多平方米绿地和松柏。

  其他几位居民代表说,5月中旬,雕塑园程园长和八宝山街道办以及雕塑园周边3个社区居民代表协商,当时程园长说活动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