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分享行为的培养教学随笔.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0404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分享行为的培养教学随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幼儿园分享行为的培养教学随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幼儿园分享行为的培养教学随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幼儿园分享行为的培养教学随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幼儿园分享行为的培养教学随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分享行为的培养教学随笔.docx

《幼儿园分享行为的培养教学随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分享行为的培养教学随笔.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分享行为的培养教学随笔.docx

幼儿园分享行为的培养教学随笔

 

幼儿园分享行为的培养教学随笔

 

导语:

在教育教学中,面对孩子的“自私”行为,我们要

 

想尽一切办法,消除孩子的不良习惯,让孩子懂得分享,明白学

 

会分享才会快乐!

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分享行为的

 

培养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幼儿园分享行为的培养教学随笔【第一篇】:

引导幼儿学会分

 

 

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大胆

 

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玩的,在与同伴分享的过程中探索玩具的不同

 

玩法,体验到共同游戏的乐趣。

在活动的过程中,小班幼儿想像

 

力丰富,能想出玩具的很多玩法,比如:

挖土机可以在地上挖土,

 

可以在路上开来开去,还可以拿在小朋友手里飞来飞去。

 

但是在与同伴交换玩具上,部分幼儿还不愿意与同伴交换。

 

经过课后的反思,我觉得在分享活动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和好

 

朋友交换玩具,开展“分享大比拼”,比一比谁的分享次数最多,

 

分享次数多说明你的好朋友也最多,引导性格开朗的幼儿主动跟

 

性格内向的幼儿进行玩具交换。

在交换玩具时,还要引导幼儿礼

 

貌交换,引导幼儿说一说:

“我能和你换一个玩具玩吗?

”“请

 

你把玩具借我玩一下,好吗?

 

《指南》指出:

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

 

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

”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不

 

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将其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在日常生活注重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第一,抓住时机,激发分

 

享意识。

教师看见幼儿有分享倾向时,可以抓住时机,进行鼓励。

 

对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及时表扬,给与小奖励。

第二,创造机会,

 

体验分享的乐趣。

平时可以让幼儿分担力所能及的工作和任务,

 

共同完成,学习合作,体验合作的快乐。

第三,利用故事,引导

 

分享感情。

教师可以利用教育故事,让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

 

会分享。

第四,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教师要跟

 

家长多交流,让家长为幼儿树立榜样,平时鼓励幼儿分享。

 

幼儿园分享行为的培养教学随笔【第二篇】:

在家庭教育中培

 

养幼儿分享行为的策略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

 

需要人们具备与他人合作与分享的品质。

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是

 

时代的要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

意大利著名

 

教育家蒙特梭利曾指出:

我们无法将“忍耐”的美德教给三岁的

 

幼儿,但是靠幼儿本身在现实环境中体会却是可能的。

实践证明:

 

我们只有通过适当的方法引导幼儿,在主观上让幼儿产生分享的

 

内在动机与愿望,使幼儿的分享行为更加稳定,有序,才能让幼

 

儿最终自觉产生分享行为。

这样,有了良好的分享行为后,幼儿

 

才会成为有四种基本能力的新一代,这是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

 

会提出:

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学会认知,学会做事,

 

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这是孩子面对未来世界挑战所必须

 

具备的条件及能力。

 

研究前,我们同与家长平时的交谈、家访及调查等途径了解

 

到,许多家长对幼儿是否具有“和别人分享”这一良好的社会行

 

为技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结果导致幼儿分享行为贫乏。

究其原

 

因表现为以下几种:

 

1、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知识的学习掌握情况,往往忽视分享这

 

种社会行为技能的培养;

 

2、部分家长对幼儿分享教育不知可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3、现在的孩子在家中都是掌上明珠,家长怕孩子在外面吃亏,

 

常对孩子进行反面教育,导致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4、有些家长自身缺乏良好的分享行为,不能言传身教。

 

5、许多家长一味“奉献”,不知“索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对症下药,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

 

引导家长积极投入到分享教育的研究中,保证家园教育的一致

 

性,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为幼儿分享品质的形成和内

 

化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因此本文就如何培养幼儿分享行为提出一

 

些具体、可操作的办法。

 

一、更新家长观念,引起家长对分享教育的重视。

 

由于家长所受的教育和身处的环境不同,文化修养、职业不

 

同,所以在教育观念上也存在着差异。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许多家长对幼儿的学习情况非常重视,常常向我们询问孩子能不

 

能学会老师所教的知识,孩子学会了几首儿歌、歌曲,但对其它

 

方面的发展很少过问。

由此可见,家长比较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

 

忽略了良好的社会行为技能的培养。

 

为了使家长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工作

 

中我们运用多种形式,通过各种途径,积极转变家长的思想观念,

 

促使家长不仅重视幼儿知识教育,而且重视幼儿良好社会行为技

 

能的培养。

如定期开展相关内容的家长讨论,如何使孩子学会分

 

享,利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怎样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幼

 

儿分享品质养成”的重要性,向家长开放幼儿园半日活动,从中

 

引进老师先进的教育观念、经验和技能,引导家庭之间自由结伴,

 

充分发挥孩子之间、孩子与家长之间分享方面的互动作用。

并要

 

求在家中有了好东西不仅要与孩子分享,更重要与老人分享。

 

外,我们还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分享教育活动,让他们深入到孩子

 

中间,亲身感受分享带给孩子的乐趣,体会分享在幼儿发展中的

 

作用,从而使家长进一步领悟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的重要性。

 

有家长的思想提高了,才能真正将先进的观念渗透在行为中,促

 

进其行为的转变。

 

二、引导家长以身作则,积极发挥示范作用。

 

模仿是幼儿学习分享行为的一条重要途径。

因为榜样具有激

 

励和导向的作用,幼儿又具有很强的观察、模仿能力,当看到他

 

人的分享行为时,幼儿会去模仿,去学习。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

 

老师,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幼儿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具有直接的启蒙作用和强烈的感染力。

有的家长平时在家中比较

 

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人有爱心,这就给了孩子积极正面的影

 

响。

如:

在分点心,吃饭时家长有意识的将食物以分享的形式进

 

行,当自己有了快乐体验时,要以分享的形式讲给孩子听“妈妈

 

(奶奶、爷爷、爸爸)有件高兴的事,真想告诉你,让你和我一

 

起开心。

”当看到孩子正在玩玩具时,家长可有意识地走过去对

 

幼儿说:

“可以和你一起玩吗?

”或者说:

“你能不能把玩具分

 

给我一些好吗?

”在这种氛围的潜移默化之下,幼儿也会尝试去

 

关心别人,为他人着想。

但也有一部分家长思想意识中存在着不

 

正确的观念,无形中对孩子产生了消极不利的影响。

许多家长认

 

为,平时在家中只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就行。

因而在和周围人

 

交往时缺乏爱心,不知道关心体贴别人。

还有的家长生怕孩子在

 

外面吃亏,常告诫孩子:

好东西留着自己慢慢吃,不要分给别人;

 

刚买的新玩具不要随便借给别人玩,不然会弄坏的。

可以想象,

 

幼儿如果长期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很难产生良好的分享意识

 

和分享行为。

 

因此,我们引导家长充分认识自己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认

 

识自身言行的示范作用,真正为幼儿树立一个好榜样。

平时不光

 

给孩子足够的关心,在与亲朋好友的接触交往中,更要以诚相待,

 

乐于助人。

如在日常生活中要孝敬老人,有好吃好喝的应该先满

 

足老人;外出乘车时,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在别人遇到困难时,

 

及时给予帮助……家长有爱心,必然就有着积极的分享行为,势

 

必也能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产生。

家长对他人真切的关爱,幼儿

 

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耳濡目染之下,这种无形的教育会在幼

 

儿心中产生强烈的震撼,促使幼儿也能够学着关心他人,设身处

 

地为他人着想,在此基础上发出分享行为。

 

三、引导家长选择多种内容与方法,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

 

随着社会环境发生的深刻的变化,幼儿成了“家庭中心”,

 

父母对孩子的过多保护、迁就,与同伴间交往的明显减少,均不

 

利于幼儿的社会化,也为幼儿“独占”、“独享”行为的滋生提

 

供了温床。

有的孩子玩玩具时,自己不玩的玩具也不让别人玩;

 

有的孩子吃东西时总是把最大的、最好的抢到自己的手中,类似

 

这样的行为称之为“独占”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影响孩子自身的

 

健康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到孩子之间的交往和感情。

分享是亲社

 

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是指幼儿与他人共同享用物品,它的对立面

 

是“独占”、“独享”、“多占”。

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社会

 

行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会发生一些

 

事,这些事虽然平常,但往往正是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良好教育

 

契机。

如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日常情景、同伴间的交往都是一个

 

个教育的好机会。

家长要对这些给予足够的重视,时时做有心人,

 

抓住契机,及时对幼儿进行分享能力的培养。

 

(一)利用文学作品的形象对幼儿进行分享认知的培养

 

幼儿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

因此,文学作品中的

 

适当的正面形象最有利于幼儿分享认知的培养。

例如:

故事《金

 

色的房子》中的小姑娘因为自私而失去了朋友变得孤独,当她与

 

小动物们共享她的漂亮得金色房子时,她又得到了朋友。

这个形

 

象好象就是幼儿身边的同伴或者就是幼儿自己,所以大家十分喜

 

欢她。

 

(二)利用日常情境对幼儿进行分享体验的培养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常常有意识地把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一

 

些较有意义的事讲给幼儿听,让他们和自己一起快乐、一起忧伤,

 

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感分享;慢慢的,幼儿也会把生活中

 

所发生的一些高兴的事、伤心的事、有时甚至会把晚上做的梦讲

 

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感受体验她当时的情绪。

此外,利用移情

 

的手段,让幼儿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感受他人的愿

 

望、情感,从而逐步形成自身积极的、正确的内心体验。

 

(三)利用同伴间的交往对幼儿进行分享行为的培养

 

当孩子获得了分享认知,产生了分享情感后,是否就能摆脱

 

自我中心,有了分享行为呢?

由于幼儿在感知方面常按自己的需

 

要去感知事物,易受外界刺激的干扰,所以表现出来的分享行为

 

较不稳定;有的孩子则当着家长的面愿意与人互换玩具,而家长

 

一走,他就抢回了自己的玩具,可以说是一种假分享行为,他在

 

与同伴交往中仍难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皮亚杰曾指出:

“一

 

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

 

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

”因此,家长应尽量多给

 

幼儿创造自由交往的机会,鼓励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启发他们与

 

同伴互相交流、磋商、协调,引导他们把自己的书和玩具拿出来

 

与好朋友一起玩一起看。

在看看、玩玩的过程中,家长适当培养

 

孩子进行合作。

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

当孩子之间

 

发生矛盾时,首先要求他们应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想想,使他们学

 

会考虑别人的需要,形成换位意识,从而克服以我为中心,养成

 

与人合作,共享的品质。

 

四、启发家长不仅要让幼儿体会到被爱,还要教育幼儿学会

 

爱他人

 

幼儿分享品质的形成是一个从认识到行为,并逐渐内化的过

 

程,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演变过程。

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的。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百般疼爱,可谓百依

 

百顺。

但是有的家长只是一味盲目地溺爱孩子,很少注意要求孩

 

子关心体谅别人,对别人的爱表示感谢,予以回报。

长期下去,

 

幼儿极易形成自私自利的心理。

针对这一在家庭中普遍存在的现

 

象,我们尤其注重启发家长不仅要爱孩子,让孩子体会了解父母

 

的爱,还要引导幼儿学会爱他人,以实践行动来报答别人的关心

 

和爱护。

有时家长甚至可以主动向幼儿索取一点爱,如希望孩子

 

能将好吃的和父母、祖辈分享,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劳动等。

幼儿一但发出分享行为后,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

 

使幼儿获得前进的动力。

幼儿体验到分享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后,

 

才能乐此不彼。

天长日久,幼儿也就会由最初被动的分享转化为

 

自然而然的主动分享了。

 

在我们的引导下,积极投身到分享教育研究中的家长日益增

 

多。

研究前,只有 45%的家长能主动配合我们的分享教育活动,

 

而现在已增加到 90%左右。

这也就相应地促进了幼儿分享意识的

 

增强、分享水平的提高。

研究前能发出分享行为的幼儿只占 10%,

 

现在此类幼儿已达到总人数的 80%。

已一斑可窥全豹,足见家庭

 

教育在幼儿发展中的深远意义和重大影响了。

 

幼儿园分享行为的培养教学随笔【第三篇】:

日常活动中培养

 

幼儿分享行为的体会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日益增多,孩子在父母的溺爱中自我为中

 

心的意识太过强烈,因此,我认为应及早对 3—6 岁幼儿进行分

 

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

 

体会。

 

一、要有强烈的渗透意识

 

要使幼儿具有分享意识和行为首先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一日

 

活动中去,对 3—6 岁的幼儿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

 

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游戏活动之

 

中。

我认为对幼儿实施德育活动是贯穿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

 

乐和日常生活的整个过程之中的,贯穿于他们与同伴以及成年人

 

的交往关系之中的。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就该树立这样的

 

观念: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以及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德育的因素。

 

儿园的日常生活是平常的,琐碎的。

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产生

 

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

 

对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二、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渠道”向幼儿渗透分享行为

 

多创造分享机会,举行与人分享的活动,例如每天抽出几分

 

钟时间专门为幼儿开展分享活动,请幼儿把自己会唱的歌、会跳

 

的舞、会念的诗歌、会说的故事等等分享给其他幼儿。

这样不仅

 

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同时也提高幼儿大胆表现自我的能力。

 

他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宽松、愉悦的自我展示空间,增强幼儿自

 

信。

除此之外幼儿学会一首儿歌、故事、歌曲时,教师可以及时

 

鼓励幼儿回家把学到的儿歌、故事、歌曲背给爸爸妈妈听,让他

 

们一起分享我们的快乐,然后再和爸爸妈妈一起创编儿歌、故事、

 

歌曲,第二天到校和老师小朋友分享,逐渐增强幼儿的分享行为

 

意识。

 

幼儿园分享行为的培养教学随笔【第四篇】:

幼儿园分享教育

 

随笔

 

我班的鑫晟小朋友在班级里,十分顽皮,每天都有关于他的

 

一些奇闻趣事。

在上语言课时,孩子们都认真地听着我在讲故事,

 

鑫晟坐不住了,屁股离开椅子,边走边用眼瞄我,见我没发现,

 

胆子就更大了,拉旁女小朋友的头发,和旁边男小朋友扳手腕,

 

再补打一拳。

旁边的小朋友直嚷嚷“老师,鑫晟打我。

”我连忙

 

制止,请他好好听课,可过不了多会,他又开始了。

虽然嘴巴能

 

承诺“老师,我不打了。

”可他总关不住自己,无奈我只得让他

 

坐在我旁边。

鑫晟就是这样的孩子,每当看到其他孩子做游戏、

 

玩玩具时他会悄悄地靠近他们,趁其不备伸手去抢玩具抢不到就

 

撒泼哭闹甚至拔出拳头伸向同伴。

 

也正因为鑫晟小朋友这样的攻击性行为屡屡发生,所以同伴

 

们很是不喜欢他。

那么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呢?

减少他的这种攻

 

击性行为呢?

 

1、家庭环境:

孩子生活在特殊的家庭中,爸爸妈妈忙于工作,

 

平时孩子是由爷爷奶奶带的、教育的,凡事都顺着他的性子,由

 

他胡闹,任性地为之。

 

2、嫉妒的心理,当别的孩子说起自己的爸爸妈妈时,他还会

 

显露出厌恶的、烦躁的情绪。

有时他对同伴动手,可能想引起别

 

人对他的关注吧!

 

那么,针对这类孩子,我们该如何来帮之改正呢?

 

首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教师应该对儿童一视同

 

仁,尽可能给予每个幼儿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不以自己的喜恶

 

影响幼儿与同伴的关系,即使幼儿有一些行为问题,也应该把它

 

看作是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

耐心去引导、教育,

 

而不能因此去歧视、甚至冷嘲热讽幼儿。

这样做只能加剧幼儿攻

 

击性行为,同时,幼儿也从教师的身上学会敌意、冷淡等不良的

 

情绪情感,不利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纠正。

 

其次,让幼儿学会分享和懂得谦让。

在幼儿园里,攻击性行

 

为主要是由于独占争抢玩具、图书、椅子而引发的,因此,作为

 

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在环境布置、主题活动、一

 

日生活渗透分享和谦让教育,例如,让幼儿带糖果、蛋糕来幼儿

 

园过生日,体验分享后的快乐,通过故事《谁撕的书》《小羊过

 

桥》,懂得同伴之间不谦让所造成的后果,班上买了新玩具让幼

 

儿讨论在人多玩具少的情况下,如何才能都玩到新玩具。

通过一

 

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学会等待、分享和谦让。

 

再次,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避免无谓等待。

作为教育工作

 

者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避

 

免无谓的等待环节和时间,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如

 

果等待的时间过长,幼儿就会无所事事,容易出现矛盾和冲突,

 

教育者在组织活动时要做到:

一日活动动静交替、室内室外交替、

 

集体活动和小组活动结合,尽量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这样,幼儿有事可做,攻击性行为的发生频率就会降低了。

 

最后,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

针对幼儿家庭教育中

 

存在和出现的问题。

教育者有责任帮助家长转变教养观念,树立

 

正确的儿童观、发展观、亲子观、成材观,并通过家长学校、家

 

访、家长园地、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使家长

 

掌握科学育儿的内容、原则和方法,提高教养水平,因人而异地

 

对幼儿进行教育,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总之,作为幼教工作者,应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遵循其发

 

展规律,多看幼儿的优点,以正面教育为主。

并善于抓住教育的

 

契机,因人而异地进行教育。

这样,就能使攻击性较强的幼儿也

 

能转变为积极向上的好幼儿。

 

幼儿园分享行为的培养教学随笔【第五篇】:

分享才会快乐

 

在生活中,幼儿经常会以自我为中心,所以,有的幼儿会认

 

为:

“我喜欢的东西就是我的!

”存在着这些想法的幼儿,显然

 

不会受到同伴们的欢迎,这更不利于他们健康的成长。

 

今天,美娟小朋友玩着玩着就哭了,我走到她跟前,问她:

 

“你为什么哭啊,你看一看,别的小朋友都玩的很开心啊。

 

她说:

“她们都不和我一起玩,还要我的玩具。

 

可是,其他小朋友却说:

“他不给我们玩她的玩具,我们就

 

和她一起玩!

 

于是我说:

“那请你把你手里的玩具和大家一起玩,好吗?

 

可她还是不太愿意,于是我对着其它的小朋友说:

“来,娟

 

娟现在要和大家一起玩玩具,你们和她一起玩,好不好?

 

小朋友都说好,还请她过去坐,她把玩具分给其它小伙伴们

 

玩,大家一起开心的玩着。

 

游戏后我问美娟,你觉得和大家一起玩玩具开心还是一个人

 

拿着开心,她说:

“一起玩很开心!

”还表示下次要带自己的玩

 

具来请小朋友玩。

 

在区域游戏和角色游戏活动时,有的小朋友经常和大家闹得

 

不愉快,这时,他们不是哭就是发脾气,老师怎么安慰怎么劝,

 

他们都高兴不起来,常常是因为这些小朋友抢了别人的玩具,或

 

者东西都拿在自己手里,别人都玩不到了,使其他是小朋友对他

 

产生了意见,虽然和他们商量了,但他们不愿意和大家交流和沟

 

通,这样小朋友都不敢接近他。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

 

幼儿不喜欢分享自己的玩具,是社会交往意识不成熟的表现。

 

作为老师,我们一定会及时进行干预,逐渐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引导幼儿多参与集体活动。

我们要耐心地与幼儿交流谈心,

 

让幼儿换位思考,引导幼儿与其他小朋友交换他所喜欢的玩具,

 

并对他的转变予以赞美,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进而鼓励幼

 

儿融入集体。

 

引导幼儿学会分享。

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该幼儿

 

意识到分享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品质,懂得分享才是快乐的。

 

及时和幼儿家长进行沟通。

我们可以客观地告知家长孩子在

 

幼儿园的真实情况,并进一步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共商教育策

 

略,帮助幼儿学会分享,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面对孩子的“自私”行为,我们要想

 

尽一切办法,消除孩子的不良习惯,让孩子懂得分享,明白学会

 

分享才会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