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湖南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0357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湖南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数字湖南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数字湖南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数字湖南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数字湖南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字湖南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docx

《数字湖南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湖南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字湖南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docx

数字湖南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数字湖南”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摘要:

随着网络经济、知识经济蓬勃发展,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演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数字湖南背景下,我省各行各业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既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迫切要求,也是提高当前财务管理水平、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深化财政各项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文中就在“数字湖南”的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信息化机遇,改革体制和机制,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

数字信息化财务管理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美、日起源的信息化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席卷全球,深刻而长远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网络经济、知识经济蓬勃发展,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演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原发式、以日本为代表的追赶式和以印度为代表的跨越式三种信息化发展模式。

我国信息化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采取了一种有别于传统跨越式模式的新型跨越式发展模式,突出体现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以及规制环境的建设等方面。

这就决定了政府在我国信息化发展中的主导而又微妙的作用。

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了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的考验,披荆斩棘,一路走来。

2010年8月17日,在省委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周强明确提出要建设绿色湖南、创新型湖南、数字湖南、法治湖南“四个湖南”,唱响两型名片。

绿色发展、创新驱动、数字引领、法治保障成为湖南新时期的总体发展战略。

数字湖南背景下,我省各行各业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深入运用,使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日益向以集权为特征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转变。

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既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迫切要求,也是提高当前财务管理水平、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深化财政各项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数字湖南”的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信息化机遇,改革体制和机制,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就成了当前摆在学术界和实务界面前的一个焦点问题。

笔者作为一名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者,将就这一问题展开有益的探讨。

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1.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涵义

迄今为止,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界定有多种不同的描述和角度。

笔者以为,所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事业单位按照国家相关方针、政策、法规以及财务制度和条例的规定,组织实施各项财务活动,并对财务业务和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和评估等行为的总称。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环节。

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涵来看,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评价、财务内部控制、资产管理、财务监督等主要内容。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历程,以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阶段:

一是基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理论以及经验的单位经济核算、财务监督与控制;二是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的信息化财务管理。

解决单位内部和外部的财务流程对接和数据传递,并以基于财务信息集成和共享的辅助决策支持系统(DSS)来促进财务状况的科学分析和决策。

由此可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就是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会计电算化为基础,以信息网络为平台,以各项财务管理数据的优化整合为途径,以提升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为目标的系统工程。

从这个意义上讲,财务管理信息化是财务管理在载体、介质、手段、模式、理念、环境等层面的具体实践和革新。

它既包括账务处理、工资管理、财务报表、固定资产管理等财务核算业务的信息化,也包括预算编审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政府采购管理系统、网上银行系统等分析决策管理信息化。

1.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态势

我省行政和事业单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推进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改造。

经过多年努力和实践,在信息化平台、管理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1.2.1财务管理信息化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当前,我省大多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已步入网络化财务管理阶段,行业和系统内部构建了大量的财务信息网络平台,诸如金蝶、用友等大批知名专业财务管理软件得到广泛运用。

以我省财政信息化改造为例,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按照“资源整合、信息共享、节约资金、安全高效”的要求,强化了财政管理信息化支撑体系的建设,为财政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提高了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由一个纵向联通省、市、县、乡,横向覆盖各财政收支单位的大型财政信息专网基本建成,为全省财政信息化建设构建了有力的支撑平台。

1.2.2财务管理模式与职能逐步转变

财务管理信息化改造使传统财务管理模式逐步转变。

财务信息生成、传输、管理目标等方面已发生了明显的变革。

就信息生成而言,已由手工编辑凭证转向电子账簿、报表;就传输而言,已由纸质报表人工报送转向网络环境下的实时、远程、快捷传递;就目标来说,已由表象数据记录转向信息自动汇集和分析。

财务管理模式的逐步转变,推动了财务管理职能由单一的管钱管账转向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单位全面综合管理。

伴随财务管理模式与职能的逐步转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益也得以明显提升,信息化稽查和审核手段的引入,层级分明、权限规范的财务专用网络的运用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强化了财经纪律,减少了财务违规行为。

1.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1.3.1财务管理信息化规制环境不健全

总体来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和环境层面还不适应信息化的要求。

管理方式与信息系统的脱节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信息化改造的效益。

这主要表现在:

(1)部门预算管理制度执行不规范。

尽管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逐级实行了部门预算制度的“零基预算”管理模式,但由于事业单位缺乏成本效益考核的内在要求和强力机制,导致很多单位领导和财会人员不重视预算编制和执行。

(2)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尽管我国相继出台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但操作层面还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资产配置评估缺乏相关配套制度。

(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主要是针对企业制定的,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缺乏强制力和可操作性。

(4)内审监督制度难以实施。

由于人员编制、经费以及管理体制的制约,大部分事业单位没有独立的财务内审监督机构,内审监督缺乏权威性和独立性,无法有效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

1.3.2财务管理信息化改造实效尚待提高

迄今为止,我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改造仍然存在程度参差不齐、财务信息化基础不牢、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诸如:

信息化改造需求不明确、规划不统一;财务信息化网络平台功能框架不合理、逻辑设计不严密;财务信息的利用率和整合程度不高,不能实现及时的共享和传递;财务信息化软件不够稳定可靠,影响业务正常运行;财务信息化系统安全防范不严、漏洞频发;财务管理人员信息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能匮乏等一些列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财务信息化改造的实效。

1.3.3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财务管理信息化改造需要高水平的财务信息化人才作为支撑。

而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缺乏既精通财会专业知识,又懂得网络信息技术、具备现代财务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知识结构上的缺陷导致了财务管理信息化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达不到应有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管理人员观念难以转变。

仍然停留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阶段,不适应信息化需求;

(2)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难以独立解决常见的甚至是非常简单的系统故障,导致业务运行受挫;(3)缺乏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整体认知。

不明确本单位财务信息化改造到底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不能客观分析和评价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优劣,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2“数字湖南”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挑战

2010年8月,在省委工作会议上,周强书记提出了“四个湖南”的战略。

“数字湖南”成为湖南省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

在“数字湖南”提出后,全省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加快了财务管理信息化改造的进程。

正确理解“数字湖南”的内涵,将有助于明确“数字湖南”建设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的挑战。

2.1“数字湖南”及其基本要素

那么,到底什么是“数字湖南”呢?

尽管2011年底,我省数字湖南建设纲要已经颁布,但事实上关于数字湖南的内涵并没有官方的权威的解读和界定。

依笔者之见,所谓数字湖南就是以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为基础,深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全面提升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水平,带动湖南转型升级的动态系统工程。

这一定义阐述了“数字湖南”的五个要素:

(1)“数字湖南”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

(2)“数字湖南”的条件是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3)“数字湖南”的核心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4)“数字湖南”的保障是规制环境的驱动;(5)“数字湖南”的目标是向信息社会转型。

数字湖南不是一个静态的、孤立的目标或系统,我省的信息化进程一直在为数字湖南添砖加瓦。

2.2“数字湖南”的提出背景

了解我国信息化发展模式和历程有助于从本源层面理解“数字湖南”的提出背景和内涵。

我国信息化从发展模式来看,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信息化。

早在1997年国家信息化指导方针中就明确了“国家主导”,这就决定了我国信息化发展中政府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

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信息化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迄今已经过了准备、启动、展开和发展四个阶段。

正是因为有了政府主导这个我国信息化最根本的理论框架和最深刻的现实环境,才使得“数字湖南”的提出成为了政府主导型信息化的必然产物。

再加上物联网产业的迅速兴起、微观层面的数字湖南地理空间框架要素系统的构建,构成了“数字湖南”的三大提出背景。

2.3“数字湖南”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从数字湖南的内涵来看,我们不难分析出数字湖南建设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改造提出的挑战。

笔者以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要求有更高的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和技术

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改造而言,数字湖南建设意味着单位财务信息系统要与全省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起来,实现地域、部门机构名称、行政区划等信息与对应财务数据信息的多维度、多层面查询和归集汇总。

财务信息化改造在整个数字湖南系统建设中显然是一个应用系统,这意味着全省事业单位既有的财务信息化系统一方面要与GIS等信息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还要实现与地理空间框架要素系统的对接和数据转换。

显然,无论是从信息基础设施需求角度,还是从技术需求角度来看,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或促进相关应用系统的升级转换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有技术难度,又有巨大的资金需求,更面临相关财政管理体制机制以及机构管理体制的巨大转型压力。

2.3.2要求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财务信息整合共享

如前所述,数字湖南的必备条件是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要实现全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一张图”的目标,就必须在财务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报表编制、科目设置、财务核算、资金划拨等方面实现跨单位、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信息整合共享。

这意味着财务数据信息的整合共享范围更大、层次更高,毫无疑问,阻力和障碍也将更大、更深。

要实现这一目标,至少要完成三大任务:

一是不同单位、不同行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共享。

包括不同账务科目的转换和对接,不同类别财务数据的相互识别和兼容,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联通等。

二是各类财务信息系统与地理空间框架要素系统的对接。

实现财务信息系统对内共享,对外归集统一。

三是不同级别、不同类别财务信息系统的共享权限和管理权限的界定。

建立健全信息安全防控体系,明确管理权限,防范财务风险,确保财务业务的正常安全运行。

显然,要完成这些工作目标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力能够达成。

2.3.3要求有更完善的信息化规制环境

信息化规制环境是数字湖南建设的保障。

我省在信息化建设的规制环境方面有一定的先行经验。

2004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湖南省信息化条例》就是全国最早的地方信息化法规。

但目前,我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确缺乏相应的政策、文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指导。

从前面的阐述来看,要真正推进数字湖南的建设,加快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改造就必须更加健全和完善信息化规制环境,进一步理顺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优化财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制定出台更多符合省情、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财务管理法规、政策、条例和文件,对财会核算、内部控制、会计监督等作出细化的规定。

尤其是要加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方面的政策法规建设,为促进财务信息系统的共建共享提供法规政策依据和保障。

同时强化稽查审核力度,加大违规财经行为和违法乱纪财务活动的惩处力度。

强化财会人员以及单位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的法制意识。

2.3.4要求财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更深入更规范

数字湖南的核心就是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

信息化的实质效益也源自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不可否认,当前我省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改造实践中仍然存在资源闲置、系统功能利用不全、财务数据编报不齐等问题。

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软件只使用了其中的账务报表编制输出、会计凭证录入等简单功能,而财务审计、账务统计分析等功能尚未使用。

覆盖我省省直行政事业单位的“金财网”在实际使用中也主要局限于相关报表数据和支出项目的上报。

这些都是典型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全。

另一方面,从财务信息系统的共享角度来看,大量的财务数据需要统一格式、规范输入输出标准,扩充数据项目内容。

这些都意味着财务信息资源需要更深度的开发利用和更严格的规范。

3“数字湖南”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如何抓住“数字湖南”建设机遇,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变革呢?

笔者参照有关理论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

众所周知,技术与制度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当前我省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改造中依然存在较严重的重“硬”轻“软”问题。

即重视技术层面的应用,忽视软环境的改善和规范。

如前文所述,我省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预算管理、内部控制、资产管理等方面的政策规制环境还不完善,还缺乏相应的科学管理思想和理念,还有很多不适应信息化变革的观念和认识。

因此,转变管理思想,建立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模式,健全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制度建设是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改造实效,促进数字湖南建设的首要任务。

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国家现行财经法律、制度为蓝本,建立健全适合本单位实际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办法、会计制度等是有效的途径。

要逐步推进由重“硬”轻“软”向保“硬”重“软”的转变。

3.1.1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既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又是资金运转周期的逻辑起点。

对事业单位而言,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是否严格直接影响到财政年度内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履职进程。

因此,要完善预算的编制和管理,要坚持科学、合理、真实、透明编制预算。

此外,还应严格控制预算,包括预算实际执行和变更。

强化预算约束机制,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对预算的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问责,防止随意超预算,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做到按财政的预算批复执行,严格控制不合理的扩大预算范围等行为。

各事业单位可以参考这些相关规定和文件,制定本单位适用的预算管理办法。

3.1.2强化资产管理制度

财政下拨资金是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

相当一部分财政资金是通过项目建设的形式拨付的。

项目经过建设后,以固定资产的形式作为资金价值的体现和存续。

因此,加强和完善资产管理,既是对全体纳税人的负责和尊重,也是维护财经纪律、彰显资金价值的要求,更是促进单位良性稳健发展的基础。

加强和完善单位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联动,责任到人。

将资产管理制度和预算管理制度相结合、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联动实施、把资产管理作为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

明确资产管理机构或各部门资产管理职责,健全完善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严格授权批准制度和资产使用、保养、维护制度。

二是严格资产清查和核实制度。

完善资产清查的工作目标、范围、内容以及方法和程序。

对单位各种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核对和查实。

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落实责任到人。

3.1.3健全管理内控制度

(1)加强内部监控制度。

按照不相容职责相分离的原则,设立财务管理相关岗位。

明确岗位职责、强化内部监控,保证各职能部门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内在相互牵制机制,以此促进财务信息的客观、真实和可靠。

具体应包括:

所有会计事项应由两人以上经办;审批与经办分管;钱、物、帐分管;对会计业务进行稽核等等。

(2)完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自2000年7月1日以来,以国家监督为主体、以内部监督为基础、以社会监督为外力构成的“三位一体”会计监督体系业已形成。

“三位”即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

“一体”则是指各层次监督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作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而言,由于其具有为单位自身发展目标服务、监督及时且全程、监督人员熟悉情况等固有特点,而被寄予厚望。

对于严格监督、依法依规依程序审核的财会监督人员和机构给予一定的政治荣誉和物质激励。

让财会监督人员有依靠、有力量、有奔头、有职业安全感、荣誉感、责任感。

(3)加强外部监督制度。

外部监督机构主要是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

我省财政部门近年来明确了财政对行政事业单位有关财务事项的监督稽核的具体方式、程序、范围和原则;审计部门也先后出台了审计署关于印发《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规定》的通知、《湖南省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行政事业单位财经审计工作进行了一些规范。

但是总的来讲,财政和审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稽核仍比较乏力。

同时,还可以扩大监督形式和载体。

比如对一些重大项目或资金去向适当引入新闻媒体的监督,利用新闻媒体的信息传播主渠道和广覆盖面优势,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对相关事业单位和财务管理机构形成强有力的舆论约束氛围。

3.2提高信息网络建设的实效

信息化的第一要旨就是“实”,既凸显信息化改造实效。

信息化实效从何而来?

其逻辑起点当然是信息网络平台这个本源。

从“数字湖南”建设的角度来看,其基础正是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和网络平台,加大技术投入既是强化数字湖南的基础,也是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直接举措和必然途径。

下一步应提质优化财务信息网络平台、加大信息化改造力度,增强财务信息化实际需求,提升信息化改造实效。

3.2.1强化财务信息网络平台建设

财务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单位内部财务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二是以各级财政部门为核心的覆盖一定地区的财政信息专用网络平台的完善。

(1)单位内部财务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应突出两大重点,即提质促稳和统一标准。

所谓提质促稳是指进一步提升单位内部财务信息网络平台的综合性能,同时促进财务应用系统的可靠与稳定,强化信息安全。

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信息网络是按100M局域网架构建设的,但是其中很多单位的网线铺设、机房环境、中继和交换设备等并不达标。

有些单位的财务网络和专用计算机直接联入了国际互联网,且未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因此,下一步要逐步替换升级相关设备,严格按相应的技术规范建网铺线,提升机房环境和标准,增强整个网络平台的技术性能。

在财务应用软件方面,一方面要强化软件开发商或系统服务商的售后服务机制,确保快捷畅通的售后技术支持与服务体系。

与软件开发商或系统服务商签订售后服务合同,强化服务条款,明确违约责任,以此来保障财务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转。

另一方面,软件开发商或系统服务商应及时升级更新产品,加强用户信息反馈收集和互动,加强后续服务,不断提高财务软件或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产品的瑕疵,降低各种操作风险。

自连入省财政厅“金财网”专网后,各项财务业务的报批、呈送,各类项目资金的划拨以及申请审核等,均通过财政专网进行,有效地保证了财务业务的规范性、透明性,提高了财务运作效率。

(2)各地区财政部门作为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主管机构,其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不仅关乎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也直接涉及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业务流程对接和审核。

因此,其财务信息化建设更应强调资源整合、标准制定及综合监管。

资源整合方面,根据财政部相关文件的规定,要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数据库和统一组织实施。

以新中大公共财政管理软件为支撑,构建统一的软件应用平台。

统一数据口径、开发标准、数据库、编码体系和技术平台。

建立了涵盖部门预算、指标管理、政府采购、工资统发、会计核算等领域,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国库集中支付为核心的一体化业务系统。

规范了审核流程,完善了分析评价机制,促进了依法、科学透明理财。

各级财政部门完全可以借鉴这些先进有效做法,大力推进资源整合。

标准制定方面,应尽早研究财政信息专网与数字湖南地理空间框架要素系统的对接,统一数据交换标准和编码体系,尽早实施异构数据库的转换。

综合监管方面,则应大力推进财务管理集成式信息化系统以及专用功能平台、应用系统的建设,比如灾备中心、财会综合监审系统等。

目前,我省已在长沙市财政局建设同城数据灾备中心,在邵阳市财政局建设全省财政数据异地灾备中心。

下一步要加大财会监督、预算审核等专用系统的开发建设力度。

3.2.2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实际需求

增强信息化改造实效有很多途径,其中最根本的因素就在于明确单位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

为什么现在很多事业单位的财会管理人员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缺乏内在动力甚至不感兴趣呢?

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以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真实需求不明,或者说信息系统的设计目标与单位财务业务的实际需求有较大的偏差。

在笔者看来,信息化的实质效益是建立在真实有效的需求之上的。

真实有效的需求是信息化的逻辑起点。

纵观当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信息化需求不明确导致的。

即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目的、途径、范围、功能、对象等不明确。

很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本身并不清楚本单位、本部门的财务信息化改造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化系统,不知道信息化改造要达到什么效果,不知道信息化改造究竟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很多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化是由上级主管部门主导并推行的,本单位只是被动接受。

相关财务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和设计目标毫不知情,更谈不上提出要求、量身定制了。

某种程度上讲,相当多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造是“被信息化”。

这显然会挫伤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消极应对,从而进一步抵消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实效,削弱了信息化的功能。

因此,笔者认为,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改造进程中应充分听取财务人员的建议和意见,相关软件开发商和系统服务商应多下基层,多进单位,多沟通,多了解事业单位财经管理体制和具体运作模式,从而在软件功能框架、具体业务细节、人性化操作、标准化输出等方面开发出更契合事业单位实际需求的产品和平台,从而在技术层面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改造的实效。

3.3保证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

安全问题是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前提保障,是重中之重。

没有了安全,再好的信息化系统也是纸老虎。

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改造中碰到的安全问题包括开发维护、系统操作、技术漏洞、安全意识、规章制度以及不可控的安全事件等。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和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3.3.1增强安全理念

纵观近年来事业单位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当事人的安全防范意识淡薄造成的。

这就要求财务管理部门一定要强化安全意识,树立安全操作、遵章运行的理念。

目前,绝大多数财务管理人员并非计算机科班出身,计算机和网络专业知识极为有限。

因此,这就更需要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各项安全规章,比如禁止财务专用计算机接入国际互联网、不用专用计算机玩网络游戏、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开启实时监控并保持实时升级,财务网络应专网专用、给专用计算机安装隔离卡等一般性的安全意识和常识。

同时,要制定和出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操作规章,明确约束和奖惩机制,定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