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儒道两家思想浅谈当代大学生人格培养读后感.docx
《从儒道两家思想浅谈当代大学生人格培养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儒道两家思想浅谈当代大学生人格培养读后感.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儒道两家思想浅谈当代大学生人格培养读后感
从儒道两家思想浅谈当代大学生人格培养
前言
目前,我们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都在快速发展,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社会出现了很多问题,类似诱拐女大学生、拐卖儿童、虐待动物、恶性杀人、恐怖袭击等等社会问题频发,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而道德沦陷、信仰缺失也是其中一个因素。
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丰富,然而人们也很容易受到焦虑、浮躁、孤独和空虚等负面情绪的困扰,人群中患有抑郁症和强迫症的人越来越多,比以往更为普遍,不仅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痛苦,也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甚至也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例如自杀、犯罪等。
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也不免受社会的影响,而作为高校大学生,从我们身上也折射出了当前社会群体的一些病态,很多大学的氛围总少了那么些厚重感的积淀,严谨务实似乎正在被一种浮躁的学风所侵蚀,学生热衷于投机取巧,学术研究造假作弊、盲目攀比、追求享受等现象屡见不鲜。
因此,为了扭转大学的氛围往正常方向发展,恢复大学本该有的严谨务实作风,有关部门和管理层应该引起重视,我觉得开设人文经典课程,引导高校学生研读人文经典不失为一种良好的举措,是十分有必要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而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家和道家思想,是有很多精华值得我们吸收借鉴,养成为浩然之气的。
正文
提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哲学,很多人的脑海里马上就浮现出孔子和老子这两位伟大的思想人物,接着便会想到儒家和道家的人生哲学,其实这两种思想都曾一度为帝王所推崇膜拜,修行二者兼能使人独善其身,又能用以兼济天下,陶冶人之情操,指导人之行为。
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要从中吸取智慧,也许我们目前还在学校没法兼济天下,但是我们应当利用在大学期间的宝贵时光好好独善其身,除了学习好专业知识外,我们更要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拒绝做高学历低修养的人,要时刻以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为自己将来有机会兼济天下打好基础,立志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
如若走上了政治道路,更要身在其位谋其职,清正廉洁,拒绝腐败,做人们真正的孺子牛,真正为人民谋幸福。
接下来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从儒家和道家的一些思想出发,根据个人理解,我们高校学生人格培养可以从中吸取借鉴的东西。
因本人阅历有限,理解得可能也不到位,如有失偏颇希望读着能够指出来,我愿和读者一起学习探究。
(一)从人生观的培养方面——儒家的阳刚之气和道家的阴柔之风,刚柔并修
说到儒道两家的外在特征,我个人很容易就会想到儒家学说具有一种很明显的阳刚的特征,例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又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字里行间都给我们以一种阳刚之气,再如儒家代表作《周易大传》中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是儒家所主张的人生态度,很正面,很积极。
作为大学生,我觉得这样的一种人生态度应该成为我们的追求,大学的教育也要帮助学生树立这种意识。
放眼现在的大学生,很多人盲目追求舒适优越的生活,刻意追求高大上的东西,同学与同学之间虽没明说却也在暗地攀比。
很多人乐此不疲的追求物质丰富的生活,却不愿吃苦,宁可拿着家里的钱心安理得地花着,也不愿意自己去做兼职赚取生活费。
其实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清楚现在自己所花的钱主要是由父母支持,我们应该考虑到父母的赚钱的不容易,即使家庭富有,也不应该随意挥霍,应该自立自强,而不是刻意追求外在的虚荣。
学会做人,学好知识,掌握技能,完善自我,才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
道家学说则具有一种阴柔的特征。
老庄道家思想强调“无为”,倡导“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理念,在现代生活中,这种思想仍然是可以取其精华以指导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
大学生的身心尚处于发育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三观也都还在形成中,尤其在当今这个价值观比较混乱的社会,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影响而感到困惑和迷惘,针对大学生的这个特点,用道家思想“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思想来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值得尝试的。
众所周知,“道”是道家思想的核心,道家对于“道”和“自然”的推崇是至高的,所以他们非常重视顺应自然、效法自然,认为这样才能达到天人合一。
在道家文化中“道”是世界的本源和根本规律,虽然看不见,但是却存在于世间万物之中,支配着一切客观事物。
可以说,道家的这种思想对我们当代大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启示是,要看到受教育者个体之间的差异,不能千篇一律,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尽量根据个体不同的性格、心理特征来进行引导和培养,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人的个性,而不会扭曲人的个性发展。
毕竟五根手指头伸出来并不是一样长的,我们的人格教育不该像印模那样,还是存在差异的。
接受具有不同特性的个体,引导其去发展,这才是真正有利于个体的教育。
(二)从生命观的培养方面——儒家的“修身为本”和道家的“致虚守静,性命双修”
儒家向来重视道德修养,“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把修身作为实现理想人格的主要途径,而修身就是自我的完善,通俗来讲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要“学会做人”,明白如何处世。
不得不说,做人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大学里面不仅要学会知识,更要学会做人,以后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要知道懂得如何处世、处理好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同学似乎并不重视,他们忙于自己个人的生活,追求个人的舒适,往往容易忽略别人的感受,甚至把追求个人的享乐作为最高追求,尽情纵欲,而且许多人宁愿宅在宿舍煲剧、玩电脑游戏也不愿意出去进行体育锻炼,即使体重偏高也不想减肥,这不管是对身体还是对心理都是不利的。
其实在孔子看来,人的生命是很短暂的,我们应该重视人的生命,“未知生,焉知死”,他告诫人们要把握生命的真谛,注重养生。
我们身为大学生应该认识到生命的短暂,要知道大学的时光很快就会过去,而且在大学的时候空闲时间还是比较多的,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发展和完善自己,不管是知识技能还是体型塑造、追求健康等,而当我们进入社会工作时,我们的空闲时间肯定少了很多,而且心态也会有所变化。
如果贪图享逸,在大学期间不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纵欲自毁,那么我们的生命就很可能如危墙一般容易经风一吹便瞬间倒塌,不管是心理承受能力弱还是体质差,都不利于我们往后的工作。
只有克服消极怠惰的心理,懂得养生,学会自理,才能够发现生命的真谛。
从道家的角度来讲,道家也强调我们不要过分追求身外之物而让自身受害。
目前的中国的大学管理给了我们大学生很大的自由,事实上这与当今强调给大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并不违背,然而这种做法也存在着弊端。
据我观察,很多大学生费尽千幸万苦从高中跳进了大学这个圈里,他们都有一种被释放的感觉,然而这种释放感也可能使学生放纵了自己。
比如在我身边,有好多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吃喝玩乐,甚至通宵打游戏机、看剧等等,他们的作息毫无规律,这对身体是不利的,而且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而道家的“致虚守静,性命双修”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重视身心的健康发展,老子以三个反问来呼吁我们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与生命,“多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失孰病?
”强调人们不要把身为之物看得太重,最终损害的是自己的身心健康,假入生命不在了,有那么多东西又有何用?
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因为贪图一时的快乐而毁了自己的人生,甚至也曾有新闻报道有大学生通宵玩游戏最后猝死,我觉得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
(三)从义利观的培养方面——儒家的“义以为上”与道家的“知足不争,崇俭抑奢”
在义利观方面,先秦儒家主张要以义治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的学生子路向他求教说,修德之人是否崇尚悍勇刚猛,孔子回答道:
“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由此可以看出,儒家认为义乃立身之本,是行为之最高标准,是言行准则。
其实孔子不仅严于律己,而且也要求人们严格做到:
凡事合于义就可以放心大胆为之,不合义则连想也不要去想。
这在大学生的人格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当前中国的大学教育中功利化色彩浓重,许多学生功利心太重,甚至为了得到好成绩或者得到出国推荐资格等等而不断地讨好老师,拉近乎,这种急功近利,违背道义的做法是非常有害的。
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曾说:
“我们的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我们的教育体制,正在培养大批这样的‘有毒的罂粟花’。
”此番话真是一语中的,引人反思。
又如,近年来苹果手机盛行,很多大学生为了面子盲目跟风,于是不惜花大笔钱入手。
然而在我身边,有些同学其实家境并不宽裕,却也吵着家里给他买五六千元的苹果手机,其实这对经济能力不强的父母来说真的是很有压力的,这种行为真的很不孝,极大地忽略了父母的感受,显得很自私。
从道家的角度上来说,老子认为,过分的物质欲将带来祸害,“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对于物质的追求应该以自然的需求为限,强调自足自得,告诫人们“自胜者强,知足者富”这对当今很多大学生的拜金主义思想简直是当头一棒,不得不说,现在我们社会似乎陷入了一种病态中,总是喜欢以一个人赚的钱的多少来论英雄,这也导致很多大学生盲目追求高薪工作,认为高薪的工作才是最好的,于是很多热门行业便挤破头,而冷门专业却很少有人愿意涉足,然而我们应当明白,即便是冷门专业,也有它存在的价值,社会也是需要这类人才的。
我想说,大学生应该树立好正确的义利观,不能盲目追求物质富有,要知道凡事都有个度,一旦超过了这个度就容易引发各种问题,不能让物欲的膨胀蒙蔽了我们进取的眼睛,堵塞了我们发奋的心,让本该在拼搏年龄的我们却选择了安逸。
结束语
研读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从未停止,我们应当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进行取舍。
大学里的人文经典教育不可缺失,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经历了历史的考验和科学的斟酌,为了培养大学生的人格,发扬儒家和道家其中的思想是非常必要的。
希望学校的人文经典教育越办越好,“不坠青云之志”,不沦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