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0098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docx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清照词两首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docx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篇一: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课标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掌握意象的一般内涵。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注释,疏通词的大意。

(2)有感情地诵读,在品读中体会和品味词的意境。

(3)结合李清照的生平,把握词的主旨。

3、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词句品读和场景再现,体味词人的情感。

(2)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掌握词中意象的深刻内涵。

(2)熟读成诵,在阅读中品味古典诗词的美感和词作中抒发的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音乐好听吗?

感觉怎样?

有谁愿意说一说这首曲子吗?

明确:

这首曲子叫《二泉映月》,是我国著名的民乐,瞎子阿炳用他如泣如诉的二胡声演绎了人世间的悲凉。

静静地听,人们莫不为之动容,这是用音乐表达悲愁的经典。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用文字表达愁苦的经典。

二、知人论世

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之一。

她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是著名的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李清照从小就耳濡目染,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会词。

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

赵明诚热衷于金石的研究,李清照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幸福美满。

公元1125年,金入侵宋朝。

两年后,北宋灭亡。

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她一家被迫南迁避难。

两年后,其夫赵明诚在赴官上任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伶仃一个人。

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遭受了一连串的打击(国破、家亡、夫死、半生收藏的金石丢失殆尽等)。

她的作品也分为前后期,前期多写闺中生活的情趣和大自然风光,风格清新明丽;后期多反映战乱痛苦的生活,风格沉郁凄怆。

三、整体感知

提问:

《声声慢》和《醉花阴》,哪一篇的情感更能打动你?

哪一篇是她后期的作品?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

《声声慢》是她后期的作品,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等句子都可以看出来。

四、具体赏析

1、根据自己对词的理解,用适当的语调吟咏《声声慢》。

例如:

“还”的读音要注意;开篇一系列的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须慢读,要读出孤单之人的怅然若失,以及寻找无果的失望,体现环境的冷清;“怎一个”须重读,旨在强调悲愁之多、痛苦之深;“点点滴滴”、“独自怎生得黑”须读出伤和痛的感觉。

2、在《二泉映月》的背景音乐下,再次有感情地朗诵全文。

3、提问:

词中哪些句子给你的感触最深?

(落实到具体的字词)

例如: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开篇的这句话一连使用七个叠词,在平平仄仄中增添了语言的美感,成为妇孺皆知的名句。

除此外,“寻寻觅觅”侧重于动作描写,表现了寻觅之人的心神不定和怅然若失;“冷冷清清”侧重写环境,寻觅无果,周围冷清的环境使得人越发的孤单寂寞,唯有形影相吊;“凄凄惨惨戚戚”侧重人的心境,是多么的凄惨、忧伤和绝望。

(2)“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一群大雁从天上飞过,唤起了自己的伤心的事情,这好象是旧时与丈夫一起时看过的大雁,这里有她思念,也有以往的美好时光和现在的凄凉、愁苦之情!

(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雨,淅淅沥沥地一直到黄昏都还没有停,雨水雨水一滴一滴地打在窗边的那棵梧桐树上,滴答、滴答地作响,是悲痛,是欲绝,与其说是雨打梧桐,不如说是雨一滴滴地落在词人的心房之上!

在古典诗词里,“雨打梧桐”是忧伤的象征。

5、请一个女生朗读《醉花阴》。

6、提问: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感情?

(用原文作答)

明确:

也是愁,从首句“薄雾浓云愁永昼”得知;或者说是悲伤、愁苦,从“莫道不销魂”可知。

7、提问:

你怎样理解这种愁情?

它和《声声慢》中的“愁”是否一样?

明确:

两首词的愁情都是通过典型意象来传达的,而且有一个意象还是共有的,找找看,是什么?

是“黄花”。

但是意象的意蕴和表达的愁情都是不一样的。

《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此时的她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半生收藏的金石丢失殆尽等一连串的打击,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和孤独之感一起涌上

心头,正像“怎一个愁字了得”所说的那样,这些痛苦、这些悲愁不是一个简单的“愁”字所能概括的,也不是语言所能形容的,所以看到的是“满地黄花堆积”,这里的菊花已经是枯萎的,甚至是凋零殆尽的了。

而《醉花阴》是她前期的作品,尽管丈夫做官在外,重阳佳节也不能回家团聚,但是这种愁情只能算是离别的相思,是一个寂寞无聊的少妇生发的闺愁,其程度与前者相比较,差得远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到文中去找依据,恰逢重阳节,这个时候的菊花正是开得最灿烂的时节,所以才有“东篱把酒黄昏后”,边品酒边赏花的风俗,于是也才有了“人比黄花瘦”,其中的“瘦”字是清瘦的意思,还不至于憔悴。

我们可以猜想,或许写作《醉花阴》的时候,李清照感觉自己的确挺愁苦的,因为丈夫“独在异乡为异客”,空留她一人“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是当时的她恐怕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自我们的后半生居然连拥有这种闲愁的权利都被剥夺了,因为斯人已逝!

五、课堂小结

两首词中“愁”所处的位置是不一样的,《醉花阴》以愁开篇,主要描写了冷清的环境中,孤寂无聊之人从早到晚愁闷难捱的苦恼。

《声声慢》以愁结尾,用七个叠词和“旧时大雁、憔悴的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表达了国破家亡带来的深重的苦痛,最后的愁字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产生情感的共鸣!

六、布置作业

在体味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这两首词,要求熟读成诵。

附板书:

李清照词两首

【篇二: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

【教学目标】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体味《醉花阴》和《声声慢》在写“愁”方面不同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特色,以及它们所反映出来的作者在不同时期的生活经历及情感背景。

探讨李清照词中女性生命意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体味《醉花阴》和《声声慢》在写“愁”方面不同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特色难点:

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解决办法:

鉴赏、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阅读,将知识系统化;通过“知人论世”的分析,将理解深入化。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她被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

她是一个独创一格的女人,在中国词史上形成了独特的“易安体”;她是一个勇敢率真的女人,大胆地以己之情,抒己之怀;她又是一个柔情万种,愁若苦海的女人,无论是“一种想思,两处闲愁”的日子,还是动乱的时代,变迁的年华,都使她的诗歌中充满了愁绪;她更是一个豪情万丈的女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她的英雄观;她就是——李清照。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来学习她的两首词。

二、检查预习情况:

课前我们留了预习作业,下面来检查一下完成情况:

1、李清照:

(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章丘人。

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词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官至礼部员外郎,曾受知于苏轼,用意于经学。

母亲王氏为状元王供辰孙女,也擅长诗文,生长于爱好文学的士大夫家庭。

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建中靖国元年,十八岁嫁给礼部侍郎赵廷之子、21岁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赵明诚爱好收集前朝的石刻。

婚后不久赵廷升为尚书右丞(相当于现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致力于打击旧党,李格非在党争中被罢官,对赵廷之行事不满。

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

夫妇志同道合,致力搜寻亡诗逸史,古今名人书画,器物,赵廷之死后,赵氏兄弟失官,赵明诚屏举乡里10多年,更加努力访求古碑,文物。

后赵明诚又出仕,这一时期开始他们开始编写《金石录》并继续搜集古物、碑铭,一同鉴赏、考订,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随之,北宋亡。

高宗即位,赵明诚起知建康府,夫妻仓皇南逃,避居江南,这时北方大乱,青州故第十余屋的书册什物被焚。

李清照只携带小部分的文物随人群逃难,从此开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难生活。

建炎二年,李清照怀着国破家亡之痛难逃到建康。

次年赵明诚驻家池阳,只身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当李清照赶到的时候赵明诚已经病危,不久死去。

她怀着极大的痛苦敛葬丈夫,这时金兵又南侵,李清照派人将书册,金石送往洪州,准备去哪里投奔赵明诚的妹丈以避乱。

但洪州失陷,大部分的文物在战乱中丢失。

最后,在绍兴二年,从越州移居杭州,这一年冬天,金人南犯,她又自临安避乱金华,次年返回临安。

晚年,一直从事文学创作,和关心国家大事。

丈夫病卒,金石文物丧失殆尽,孑然一身,饱受国破家亡之痛,在辗转流离中度过凄苦的晚年。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

”早年生活安定,词作多为写相思之情的闺怨词。

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如《一剪梅》《醉花阴》《如梦令》。

后期:

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多描写伤时感乱,怀乡忆旧,如《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念奴娇》。

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

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

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

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

2、“闺怨词”:

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生活和情感的,但常常是男性代言,难免生硬。

李清照的出现弥补了这种遗憾,女人的口写女人的心,不仅典型而且真实。

她被成为“古今才妇第一”不是没

有道理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两首截然不同的作品,大家也可以感受一下同属婉约派的她与柳永的差异。

3、她有哪些名句?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一提到李清照,就不得不提宋词的流派。

豪放派:

苏轼辛弃疾婉约派:

柳永秦观李清照

三、词文梳理:

好,大家完成的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两首词,先来学习朗诵。

1、范读这两首词。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我发现,有些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下面有哪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下)

2、请同学来读。

(读得很有蕴味)

(李清照的词有很多,为什么把这两首词编入教材供我们学习,想必有他的特别之处,下面我们就来仔细玩味一下,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两首词,我们从以下几道问题入手)

1、分组讨论:

(1)两首词的写作时代是否相同?

两首词的主旨分别是什么?

(不同,醉花阴写于前期,是写给丈夫赵名诚的,声声慢是后期的作品。

我们都知道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家庭美满。

因此词风较明快,即使写愁,也只是“闲愁”而后期因靖康之变,夫妻仓皇南逃,避居江南,又因丈夫病卒,饱受国破家亡之痛,晚年生活孤独凄苦,因此词风哀婉,凄凉。

《醉花阴》写于前期。

丈夫游宦在外,李清照形单影只。

词的上片,作者从“永昼”的无聊和“半夜”的寒冷方面写自己的孤单寂寞,来含蓄地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下片写作者为了排遣自己的相思之苦携酒去东篱观赏菊花。

但酒不能解愁,于是看到在西风中摇曳的黄花,酷似自己因相思而消瘦的身影,就更增加了内心的愁苦!

委婉、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声声慢》词的开头用七组叠字构成了三句话,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基调,接着从秋天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等几个角度,写自己滞留南方的孤独生活和悲苦心情。

下片写黄花满地枯萎,再也无人摘取。

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

再加上白日漫长,她独自一人要怎样熬能到天黑,正值黄昏时候,又有秋雨点滴作响,这种景象,这时的情绪,哪里是一个简单的“愁”字所能概括得尽的!

体现作者那种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

(2)为了突也主旨,两首词分别运用了哪些意象?

(《醉花阴》薄雾浓云玉枕纱橱淡酒黄昏西风黄花

《声声慢》淡酒晚风归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

由此让我们想到中国古代诗歌中有很多常用意象,例如落花,流水,明月,等等,它们都代表着什么呢?

(3)两首词中哪句话最能打动你,请谈谈你的感想?

(词的末句特别为人称道: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

‘只三句绝佳’。

明诚诘之,答曰: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易安作也

“寻寻觅觅”反映词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

“冷冷清清”。

此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凄凄惨惨戚戚”,则写出了内心感觉。

由浅入深地描写出女主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

这十四个字使李清照在词史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人们称赞“造句新警”,是“创意出奇”,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最后一句,总括上文,是说在“愁”之外另有一层深意:

包括亡国之愁,孀居之愁,飘零之愁,晚景之愁,让人读后愁绪纷纷,意乱如麻。

真是处处生)

(4)同是写“愁”《醉花阴》和《声声慢》有何不同?

(1、《醉花阴》以“愁”发端,《声声慢》以“愁”作结。

2、“愁”之风神不同,人之形象迥异。

《醉花阴》中所见的愁是迷蒙而华丽的,《声声慢》中所见的愁是孤标而凄清的。

《醉花阴》描写了一位敏感多才的少妇在重阳佳节对远方丈夫委婉动人的相思之情。

《声声慢》描写了一个孤孀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乱离,孤独寂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3、“黄花”及“酒”相似,情调心境迥异。

《醉花阴》中的黄花仍不失孤芳自赏的情调和诗酒自适的潇洒。

《声声慢》中则是满地黄花堆积。

表现了词人晚年孤苦飘零的处境,隐含着对生命将逝的悲哀。

《醉花阴》中的酒是相思的载体,是才情的伴侣。

表达一位年轻贵族女子的闲愁。

《声声慢》中的酒,是凉薄的慰藉,是生存的一丝寄托,词人欲借酒暖身,却融化不了词人心头的冰霜。

4、同写秋风黄昏,写情寄意殊异。

前者是“帘卷西风”,富含想象与联想,也许远道而归的夫君翩翩而入,也许想到曾经二人双双卷帘入室;也许风解人意,催词人莫在夜凉中再作逗留?

富有诗情画意。

后者是“晚来风急”直抒胸臆,急风中,难存点滴暖意;急风中,记忆变成碎片;急风中,难理愁绪,急风中,最难将息,单薄此身流离无寄?

前者是“东篱把酒黄昏后”,黄昏,似是词人等候的起点时刻。

到了黄昏,就应彼此的心灵之约来到东篱遥相问候。

虽然思念着的人并不在身边,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爱侣之间的情意应该是可以遥相感知、心有灵犀的吧。

后者的“黄昏”似是词人苦捱的终点时刻。

好不容易才独自熬到了黄昏,但又要怎样继续熬过黑夜,则又是更深的痛苦,更大的煎熬。

所以《声声慢》中的黄昏,充满了完全的冰冷和绝望,而《醉花阴》中的黄昏,尚存一丝想象的浪漫和甜蜜。

两首词,同样是写愁,但表现“愁”的方式不同,《醉花阴》抒发的是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声声慢》抒发的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家国之愁。

诠释“愁”的内涵各异,塑造的形象也有别,这既是词人情感、生活历程的真实记录,也是时代变迁的有力佐证。

(5)对李清照的“闺怨词”你怎样评价?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

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

男性代替妇女来表情达意,总归是隔着一层。

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闺怨词”是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是说自己要说的话。

所以,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出了一道新奇的光芒

了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这在当时乃是一种很大胆的行为。

所以,有人批评说:

李清照作词是“无顾忌”地“肆意落笔”。

其实,感情的充沛、真挚,敢于正面地展露自己的行为和内心世界,正是她创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正是她的词最值得珍视的地方。

看来,大家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讨论对这两首词有了较深入的理解,下面我们跳出这两首词,将李清照的词放到更深广的领域----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来探讨一下李清照词中的的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

4、讨论:

如何评价李清照词中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以及自我发现?

作为封建时代的卓异女性,李清照的潜意识中开始闪现出“女性精神”觉醒的火花。

李清照是个纯粹的抒情词人,她以己之情抒己之怀,纵情表述自己的爱意别情、人生感悟,冲破当时女性的话语疆界,尽显了一个真正属于女性的自我,我们在古代女子的日常生活和闺怨离愁之外,看到了她们更深层次的精神世界。

这是作者精神追求的表达,是对男性话语的颠覆和超越,它超越了男权话语体系中女性只能作为世俗玩物和被观赏者的命运,由表现被物化的对象转化为表现血肉丰满、内心丰富、具有主体自尊的大写的人。

这是古代文学视阈中女性地位的重大转变也是对女性视角和女性话语自身的张扬和超越。

四、总结:

叶嘉莹说:

“我以为,学习古典诗词最大的好处就是使你的心灵不死。

希望这一节语文课能为大家打开一扇古典诗词之门,拨动心灵之弦,从而感受到古典文学中那些伟大美好的生命!

最后,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这两首词。

五、布置作业

1.反复背诵这两首词,体悟词中意境。

2.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

板书设计:

《醉花阴》:

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

《声声慢》:

死别之愁,永恒之愁,家国之愁

【篇三: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二首

教学目标:

1、学习李清照的婉约词

2、学会鉴赏及运用词中的表现手法

2、了解李清照人生经历及南渡前后词风的转变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人生经历作品内容和风格的影响

2、学会从情感和意象两个角度去鉴赏诗词

教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记忆中有这样一位女子,少女时期无忧无虑,略带娇羞,轻吟“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初为人妻,爱情甜蜜,娴静温婉,低唱“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剪梅》);再后来啊,国破家亡,丈夫死去,背井离乡,悲叹“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

岁月的刻痕在她身上沉淀出的是才华横溢的辞章。

斯人已去,却留给了我们挥不去,抹不掉的回忆。

想必大家已经知道她是谁了,对,她就是李清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清照的两首词《醉花阴》和《声声慢》。

二、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代(跨北宋和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代表作《点绛唇》《一剪梅》《醉花阴》《声声慢》等,著有《漱玉词》。

三、学习《醉花阴》

1、教师范读《醉花阴》

我们在平时练习诗歌鉴赏的时候,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特点,理解诗词有两个重要的地方,一是情感,另一个就是意象。

那么,刚刚读了这首词之后,大家认为这首词表达的是什么情感呢?

——愁

从哪句词里告诉我们的?

——薄雾浓云愁永昼

2、为了表达“愁”情,词人在上片里借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的?

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愁情情景交融重阳佳节点明时令,表明心情不好的原因“每逢佳节倍思亲”孤寂愁情秋夜凄凉身体之凉,内心之凉,独处之悲

3、在词的下片中,词人又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情感呢?

怎么表现的?

酒古人在重阳节这天有饮酒赏菊的习俗,所以词人照例“东篱把酒黄昏后”,菊的幽香盛满衣袖,此时的她触景生情,菊花再香再美,也无法与丈夫共赏;佳酿再醇再浓,也无法与丈夫举杯共饮,所以这种用盛景来抒发悲情的写法叫做什么呢?

(以乐景衬哀情)

西风萧索,渲染词人所处的环境的清冷

黄花就是菊花,菊花外形清秀,菊瓣纤长,与词人“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体态相似,引发了“人比黄花瘦”的感慨,寄予了词人厚重的相思离愁。

4、小结:

在这首《醉花阴》中,李清照借“薄雾浓云”“酒”“西风”“黄花”等意象,抒发了她对宦游在外的丈夫的相思与离愁别绪。

四、学习《声声慢》

1、接下来,我们来看她的另一首词《声声慢》配乐朗诵

2、读完这首词,大家发现,这首词在情感上与《醉花阴》有什么共同点?

——都在写“愁”

3、哪一句说明的?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一句用反问句直抒胸臆,这一切,用一愁字怎么说得尽呢?

那么“这次第”具体是指哪些情形呢?

或者说是从哪些意象里表现出来的呢?

三杯两盏淡酒——酒并非酒淡,而是愁浓晚来风急——秋风凄泠,渲染心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过雁旧时相识是伤心的由来,“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雁不正是以前常常为词人传递相思之情的那群雁吗?

可惜的是,物是人非,如今那个收信的人早已不在人世,未亡人只能空悲伤。

满地花堆积——黄花憔悴的不仅是黄花,还有自己,晚年孤苦飘零的她,再也无法有往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趣了。

梧桐更兼细雨——梧桐、雨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愁苦的一种代表,再加上连绵的秋雨,滴在耳边,更滴在心间。

4、这些意象在铺开写愁,那么愁情又是由哪一句引发出来的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词人在不停的寻觅,然而不仅没有寻回失去的美好,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悲痛,反在冷清的环境中增添了一种凄凉、惨淡、悲戚,在这一句中,词人连用七组叠词,将内心的愁情展现得绵长悠远。

接下来,她借“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秋雨”等意象来表现这种凄凉、惨淡、悲戚的情感,结尾用“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结,层层相扣,首尾相应,让人不由自主地为“愁”而悲,为“愁”而愁。

五、这两首词都在写愁,那么这两者的愁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醉花阴》中的愁是离愁,是闲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声声慢》中的愁是无尽的悲愁,是欲语还休,一言难尽的痛楚。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

联系到李清照的人生经历

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

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

两人情趣相投,夫唱妇随,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

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北宋灭亡。

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先是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其夫赵明诚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清照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

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所以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而人生经历也对李清照词的内容和风格有极大影响,她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因此,今后大家在做诗词鉴赏题时,如果有作者的身世经历介绍,请一定要留心。

六、在诗词中,意象是表情达意的重要媒介,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这两首词中的意象。

酒愁的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