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建筑施工技术措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7979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建筑施工技术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建筑施工技术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建筑施工技术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建筑施工技术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建筑施工技术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建筑施工技术措施.docx

《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建筑施工技术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建筑施工技术措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建筑施工技术措施.docx

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建筑施工技术措施

、编制依据

1、有关220kV福泉~贵定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合同及有关协议。

2、由设计单位提供与本工程有关的施工图纸。

3、公司的相关文件:

4、建设单位:

都匀供电局

5、设计单位:

电力设计研究院

6、监理单位:

电力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7、施工单位:

送变电工程公司

二、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

2.1质量方针:

精细管理、精心施工、优品奉献、优质服务

2.2质量目标:

a)必须达标投产,争创省级(网公司)优质工程;

b)分项工程:

⑴优良品率;

⑵一次验收合格率:

公司验收时98%及以上;业主/监理验收时达

99.99%及以上.;

⑶一次成优率:

公司验收时达90%及以上;

c)杜绝重大质量事故和关键项目的永久性缺陷;

d)顾客反馈意见(含投诉)响应率100%,实现顾客满意;

根据省电力公司建设管理部关于本工程达标投产的要求,项目部本

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宗旨。

对本工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三、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与目标

3.1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强化监督

3.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

⑴不发生人身死亡事故;

⑵不发生杜绝重大施工机械设备事故;

⑶不发生重大火灾事故;

⑷不发生负主责交通事故;

⑸不发生职业病伤害事故;

⑹不发生施工中造成的电网一类障碍;

⑺轻伤事故发生频率w3%。

⑻事故频率v12%;

四、建设期限

1、开工日期:

2007年05月;

2、竣工日期:

2007年12月;

五、工程概况

本线路工程从500KV福泉变220KV构架侧出线,止于220KV贵定变220KV构架。

线路全长57.423KM,单回路架设。

铁塔142基,其中:

直线塔94基,耐转角塔48基。

导线采用2XLGJ—400/50型钢芯铅绞线。

地线一根采用LBGJ-50-20AC、LBGJ-70-20AC铝包钢绞线,另一根采用OPGW光缆。

基础为斜式地脚螺栓式和斜式插入角钢现浇式混凝土基础。

地形系数:

高山大岭25%、山地50%、丘陵25%。

地形分类:

土40%、松砂石30%、岩石30%

气象条件:

10mm、20mm两个冰区

施工前进方向:

福泉变贵定变,即N1—N142。

六、线路复测

线路复测是有关施工基面及其他施工的重要工序,应做好施工前的测

量工作。

测量原则以设计图纸为依据。

6.1线路方向与基础编号:

6.1.1线路方向:

金沙电厂〜G160塔为前进方向,各塔位的前后左右均以此为准。

6.1.2基础各腿编号:

本工程以线路方向为准,左后方向基础为起点,

贵定变

口叵

福泉变

按顺时针方向A、B、C、D顺序编号(如右下图)

6.2线路复测的工作容:

6.2.1按设计断面图核对现场桩位是否与设计图相符;

6.2.2核对现场塔位是否与塔基位置相符。

6.2.3认真核对各塔位的地形、相对高差和档距,补钉丢失塔位桩和补充施工用辅助方向桩;

6.2.4校核转角塔的转角度数是否与设计相符合;

6.2.5校核交叉跨越点的位置和标高;

6.2.6校核风偏点的位置;

627对塔基进行全面校核,包括基础保护围、地形、地貌;并最终确

认塔位是否可行,为分坑提供资料。

6.3允许偏差

6.3.1以设计钉立的两相邻直线桩为基准,塔位横线路方向偏移不大于50mm;

632视距法复测距离,顺线路方向两相邻塔位中心桩间距离与设计值的偏差不大于设计档距的1%;

633转角桩的角度误差:

测量值与设计值的偏差不得大于130〃;

634塔位桩标高,地面凸起点及交叉跨越物的标高,偏差不得超过

0.5m。

如发现超过上述要求的偏差应查明原因,及时通知设计进行处理。

6.4复测时应作好复测记录。

七、基础分坑:

7.1操作容

7.1.1以塔位中心桩为基准,确定塔位基础坑上、下底盘中心的位置;

7.1.2按设计配置的基础上、下底盘的尺寸和坑深,考虑不同土质的边坡和操作宽度,对每个基础坑进行地面放样;不同土质按下表确定基础坑坑口的施工放样尺寸:

土壤类别

边坡坡度

操作宽度

坑底宽度

坑口宽度

备注

石坑

1:

0

0.1-0.2

基础上底盘尺

寸每边加二倍

操作宽度

上底盘宽加二

倍坑深与边坡

坡度的乘积

1.基础放样按坑口尺

寸加大0.1米;

2.淤泥、流砂采用挡土板或其他特种作业方式

坚土次坚土

1:

0.15

0.1-0.2

粘土

1:

0.3

0.2

砂质粘土

1:

0.5

0.1-0.2

淤泥、砂土

1:

0.75

0.3

饱和砂土

1:

0.75

0.3

7.1.3校核基础的保护围:

当保护围不够时通知设计进行处理,校核基础防护围如下图

a土壤上拔角C:

预留裕度

b:

a/2+hxtga+C

7.2基本要求

7.2.1按设计断面图校核塔位地形,检查中心桩是否有异;

7.2.2若需要引出塔位中心桩则必须详细记录引出后的塔位中心桩相对于原桩的距离、高差及方向;以便于今后准确地恢复原桩。

7.2.3钉出以下控制桩,并以铁钉定点:

A、塔位辅助桩

B、转角塔转角平分线桩

C、直线塔横线路控制桩

D、基础施工控制桩

E、转角塔塔位位移桩

724本工程在施工前应核实进出线间隔位置和相序,方可施工。

725基础施工前必须逐基复测线路直线、转角度数、档距、塔位高程、地形地物、塔腿之间高差等。

其结果应与设计相同方能进行基础分坑和基础开挖。

基础分坑时转角塔(含直线转角塔和终端塔)除特殊说明外应按角平分线分坑。

7.3基础分坑方法:

(斜式基础分坑方法,详见插入式角钢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由于等截面立柱台阶式基础主柱顶面中心与基础底盘中心是一致的。

分坑数据应采用基础底盘根开值进行分坑,其值可由下式确定:

基础底盘半根开二基础半根开基础底盘对角半根开二基础对角半根开

7.3.1分坑操作图:

(斜式基础分坑方法,详见插入式角钢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现介绍简便的形立柱式基础对角线分坑法。

如图3所示(见下页):

图中丄0-基础底盘对角半根开、d-基坑坑口尺寸

O-基础底盘中心

3.5.3操作步骤:

A、将经纬仪架于塔位中心桩上,以顺线路方向(M)桩完基准,沿顺时针方向转45°、90。

分别定下方向桩:

K1桩和N桩。

以45°对角线OK1方向为基准,按施工图纸的具体要求计算出L0、L1、L2的值:

图3

线路方向

N

L1=L0-v2d/2;L2=L0+v2d/2;

知已L1的值即可钉出坑口近角点控制桩A桩;

知已L2的值即可钉出坑口远角点控制桩C桩;

钉出A、桩后,以卷尺零刻度点置于A桩,取卷尺2倍d长度置于C桩;在卷尺上找准长度为d之处分别向两端拉称绷直,即可分割出坑口边缘两控制桩:

B桩及D桩。

根据坑口钉出的A、B、C、D四个控制桩即可确定坑口位置。

同时,由于同一基铁塔各塔腿所配基础型式不尽相同,故各腿坑口尺寸d值不一样,因此同一基铁塔各腿的基础应按设计图纸给出的具体数据按(图3)所示进行分坑定位。

B、有中心桩位移值的转角塔分坑(见图4)

图4

C、转角塔分坑定位前应首先校核转角方向和确定中心桩位移后的桩

位。

将经纬仪架于J桩,复核转角度数B、定出转角二等分线控制桩M桩,以M桩定为水平角0°点顺时针转90°钉出横线路方向桩N桩再根据设计位移值在ON方向上钉出位移后的塔位中心桩0,再将经纬仪架于塔位中心桩0,即可参照图3所示之方法进行分坑操作。

八、基坑开挖

8.1开挖注意保护坑壁边坡,保护好植被;

8.2位于无地下水的基坑一般以“坑壁成型”开挖,即基坑底板尺寸开挖以坑壁代替底板侧面模板,使基础底板嵌入原状土(或岩石);

8.3基坑积水、渗水应及时排除;

8.4地下水位高、渗水量大、则坑底应设积水坑,边开挖边排水;

8.5软地质开挖需设挡土板、挡土板应按阶梯布置且设对撑,不许采用

掏挖方法,即坑壁成型。

对于不能开挖成型的土质类或岩石类基坑,按大开挖

8.6对于位于“强风化泥岩”的塔位,应尽量缩短基坑完成后与开始浇制基础的时间,并且要求:

基坑开挖不准一次挖到设计深度,(一般应预留30cm左右),在浇制基础前才挖到设计深度;

8.7为防止塌方,出土堆放宜离坑口1.0米以外;特别是水渗较及饱和土质,更应注意。

8.8基坑开挖时,设计要求不准放炮的塔号,应采取松动爆破法进行,其它各塔基开挖也应严格控制药量,切实做好安全工作。

九、扎筋与支模

9.1扎筋

9.1.1检查基坑各有关尺寸;

9.1.2清除坑积水及杂物;

9.1.3软地质按设计要求进行铺石灌浆;

9.1.4核对基础型式,清理与之配套的模板;

9.1.5核对钢筋品种、规格、尺寸及数量,清除表面铁锈;

9.1.6根据基础中心控制桩和基础根开控制桩确定底盘中心并进行钢筋绑扎。

9.1.7钢筋交叉点用细扎丝绑扎牢固;

9.1.8钢筋绑扎后,按断绝图纸进行复查,确保数量正确,位置、尺寸偏差控制在允许围。

9.2支模

9.2.1在坑口用钢管或截面为200X200的木方搭设井字架,并塔基根开控制桩进行控制;

9.2.2根据基础型式把标准模板进行拼装;

9.2.3将拼装好的模板用1.5T丝杠吊在井字架上,用丝杠调节模板达到设计高度;

9.2.4根据基础型式,井字腰箍,立柱及台阶模板用撑方支撑牢固;

9.2.5转角塔须按预偏要求,调整外角基础顶面标高。

9.3转角塔施工预偏要求:

耐转角塔、终端塔基础应根据设计要求及现场地质状况,采取预偏高

度,一般情况下按照设计所给预偏值进行施工。

本工程预偏值如下:

9.3.1转角度在3°T0°以者应向外角侧预偏塔高的1.0%。

9.3.2转角度在10°-25°以者应向外角侧预偏塔高的1.5%;

9.3.3转角度在25°以上者应向外角侧预偏塔高的2.5%。

在采取预偏措施时,其整基基础的四个腿基础顶面应按该预偏值,抹

成斜平面,并应共在一个整斜平面。

十、混凝土浇制

10.1准备工作

10.1.1在进行基础浇筑前,应严格核实基础根开及底脚螺栓根开、基础型号、地脚螺栓规格、施工基面数值以及所用模板尺寸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

10.1.2按施工组织措施要求搭设作业平台;

10.1.3对地脚螺栓板、钢筋等进行复查;

10.1.4对基础地脚螺栓丝扣部分应采取保护措施,对模板涂刷脱模剂;

10.2质量控制:

混凝土浇制工序进行全过程控制,必须由专人进行监视及检验。

10.2.1检查容砂浆

10.2.1.1严格按设计配合比执行,混凝土搅拌后颜色是否均匀一致,水泥砂浆是否完全包囊石子;

10.2.1.2混凝土捣固严格执行机械捣固;

10.2.1.3混凝土浇制时,每一基基础塌落度测定不得少于两次。

塌落度

的测量方法是用塌落度圆锥筒将混凝土分成三次灌入筒,分层高度应稍大

于筒高的1/3,每次均以直径为16mm,长600mm的圆头铁棒插捣25次,而且应插至下表面,最后一次捣完后,应填平表面,小心将筒垂直提起,置于近旁如图6所示:

(图6)

1021.4试块制作,制作前认真检查试块尺寸,每组三个试块在同一盘混凝土中起料,制作后应标明塔号及日期等。

10.2.3混凝土捣固要求:

10.2.3.1捣固应有专人负责;

10.2.3.2当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时应注意:

A、为保证上下浇制层的有效结合,应插入下层混凝土深度不小于

50mm;

B、操作应“快插慢拔”按顺序进行捣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