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总体规划文本.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9608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洋县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洋县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洋县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洋县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洋县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洋县总体规划文本.docx

《洋县总体规划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洋县总体规划文本.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洋县总体规划文本.docx

洋县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1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洋县县域范围内城市建设指导性文件。

第1.2条本规划是对《洋县县城总体规划》(1996—2015)的修编。

上版总体规划是本次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技术依据之一。

第1.3条随着洋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和有机食品产业基地的建设,需要适时修编县城总体规划。

第1.4条本规划遵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加快城市化进程。

强化城市综合功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构建产业发展平台,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

建设富有经济活力、传承优秀文化的现代化滨水生态城市。

第1.5条洋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含工业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1.6条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建设管理和规划需要控制的区域。

本次规划控制区范围包括洋州镇全部,戚氏镇、贯溪镇、磨子桥镇的部分区域,涉及4个镇,计6个居委会,38个行政村,为了使城市发展和旅游区的开发相协调,规划将朱鹮饲养中心、 氵党河水库风景区和龙亭镇蔡伦墓一并纳入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规划控制区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

第1.7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控制范围,东起贯溪镇贯长路;南至洋州镇司家村(即西南坝村)及汉江桥南磨子桥镇张赵村、杨湾村;西至戚氏镇五里园;北至洋州镇李家村和牛头山。

总面积21.62平方公里。

其中建设用地总面积12.60平方公里。

第1.8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5—2010年

远期2011—2025年

远景2026年以后

第1.9条本规划经汉中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洋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社会发展战略

第2.1条战略思想:

充分利用优势资源,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强化农业基础地位,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协调一致。

第2.2条战略总体目标:

近期进一步完善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强化城市综合功能,为城市发展提供后续力量;引进一批矿产开发,水利水电项目,初步形成特色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产业、矿产资源开发、水电开发、中药材资源接替基地和医药化工产业、特色旅游和旅游商品生产及服务业为主的五大支柱产业体系;农业产业化取得明显成效;城市化水平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远期国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县域经济比较发达,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文明程度较高,城市化水平达到46%,建成汉中市经济强县,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第2.3条城市发展总目标:

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强城市经济实力,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规划期内达到设市标准,把洋县建设成为现代化滨水生态型城市。

第2.4条近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7300元,城市人口达到14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31%;远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99万元,城市人口达到22.7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46%。

第2.5条县域产业布局:

农业:

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地方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走科技兴农道路。

依托良好的土地资源和朱鹮之乡的优越生态条件,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着力培育“菜、果、药、畜、米”五大支柱产业,做好农产品的深加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宣传工作。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稳粮、优果、增菜、兴牧、扩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工业:

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加大传统工业改造步伐,积极发展特色产品加工业,培育以食品、水电、矿产、医药化工为支柱的产业体系。

重点发展有机食品加工工业,同时加快开发新产品,打造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三产业:

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抓住省、市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加快旅游景区建设,提升旅游产业品位,拉动第三产业发展。

第2.6条中心城区产业发展:

拓展和完善城区服务、流通功能;重点发展商贸、科教、文卫、信息等第三产业,形成带动县域产业发展的中心。

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3.1条发展定位:

洋县为汉中市域东部城镇点轴发展区。

重点发展中心城区(洋县城区),加强中心镇建设,稳步提高一般镇。

第3.2条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规划建立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集镇(乡政府驻地)4级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Ⅰ级中心城区:

洋县城区。

人口规模:

13.80万人

Ⅱ级中心镇:

龙亭镇、谢村镇、马畅镇、湑水镇、贯溪镇、磨子桥镇、华阳镇、槐树关镇。

(共8个)。

人口规模:

0.5~0.8万人

Ⅲ级一般镇:

戚氏镇、黄安镇、溢水镇、黄家营镇、金水镇、茅坪镇、黄金峡镇(共7个)。

人口规模:

0.2~0.5万人

Ⅳ级集镇(乡政府驻地):

包括白石乡、四郎乡、长溪乡、关帝乡、窑坪乡、草庙乡、石关乡、桑溪乡、八里关乡、秧田乡(共10个)。

人口规模:

0.1~0.2万人

第3.3条城镇职能结构:

综合性中心城市:

洋县城区

交通型镇:

湑水镇、槐树关镇

工贸型镇:

谢村镇、戚氏镇、溢水镇、马畅镇、磨子桥镇

商贸型镇:

金水镇、贯溪镇、茅坪镇、黄家营镇

旅游镇:

龙亭镇、华阳镇、黄金峡镇

农贸型镇:

黄安镇

第3.4条城镇空间结构:

规划县域城镇以城区为中心,沿主要交通干线向外呈放射状,各建制镇较为均衡的分布于县域,空间布局结构为“一心,三轴”。

“一心”即洋县城区:

“一主轴”即规划城镇发展主轴带:

108国道沿线;“两次轴”即规划城镇发展次轴带:

洋华公路、磨新公路沿线。

第3.5条县域城市化水平:

洋县2010年总人口达到45万人,城镇聚集人口14万人,城镇化水平为31%。

2025年总人口达到49.4万人,城镇聚集人口22.7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6%。

第3.6条城镇发展时序安排:

规划期内洋县实现撤县设市目标,近期重点发展龙亭、谢村、马畅、湑水、戚氏、磨子桥、贯溪7个镇;远期重点建设金水、华阳、黄金峡3个镇。

第3.7条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1)交通规划:

阳(平关)—安(康)铁路穿越县域20公里,是西安—汉中的主要通道之一。

规划期内阳安铁路复线建成通车。

规划期末,全县公路里程达1000公里(不含村道),其中:

高速公路67.4公里:

二级公路221.7公里,三级公路540.4公里,四级公路170.5公里。

公路平均等级达3级,公路网密度28.99公里/百平方公里。

西汉高速路自东向西而过,境内总长67公里。

(2)电力规划:

为满足远距离输电的要求,在磨子桥镇建设110KV变电站,在桑溪乡建设35KV变电站。

建成后作为城市对外的枢纽变电站;在城区建立3座110KV变电站分别位于城市的东,西,南,解决城区供电电源紧缺的问题。

同时要加强城区变电站到各乡镇电源线路的建设与维护,确保到各乡镇及农村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用电需求。

(3)优化数字传输网,加快接入网和信息网络建设,使行政村通话率达到99.9%;移动通讯以光缆为主微波为辅,加大各乡镇内的移动电话机站建设,将建成无盲区高质量的网络;广播电视分两步走,首先以县城为中心覆盖全县各乡镇,在经济等有较大发展后再进行第二步即由乡镇中心向各个村进行辐射,最终使全县人民都能接收到高质量的有线电视节目;大力发展多媒体互联网,满足社会经济信息多元化的需求。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4.1条城市性质:

朱鹮之乡,有机食品产业基地,以发展旅游、商贸为主的滨水生态城市。

第4.2条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

近期9万人;

远期13.8万人。

用地规模:

近期806.07公顷,人均89.56平方米;

远期1260公顷,人均91.31平方米。

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第一节城市用地发展方向

第5.1.1条根据规划区内自然环境、工程地质条件、现状建设用地情况等分析研究,确定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第5.1.2条洋县城区西南部为汉江,北部为丘川结合地。

向东进入贯溪发展用地,向西进入戚氏发展用地,用地较为开阔,对外交通方便,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确定以向东向西发展为主。

向北进入丘陵区与朱鹮保护地相冲,不能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向南跨汉江进入磨子桥镇,依托西汉高速公路可形成新的发展用地。

第5.1.3条本次规划采取“东展、南跨、西拓、北连”的用地发展格局,城区近期向西向东发展;远期跨汉江发展,规划远景宜向磨子桥镇和谢村镇一带发展。

第5.1.4条洋县城市未来发展格局可概括为:

“一城三区,襟山带水,空间相隔,功能互补,生态协调”的城区新格局。

第二节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第5.2.1条城市结构形态选择:

基于城区的地形特点和现状布局状况,依据建设用地发展方向和对上版规划的评析总结,在本次规划中充分利用山体、水域的自然景观条件,提升城市自身的形象;其布局结构和功能分区也应体现洋县城区的骨架格局,应与城市远期的发展规模和用地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变化相适应。

规划洋县城区为组团式结构形态。

第5.2.2条城市功能结构:

规划洋县城区为“一城二水三区四中心”功能区。

一城:

规划的洋县城区

二水:

穿流于城区的汉江、 氵党河。

三区:

主城区;河西区;江南区。

四中心:

旧城区的文化商贸中心;政府东迁形成的行政办公中心;河西的生态居住休闲中心;江南以居住商贸休闲文化娱乐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中心。

第5.2.3条充分利用洋县城区山水兼备的自然条件,以水系、山体为布局导向,形成“组团式”用地结构。

依据洋县的发展规划和发展规模、在确定居住用地的发展方向,规模、比重等布局的基础上,着手于居住环境的改善。

将其重要性上升到洋县县城发展战略上来。

第5.2.4条城区内部,旧城区以改建为主,扩建拆迁为辅,避免大拆大建,风貌、特色应体现朴素、大方;新城建设注重人、环境、建筑的共存与融合,以提高环境质量和建设舒适安逸的居住、办公、休闲为目标,严格控制建筑密度,提高绿地面积,完善基础设施,构建现代化的宜居环境。

第5.2.5条城区外部,以水系、山体为载体,充分利用汉江、 氵党河水体塑造“┻”型的绿化景观,利用牛头山自然景观建设牛头山生态园林公园。

城市内部,增加公共绿地,布置公园、小游园等绿化休憩用地,以及行道树、院落绿化,形成以点带面,层层绿化,构成网络状城市绿地体系。

从而内外结合改善城市环境,构建滨水型生态城市。

第5.2.6条依托地区资源条件,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洋县为省级有机食品产业基地,城东部规划为有机食品企业园区。

第5.2.7条以地形为基础背景的城市道路网结构。

依山就势,随水就形,顺应现状道路和山水形迹,灵活布局,形成总体呈方格网状的城市道路结构形式。

第六章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第一节居住用地

第6.1.1条本次规划城区布置4个相对集中的居住片区用地。

即中心城区、东片区、河西区、江南区居住用地。

其中江南区开发商品住宅,河西区开发生态住宅。

第6.1.2条各居住片区中,中心城区按市级公建设施配套建设;其他片区按国家标准配套建设。

第6.1.3条加快城市规划区内城中村改造步伐,实现四个转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加强规划管理,逐步纳入城市开发建设之列。

第6.1.4条居住用地指标:

近期居住用地面积为255.87公顷,人均28.43平方米,远期居住用地面积为384.60公顷,占建设用地30.52%。

人均27.87平方米;住宅成套率近期70%,远期90%。

第6.1.5条本次规划城区布置的居住用地列为强制管制区,其控制指标为:

建筑密度20%-35%;容积率1.2-2.0;人口容量380人/公顷。

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

第6.2.1条行政办公用地:

部分保留现状用地。

规划在主城区的东部增设1处行政办公用地,集中布置行政单位,河西区、江南区也各设置1处办公用地。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面积:

34.33公顷。

第6.2.2条商业金融用地:

规划中心城区商业金融业用地基本保留现状;在沿主要大街两侧呈带状布局商业金融业用地;在河西区、江南区布局一定商业金融业用地。

规划商业金融用地面积:

170.17公顷。

第6.2.3条文化娱乐用地:

在保留完善的基础上,在相应的位置规划文化娱乐用地,各居住区配套相应文化娱乐设施用地。

规划文化娱乐用地面积12.32公顷。

第6.2.4条体育用地:

规划在现体育场用地基础上,提高规模标准、完善设施,现体育场一部分作为人们健身活动用地。

规划体育用地面积:

7.34公顷。

第6.2.5条医疗卫生用地:

规划在现状基础上,扩建改建小型医院,要求设施齐全、设备先进且周围环境条件良好。

各居住区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卫生所、门诊部等数量。

规划医疗卫生用地面积:

6.96公顷。

第6.2.6条教育科研用地:

现状教育科研用地予以保留,新规划两所中学和一定规模的科研用地。

规划用地面积:

39.42公顷。

第6.2.7条规划公共设施用地面积为270.8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21.49%,人均19.63平方米。

第6.2.8条本次规划城区布置的公共设施用地列为强制管制区,其控制指标为:

建筑密度20%-40%;容积率1-2.5。

第三节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第6.3.1条城东部为有机食品企业园区;对个别位于城区中心或处于水源保护范围的工业,应拆除搬迁;将其外围的戚氏、谢村、溢水工业区的用地,作为今后工业用地发展的主导方向,本次规划城区不规划工业用地,工业出城进入戚氏、谢村、溢水一带工业区。

第6.3.2条仓储用地规划:

规划结合108国道、西汉高速路等交通条件,沿108国道、西汉高速路布置仓储用地,为物流业配套服务。

规划仓储用地面积:

47.4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3.76%,人均3.44平方米。

第七章道路交通规划

第一节对外交通规划

第7.1.1条对外交通规划

洋县未来对外交通格局仍以公路、铁路运输为主,并有发展水运的前景,规划合理利用交通资源,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强化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建立适度超前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综合对外交通系统。

(1)公路交通:

①西(安)汉(中)高速公路,在城区段沿汉江南岸东西向通过,由高速公路洋县引道可与城区相连,为江南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西汉高速的建成将承担主要的客货运输。

②国道108线(湑水镇—秧田乡段),在城区段将其横断面改为三幅路,红线宽度调整为44米,以减少对外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干扰。

③西 氵党滨路,位于 氵党河以西,向南与G108相接,在相接处设置高架桥跨过周城公路,向北至朱鹮饲养中心,红线宽度42米。

④西汉高速洋县引道段,在江南区道路红线宽度为45米,横断面采用三幅路。

⑤洋太公路(洋县—太白县),途经贯溪、龙亭、长溪、茅坪、华阳,到达太白县,规划道路等级为二级。

⑥县道结合城乡发展的需要,可分期修建,逐步提高道路等级。

⑦扩建原有汉运司和县运司客运站,汉运司主要承担长途客运,为一级客运站,占地1.33公顷;县运司主要承担县域内和周边县市的客运,为二级客运站,占地1.29公顷。

(2)铁路:

阳(平关)安(康)铁路等级为二级。

近期按单线设计,预留双线,牵引种类为电力牵引,该线设计通行能力,近期为20对/日,远期为25对/日,近期输送能力为150万吨/年,远期为200万吨/年。

火车站是兼客、货运输的三等车站,日通过客车2对。

(3)水运:

水上运输具有运量大、运费低、投资少的特点,在交通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汉江流域治理正在加快,在不久的将来汉江常年会有较大的流量,因此要疏通河道,对汉江进行综合治理。

并适度开发航运事业,对码头也要做作相应的改造,兼顾客货运输功能又可作为观光旅游使用。

新建码头,位于原洋县职工学校西侧靠汉江处。

第7.1.2条规划对外交通用地面积为52.40公顷,占建设用地的4.16%,人均3.80平方米。

第二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第7.2.1条路网结构:

规划区道路路网采用方格网形式。

第7.2.2条城区道路等级规划主要指标:

规划分级为三级。

主干路:

红线宽度为30~45米,间距600~1000米;

次干路:

红线宽度为20~24米,间距300~500米;

支路:

红线宽度为16~18米,间距200~300米。

第7.2.3条城市广场:

广场设5处:

第一处是开明广场,位于唐塔路的南端,为文化广场,主要用于文化娱乐;第二处是洋州广场,位于文明路、东二环和东三环之间,为城市中心广场,主要用于政治、文化、集会、传统民间节日活动;第三处是朱鹮广场,设在北环路南侧150米处,花园路西侧,为综合性广场,主要用于交通、集散、休闲、娱乐;第四处是长青广场,位于汉江老桥与新桥引道所加三角地带,为绿化广场,主要用于居民休闲、娱乐;第五处为西入口广场,位于G108与竹园路相交处,主要为交通作用。

规划广场总用地面积为6.21公顷,规划人均广场用地面积0.45平方米。

第7.2.4条公共停车场:

停车场共设6处,分为外来机动车、市内机动车和自行车公共停车场,停车场用地5.498公顷。

第7.2.5条加油站:

加油站设4处,均沿G108布设,总占地面积1.993公顷,昼夜加油的车次数4万次。

第7.2.6条公共交通:

营运车辆:

规划近期设运营车辆36标台,远期设营运车辆69标台,拥有标准5台/万人。

公交线路:

共规划16条公交线路,公交车辆近期近距离以小型客车为主,远距离采用中型客车。

远期视客流量增加可重新调整车型及线路布局。

公交首末场站:

设公交运营首末站两处,分别位于西城南路与南二环交叉处,北环路与东二环交叉处。

第八章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景观构想

第一节绿地系统规划

第8.1.1条构筑绿色的城市生态骨架

(1)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建构“山、水、城、林、路”相结合的生态骨架。

(2)显山露水,展现自然风貌与景观,促进人与自然的融合。

(3)控制环境开发容量,协调城市建设、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第8.1.2条绿地结构:

以西汉高速路、 氵党河、汉江防护绿化带为生态屏障,以城市道路绿化为纽带,联系中心城区公园、小游园、及其它绿地,进行点、线、面的综合布置,共同形成城市体系完整的绿地系统。

第8.1.3条城市公园:

规划公园2处,即、 氵党河公园、滨河公园。

、 氵党河公园以休闲、娱乐的水体景观为主体,结合植物造景,使公园起到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用的同时又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开放性的活动空间;滨河公园以生态、防护作用为主,同时又美化了城市景观。

经水利部门充分论证允许下,可考虑在汉江、氵党河修建临时型橡皮坝,形成城市水面,体现山水城市特性,坝址、标高待专项设计确定。

第8.1.4条街旁绿地:

规划绿化广场及小游园共10处,为城市居民提供就近的开放性休憩空间。

第8.1.5条防护绿地:

为城区有良好的生态防护屏障,设置了西汉高速路、108国道、 氵党河防护林带。

西汉高速路两侧设防护绿带,108国道城区段两侧分别设10米防护绿带, 氵党河两侧50米防护绿带。

在对于防护林带的处理上,使其既起到本身防护作用,又特别注意对景观的处理。

利用乔、灌木以及地被植物的综合配置,使其形成清晰的林缘线及林冠线。

在高速路、国道的防护绿地处理上,利用漏景、障景等园林造景手法使其形成城市沿路景观

第8.1.6条规划绿地面积250.12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9.85%,人均18.12平方米。

其中公共绿地面积93.75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7.44%,人均6.79平方米。

第二节城市景观规划

第8.2.1条以城市水系、山体、主干路为骨架,以广场、公园为节点,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景观结构,使城区各部分既相互关联又各具风貌特色,建设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现代化滨水生态景观城市。

第8.2.2条景观结点:

规划广场5处,小游园5处。

广场以游乐、休闲等为主,并布置娱乐、健身设施,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就近活动空间,是体现洋县现代化形象的重要景观节点。

第8.2.3条景观轴线:

规划形成“三横三纵”的城市景观轴线,三条横轴:

北环路、108国道、西汉高速公路,横向三条主干道两侧栽植景观树木,运用多种园林手法使其形成城市视觉走廊;三条纵轴:

滨河景观轴带、东三环路高压线走廊、天宁河景观轴带,纵向的三条景观带与横向的三条景观带形成了城区线性景观体系,共同构筑城区景观格局。

县城行道树绿化以香樟、玉兰、冬青、银杏、松柏为主,主要街道做到一街一树,江河两侧的绿化以柳树为主。

第8.2.4条城市风貌区:

规划三处城市风貌区。

即主城区:

传统街市空间,严格保护传统街区的路网格局,空间尺度,建筑风貌和文物古迹,力求营造风貌古朴,尺度宜人,商市繁盛,别具特色的街市空间;江南区:

通过现代风格的建筑群来体现服务业风貌。

将滨河公园建设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风貌中心,成为城市的景观亮点;河西区:

 氵党河及附近用地条件较好,可作为中远期居住发展用地,在 氵党河公园景观基础上,加大绿化力度,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创建更好的投资环境。

第8.2.5条景观开畅空间:

规划对洋县城区做以下开放空间的设计处理。

(1)滨水空间。

规划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水系环境,将 氵党河、汉江作为洋县城市艺术构图的主轴,结合滨河绿地规划建设。

保护和利用好古树名木,因地制宜处理好与周围水体环境的对景、借景关系,通过雕塑、小品等不同手段,利用汉江、氵党河的人工湖,为滨水空间赋予诗意和人文的灵气,使以 氵党河、汉江为主轴的滨水地区成为体现城市特色的生态文化景观长廊。

(2)广场空间。

结合城市扩展,规划城市广场,在各城市组团中较为均衡地布局若干规模适中的休闲广场,供市民就近晨练游赏,节假日可开展群众广场文化娱乐活动,成为展现地域人文特色的空间环境。

(3)公园空间。

按照绿地系统规划,建设以休闲、娱乐、水体景观为主,结合植物造景使公园起到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的同时又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开放性的活动空间。

(4)生态居住空间。

规划强调“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原则,贯彻"生态建设,生态种植,生态养护"的指导思想,紧扣"回归自然"的主题和时代特征,寻求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最佳结合点,力求将区域内绿地系统规划成为一个生态系统平衡,自然特色鲜明的生态绿地.达到以林养林,以林养人的目标。

(5)生态保育区。

沿滨河、 氵党河进行生态园林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形成有规律的人工生态系统,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因地制宜地配置,形成合宜的季节色彩。

建设汉江生态公园,在保证良好的生态环境前提下,美化、亮化滨水景观。

(6)山体景观视廊。

城区东北部的牛头山为途经天宁路、东三环的行人提供了良好的赏景视廊。

把牛头山作为主城区的景观背景,对其进行重点建设,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市民爱好,进行乔、灌、草本合理布局,混交林可占70%,单纯林可占30%。

使牛头山公园成为城区的生态屏障同时又为居民提供了夏季避暑、平日登临、俯瞰江城秀色之佳地。

第九章文物保护规划

第9.1条本次规划范围为洋县县域,保护内容包括:

华阳古城、蔡伦墓祠、开明寺塔、智果寺、谢村民居、清凉寺及县域内古遗址等。

第9.2条保护目标:

以保护为主,适当修复为辅。

对文物古迹进行严格保护,

第9.3条坚决制止毁损,占用和建设性破坏,使府州古城风貌和格局在城市建设的历程中其历史文化内涵得以延续、传承和弘扬。

第9.4条规划依据文物保护法的要求,华阳古城划分为重点保护范围、一般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区三个级别进行保护和控制。

其它文物保护单位分为重点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区。

第9.5条古城总格局和环境保护性整治,通过用地调整、绿地建设、环

第9.6条文物保护应体现有效保护、加强研究和合理利用的原则。

提高文保意识,树立法制观念,实行依法管理,弘扬地方历史文化传统,扩大洋县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