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父母学校教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9492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8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心理父母学校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儿童心理父母学校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儿童心理父母学校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儿童心理父母学校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儿童心理父母学校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心理父母学校教材.docx

《儿童心理父母学校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心理父母学校教材.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童心理父母学校教材.docx

儿童心理父母学校教材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转载《广播父母学校教材》

1.动作和活动的发展

2.言语的发展

3.心理的发展

4.婴幼儿动作的发展

一、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二、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

5.婴幼儿言语的发展

一、儿童言语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二、怎样促进儿童言语发展

6.儿童早期社会活动的重要性

7.儿童早期智力发展与开发

8.第十三讲幼儿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9.怎样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10.第十四讲幼儿注意力的发展与培养

(一)促进幼儿良好的注意品质的发展

(二)充分利用幼儿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转换作用

(三)培养注意的习惯

11.第十五讲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12.第十六讲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13.第十七讲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一、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

二、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14.第十八讲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

15.第十九讲幼儿意志发展的特点及其锻炼与培养

16.第二十讲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

17.第二十一讲幼儿性格发展的特点

一、性格表现受外在情境制约

二、对客观现实缺乏稳定的主现态度和与现实相盾应的行为习惯

三、性格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四、性格的分化不象青少年或成人那样明显

18.第二十二讲幼儿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与因村施教

一、要深入了解孩子,把握孩子的基本特征

二、家庭教育要考虑孩子兴趣和爱好的特点,不能千篇一律

三、父母对孩子教育态度要一致,宽严要适度

19.第二十三讲超常儿童的心理特点与培养

20.第二十四讲低常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教养

21.第二十五讲儿童品德的起步教育

22.二、品德起步教育的三大法宝

23.品德教育从什么时候抓好

24.第二十六讲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

一、以知引人

二、以情感人

三、以意树人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转载《广播父母学校教材》

 任何事物和现象的发展,都具有其发展的关键期,抓住发展的关键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事务和现象的发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著名的动物行为学家康拉德·劳伦茨,曾发现一种奇妙的现象:

小鹅孵出后,天生有一种跟随第一眼看到的动物走的领通常它们首先看到的自然是解它们的母鹅,因而跟定母鹅免则是天经地义的事。

但事实并不永远如此,如果其它动物,甚至于人,取代母鹅的位置,成为小鹅出壳后第一眼看到的对象,它们也会跟着走。

劳伦茨本人就曾有过这样的尝试,因而成为有名的、带胡子的“鹅妈妈”。

上述的这些现象,称为小鹅的“母亲印刻”。

这种“印刻”,只在出生后的一定时期内发生,发生印刻的一段时期.称它为认毋的“关键期”或“关键年龄”。

 劳伦茨的这一重要发现,给儿童心理学家们以很大的启示。

儿童心理学家们,在研究儿童的心理和行为时发现,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发展,也有类似动物发展的关键年龄问题。

儿童心理与行为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每个方面都有它的发展的关键年龄,在关键年龄进行相应的培养,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则可能事倍功半,因此,探寻儿童心理印行为发展的关键年龄问题,对教育子女的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二、言语的发展

 初步掌握口头言语的关键年龄,是。

0一2岁,尤其是1—3岁,更为重要。

以前,儿童在学习言语方面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口语发声的准备。

儿童真正学习掌握口语,是在1岁以后。

正常的儿童初步掌握母语(祖国语言)都在1—3岁,错过了这段时间,将对儿童口语的发展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

如历史上发现的一些野兽抚育的人孩(最多的是狼孩),都是不会说话的,而且在回到人类社会后,也难以学会说话,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生活的早期几年中,脱离了人类的语言环境。

袭哑人的孩子,在0-3岁阶段,如果与其他正常的人和正常的儿童交往不够,则言语发展容易落后。

相反,如果经常同言语正常的成人或小朋友玩耍和谈活,则言语发展正常。

 同样,由于人所处的现实语言环境,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机能准备,以及其他心理机能发展的特点等原因、儿童总是先学会口头语言,后掌握书面语言。

书面语言的掌握,最好在图象的视觉辨认能力的最佳时期到来之后再学,效果更好。

据研究认为,4岁左右,是儿童图象视觉辨认的最佳年龄。

字形本身也是一种图象,识字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要辨认图象,从4岁左右开始学习识字,能取得良好助效果。

但应该看到,字不仅有形,而且有义(声是在口语中掌握了的),只有图象视觉辨认能力是不能理解字的含义的。

它需要知识经验,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

理解一些代表抽象事物的字,还需要抽象逻辑思维的帮助。

正因为这样,4岁左右,甚至一直到6—7岁的学龄前儿童所认识的能理解意义的字词,多是那些代表具体事物的字词。

所以,多教儿蛮代表具体事物的字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过多地教儿童代表抽象事物的字词,则会事倍功半这是学龄前儿童识字的原则。

三、心理的发展

儿童心理的发展包括许多方面,现在以思维和个性发展上的两个关键年龄为例,做一些说明。

(一)看思维

人不是—出生就有思维能力的,恰恰相反,思维能力有一个漫长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人的低级思维能力,叫做感知动作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是2—3岁。

这是一种以孩子的动作和孩子感知的动作对象为支柱的思维,它的特点是,儿童只有在摆弄物品的动作过程中,才有思维活动;当物品被拿走了,或者玩弄物品的动作停止了,他的思维活动也随着停止。

可见,这种思维的局限性很大。

但它是以后发展较高级的具体形象思维的基础。

一岁前儿童,缺乏必要的动作的基础,还不能系统池玩耍或操纵物品,因此,即使有感知的物品,并能简单地玩耍它,也还难于形成典型意义上的感知动作思维。

从一岁左右开始,儿童动作的发展,为发展这种思维准备了重要条件(当然不是唯一的条件)。

这时家长应该为儿童提出大量不同颜色、形状、大小、音响和不同活动性、不同结构的玩具或可玩的物品,应该为儿童的活动创造最有利的条件,鼓励他多多地摆弄物品,这样将会大大促进感知动作思维的发展,同时还可能为具体形象思维的早日出现准备条件。

相反,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就可能使这种思维发展迟缓,水平不高,以致推迟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出现。

(二)看个性

幼儿个性发展上,有一个明显的事实,就是3岁左右儿童,要求独立活动的倾向十分强烈,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干。

这是个性自我意识萌芽的关键年龄。

儿童所以在这个年龄出现强烈的独立性倾向,是因为发展上的以下几个原因:

1、动作的发展,使他具有初步独立活动的基础,为独立活动所必需的站、蹲、坐、爬、走、助、跳、扔、推、拉、举,以及双手协调操纵物体的各种基本动作技能都有了.因而有可能不依赖成人完成某些活动;2、言语的发展。

使他在活动中可以独立地与别人交谈;3、意识到自己的独立存在.并能用“我”代表自已;4、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并在活动中有所体验;5、具有了一定的完成简单活动的知识经验。

在这些方面,3岁儿童功的),都会使儿童增强信心,感到自己存在的社会价值,并激起他独立完成其它新活的发展水乎,比1—2岁儿童高很多。

这个时期,家长的任务是通过支持、帮助孩子独立活动,强化他对自己的认识。

任何成功的独立活动(那怕是在家长或其他成人的某些帮助下成动的欲望。

家长应该注意,尽量不让孩子的独立活动失败,因为失败的次数多了,会损伤孩子独立活动的积极性,并使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怯懦的心理。

孩子这个时期独立活动的成效可能不理想,但不要因此而拒绝他们独立活动的要求,而采取家长包办的方法。

因为错过了关键年龄,孩于的独立性倾向受到挫折,4一5岁以后,反而不想自己做事了,结果变得越大越懒。

做事缺乏自信心,依赖心理强,这些都不利于儿童积极的个性品质的形成。

婴幼儿言语的发展

 通常成人总是把儿童言语的发展作为儿童智慧发展的初志。

父母从孩子会叫“爸爸”、“妈妈”中体会到亲子关系发展到新阶段;成人把孩子能听懂成人的话,看作孩子机灵的表现。

的确,儿童言语的发展在儿童心理的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它对于儿童认识活动的扩大、加深;对于儿童自我控制和调节心理与活动能力的发展;对于儿童自我意识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儿童言语的发展,虽然与发音器官的发育和成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它不是决定于发音器官的成熟与发育的自发的发展过程。

儿童言语的发展过程,主要是在儿童与成人相互交往中,通过自己的模仿和成人的教育,由牙牙学语到掌握语言的过程。

 儿童言语的发展,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语言前期(0—1岁);单词句时期(1—1.5),多词句时期(1.5—3.5岁),言语不断丰富化的时期(3.5—7岁)。

这四个发展阶

段,是每一个儿童言语发展都要经历的发展过程。

至于一个儿童经历某一阶段的具体年龄和所需要的时间,常由于成人为儿童提供学习语言的环境和成人对儿童言语的教育与训练,而表现出差异性来。

一、儿童言语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一)言语前期

这个时期是指儿童言语发展的准备时期。

真正会说话以前的发音,以及儿童自己不会说,但是开始懂得成人语言中一些词的意思。

儿童在6个月以前,与发音器官的发展相联系的,不需要学习的自发的发音很早就表现出来。

最初(约3个月以前)除了哭声以外,开始发出“陶”、“哦”等简单的音。

这对,由于儿童发音器官发育还不完善,他所发出的声音,多数由张开嘴,气流从口腔中出来所形成,不需要舌头、嘴唇较多的运动。

到4—8个月时,发音增多,而且发一些重复的连续音,有些音和词的发音一样,如ba—ba(爸爸)、Ma—ma(妈妈)等.这就为儿童说出词和理解词作了准备。

儿童9个月到1岁,发音更加复杂,而且开始模仿成人的发音,这就是学说话的萌芽。

这时,儿童开始能把词的音调与词所标志的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开始懂得词的意义,这就是儿童最初的言语。

到1岁末,儿童听懂的词很少,有10一20个词。

而且这些词的概括性小,总是与特定的具体事物联系,如“灯”,这个词就是指家里最初教他说这个词时指着的那盏灯,还不能把“灯”这个词与各种各样的灯联系起来。

(二)单词句时期

这个时期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言语理解的发展,所以,又称为理解言语的阶段。

这个时期儿童说话的特点是:

①单音重复。

如妈妈、爸爸等。

②一词多义,以一个词代表他想说的一句话,因此,这个词在不同情境下具有不同的意思,如“帽子”,在儿童到户外活动时,可以表示为“我要戴帽子”,在别人拿他的帽子时,代表“他拿我的帽子”,看见帽子掉在地上时,代表“我的帽子掉在地上了’,等等。

因此,这时儿童的言语只有结合当时情况,才能被人理解。

②以音代物,对于能发出声音的物体,儿童总是首先抓住物体所具有声音的特征,而且模仿物体的声音,物体的声音成为物体的标志。

如汽车为“笛——笛”,鸡为“咯—一咯”等。

④词的内容限于儿童日常生活有关的事物;而且多数为名词。

儿童对言语的理解比说话要早,而理解的词也比说出的词的数量多。

据调查,到1.5岁时,儿童已能说几十个词。

由于儿童逐渐理解更多的词和句子,大约在1.5岁时,儿童巳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故事。

(三)多词句时期

这个时期是儿童积极的言语活动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的儿童喜欢说话,主动要求学习语言。

如常问这问那,要求成人教他说物体的名称等;这个时期是儿童言语发展的一个跃进阶段。

由于这个时期言语发展的特点,有的研究者认为,这个阶段的末期,也就是3岁左右,是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最佳年龄期,这个时期儿童学话快、容易,经过训练儿童口头言语的表达能力,能得到很快的发展。

这个时期儿童的言语经历了由简单旬到复合旬;由掌握最初步的言语到掌握最基本的言语的发展过程。

1.5一2岁儿童的言语,主要是筒单句。

简单旬的句子很短,不完整,所表达的意思被简化了,而且句子中前后次序有时癫倒。

如“妹妹糖”(妹妹要吃糖),跑了兔子”(兔子跑了)等。

这段时间儿童的言语中,主要是名词和动词,约占70%。

形容词(如大、小、长、短、好、坷、白、红等),副词(如都、还、又、再等),代词(如你、我、他等),数词(如一、二、三、四、五等)p连接词(如和、与等),在儿童言语中已经出现,但是用得很少。

一般来说,这时儿童所掌握的词汇的总量为200个左右。

到2—3岁时,儿童盲语中复合句已开始发展起来。

最初的复合句,只是两个简单句的组合,如“妈妈上班,姊妹自己睡”。

这段时间儿童的词汇量在急剧增加,到3岁已达1000个左右,而且词类的比例也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名词和动词在言语中的比例在减少,比较抽象的形容词、副词和代词功比例在增加。

但是在这段时间,儿童的言语中仍然是名问和动词占多数。

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和儿童开始模仿成人说话,儿童逐渐掌握了言语的语法结构和基本的句型,所说的话已基本符合语法,所以,儿童已发展到掌握最基本言语的阶段了。

这个阶段儿童的言语水平还是很低的,而且具有情境性和活动性的特点。

情境性是指儿童的语言和他说话时所处的情境相联系。

因此,对儿童所说的话,只有把它与儿童说话时的情境联系起来,才能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

如儿童说:

“林林快来,泡泡飞上天了。

”联系当时情境,是两个儿童玩吹肥皂泡,林林走开了,说话的儿童吹起一个肥皂泡,他叫林林快来看,他吹起的肥皂泡飞上天去了。

活动性是指儿童的言语,经常是与活动相联系的。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儿童在玩耍时,不断在说,活动停止,所说的话也就终止了。

二、怎样促进儿童言语发展

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是儿童言语发展最好的老师。

父母在促进儿童言语发展中,应当注意些什么?

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孩子出生以后,父母就应当与孩子说话,提供模仿与学习语言的机会。

为了使孩子言语正确地发展,父母说话时应注意语音正确,用词恰当,表述清楚,为儿童作言语模仿的好榜样。

在教孩子说话时,不要迁就单词句时期儿童言语的某些持点,如苹果,不要让孩子叫“果果”,要直接叫苹果;牛奶,不要叫“奶奶”,而应叫牛奶,汽车不要叫“笛笛”,而应叫汽车等。

因为迁就孩子单音重复、以音代物的特点,就会妨碍孩子言语的发展。

达中的错误,不能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更不能故意模仿核子不准确的言语,逗乐取笑。

纠正儿童言语中用词不当,应用儿童能理解的语言对词义作解释;纠正语法的错误,最好的方

其次,父母应当多引导孩子认识事物,多带孩子外出游玩,扩大眼界,增长知识。

这样孩子助词汇量会逐渐增加。

第三,父母应当注意纠正儿童语言表法是提供正确表述的示范,从而促进儿童加深词义的理解和积极言语的发展。

第四,父母可以经常对儿童提出用语言表述一件事发生经过的要求,如妈妈走了以后,你在家里做了些什么?

你今天怎样去放小鸭子的?

等等,要求儿童仔细回忆事情的经过,再按事情经过的先后顺序,连贯地把它说出来。

对儿童的表述,要求清楚、有连惯性,句子要完整。

如果儿童讲述有跳跃、断续的情况,要启发他去想前后事情发生的关系,并提示他如何把前后事情连系起来,并作出语言示范。

如儿童说,“我把小鸭于放出来,小鸭子就去沟里游水”这时可提示儿童,你把小鸭子从哪里放出来,小鸭子怎样到沟边去的等,然后提供整个事请经过表述的示范:

“我把小鸭子从笼子里放出来,然后赶它们到沟边去,小鸭子就去沟里游水。

”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提出经他说经历的事情经过的要求,可以很好地促进儿童连贯性言语的发展。

幼儿的早期社会交往,不仅表现在家长照料生活方面,而且也表现在其他一些方面.如玩耍、认识物品、学习说话等。

 玩耍:

除了吃、穿等生活需要的活动外,玩耍是儿童认识现实的第一种手段。

很小的孩子,在吃饱、睡好以后,就会玩耍。

可以利用玩耍的机会,增加孩子和他人的交往活动。

比如,用玩具逗孩子玩:

“弄响”——将看看的小手教他去拉绳索,弄玩具作响(4—5)个月以后的孩子,就可以学会这样玩);“藏猫”——拿几种孩子喜爱的玩具,一种种地给孩子玩,中间将玩具藏起来,让孩子寻找(1岁左右以后的孩子,可以学会这样玩),看看“娃娃在哪儿?

”“小白兔在哪儿?

”“小汽车在哪儿”。

“学样”——母亲拿一样玩具,做一个典型的动作给孩子看,如摇铃,然后比孩子模仿同样的动作(9一19个月的孩子,可以学会这样玩)。

开始,孩子模仿有困难,母亲可以拿着孩子的手,同他一起做。

每当孩子“学样”有进步时,都应给予鼓励,如这样说:

“好极啦,就这么玩!

”“再摇一个1”又如户外活动和散步,1岁前的孩子还不会走,一般是父母抱他或用小车推他到户外去活动,而孩子渴望到户外玩耍。

户外不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而且视野开阔,可看的景色,可交的人物都比室内多。

而且千变万化的自然气象,远比室内景物生动、活泼。

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世界,并与其他成人或小朋友交往。

到孩子快3岁时,可以引导他和别的小朋友一块做游戏。

游戏是孩子模拟成人社交大家去上班,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孩子无法直接去体验,但可以在游戏中通过模拟活动认识和体验。

 认识物品:

认识物品是保证儿童正常的社会交往的重要条件之一。

认识糖,才会向父母要糖吃;认识帽子,才会要求妈妈给自己拿“帽子”……。

在游戏中反映的交往关系,也是这样。

不认识食物、餐具,就无法照料娃娃就餐;不认识床铺、被褥,就难于安置娃娃睡觉。

可见,儿童认识的东西越多,在交往时越能较丰富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而这种成就反过来又会鼓舞孩子尽量多去认识物品,多同人交往。

父母利用教孩子认识物品的机会,可以不断增强伺孩子的交往活动,教1岁内的小孩子认识东西,最好用实物;稍大一些的孩于,可以加用图片,这样可以减少空间的限制,扩大认识范围。

如起床时,可以教他认识被褥、衣服;吃饭时,可以教他认识食品、餐具,玩要时可以教他认识玩具等。

在所有这些认识物见了小狗就模仿狗的叫声“汪汪”等。

要鼓励孩子做这类模拟声响和动作的活动,它们有助于孩子了解各种东西的特征。

 学习语言:

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

1岁内的小孩,不会讲话,所以,与别人的交往有很大限制。

2岁以后的孩子,语言发展很快。

一些研究认为,2—3岁是儿童学习口头言语的关键时期;3岁前的孩子主要学习名词和动词,因为它们代表的事物和动作具体,看得见,好理解;而且也最有助于孩子尽快听懂成人说话的意思,并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比如,周岁儿童可以学说“妈妈”、“爸爸’,一旦学会了,就可以招呼父母,同父母交往。

满3岁的儿童,可以学会说1000多个词汇,掌握各种常用词类,各种基本句型,这时已经可以同父母或他人进行频繁的言语交往,这种交往是儿童社会交往活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因此,致力于幼儿早期口头言语的培养,将能大大促进他们的社会交往活动。

儿童早期智力发展与开发

  美国心理学家B.S·布鲁姆的智力成熟理论中,对儿童智力成熟过程中的发展趋势,有一个颇有影响的看法。

他认为,假定以17岁时孩子的智力水平为智力成熟的水平,那么,智力发展过程中,50%的智力是在胚胎至4岁时获得的,30%在4—8岁时获得的,其余20%在8一17岁时获得的。

 这个看法引起了一些争议,因为显然它是不全面的.可以说,它既有可取之处,也有需要修正的地方。

它的可取之处,是它描述了智力发展的总的趋势,先快后慢,最后趋于停止.同时,指出智力的成熟年龄在17岁左右。

它需要修正的地方.在于儿童的智力成长,并不绝对地停止在17岁左右,以后还会有缓慢的发展。

有关智力绝对水平的测验分数表明,智力的成长过程可以延续到二十几岁。

比如,综合各种智力测验的结果画出的智力成长理论曲线表明,13岁左右以前的智力测验绝对分数直线上升,可以称为智力成长的快速期;13岁后,曲线上升缓慢,直到大约26岁时停止上升,这个年龄阶段,称为智力成长的渐缓期;从26—36岁,曲线没有变化,称为智力的高原期;36岁以后.有所下降,这时的智力经过高原期之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并不十分明显。

人的智力衰退,大概要到老年期,才表现得比较显着。

 从上面叙述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儿童早期智力的发展,在人一生的智力发展中,既是基础阶段,又是最炔的时期,因而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研究材料和文献资料表明,早期智力开发的好坏,对儿童以后的智力发展有重大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如果儿童出生后缺乏适当的学习机会,学习能力配合随年龄增长而衰退如果他出生后就给予适度的学习和训练,在3个月后,同未经训练的同龄儿相比,学习效率几乎高出1倍。

另一些实验结果表明,早期(指4岁后儿童)智力测验的分数,对儿童以后的智力发展水平有相当大的预测性。

比如,在4岁左右测得的智力发展水平(用智商分数表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明了他以后的智力发展水乎,4岁时测得的智商分数高的,以后大多数也容易高,低的也容易底,这是因为4岁前形成的智力发展水平,对以后的智力发展有相当大的制约作用。

一般认为,这同言语机能的完善有密切关系。

 早期智力开发好坏的关键,在于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重要的一环。

处于早期年龄阶段的儿童,主要生活在家里,接触父母最多。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状况,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看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好坏。

一些小学生入学测验的材料表明,那些智力发展较好的入学儿童,一般都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或者是幼儿园教育)。

许多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都证明,儿童早期年龄阶段特别需要家庭生活的温暖,需要父母和其他长辈的抚爱.需要同亲人较频繁的交往和谈话。

这一切都对儿童的智力发展有明显的影响。

据一项研究表明,调查52位母亲和她们的4岁的孩子的关系,发现父母亲对孩子热情的家庭,孩子通过智力测验所获得的智商分数比较高。

这大概是因为在这种家庭里,母亲同孩子有比较多的交往,而且使孩子经常处于精神愉快、振奋的状态下,更多好奇心理,更乐于主动地学习,因而可以学到更多知识,并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促进了智力发展,而对孩子冷漠的母亲,将使孩子处于一种消极的情绪之中,从而变相孤僻、被动,对一切事物不感兴趣甚至尽力避免接触事物,结果不仅学到的东西少,而已妨碍智力发展。

                         

我国超常儿童研究协作组,在调查研究55名超常儿童,并追踪研究37名超常儿童后,根据研究结果写出的总结报告中指出: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超常儿童成长的主要条件之一。

  报告指出这类家庭的家长,一般都具有如下特点;善于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望;能针对孩子特点,把教育渗透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既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又生动活泼,丰富多采,善于教会孩子独立探讨的能力,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诱导孩子放开视野,在更大范围内认识事物等。

比如;超常儿童李刚,不满7岁时,已经是全国珠算学会的名誉会员,有很强的心算能力,并善书画。

据调查,他的父亲十分重视对他的早期教育,3岁时,就教他认字。

4岁时,父亲因病在家;每日教他学习4小时,一个月教会了笔算四则,心算一位数乘多位数,多位数加减法。

一年后,李刚学会了心算三位数乘三位数。

他的父亲为了提高李刚学数学的兴趣,锻炼他心算的能力,还根据他爱听故事的特点,编了些数学故事,讲给他听,并让他边听边计算。

就连和他玩的时候,他父亲也很注意培养他的心算能力。

例如,玩一种扑克牌,要求综合利用加减乘除,心算牌面数字,并比谁算得快。

李刚的父母不善书画,但他却请了一些书画名家指导李刚学习书画。

两年内,.李刚作字画约2000张。

在父亲精心培育下,李刚终于展示了他的早期才能。

 这说明儿童早期智力发展与开发的重要性,并不等于说把它看成是儿童智力发展与成熟的唯一动因。

那种认为早期智力开发上的失误,会导致儿童智力发展半途天折,或不能较好地发展的观点,是不对的。

因为,第一,儿童智力的发展并不只在早期年龄阶段,而是持续到青年期,早期智力开发不足,中、小学阶段可以加倍努力,以求补偿。

第二,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儿童自发地接受着各种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影响,不管家长是否有意识地对他进行教育,他都不会停止学习,其差别不在于学与不学,而在于学习条件更好一些,还是较差一些;更充分一些,还是不怎么充分。

为了使儿童发展得更好一些。

自然应该为他们提供最充分的学习条件,以便促使他的智能充分发展。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不能理想主义地看待这个问题,而只能根据现实情况处理。

这一问题。

由于各种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