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9157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8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A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7A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7A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7A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7A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A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

《7A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A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

7A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责任部门:

电子信息系

项目建设责任人:

杨正勇(电子信息系副主任,硕士学位,副教授,维修电工技师,二级考评员)

雷小红(衡阳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项目组主要成员:

简立明(自动化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高级工程师)

刘春花(自动化技术专业院级专业带头人,硕士,副教授)

陈斐彪(硕士,副教授,维修电工技师)

谢利英(副教授,维修电工技师,二级考评员)

刘欢(高级实习指导,维修电工技师)

万少华(高级实习指导,维修电工技师)

高俊祥(讲师,维修电工技师)

苏金宝(衡阳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

冯昂林(衡阳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电气组组长,技师)

谭晓军(中联重科技术员,工程师)

段炎辉(特变电工技术员,高级工程师)

立项主要依据:

1.《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XX]35号)

2.《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XX]2号)

3.《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16号)

4.《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5.《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6.《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十X五”事业发展规划》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造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

8.《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解决方案》教育部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工作组20XX,11,27

一、项目简要说明

本项目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为重点,带动矿山机电、应用电子技术和智能楼宇技术等专业的发展。

实施本项目建设,总计划投入资金752.5万元(重点专业653.5万元,专业群99万元)。

其中,申请上级财政投入350万元,申请地方财政投入368万元,学院自筹34.5万元。

资金用途如下:

126.5万元用于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75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452万元用于实验实训条件建设,99万元用于专业群建设。

本项目的完成将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示范作用:

(一)“43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4”----课程体系“4领域”(基础领域、专业领域、特色与拓展领域、创新领域),以专业核心技术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突出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培养;“3”---实习“三阶段”,分职业素质培养、岗位能力训练、就业能力训练三段开展;“3”----职业技能训练“三等级”,职业技能训练按维修电工初级、中级、高级“三等级”递进实施。

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上体现示范作用。

(二)电工技术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

建立以工业控制技术为核心,具有先进性、开放性、生产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共享型校内实训基地,搭建高级维修电工、电工技师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平台,广泛开展电工新技术培训,为衡阳及周边地区培养掌握电工新技术的高技能人才,为区域内的中、高职院校提供共享的优质教学资源。

在电工高技能人才培训、鉴定工作上体现示范作用。

(三)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院机电设备厂、学院后勤服务公司为平台,加强与深圳智邦和圣德士科技公司的合作,把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结合起来,实施差异教育,突出因材施教,培养具有不同层次创新能力的人才。

在创新教育方面体现示范作用。

二、建设背景

电气自动化技术渗透在工业生产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来,一方面机械、电子、电力、冶金、化工、装备制造等行业都广泛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自动生产线,在这些设备中大量运用了可编程控制器(PLC)、变频调速、交流伺服、工业控制计算机、人机界面、现场总线、机器视觉、自动检测等先进自动化技术。

另一方面各种大型装备和系统在运行中的测量、监视、调节与控制也无不与电气自动化技术息息相关。

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决定装备质量、性能、运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湖南省制造业已初步形成以工程机械为“龙头”,以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电站及输变电成套设备为“主体”的优势产业集群。

《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把装备制造业列入我省“十X五”规划优先发展的7大重点产业之首,同时提出“加快推进新兴科技与传统优势制造业融合,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先进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制造业”。

衡阳是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延伸区,《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实施“百千万”投资行动计划(百项重大工程、千个重大项目、万亿总投资规模),着力推进“工业倍增”行动,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制造业为支撑,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具有衡阳特色的“技师城”和湖南先进制造业基地。

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和长株潭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政策的实施,衡阳作为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延伸区,随着湖南省装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衡阳装备制造业必将同步发展,预计到2015年,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矿产开发总产值达到1300亿元。

当前,衡阳的许多企业包括一些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正逐步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

比如,衡阳共创德光伏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项目,华菱衡钢德φ100无缝钢管机组技术改造项目,衡阳特变电工的1000kV交流输变电关键技术研究、设备研制及工程应用项目,中国五矿金铜综合回收产业升级改造项目,星马重汽白沙工业园区内316亩星马重卡项目;另外中钢衡重,重型矿冶装备制造基地特大件浇铸厂房内,国内一流的设备齐装亮相;南岳亚新科、衡阳纺机、雁能电工、德义隆、湘阳特等企业生产线的改造已经立项,这些改造项目大量运用了可编程控制器(PLC)、变频调速、交流伺服、工业控制计算机、人机界面、现场总线、机器视觉、自动检测等先进自动化技术。

可见,伴随设备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自动化相关技术人员的需求也相应大幅增加。

据《湖南省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调查:

在湖南省就业人口中,高技能型人才仅占技能型人才的15%左右,满足不了企业需求;能解决装备制造业生产一线技术难题的高技能人才是当前最紧缺人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连续多年位于用人需求榜前5名。

20XX年湖南省自动化技术高技能人才需求整体持续增长,年需求达2万多人,其中高职学历人才的需求量最大;湖南省“十X五”人才发展规划指出,“十X五”期间全省高技能人才需求达120万,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类人才需10余万人。

由此可见,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技术密集型生产要求在这些岗位上的人员不仅知识面广,而且技能高,因此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水平,提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能力,扩大本专业在湖南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和辐射作用,既是学院发展的需要,更是提升湖南省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求。

三、建设基础

本专业于1978年由原衡阳技术学院设置,至今已34年,20XX整合成立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来,在原有教学经验基础上,针对我院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生源情况,积极展开社会调研,征求了衡阳钢管集团、亚新科衡阳公司、特变电工衡阳公司、衡阳开关电器厂、衡阳风顺车桥有限公司、深圳富士康、深圳华为、安徽奇瑞等十余家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人员的意见,经过整合,优化设置了专科层次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改进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于20XX年9月招收第一批学生,目前在校学生规模310人。

自20XX年以来,学院先后投入250余万建设PLC项目实训室、电气配线与安装车间、机床维修车间、数控维修实训车间、自动控制系统实训室、电子产品制作实训室、创新工作室等实训场所,极大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

20XX年12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通过省教育厅专业评估,获得良好等级。

20XX年获院级改革试点专业立项。

通过课程、实验实训、师资建设,专业的办学软硬条件和综合实力位居本地区前列,各种办学的指标已达到教育部要求的优秀标准,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专业建设基础深厚,具体如下:

(一)“互惠互赢、弹性安排”的校企合作机制已初步形成

1、专业建设对准衡阳优势产业,增强了专业建设的市场适应性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三化一基”,衡阳提出主攻工业战略,一区两园(高新技术开发区、深圳工业园、松木工业园)项目纷至沓来,蓬勃发展。

衡阳市委针对“工业倍增”行动计划对人才的需要和当前局部地区“用工荒”现象的现实情况,提出了打造衡阳“技师城”。

学院紧跟形势,按照“服务当地经济,对接重点产业,工学结合”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推进衡阳新型工业化中重点支持的“六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格局,给力衡阳“技师城”建设,积极探索“校企一体,互惠互赢、共生共荣”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如学院与衡阳特变电工、南岳亚新科合作开办了4届的订单式培养班,本专业向合作单位共输送了110名学生,极大地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对口就业;近三年,为衡阳风顺车桥、衡阳无线电厂等企业培训与鉴定中、高级维修电工和电工技师共计110人次,主动地适应了企业的人才发展战略。

正是这些合作案例产生的示范效应,欧姆龙精密电子(衡阳)有限公司、富士康(衡阳)公司都纷纷向学院表达合作意愿,这就为实施“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联合办学、弹性安排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方式和培养环节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专业规划由指导委员会主导,增强了专业建设的市场针对性

为了获取广泛的理论支持和最新的行业信息,使我们的专业建设更贴近行业岗位的需要,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基础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早在20XX年就成立了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随后逐年调整,企业方委员有企业高管、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校方委员包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职业鉴定的相关负责人和资深教师,“委员会”具有广泛行业(企业)渊源和教育教学培训鉴定背景。

这样保证了行业信息最新、职业标准和课程标准最接近行业岗位,大大地增强了专业建设的市场针对性。

委员会名单如表3-1所示。

表3-1: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名单

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及职务

职称学历

委员会职务

1

杨正勇

衡阳财经工业职院电子信息系副主任

副教授

主任

2

简立明

衡阳财经工业职院电气自动化教研室主任

高级工程师

副主任

3

雷小红

衡阳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副主任

4

谢利英

衡阳财经工业职院鉴定中心副主任

副教授

委员

5

万少华

衡阳财经工业职院电子信息系书记

高级指导

委员

6

陈斐彪

衡阳财经工业职院自动化教研室教师

副教授

委员

7

刘春花

衡阳财经工业职院自动化教研室教师

副教授

委员

8

袁秋桂

衡阳开关电器厂

高级工程师

委员

9

种衍民

特变电工衡阳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委员

10

谭晓军

中联重科技术员

工程师

委员

11

冯昂林

衡阳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电气组组长

技师

委员

委员会在专业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权威性,表现在“坚持未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的新增专业设置、调整申请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上报、不审批”这一硬性规定;委员会在专业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参与度体现在委员会和教务处、招生就业处每年进行一次人才市场调研,根据人才需求变化,灵活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岗位定向、业务范围,撤换过时陈旧的课程和教学内容,根据生产中大量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时补充职业岗位需要的新课程、新内容。

3、专业教学进度合理弹性安排,增强了专业顶岗实习的可行性

根据合作企业生产经营的季节性特征和周期性特点,比较灵活地安排工学的交替,利于知识的应用,理论与实践结合更紧。

这样,对于企业生产帮助更大,更受欢迎,如衡阳特变电工铁芯制作分公司生产车间供电项目来单是随机的;又如南岳亚新科因其委托学校利用学生实习完成的外包项目来单通常也有一定的季节性,学院机电设备厂、学院后勤服务公司的业务项目更具随机性和常发性。

针对于此,我们在大计划不变的前提下,结合企业的来单变化情况,分时段弹性安排教学,这样大大增强了专业顶岗实习的可行性。

(二)“433”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贯通整个人才培养过程

本专业建立以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初步形成了“433”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4”——4个层面设置课程。

按照基础领域、专业领域、特色与拓展领域和创新领域4个层面设置课程。

“3”——实习“三阶段”。

将实习分别安排在三个学年,按照以职业素质培养、岗位能力训练、就业能力训练为主要目的三个阶段开展。

第一学年,以校内实训中心和学院机电设备厂为平台,进行职业素质感知实习,着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职业道德、职业操行,同时兼顾基本的专业技能训练。

第二学年,以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为平台,进行专业技能顶岗实习,着重进行岗位能力和职业规范训练以及企业文化熏陶,同时进一步强化劳动态度、职业道德、职业操行的教育。

第三学年,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主平台,进行预就业顶岗实习,着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全面提高。

“3”——坚持实行“双证”书制,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的训练,开展以维修电工职业资格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证,职业技能训练按维修电工初级、中级、高级“三等级”递进实施。

通过这种模式,改善教师队伍的结构,聘请大量的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学生开设“企业化”的课程,如企业管理、机床维修等课程;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给学生进行实训,如特色课程数控机床维修等;通过这种模式,可以把企业的项目、问题和任务带进课堂,推动课程建设,如工厂供电技术等。

同时,依托学院“以就业为导向”的素质教育实训基地,将职业素养教育渗透于专业课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安全、环保、节能、质量、服务等意识。

“433”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框图如图3-1所示。

专业技能

顶岗实习

 

图3-1“433”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框图

(三)以课程组为单位,基于专业核心技术一体化课程建设稳步推进

课程小组:

为了加强教师的统筹管理和专业化管理,学院自20XX年起,就在教研室的基础上,提出课程教学小组建设的观点,规定每门专业的核心课程至少由两个以上教师担任,相同课程的教师形成课程教学小组或教学团队。

目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成立了《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电力电子及应用》、《单片机与C语言》、《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等课程教学小组,与行业(企业)合作,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进入课程小组,共同进行课程的开发、建设和改革。

课程开发思路:

以校企共同确定的专业核心技术技能为主线,按照“核心技术一体化”,即“核心技术与课程设置一体化”、“核心技术与教学环境一体化”、“核心技术与顶岗实习一体化”、“核心技术与职业资格一体化”和“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专业课程开发思路。

以技术应用能力为培养中心,以核心技术综合应用能力为培养重点,将理论与实验实训相结合,以课题、实验(实训)室、实习车间、生产车间四点为交叉网络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纵向上前后衔接、横向上相互沟通,使整体教学过程围绕核心技术技能展开,强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核心技术技能服务。

课程建设成效:

各课程组开展了全面、深入的社会需求调研,对衡阳钢管集团、衡阳特变电工、南岳亚新科及衡阳大量中小企业进行了调研,明晰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确定毕业生就业岗位和发展岗位,按照技术领域和企业对岗位胜任能力的基本要求,参照国家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根据实际工作中典型生产性作业的工作流程,开展工作任务分析会,将行动领域能力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内容,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开发以项目、案例为主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融入职业道德、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以及高职学生实践、创新、创业、创造能力培养,建成以培养高水平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为核心的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推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按省级精品课程评选标准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建设共享教学资源库。

已建成院级精品课程1门----《电工基础》,在建院级精品课程1门----《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教学资源库立项课程2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和《单片机与C语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多年的“双证书”制实践和本专业考评员的职业鉴定考评工作实践积累,收集、整理、提炼形成了《高级维修电工应知试题库》,该试题库既是制定专业课程标准的参照物之一,也是组织学生理论知识条理化梳理、考工综合复习的特色教学资源。

开设了“财工融通”特色课程1门----《企业管理》,已有3本校本教材,4本高职教材正式出版,参加1项国家十X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2项省级科研课题,2项院级教改课题,近三年发表论文41篇,具体情况如表3-2和表3-3。

表3-2: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材编写情况表

序号

教材名称

出版社名称

主编、参编

1

电子技术实验与实训教程

中南大学出版社

高俊祥参编

2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中南大学出版社

高俊祥参编

3

模拟电子技术

中南大学出版社

彭芳参编

4

电路基础

中南大学出版社

万少华参编

5

电子产品制造工艺实训指导书

校本教材

刘欢主编

6

电气控制技术实训指导书

校本教材

杨正勇主编

7

可编程控制器实训指导书

校本教材

万少华主编

 

表3-3: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科研情况表

序号

课题名称

课题来源

主持人/参与

1

《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焊接技术项目教学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教育部十X五规划课题

杨正勇参与

2

《中频交流静止变频器驱动高精度高速磨床电主轴的应用研究》

教育厅

简立明主持

3

《湖南省城镇社区智能化系统建设对策》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陈斐彪主持

4

《面向生产过程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构建与研究》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杨正勇主持

5

《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项目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对接的研究》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刘欢主持

6

《数控机床电气维修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模块》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万少华主持

(四)拥有一支以具有企业工作背景为骨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本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整合了专业教师和实习工厂的技师、工程师等人员的力量,组成了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现有23名,其中专任教师15人,兼职教师8人,专兼比约2:

1,来自企业或具有连续5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14人,约占61%。

在专职教师队伍中,其中具有5年以上企业一线技术工作经历的有7人(占47%);近三年具有2个月企业顶岗实践经历教师15人(占100%),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或高级实习指导8人(占53.3%);研究学生学历或硕士学位5人(占33.3%);考取高级技能以上证书的教师12人(占86.7%),3名教师拥有职业技能鉴定二级维修电工考评员证;“双师”素质教师12人(占86.7%),

在兼职教师中,有7人来自不同企业,1人来自湖南工学院,全部具有高级职称,同时具有一种与专业相关的技师职业资格证书,能够胜任两门以上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

本专业师资队伍情况如下表3-4所示。

表3-4:

专业师资队伍情况表

姓名

出生

年月

所学专业

学历

学位

职称

企业背景

备注

杨正勇

1968.4

控制工程

本科

硕士

副教授

技师

1990-1995,

衡阳绝缘材料总厂

专职

双师型

简立明

1968.9

自动化

本科

学士

高级

工程师

1993-20XX,衡阳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专职

双师型

广清平

1946.10

电机制造

本科

学士

高级

工程师

1963-1997,

东方汽轮机厂

返聘

双师型

万少华

1963.8

机电一体化

本科

高级指导/技师

1982-1992

衡阳粮食储备库

专职

双师型

邓永安

1959.10

自动化

本科

实习指导/技师

1982-1990,

衡阳湘衡化工厂

专职

双师型

陈春明

1965.4

自动化

本科

实习指导/技师

1985-1994,

衡阳互感器厂

专职

双师型

陈楚雄

自动化

本科

助理工程师

1988-20XX,

衡阳运输机械厂

专职

实验员

谢利英

1969.9

自动化

本科

副教授

技师

风顺车桥兼职

专职

双师型

刘春花

1970.4

控制工程

本科

硕士

副教授

技师

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

有限公司兼职

专职

双师型

陈斐彪

1969.2

控制工程

本科

硕士

副教授

技师

衡阳恒飞电缆有限责

任公司兼职

专职

双师型

刘欢

1971.5

自动化

本科

高级指导/技师

衡阳市金盾保安科技

有限公司兼职

专职

双师型

周克辉

1985.6

电子通讯

本科

学士

助教

高级工

衡阳钢管集团挂职累计6个月

专职

双师型

高俊祥

1972.2

机电一体化

本科

学士

讲师

技师

衡阳特变挂职累计6个月

专职

双师型

徐晓齐

1983.5

电子通讯

研究生

硕士

教员

衡阳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挂职累计6个月

专职后备教师

肖凯夫

1988.6

自动化

本科

学士

教员

衡阳特变挂职累计2个月

专职后备教师

雷小红

自动化

本科

学士

高工

衡阳纺织机械

有限公司

兼职

教师

苏金宝

自动化

本科

学士

高工

衡阳纺织机械

有限公司

兼职

教师

冯昂林

自动化

本科

学士

工程师技师

衡阳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兼职

教师

袁秋桂

1961.1

自动化

本科

学士

高工

衡阳开关电器厂

兼职

教师

种衍民

自动化

本科

学士

高工

衡阳特变

兼职

教师

蒋受军

1946.12

自动化

本科

学士

高工

衡阳运输机械厂

兼职

教师

陆秀令

1969.9

自动化

本科

学士

副教授

工程师

工学院

兼职客座教授

段炎辉

1945.11

自动化

本科

学士

高工

衡阳机床厂

兼职

教师

教师人数

23

高级比例

69.6%

具有5年以上企业工作背景教师比例

61%

教师近3年发表论文数量

41

45岁以下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位)的比例

33.3%

发表教研论文教师比例

35%

专业课教师中双师教师比例

86.7%

近5年承担省、院级科研项目数量

6

(五)“校企共建,分段异地”实训平台已基本形成

1、校内实训基地“五位一体”功能初显,“产学研结合,以产促研,以产促学”的特色鲜明

本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具备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及技术服务五位一体的功能,初步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