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六章 第2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7912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六章 第2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六章 第2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六章 第2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六章 第2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六章 第2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六章 第2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地理 第六章 第2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六章 第2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六章 第2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地理第六章第2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学习目标:

1.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

(重点)2.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意义。

(重难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肩负的历史使命

(1)提高社会生产力。

(2)增强综合国力。

(3)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面临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应对着人均资源不足和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挑战。

3.我国在协调人地关系上面临的挑战

(1)庞大的人口压力:

过多的人口,尤其是低素质的人口,会造成一系列问题。

(2)严重的资源短缺:

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大;我国生产技术水平低,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

(3)深刻的环境危机

①产生原因:

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方式。

②主要表现

具体表现

发展趋势

环境污染

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等

仍在发展,迅速由城市向农村蔓延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4.解决措施: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战略框架:

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及行动方案。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循环经济

(1)手段:

环境无害化技术。

(2)核心:

提高生态效益。

(3)资源利用方式:

环境友好方式。

(4)原则:

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5)目的:

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2.工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清洁生产

(1)概念:

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的生产方式。

(2)效益

3.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农业

原理

生态系统的观点

方式

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相结合,协调各层关系

目的

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自主诊断]

1.判断正误

(1)我国的环境问题相对较少。

(  )

(2)我国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途径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

(3)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的经济模式。

(  )

(4)清洁生产就是不产生废弃物的生产。

(  )

(5)生态农业发展中不施用化肥农药。

(  )

【提示】 

(1)× 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相比较而言比较严重。

(2)√ 我国在协调人地关系上面临巨大的挑战,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行。

(3)√ 循环经济的发展原则是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因此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的经济模式。

(4)× 清洁生产可以做到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并不是不产生废弃物。

(5)× 生态农业可以促进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其发展过程中也会施用化肥、农药,但施用化肥、农药的量和种类都是不会破坏农业生态的。

2.单项选择

(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体现在(  )

A.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

B.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人口增长速度减慢

C.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依然十分严重

D.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是(  )

A.大力提高工业产品的产量

B.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C.增加城市人口数量

D.提倡消费多元化

(3)为了使我国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应(  )

A.扩大耕地面积   B.提高粮食产量

C.发展生态农业D.控制人口数量

(1)C 

(2)B (3)C [

(1)我国目前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危机。

(2)实施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3)发展生态农业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农业上的实践应用。

]

[合作探究·攻重难]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教师用书独具)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于2017年12月14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17: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报告认为,中国需要新的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

新战略的基本内涵为以持续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为导向,以提高资源产出率为主线,以控制资源投入总量为重点。

战略的目标是在确保经济稳健增长和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的同时,到2030年左右实现资源投入总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峰值,随后稳步下降。

【思考交流】

1.我国目前存在的资源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提示:

资源短缺;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资源需求量大,资源利用率低。

2.我国严重的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人口众多,技术水平低以及人口素质低导致生产活动方式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低。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和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有关,具体如下:

1.庞大的人口基数

2.严重的资源短缺

3.深刻的环境危机

[方法技巧]

图示法理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因此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由之路。

据此完成

(1)~(3)题。

(1)我国工业生产中资源利用虽然有明显的进步,但是问题依然突出,下列属于当前我国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是(  )

①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②国家资源政策不利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共同行动 ③全社会尤其是地方政府对国家政策不理解、不支持 ④环境污染严重,没有完全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D.③④

(2)我国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

①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 ②资源利用率低,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情况 ③人口基数过大,新增人口数量仍较多 ④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3)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困境是(  )

①人口增长趋向零,老龄人口比重大,就业人口日趋不足

②农业资源日趋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 ③环境污染局部得到控制,但自然生态日趋恶化 ④粮食需求迅速增加,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1)C 

(2)B (3)D [第

(1)题,我国由于技术相对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目前尚没有完全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2)题,我国走节约型发展道路,是由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以及资源利用存在不合理现象所决定的。

第(3)题,当前我国的人口压力主要表现为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净增长,就业人口压力大;农业资源日趋紧张,但尚未接近资源承载极限。

]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教师用书独具)

“循环经济”已经融入中国主流经济概念当中,将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其中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已成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思考交流】

1.什么是循环经济?

【提示】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2.循环经济有哪些模式?

提示:

工业上是清洁生产;农业上是生态农业。

1.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指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化、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2.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或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模式。

3.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生态农业

概念

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

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效益

生态上的良性循环

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把粮食生产和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遵循生态系统的内部发展规律,大大减少了传统农业生产中造成的土壤肥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生物资源锐减等生态破坏问题

经济上的良性循环

农、林、牧、副、渔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全面发展,依靠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其内部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转换、各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共生、相养规律,减少了化肥、农药和动力的使用,降低了农业成本

1.读我国某市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示意图,完成

(1)~

(2)题。

【导学号:

17252127】

(1)该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中a、b、c、d表示的事项依次为(  )

A.市场、环境、自然资源、环保体系

B.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环境

C.环境、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

D.自然资源、市场、环境、环保体系

(2)关于该示范区生态经济体系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降低了产业对资源的依赖 ②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③拥有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 ④依托海港,有利于利用国内外资源、市场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B 

(2)D [第

(1)题,读图可知,该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中a、b、c、d分别表示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环境,故B项正确。

(2)题,该示范区生态经济体系中的企业有钢铁、石化、装备制造,不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资源通过海运、陆运从外地运入,不接近原料产地;生产过程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依托海港,运入原料,运出产品。

故D项正确。

]

2.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

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

读图回答

(1)~

(2)题。

(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A.河套平原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D.闽浙丘陵

(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1)D 

(2)B [第

(1)题,该地区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和甘蔗,处于亚热带地区。

据此判断该农业模式最适宜的地区。

(2)题,该农业模式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对于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清洁能源具有重要作用。

]

[课堂小结]

[当堂达标·固双基]

题组1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017年6月19日上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地化亚洲论坛在山东海阳召开。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地化——韧性城市建设”。

据此完成1~2题。

【导学号:

17252128】

1.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困境是(  )

①人口增长趋向零,老年人口比重大,就业人口日趋不足 ②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的国家,许多重要的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的1/3 ③环境污染基本得到控制,但自然生态日趋恶化 ④我国生产技术水平比较低,对资源利用率低

A.①②   B.②③

C.②④D.③④

2.我国把经济发展摆在各项工作之首的原因是(  )

①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 ②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③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不严重 ④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技术还比较落后,当前工作重点是发展经济以赶超欧美发达国家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③

1.C 2.A [第1题,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

目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仍有蔓延的趋势,程度加剧。

第2题,把经济发展放在各项工作之首是我国稳定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原因主要有两个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