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word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9088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8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word版.docx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word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word版.docx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word版

 

一.自然资源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2.工业的地位:

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3.工业的分类:

①重工业:

以生产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

②轻工业:

以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

二.矿产资源与工业

1.自然资源:

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

主要包括: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2.分类:

①可再生资源:

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

比如:

阳光、空气、水和生物等。

②非可再生资源:

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

比如:

天然气、

石油、煤炭等。

二.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1.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2.淡水资源的存在形式:

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

3..地球上水量的97.5%为咸水,淡水只占2.5%,而且68.7%的淡水以冰川和永久积雪的形式存在。

4.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

变化。

一般来说,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丰富;降水少的地区,淡水资源贫乏。

5.中国的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很少。

三.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1.水资源分布特点:

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

①在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降水年际变化大。

<1>影响:

水旱灾害。

降水过于集中,夏季洪灾,春季旱灾;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造成径流年际变化大,连续几年的丰水或连续几年的枯水。

<2>解决措施:

修建水库。

比如:

三峡水库

②在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水资源分布总体呈现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影响:

北方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加剧北方缺水的状况。

<2>解决措施:

跨流域调水工程。

比如:

南水北调南水北调工程:

把长江流域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

这项工程规模巨大,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

东线工程:

从长江下游抽引长江水,主要引用京杭运河输送,北达山东与天津。

中线工程:

目前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自流北上,北达北京。

西线方案:

把长江上游的水引入黄河,补充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的水资源。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1.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

林地、耕地、草地、沙漠、戈壁等。

2.特点:

①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②山地多,平地少。

③后备耕地资源匮乏。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农业部门: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

2.种植业(东部季风区):

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北方:

降水偏少,气温略低,多旱地,主要种植小麦棉花。

南方:

湿热多雨,多水田,主要种植水稻。

3.林业(东部山地地区):

我国三大林区:

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南方林区

4.畜牧业(西部非季风区):

我国四大牧区:

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内蒙古牧区(盛产三河马、三河牛),西藏牧区。

5.土地资源的危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乱占耕地等。

6.我国的基本国策: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确实保护耕地。

第三节工业

一.工业

1.工业的概念:

是对自然物质资源或半成品进行加工,生产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1.煤炭:

被誉为工业的粮食。

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

山西,陕西,内蒙古煤炭资源最丰富。

2.石油:

被誉为工业的血液。

主要分布在:

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主要的油田有:

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塔里木油田等。

3.西部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国家通过西气东输工程,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输往长江三角洲等地区。

4.铁矿:

主要分布在河北,辽宁,四川三省,铁矿资源贫矿多,富矿少。

三.主要的工业基地的分布(四大工业基地)

1.辽中南工业基地:

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2.京津唐工业基地:

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沪宁杭工业基地: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4.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我国南方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1.高新技术产业:

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如纳米技术,基因工程,航天技术。

2.中国的“硅谷”---北京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3.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有:

<1>从业人员中科研人员所占比例大;

<2>用于研究与开发的经费支出所占的份额大;

<3>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高,更新换代快。

4.高新技术的分布特点:

分布在沿海和大城市附近,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要求布局在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聚集的区域。

5.与传统工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小,具有节省能源和原材料、废物少、污染小等特点,有利于保护环境。

 

第四节交通运输

1.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管道等。

2.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

①铁路:

纵贯南北、横穿东西优点:

运量大、运费适中、连续性强、运速较快、受天气影响较小等优点

缺点:

修筑铁路的成本较高

中国铁路干线:

“三横五纵”

五纵:

<1>京沪线<2>京九线<3>京哈—京广线

<4>焦柳线<5>宝成—成昆线三横:

<1>京包—包兰线<2>陇海—兰新线

<3>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②公路:

优点:

机动灵活,适应性强,可实现“门到门”运输

缺点:

运量小,适合中、短途运输,不太适合长途运输

③航空:

中国国际航空港:

北京,上海,广州,香港。

优点:

速度最快

缺点:

运载量较小,运费高

④水路:

包括内河运输和海洋运输优点:

运费最低,运载量最大

缺点:

速度慢,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⑤管道:

优点:

连续性强、可昼夜不停地运输,运量大缺点;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

第一节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一.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1.不同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①气候:

南方降水多,气温高,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窗户较小可减少阳光照射、降低室内温度。

北方降水少,屋顶坡度小,窗户较大,利于在冬季获取更多的阳光,增加室内温度。

②地形:

在山区盖房时,要考虑坡向、坡度等因素,如贵州和湘西的吊脚楼。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住

房布局较为规则,如北京的四合院。

③就地取材:

黄土高原的人们利用黄土建造窑洞;傣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利用竹木建造竹楼。

地区(民族)

民居

特点

内蒙古(蒙古族)

蒙古包

易于拆装,搬运方便,适用于游牧民族经常搬迁的流动

生活。

北京(华北地区)

四合院

四面有房屋,中间是院子。

房屋砖墙较厚,多青砖灰

瓦。

南窗较大,利于光照。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两面坡式民居

坡度大,利于排水

黄土高原地区

窑洞

利用黄土直立性好、结构均匀、富含钙质等特点。

它具

有省工、省料、省地、冬暖夏凉等优点。

缺点:

通风不良、比较潮湿

云南(傣族)

竹楼

底层架空,供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楼上是家人居住、

生活的地方。

新疆(西北)

泥砖平顶房

墙厚、窗少、平顶(降水少,风大)

浙江

江南民居

墙薄、窗多、斜顶(降水多,通风)

湖南(湘西)

吊脚楼

居住在山区,顺山坡地势盖起(受地形影响)

西藏

石砌碉房

就地取材,以土石为原料,坚固、耐久、实用,而且冬

暖夏凉

2.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无论造型、结构,还是材料、功能,都具有独特的风格。

三.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1.中国“八大菜系”:

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2.川菜:

以麻辣、厚味著称。

(防潮湿作用)

3.南方地区湿热多雨,水田广布,盛产稻谷,所以南方的风味食品大多是用米做成的,如米粉、年糕和汤圆等。

4.北方地区冬寒夏热,降水集中于夏季,主要是旱地,盛产小麦,所以北方的风味食品大多是用面粉做成的,如饺子、馒头、烙饼和拉面等。

5.山区的特色菜以野味和山珍为主。

6.海边的特色菜以海鲜著称。

7.东北地区冬季严寒而漫长,当地居民有挖窑贮藏冬菜和腌制酸菜的习俗。

8.湖南人受潮湿气候的影响喜欢吃辣。

9.山西人受水质等影响喜欢食醋。

10.馕是新疆各族群众喜爱的主要面食。

第二节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一.地方文化特色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1.旅游业:

为旅行、观光、游览服务的综合性行业。

2.地方文化包括:

历史文物、文化遗迹、古典建筑、文化艺术、风土民俗、工艺特色、风味佳肴等。

3.民族风情:

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侗族的芦笙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景区

省份

特色

泰山

山东省

五岳之尊,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我国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遗

产名录>>的景观。

苏州园林

江苏省

以水为主题,小巧玲珑,清秀典雅,布局结构成功地运用了比例

陪衬关系和对比手法,是古典园林的代表作。

秦始皇兵马俑坑

陕西省

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

秦始皇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

的陪葬坑。

布达拉宫

西藏自治区

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是西藏古建筑

艺术的精华。

平遥古城

山西省

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与旅游结合起来

武陵源

湖南省

“五绝”:

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

人间瑶池“黄龙”

四川省

“四绝”:

彩池、雪山、峡谷、森林

黄山

安徽省

“四绝”: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集天下奇景于一体”。

九寨沟

四川省

“人间仙境”、“童话世界”

4.到2016年8月,我国已有50处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二。

 

二.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

1.自然环境与服饰的关系

(1)服饰的基本功能是抵御寒暑、减少日晒、遮挡风雨、防止蚊虫叮咬、美化自身等。

(2)自然环境影响人们的服饰。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不同,服饰各具特色。

服饰成为区别我国各少数民族的重要标志。

2.不同自然环境下人们的服饰

民族

服饰

原因

傣族

妇女:

窄袖短衣和筒裙。

男子:

一般穿无

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肥大的长裤。

聚居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藏族

传统藏袍,长袖、宽腰、大襟

适应高原温差大、气温相对较低的环境。

由于气温

日较差较大,藏袍的穿戴方式在同一天也不同。

蒙古族

长袍、坎肩、皮帽、皮靴等

防寒、便于骑乘

冬季,东北地区的人们穿着宽大、厚实的衣服,戴着皮帽、皮手套等;海南岛的人们穿着轻便、单薄的衣服,戴着遮阳帽。

 

二.地方文化特色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1.旅游业的特点:

投资少,见效快,收入高,被称为“无烟工业”。

2.发展旅游业的好处:

不仅能增加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入和外汇,而且能带动工业、农业、建筑、商业、邮电、运输、文化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保护地方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保护旅游资源的原因:

过度开发或者旅游者的人数超过了旅游资源的承载能力,会严重破坏境与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一旦遭到破坏,短时间内很难恢复。

2.我们应当如何保护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开发者:

①适度开放旅游资源;②立足地方文化特色,协调好文化保护和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

公民:

①增强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思想情感;②树立保护民族文化精华的意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1.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第六章我国的区域差异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季风区和非季风区、400

(1)气温:

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如南部海南岛长夏无冬,而北部黑龙江长冬短夏。

(2)降水: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如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湿润,而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戈壁广布。

(3)地势:

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位于西部第一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位于东部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温暖湿润。

2.我国人类活动的差异显著

(1)农业分布特点:

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分布特点:

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

苏州、无锡、上海喜甜;山东、河北、东北三省喜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

川、重庆喜辣;山西喜酸。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1月平均气温

<0℃

>0℃

河流封冻情况

有结冰期

无结冰期

年降水量

<800毫米

>800毫米

植被类型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耕地类型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主要经济林木

苹果、柿、枣

柑橘、柚、茶

油料作物

大豆、花生

油菜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

民居特点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防

寒保暖)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排水、

通风散热)

3.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差异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其主导因素是:

夏季风

 

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分界线与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基本吻合。

其主导因素是:

地形因素。

 

6.四大地理区域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1月0

℃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其主导因素是:

气候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分布范围

秦岭—淮河线以北的东部季风区

秦岭—淮河线以南的东部季风区

西北非季风区

青藏高原

主要地形

平原、高原

丘陵、山地

高原、盆地

高原、山地

 

气候

温度

中温带、暖温带和寒

温带(少)

热带、亚热带

暖温带、中温

 

高寒气候

降水

>400毫米

>800毫米

<400毫米

干湿

状况

湿润区、半湿润区

湿润区

干旱区、半干

旱区

植被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常绿林

草原、荒漠

高寒植被

(气温和降水)

 

4.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

(1)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2)我国一月0℃等温线;

(3)800mm等降水量线;(4)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5)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6)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7)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界线;(8)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9)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10)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

 

一.南方地区

 

第二节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1)小麦和水稻的分界线。

5.四大地理区域

(1)划分依据:

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

(2)区域名称: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位置:

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南海。

2.主要省区:

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经济特区)

3.地形:

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

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

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4.气候:

南方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1)气温:

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30℃,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2)降水:

受季风影响,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5.河流:

南方地区的河流水量大,汛期长,冬季无结冰现象。

6.植被: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7.土壤:

在湿热环境下发育的红色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8.农业:

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水田,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至一年三熟。

二.北方地区:

1.位置: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2.主要省区:

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等等。

3.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部有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黄土高原。

4.气候:

北方地区地跨我国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1)气温:

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

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

(2)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

区,降水集中在夏季。

5.河流:

北方地区河流水量较小,汛期较短,冬季有结冰现象。

6.植被:

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7.黑土地和黄土地:

①东北平原的黑土(“黑土地”):

一年一熟,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

②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黄土(“黄土地”):

两年三熟,冬小麦、棉花、花生。

8.农业:

(1)旱作农业:

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耕地以旱地为主,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

山地天然林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苹果产量最大,黄河是全国最长果园带。

(2)春旱:

①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②华北平原春旱的原因:

华北平原降水集中在夏季,春季降水极少;春季,华北平原正值小麦返青,农田用水量大;华北平原河流较少,水量小;华北平原耕地多,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以上原因导致华北

平原春旱严重。

③解决华北平原缺水问题的措施:

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缓解华北平原,尤其是京津地区淡水资源不足的状况);修建水库(解决华北平原春旱的有效措施);发展节水农业(华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

展的必由之路)。

补充《人教版》内容: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山水环绕,沃野千里

(1)东北三省位置和范围:

东北三省位于我国东北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2)“山水环绕,沃野千里”:

①地形:

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东部是长白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在山地之间分布着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组成)。

②河流:

黑龙江是中俄两国的界河;鸭绿江和图们江是中朝两国的界河;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都汇入黑龙江,最终流入太平洋;辽河自北向南注入渤海。

(3)东北三省的气候:

①气候特点:

气候冷湿,长冬短夏。

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②气候成因:

纬度较高,紧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

(4)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

坡度大可有效的避免雨水、雪在屋顶保存;较厚的墙体和较小的窗户有利于室内保温。

2.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东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条件

<1>有利条件:

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

②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③黑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④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人均耕地较多,农业经营规模大。

⑤河流众多,提供灌溉水源。

<2>不利条件:

东北平原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

春秋季节经常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2)“北大仓”:

①东北平原北部地区开发较晚,人烟稀少,沼泽遍布,呈现“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萎塘”的景象,历史上被称为“北大荒”。

如今“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②主要农作物:

东北地区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3)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①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②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

③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

④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

⑤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

(4)东北平原的生态保护

经过50多年的大面积开荒,东北平原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但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为了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国家决定停止开荒,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

(5)湿地的保护

①湿地:

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沿海地区。

②湿地的功能:

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

③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沼泽湿地。

3.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东北三省的重工业发展条件

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①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②以重工业为主,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比较完善的重工业体系。

(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①问题:

20世纪90年代,由于资源枯竭等原因,经济发展滞后。

②解决措施:

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三.西北地区

 

1.位置:

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以北。

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天然牧场和我国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2.主要省区:

包括内蒙古、新疆等。

3.地形:

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为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

自北向南依次是阿尔泰山脉、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

4.干旱的气候:

(1)特点:

西北地区的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较少。

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

(2)成因:

西北地区距海远,被山岭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导致降水比较少。

4.河流:

气候干旱导致西北地区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

5.植被:

西北地区荒漠和草原广布,其中东部高原以草原为主,向西逐渐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

6.西北地区畜牧业的地区差异:

(1)贺兰山以东:

降水较多,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分布有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大型优质草场,其牧区为内蒙古牧区,主要畜种有三河马、三河牛、宁夏滩羊等。

(2)贺兰山以西:

降水较少,地表多戈壁、沙漠,但山地降水较多,分布有高山草场,其牧区为新疆牧区,主

要畜种有新疆细毛羊、伊犁马、阿尔泰大尾羊等。

7.西北地区灌溉农业的发展条件:

西北地区天然降水较少,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只有在有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区,才能发展农业,形成灌溉农业区。

8.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

(1)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利用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

(2)河西走廊利用祁连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

(3)天山山麓利用天山冰雪融水、地下水发灌溉农业。

9.西北地区主要农作物:

小麦、棉花(新疆是最大的长绒棉基地)、哈密瓜等。

10.坎儿井:

(1)坎儿井的结构:

由竖井、暗渠及蓄水池等组成。

竖井用于开凿地下和维护挖渠时出土和通风,暗渠用于输水,蓄水池用于储水。

(2)西北地区干旱酷热,水分蒸发量大,多风沙,坎儿井由底部暗渠输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水分蒸发量小,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

11.西北地区瓜果特别甜的原因:

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糖分的积累,因此这里的瓜果特别甜。

 

补充《人教版》内容: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1.沙漠和戈壁广布

(1)塔里木盆地的位置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2)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远离海洋,周围被高大山脉怀抱,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不易到达,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使这里戈壁、沙漠广布,人迹罕见,成为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

塔里木盆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