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8948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2.docx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2.docx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2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湖北兴山:

推广农村党建“两会两评”模式

 

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民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

近年来,特别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兴山县委积极应对农村党建出现的新情况,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凝心聚力为突破口,以培养跟党走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大胆探索“两会两评”模式,着力构建党组织、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新机制和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新机制,巩固和扩大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背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

包、综合配套改革、两免一补等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但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削弱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一、服务群众缺“配套”。

服务人员、服务内容、服务手段与群众服务需求不配套。

一是服务需求大。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留守农村的大都是老弱病残愚人员,生产生活面临重重困难,种田缺劳力、发展缺技能、生活无人管、思想无人问,“年猪就杀不死”的现象普遍存在,急需组织的关怀和帮助。

二是服务人员少。

合村撤组后,村管理面越来越大,干部职数越来越少。

兴山县古夫镇平水村,由原来的8个村合并而成,村干部却只有7人。

一个村干部平均要服务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农户,精力不济。

无职党员服务意识淡化,激励机制不健全,参与的少,坚持的少。

三是服务内容少。

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停留在盖章子、发票子上,停留在节日慰问、抢险救灾上。

无职党员服务群众停留在“结对子”帮扶上。

四是服务手段少。

干部还能借助党的惠农政策,无职党员仅能凭借一张嘴、一双腿、一双手服务群众。

   二、村民自治缺“实效”。

一是自治内容未更新。

现在真正体现村民自治的,就是依法选举产生了村民委员会。

其他自治活动实际上很少开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村集体成了“空壳”。

除了公益事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应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大多不存在,群众的关注度降低。

群众需要自治的新内容,无人组织,比如产业结构调整、集体文化活动开展等。

二是自治程序难到位。

无论是召开村民会议,还是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能议事的人都外出务工;即使有群众愿意参与自治,半天才走到村委会,屁股没坐热,就要急着往回赶,“一事一议”难“议”。

村民自治过程中,党的领导未落实。

三是自治主体不积极。

现在的农民是“各种各的田、各挣各的钱”。

普遍认为开展村民自治误工贴钱,还不如抓紧时间干自己的活,缺乏参与自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组织建设缺“活力”。

一是书记无责任。

实行书记、主任“一肩挑”后,农村出现重“村务”轻“党务”、党建工作无人抓的现象。

对书记主任“一肩挑”的考核,往往以主任岗位考核代替书记岗位考核,以经济指标考核代替党建工作考核,以党委政府考核代替群众考核,从导向上弱化了党建工作。

二是党员无能力。

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先锋模范作用弱化。

兴山县6368名农村党员,55岁以上的占51%,35岁以下的仅占11%,且大多无一技之长。

三是组织无财力。

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无钱办事。

兴山县92个村(居委会)中,有集体经济收入的只有32个。

财政转移支付村级办公活动经费只有5000元左右,订报、交水电费后所剩无几。

“这年头没把米,连鸡都唤不来。

”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下降。

四是评议无结果。

民主评议党员走形式,你好我好大家好, “个别党员不像党员”,组织处理不硬,群众反映强烈。

   四、农民思想缺“感恩”。

一是农民思想多元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新兴媒体的兴起,农民的思想出现信仰危机、公德缺失、价值观倒置、是非观念模糊等问题,只知索取,不讲回报。

现在的农民是“有田有粮不理你、不偷不抢不怕你、有了问题就找你、不给解决就骂你、解决不好就告你”,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大量存在,矛盾纠纷增多。

二是工作方式简单化。

对党的惠农资金,村干部一“发”了之,没有向群众讲明党的惠农政策实施的重大意义。

尤其是实行惠农资金“一卡通”后,群众只领“钱”,不知“党”,导致农民一面享受党的惠民政策“吃奶”,一面“骂娘”,缺乏对党的感恩之心。

三是教育手段政治化。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停留于开大会、读文件,内容空泛,脱离实际。

邪教、宗教势力乘虚而入,进村入户,打着“治病行善”的旗号,反复做思想工作,竭力拉拢老弱病残愚等群众。

   通过准确把脉,兴山县委认识到:

这些问题长此以往,势必动摇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必须尽快加以解决。

 

二、主要做法:

对症下药,兴山县委调研发现:

2003年首创于榛子乡的“户联责任区”制度,在村民自治方面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007年首创于水月寺镇南对河村的“党支部+关怀理事会”模式,无疑是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

2009年春,在总结完善上述两项群众创造的基础上,兴山县委决定全面建立“两会两评”农村党建模式。

两会即“党支部+关怀理事会”和“村委会+户联理事会”;两评即“书记、主任分岗评”和“党员、理事群众评”。

“两会”是核心,“两评”和加快发展集体经济是保障。

由此,强化服务,加强自治,凝聚民心,强基固本,推动新农村建设。

   一、变党员“结对子”为组织“搭台子”,建立“党支部+关怀理事会”。

村党组织牵头成立关怀理事会,积极搭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

党组织书记兼任理事长。

支部增选一名支委,担任关怀理事会常务理事,专门负责关怀理事会日常工作。

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元的工作经费。

按需设置理事岗位,以理事岗位分类成立党小组。

根据群众需求,普遍设置生产关怀、生活关怀、思想关怀和文化关怀四个理事岗位,相应建立了四个党小组,组长由党员理事推选产生。

每个理事岗位由数人承担,村干部、无职党员、致富能人、九佬十八匠、退休干部等自愿申报,村党组织确认后开始履行职责,任期不限。

重点关怀三类对象,即老弱病残愚、鳏寡孤独、留守家庭等特困群众;农村进步青年;参与邪教、刑满释放等特殊人员。

关怀理事会理事以党的惠农政策和个人特长为关怀手段,参与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和项目。

县财政按1000元的标准,支持各村成立民间文化协会,添置必要的文化设施。

按500元/场的标准,鼓励县昭君艺术团送戏下乡,带动民间文化协会开展活动。

   二、变村域层面自治为农户联合自治,建立“村委会+户联理事会”。

以屋场院子、自然村落为基本单元,兼顾考虑地域相近、产业趋同、利益共享、规模适度等因素,由农户自愿按25-30户的规模联合组成“户联理事会”,推选理事长1名、理事1-2名。

户联理事会组织农户开展“四联”自治活动,即经济联合,推动产业化,形成一“会”一品;治安联防,开展平安创建,反邪教,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好事联办,由公益事业建设、困难帮扶向人的精神关怀拓展;文化联学,老曲新唱,丰富群众集体文化生活。

开展“五好”户联理事会创建活动(即产业发展好、社会风气好、党员作用发挥好、公益事业好、村庄面貌好),一年一评或一年多评,以奖代补,与惠农项目安排挂钩,充分调动群众参与自治和理事组织自治的积极性。

   三、变“一肩挑”为责权重构,实行书记、主任分岗评。

对村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村,细分村书记、村主任两个岗位的职责,将党的惠农政策落实事项明确为村书记岗位职责,村民自治事项明确为村主任岗位职责,进一步突出村书记的党建责任。

村书记落实惠农政策事项,按“党支部形成初步方案→党支部召集“两会”理事商定最终方案→党支部落实→党务公开”的程序运行,改变传统上由村委会干部落实党的惠农政策的运作路径;村主任落实村民自治事项,按“村委会或户联理事会提出议案→党支部研究提出实施方案→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村委会组织实施或指导户联理事会实施→村务公开”的程序运行。

对书记、主任“一肩挑”的实行分岗考核,作为村书记应向乡镇党委和本村全体党员述职,接受乡镇党委的考评;作为村主任应向村党组织和村民代表述职,接受村民代表的考评。

运用分岗考核结果,书记、主任双岗考核均合格的,继续实行“一肩挑”;主任岗位考核合格但书记岗位考核不合格的,原则上可继续担任村主任,但书记应受到批评教育,严重者应免去其书记职务,另行选(派)村书记;书记岗位考核合格但主任岗位考核不合格的,或批评教育,或依法罢免主任职务。

罢免主任职务的,原则上不能继续担任村书记。

   四、变“一言堂”为扩大民主,实行党员、理事群众评。

将群众评议引入党员民主评议、“五好户联理事会”评比和优秀关怀理事评比中,先由群众“背靠背”(党员、理事回避)评议党员或理事发挥作用情况,然后在党员会或理事会上通报群众评议结果,最后组织党员或理事“面对面”相互评议,始终把党员和理事置于群众监督之中,强化群众对党员和理事的舆论教育功能。

依据评议结果,对党员和理事给予奖励或批评。

对不合格党员,适时进行相应的组织处理。

   五、变无钱办事为有钱办事,加快发展集体经济。

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盘活集体资产、资源、资金,实施“155 ”工程,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即盘活集体土地,建成100亩以上集体经济“高效经济林”;盘活集体山林,建成500亩以上集体经济“高效丰产林”;村平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过5万元。

实行“两让一返”扶持政策,即让利、让权、返税。

抢抓宜巴高速和十宜铁路建设机遇,将河道采砂权全部“让”给村集体;抢抓小水电建设机遇,把过去县、乡在电站中占有的利润按一定比例“让”给村集体。

对烟叶种植村,按产值返还一定比例的税收作为集体经济收入;对以集体资产、资金、资源入股兴办的企业,返还地方留存部分税收,作为集体经济收入。

开展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变“输血”为“造血”,从资金、信息、项目等方面扶持村发展集体经济。

三、初步成效:

“两会两评”模式推广以来,全县建立关怀理事会92个、户联理事会1001个、关怀理事党小组372个,共有关怀理事1908名,户联理事会理事2961人,网络农户42840家。

机制一变天地宽。

“两会两评”模式的运行,起到了“通一脉而活全身”的功效。

    一是创新了联系服务群众方式,党群干群关系融洽。

成立关怀理事会专门联系服务群众,在服务形式上实现了组织化,在服务内容上实现了具体化,在服务对象上实现了分类化,在服务时间上实现了经常化,在服务手段上实现了多元化,扩大了党员的参与面、群众的覆盖面,真正做到了“群众的困难在哪里,党组织的作用就发挥在哪里”。

尤其是通过党组织“搭台子”,无职党员的个体“零散服务”已转变为有组织的配套“全面服务”,被动完成“政治任务”式服务已转变为主动“紧贴群众需求”式服务,真正做到了关怀有真感情,关怀有真措施,关怀有真成效。

据调查,各村关怀理事会基本做到了“每月走访所有农户一次、帮困难群众办实事一件”。

过去,外出务工的农民无人管;如今,水月寺镇南对河村村民简帮青在广州因工死亡后,关怀理事会理事长简锦带领3名理事与厂方交涉,使厂方在原定赔偿28万元的基础上追加了17万元精神抚慰金。

死者家属感激地说:

“村党支部是我们的主心骨,关怀理事会是我们共同的家!

   二是延伸了农村社会管理链条,村民自治水平提高。

“两会两评”模式通过“户联理事会”这个小单元,搭建了“村委会——户联理事会——农户”这一新的村民自治链条,加强党的领导,方便村民自治,重组了民心、民智、民力,激发了农民联合起来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通过“四联”,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自治内容紧贴农民需求,逐步实现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从虚到实的转变,村级组织的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和指导型转变。

据不完全统计,自户联理事会普遍建立以来,村民互换劳力21.2万人次,自发整修堰塘水渠11.8万人次,修路105公里。

峡口镇泗湘溪村钟家槽有40多户不通公路,柑橘运输难。

去年,村委会计划修通此路,却因“赔树还田”搁浅。

今年,在户联理事会的牵头下,农户自愿集资,村适当补贴,三个月就修通了2.8公里路,解决了卖柑难。

返乡农民工王江发展山鸡养殖,受场地限制,难于扩大养殖规模。

今年,他当选户联理事会理事长后,联合群众走“基地+农户”的模式,规模迅速扩大5倍,年创产值达80万元。

   三是健全了监督激励保障机制,农村基层党建激活。

书记、主任分岗评和党员、理事群众评,既是监督机制,也是激励机制,更是保障机制。

评出了党建责任和党员意识,评出了组织和群众的信任,评出了荣誉和价值,评出了党建活力。

首创“关怀理事会”的南对河村党支部被省委表彰为先进党组织后,该村书记简锦感慨地说:

“过去埋头抓经济,经济也没抓上去;现在一手抓党建,一手抓经济发展,党员活了、群众活了,经济也活了”。

过去,老党员自身放弃服务群众,组织也未要求服务群众;如今,81岁的老党员林和玉,自觉参与思想关怀,帮助2名参与邪教的邻居改邪归正,她自豪地对群众说:

“一颗红心向着党,海枯石烂不变心!

”过去,少数党员不仅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还拖群众后腿;如今,开展群众评议党员,党员争着带头,担心落后被群众批评。

在高速公路建设房屋拆迁中,党员黄教明哭着做通妻子工作,按时完成搬迁。

2009年底,兴山县可全部消灭集体经济“空壳村”,保证了村级组织有钱办事,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

在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0万元的昭君村,60岁以上的村民人人享有“养老金”,都说“托了共产党的福”!

 

四是占领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跟党走新型农民增多。

党的惠农政策由党组织召集关怀理事会理事来落实,群众从党员干部、党员理事手中领取党的惠农资金,明白了党的惠农意义,真切地体会到党的温暖。

群众自觉凝聚在党的周围,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也参与到关怀行动中来,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农村党组织后继乏人难题得到缓解。

无职党员在关怀服务中参与惠农政策的落实,畅通了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途径,扩大了党内民主,突出了党员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履行义务与享受权利的统一。

成立民间文化协会,遇有红白喜事,群众自娱自乐,说唱好人好事,宣传党的政策,在节目中展现了真、善、美,展现了人文关怀和道义力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成为党员、群众思想的罗盘和坐标,成为心灵的寄托和归宿,赢得了群众。

古洞村关怀理事会上门帮助参加邪教组织的郑明申办好低保手续,解决了生活困难,他逢人就说,“还是党组织能帮我解决实际问题”,最终改邪归正,自觉跟着共产党走。

全县在关怀对象中已发展党员61人。

安桥河村今年有50多名群众递交入党申请书。

南对河村在外务工的万淼知、万忠婷受到关怀后,夫妻双双加入了党组织。

   四、启示

   兴山县农村党建“两会两评”模式,切合村情民意,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创新之举。

它给我们带来四个方面的启示:

   一、农村党建必须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两会两评”模式成败的关键是支部作用能否充分发挥。

“关怀理事会”关键在支部的主导;“户联理事会”关键在支部的领导;“两评”关键在支部的引导。

因此,在“两会两评”模式的运行中,兴山县注重了支部班子建设和支部书记队伍建设。

只有抓住了支部这个“龙头”,新农村建设才真正有了“领头雁”。

   二、农村党建必须发挥党员、群众主体作用。

“关怀理事会”主要是发挥了农村党员和农村能人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关怀中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

“户联理事会”主要是激发了农民群众在村民自治中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治就是大家的事情大家办,自己的事情自己办。

在“两评”中突出了群众的主体地位,好坏群众说了算。

通过“两会两评”,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党员和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党在农村的领导真正落到了实处。

   三、农村党建必须服务中心、紧贴群众需求。

在“关怀理事会”中设置生产关怀、生活关怀、思想关怀、文化关怀等理事岗位,在“户联理事会”的“四联”中突出经济联合、好事联办,让“两会两评”模式始终围绕新农村建设、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围绕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来展开,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支部也通过“两会两评”的运行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

农村党建在服务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四、农村党建必须着眼于凝聚民心。

加强党对农村的领导,就是通过发挥党组织的作用,调动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关怀理事会”对农民生产、生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关怀,让群众感受到了党的温暖;通过“户联理事会”开展“四联”活动,让村民始终围绕建设新农村奔小康开展自治,让农民感受到党组织的领导作用;通过“两评”,让群众感受到了党员的为民宗旨和责任。

农民通过切身的感受,增强了对党的信任,对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对实现小康生活目标的期盼。

农民心齐了,气顺了,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

农村党建自然而然显现出勃勃生机。

 

 

 

广东翁源:

培育农村党员创业“领头雁”

 

广东省翁源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创新农村党建工作机制,在全县农村实施了“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

经过近两年多的实践,全县共帮扶党员创业示范户152名,银行提供贷款512万元,政府贴息50多万元,拉动民间投资创业资金3000多万元,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全面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起初动因

   一是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

农村党员处于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一线,不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而且是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骨干力量。

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对于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村党员队伍中存在年龄老化、思想僵化、能力弱化等“三化”问题,仍然是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瓶颈”,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一项新的机制来加以解决,翁源县实施的“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正是基于新形势下这一迫切需要进行的一项探索和实践。

   二是增强和体现农村党员先进性的现实需要。

农村党员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他们的形象如何,最直接、最具体、最生动的反映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整体水平。

农村群众看我们党的基层组织有没有执政能力,执政能力强不强,农村党员先进性能否体现出来,党员的“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能力是一个重要标准。

如何通过从资金、技术、物质等方面的扶持,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弱、发展没思路、种养没技术、创业缺资金等问题,提高他们创业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是新的历史时期增强和体现农村党员先进性的现实需要。

翁源县实施“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正是结合这一现实需要,顺应时代要求而采取的一项创新举措。

   三是增强农村党组织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客观要求。

由于现实中农村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并不十分对等,义务强调的多,权利体现相对较少,很长一段时间里,农村党员就是修桥修路带个头,捐款捐物带个头,选举时投一下票,每个月交交党费而已,久而久之,党员在许多农民眼里变成了有奉献没实惠的苦差事,导致许多农村中青年骨干和致富能手不愿加入党组织。

要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切实破解农村党员发展难问题,就必须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关爱激励帮扶机制,进一步增强党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翁源县实施“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让农村党员得到了资金、技术、物质等方面的扶持,使党员得到的实惠让广大群众看得见摸得着。

这项工程,实质上是一项关爱帮扶机制,是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吸引更多年轻的、有经济头脑、善于经营、具有致富带富能力、思想政治品德好的人向党组织靠拢,从而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一个创新载体。

四是促进党内互助和推进全民创业的必然要求。

农村党员作为农民中的先进分子,理应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上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因其与群众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群众希望身边的党员既是党对农村政策的宣传者、贯彻者和执行者,也是致富奔康的引路人,渴望党员说给他们听,干给他们看,带着他们干。

基于这种必然的要求,“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要求被列为帮扶对象的农村党员要签订《帮扶承诺书》,积极履行相关义务,不仅要带头创业致富,还要发挥创业示范带动作用,主动积极地帮助群众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的道路。

同时,通过建立与困难党员、普通群众“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帮扶制度,使之成为了一条促进党内互助和推进全民创业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二、主要做法

  

(一)结合产业发展,选准帮扶对象。

翁源县实施的“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帮扶对象主要是农村党员、建党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选择标准和条件一是有发展生产的能力、有可行的创业致富项目,种养具有一定规模;二是有良好诚信度,诚信守信,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记录;三是能起到带头示范作用,群众信任,助人为乐,热心公益事业建设;四是优先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社员(会员)等。

由农村党员个人申请,基层党组织推荐呈报,县领导小组组织专员实地考察和项目评估,符合条件并经公示无异议的确定为帮扶对象。

目前全县已有种植13位种植兰花、72位种植九仙桃、三华李、柑桔等水果,以及27位养猪、18位养鱼、13位养鸡等共152位农村党员、建党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被确定为创业示范帮扶对象。

  

(二)设立专项资金,帮扶创业发展。

由县统一筹集设立“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帮扶资金,从2008起,由政府贴息50多万元,银行贷款512万元,帮扶培养152名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

帮扶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制定帮扶资金管理办法,在县扶贫办设立专帐进行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保证帮扶资金落到实处。

县农信部门开辟贷款绿色通道,目前已为152位创业示范带头人发放了每人3至5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共512万元。

  (三)建立教育基地,提供技术支持。

按照“面向农村党员、强化党性锻炼、突出实用技术”的方针,翁源县整合全县教育培训资源,在创业示范带头人所在村建立相关产业发展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使创业示范带头人得到实用技术的免费培训。

同时,组织本县专业技术人员与创业示范带头人开展结对帮扶,提供项目和信息,现场解决技术难题,帮助分析市场前景。

目前,全县已建立兰花、柑桔、九仙桃、水果种植等10个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

2007以来,在全县各镇共举办兰花、三华李、九仙桃种植和猪、鸡、鱼养殖等各类培训班53期,培训农村党员群众6000多人次。

  (四)创业示范承诺,发挥带动作用。

翁源县加强对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管理,要求帮扶对象签订承诺书,一是对帮扶资金做到专款专用,认真规划经营管理好发展项目,争当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二是带头学习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带头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争当产业发展和科技致富带头人;三是带头遵纪守法,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带头依法办事,争当文明兴村带头人;四是带头联系群众,带头服务群众,带头帮困解难,争当为民办事带头人。

在实施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对示范户的生产和带动群众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了解承诺执行情况,听取村民对示范带头人的评议和意见;年终,对创业示范带头人进行评估考核,对发挥作用好的示范带头人继续予以支持,对发挥作用不够的取消帮扶资格,不再享受帮扶待遇。

(五)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协会(合作社)带动。

县委成立“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对每一创业示范带头人指定专人具体负责跟踪落实,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

同时,根据产业发展成立各种类型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已建立了兰花、糖蔗、蚕桑、蔬菜、水果种植及养殖行业等23个农业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创新党组织的设置方式,把党组织建立在农业专业协会和合作社上,组织协会和合作社中的党员成立党支部,通过“支部抓协会(合作社)---协会(合作社)带产业”,为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带动特色农业支柱产业的发展。

   三、初步成效

   翁源县实施的“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积极培育农村党员创业“领头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