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8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少数民族民俗资源开发以湘西土家族为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8340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3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28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少数民族民俗资源开发以湘西土家族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128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少数民族民俗资源开发以湘西土家族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128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少数民族民俗资源开发以湘西土家族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128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少数民族民俗资源开发以湘西土家族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128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少数民族民俗资源开发以湘西土家族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128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少数民族民俗资源开发以湘西土家族为例.docx

《2128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少数民族民俗资源开发以湘西土家族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28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少数民族民俗资源开发以湘西土家族为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128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少数民族民俗资源开发以湘西土家族为例.docx

2128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少数民族民俗资源开发以湘西土家族为例

湖南省第八届大学生旅游论坛

本科论文

 

题目:

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少数民族民俗

资源开发——以湘西土家族为例

学校:

院系:

专业:

姓名:

指导老师:

二00九年月日

 

目录

1.湘西土家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形成的历史地理背景……………………………………1

1.1地理环境背景…………………………………………………………………………2

1.2交通区位较好…………………………………………………………………………2

1.3土家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已有一定基础………………………………………3

2.湘西土家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条件分析……………………………………………4

2.1历史文化古老独特,民族风情丰富多奇……………………………………………4

2.2客源市场潜力大………………………………………………………………………8

2.3民族文化的地域组合较好……………………………………………………………10

3.土家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10

3.1突出土家特色,建好“土家民族文化村”…………………………………………10

3.2提高土家文化产品的品位,突出土家文化的原汁原味……………………………11

3.3认真挖掘土家文化,打造民族文化旅游精品线路…………………………………11

3.4开发与保护并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1

4.参考文献…………………………………………………………………………………14

5.作者简介…………………………………………………………………………………14

6.英文翻译…………………………………………………………………………………15

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少数民族民俗资源开发——以湘西土家族为例

[摘要]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倍受世人的青睐。

湘西地区的土家族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以地域类型的多样、乡土气息的浓郁著称,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当代,有必要进行系统的挖掘。

文章以湘西土家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如何开发利用为主线,采用国家最新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对湘西土家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在强调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建设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原则”等理念解决该区域土家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问题。

为当前西部开发、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湘西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湘西;土家族;民族民俗旅资源;开发利用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湘西旅游业已蓬勃发展。

尤其是集聚在湘西境内的土家族,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民俗风情独具特色,致使土家族民族文化也成为湘西旅游业中的一大亮点,吸引着无数的国内外游客[1]。

但同其他旅游先行地区一样,当前湘西也面临着在新世纪新一轮区域内外旅游业的竞争发展中,如何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并使两者达到协调发展,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从而,对土家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现状与深度开发利用的研究,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1.湘西土家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形成的历史地理背景

﹡本文承蒙王鹏老师和刘萍老师的悉心指导,特此感谢。

图1湘西州的位置

Fig.1ThepositionofXiangXiState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为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是湖南省的“西北门户”,西与重庆黔江、贵州铜仁接壤,北与湖北恩施自治州相邻,素为“湘、鄂、渝、黔咽喉”之地(见图1)。

山地高原地形面积占全州面积的81.5%,是土家族聚居区。

面积15468平方公里,占湖南省总面积的7.3%。

湘西州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但令人欣慰的是,丰厚无比、多姿彩的民族文化,使湘西州成为我国最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富区之一。

同时,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古老的土家民族文化、较好的区位交通和较大潜力的客源市场,构成了湘西土家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1.1地理环境背景

湘西州地处云贵高原余脉,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武陵山脉贯穿州境,北部多山,有大小山峰130多座。

受酉水、猛洞河等河流的影响,境内地面被切割成众多盆地、台地和高峰、沟谷及陡坡,相互交错,山峦叠嶂,千姿百态。

境域碳酸盐岩广布,岩溶地貌发育充分,多溶洞、伏流。

图2湘西州交通图

Fig.2ThetransportationofXiang

XiState

湘西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

冬暖夏凉,四季分明,

冬夏长春秋短;降水充沛,光热总量偏少;光热水基本同季;气候类型多样,立体特征明显。

年均降水量1300~1500毫米,年均气温15℃~16.9℃,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24℃~27℃,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1.7℃~4.3℃。

无霜期达240~288天。

年日照在1300小时左右。

由于海拔的悬殊和地形、坡向等的不同,湘西州域气候类型无论是在垂直方向上还是在水平方向上都存在较大差异,气温、降水、日照、无霜期等均有显著差别。

对土家族文化的形成、发展起了重大作用[2]。

1.2交通区位较好

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古代时的湘西,水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永顺县志》上曾有这样的记载:

“商路靠水陆两路来往。

水路主要从沅水直上到永顺府;陆路则从四川、贵州经沿途各府。

”《永顺县志》上还写道:

“斯时土民不善贸易,列市衢通货物者多属江右之民。

近则出口货财日形发达,交通便易,上至川陕滇黔,下至鄂浙闽广,皆有永商踪迹。

而今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陆地交通也极其便利。

从对外交通来讲,随着常张高速公路2005年底通车、常吉高速公路开工修建,借助张家界荷花机场、贵州大兴机场的空港优势,正待启动的张家界、吉首、猛洞河三个火车站的扩建,加之怀渝铁路的建成营运,将直接打通大湘西与大西南地区的联系。

同时,内部交通也已大有改观,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国家加大这里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一系列的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以及各条旅游干道的实施修建,现基本上形成了四纵六横的格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湘西州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改造和修建乡镇公路。

目前,湘西已初步形成了空、陆、水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提高了湘西旅游的可达性(见图2)。

1.3土家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已有一定基础

湘西已初步形成的空、陆、水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为土家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便利。

湘西州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永顺、龙山、保靖、桑植、古丈等县。

集居在湘西州的土家族人口112.2万,占全州总人口的41.56%。

其中,永顺县是土家族先民活动的主要区域,是八百年彭氏土司制度时期土家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里沉淀着深厚的土家族文化。

湘西州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资源品位高,区域资源互补性强,民族风情浓郁。

与全国同类资源相比,其特色明显,具有不可替代性。

因此,强化民族民俗文化特色意识,进一步突出民族文化旅游的“神秘”性,对促进湘西州今后土家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湘西州有7个五级旅游资源,17个四级旅游资源,15个三级旅游资源(五级是最好的,四级、三级次之)。

具体旅游资源类型(见表1):

表1湘西州旅游资源类型表

Table1ThestatetouristresourcestypetableofWesternHunan

类型

数量

名称

国家级文化名城

1

凤凰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

小溪

国家森林公园

2

不二门,南华山

文物保护单位

3

溪州铜柱、老司城、里耶战国古城遗址

工业旅游示范点

1

湘酒鬼城

2.湘西土家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条件分析

湘西自古以美丽、神奇而著称。

由于湘西处于崇山峻岭,历史以来就偏安一隅,较少收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传统的民族文化得到完整的保存,因此湘西的民族文化资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富有乡土性和远生态性。

境内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具一格的民族文化资源。

自然资源有猛洞河、山寨德夯、矮寨公路奇观、龙山火岩溶洞、古丈栖凤湖、小溪原始次森林等等;民族文化资源有南国苗疆长城、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永顺老司城、黄丝桥古城、溪州铜柱和风韵独特的湘西民族风情;以及工艺精湛的民间工艺等等。

所有这一切早已成为湘西州无穷无尽的旅游资源,从而为土家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开发利用的基础。

2.1历史文化古老独特,民族风情丰富多奇

图3溪州铜柱

Fig.3“Copper-pillar”

inXiZhou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

经过漫长的原始社会阶段,长期处于封建羁縻州郡管辖之下,封建土司制度在土家族地区推行的历史长达数百年之久;改土归流期间,土家族地区由封建领主经济转变为封建地主经济;近代土家族地区的经济逐渐演变成为半殖民半封建经济。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土家族的民族特征和民族身份几近消亡。

新中国的成立,党的民族政策才让一个古老而神奇的民族成为祖国56个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由于受交通、区位和各个方面条件的制约,绚丽多彩的土家族文化、独有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遗迹保留得相对完整。

其中,“溪州铜柱”(见图3)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五代后晋天福五年(940年)楚王马希范与溪州刺史彭士愁一次战后的罢兵盟约。

铜柱立于北宋天禧元年(1017年),柱高3.98米,重2500公斤,下端圆形,上端为正八方形,每方宽0.39米。

柱身中空,内原以马氏时期所铸铁钱填空,后被人自上部顶盖撬开盗走。

柱上铭刻《复溪州铜柱记》,2300多字,字体秀丽,记载了楚王与土司王的兵言和盟约,而今成了研究湘西少数民族历史的宝贵资料。

铜柱原立于永顺县会溪坪野鸡坨山坡上,酉水西岸。

1961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1971年因修建凤滩水库而迁至距原址约10公里的王村花果山上,使千年古镇更加熠熠生辉,并建有保护亭,现又移入王村土家民俗风光馆内。

千余年来,“溪州铜柱”屹立在猛洞河边,默默见证和记录着土、汉文化交流的历史。

是研究土家族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土家族视铜柱为神物。

图4土司古都老司城

Fig.4EarthdepartmentancientcapitalLaoSicity

现存清乾隆二年(1737)前所建的八部大王庙遗址,亦即首峒遗址,是湘西州唯一的八部大王庙遗址。

遗址尚有一块残缺的截石碑,阴刻文字依稀可见:

首八峒,历汉、晋、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为楚南上游……故名为八部者,盖以威我镇八峒,一峒为一部落……峒者,即当时土家族地区的行政区域建制名称,八峒即当时共八个区域。

八部大王庙遗址保存较好,正六方形的庙样基清晰可见。

为何庙层成六方形,是一个迷。

庙前那一对石狮仍在原处,其造型粗朴、古拙,世上绝无仅有。

庙门两侧石刻对联亦在遗址中,行楷阴文,上联:

勋猷垂简篇驰封八部;下联:

灵爽式斯土血食千秋。

原嵌在八部大王庙门楣上的一块青石碑铭,高1.51米,宽0.81米,正中有八大王行楷四字,阴刻竖书于三条浮雕虬龙及云图间。

现存湘西州博物馆。

八部大五庙对研究杯流域文化和土家族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土家第一城老司城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土家族800余年间土司王朝的古军事遗迹(见图4)。

位于永顺县城东20余公里处的麻岔乡司城村。

土司时期,老司城是古溪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十分繁华。

百姓流传,老司城分内罗城、外罗城,有纵横交错的八街十巷,人户稠密,市店兴隆,史书有“城内三千户,城外八百家”、“五溪之巨镇,万里之边城”的记载。

清贡生彭施铎作《竹枝词》赞:

“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点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老司城主要有祖师殿、彭氏宗祠、土司德政碑、翼南牌坊、土司地宫、土司古墓群遗址等,为游客、专家、学者认识了解研究土家族历史和文化的珍贵的人文景观[3]。

图5哭嫁

Fig.5CryingforMarry

哭嫁歌是土家族在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所特有的一种风俗,是十分丰富的口头文学方式。

哭嫁(见图5)的内容,有“母女对哭”、“嫂妹对哭”、“姐妹对哭”及特殊情况的“哭离娘席”、“哭扯眉毛”、“哭梳头”、“哭穿露水衣”、“哭别祖宗”、“哭上轿”等等。

哭嫁时,哭者、陪者都可以尽情的抒发感情,一字一泪,哭断肝肠不可遏止。

歌中,新娘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难忘的兄嫂、姐妹的团聚之情,表达与亲人难分难舍的痛苦。

如“母女对哭”中,新娘哭道:

“在娘三年怀中滚,头发白了多少根。

青布裙来白围腰,背儿过了多少山坳坳。

布裙从长背到短,这山背到那山转。

风也吹来雨也打,爹娘把我拉扯大。

爹背晒成糊锅巴,我娘瘦得像个风筝架……只道父母团圆坐,谁知今日两离分。

哭声爹来刀割胆,哭声娘来箭穿心。

”[4]

图6毛古斯舞

Fig.6Woolgoosedance

毛古斯舞是土家族纪念祖先,开拓荒野,捕鱼狩猎等创世业迹的一种古老舞蹈(见图6)。

形式风格,异常古朴、别致。

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花苑中的精典,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959年被中央民族民间舞蹈考察团认定为“中国古代戏剧舞蹈的最远源头”,是“研究我国古代戏剧舞蹈的活化石”。

表演“毛古斯”的人数10—20人不等,他们都身披稻草扎成的草衣,赤着双脚,面部用稻草扎成的帽子遮住,头上用稻草和棕树叶拧成冲天而竖的五根草辨以示威猛。

表演大多与跳摆手舞穿插进行。

最重要的是毛古斯舞作为一种古老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成为土家族舞蹈来源的研究提供较可靠的线索[5]。

由于,土家族人民长期生活于山区,故其舞蹈亦多以表现山区生活为主。

其中最普遍、最能表现土家族人民生活内容的以摆手舞为主,摆手舞是在摆手活动中进行的[3]。

图7土家吊脚楼

Fig.7Tuchianationalityhouseprojectingoverthewater

历代朝廷对湘西少数民族实行屯兵镇压政策。

少数民族被赶进深山老林,生存条件十分恶劣。

《旧唐书》上记载:

“士气多瘴疠,山有毒草及沙蛩腹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是为干栏”,加上少田少地,因此人们只能在悬崖陡坡上修木质结构的吊脚楼。

这种吊脚楼集建筑、绘画、雕刻艺术于一体,既是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主要住所形式之一,也是其建筑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

土家吊角楼(见表7)檐角高翘、吊脚长垂、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远观之,四层青瓦层次分明,八角檐角如群鹰翘首。

图8土家姑娘织锦绣花

Fig.8TheTuchianationalitygirlbrocadeembroiders

自古以来,土家族就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装,其样式别具一格。

《永顺府志》记载:

“土司服饰不分男女,皆一式头裹刺花巾帕,衣裙尽绣花边。

每逢岁时各官社巴下乡,俱令民间妇女歌舞。

”如土家织锦(见图8)。

土家织锦俗称“西兰卡普”,就是汉族的“带花的被面”。

“西兰”即是“被面”,“卡普”就是“花”。

制作工艺繁复,大致要经过压棉花——纺棉纱——染色——浆煮——晾晒——倒角——打桩理线——插扣——收羊角——过皱——插扣——起机——穿梭等过程,才能将经纬线在古老的织布机上制作成表现山水、人物、花鸟树木、飞禽走兽等线条对称、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图案优美、经久耐用的各种壁挂、香袋、服饰、旅游袋、沙发套、坐垫、地毯及室内装饰等多种手工艺品。

除此之外,还包括玻璃吹画、蜡染、扎染、纸扎、银饰制作等格调清新原古的民间工艺品等,相互交融在一起,构成湘西土家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风情,令游客倾慕陶醉,留恋忘返[6]。

综上所述,湘西土家族具有丰富多奇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分类见其表2:

表2湘西州土家民族文化各类型特点一览表

Table2westernHunanstateTuchianationalitynationalculturevarioustypescharacteristicdatasheet

类型

0.名称

历史文化遗迹

溪州铜柱、老司城、八部大王庙遗址

民族文学

哭嫁歌、摆手舞、劳动歌、梯玛歌、仪式歌、情歌、土司诗

舞蹈戏剧

毛古斯、摆手舞、八宝铜铃舞

音乐曲艺

打镏子、锁呐

工艺美术

西兰卡普、雕刻、绣花

风俗习惯

服饰、饮食、居住、节日

2.2客源市场潜力大

表3湘西州2003—2007年旅游接待人数及旅游总收入表

Table3ThereceptionpopulationandthetravelinggrossincomdatasheetofWestern

Hunanstatestravel2004-2008year

类型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州全年接待旅客人数(万人次)

431.2

550

66508

793.5

852.6

旅游总收入(亿元)

6.2

20

2406

31.3

33.44

州旅游的外国人及港澳台同胞(人次)

6725

8033

1.95万

4.2万

星级旅游宾馆(家)

28

31

33

48

注:

资料源于湘西州统计公报,“/”表示数据缺失

据不完全统计,在2003年,湘西州全年接待旅游者275.7万人次,增长9%;实现旅游总收入3.64亿元;全年接待来州旅游的外国人及港澳台同胞2925人次,旅游创汇158万美元。

全年全州旅行社24家,同比增长1.5倍,星级旅游饭店24家,增长1.2倍,旅游车队5家,家庭旅馆300多家,旅游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发展到近6万人。

2004年,全年接待旅游者431.2万人次,增长56.4%;实现旅游总收入6.2亿元;全年接待来州旅游的外国人及港澳台同胞6725人次。

全年全州旅行社34家,星级旅游饭店28家,豪华旅游车近100台,旅游船艇500余只,旅游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达8万人。

2005年,全年接待旅游者550万人次,增长27%;实现旅游总收入20亿元,增长19%;全年接待来州旅游的外国人及港澳台同胞8033人次。

全年全州旅行社34家,星级旅游宾馆31家,旅游车145辆,旅游船304艘,旅游从业人员达6188人。

2006年,全年接待旅游者655.8万人次,增长14.8%;实现旅游总收入24.6亿元,增长23%;全年接待来州旅游的外国人及港澳台同胞1.95万人次。

全年全州旅行社28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家),星级旅游宾馆33家,旅游车143辆,旅游船352艘,旅游直接人员达6510人。

2007年,全年接待旅游者793.5万人次,增长21%;实现旅游总收入31.3亿元,增长27.3%;全年接待来州旅游的外国人及港澳台同胞4.2万人次,增长112.5%;实现创汇1875.3万美元,增长122.6%。

全年全州旅行社27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家),星级旅游宾馆48家,旅游车376辆,旅游船185艘,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5.2万人(见表3)。

图9湘西州接待旅客人数的折线图

Fig.9ThewesternHunanstatereceivesthepassengerpopulationthelinechart

将数据转化为折线图(见图9),由图9可以直接看出,在湘西州旅游接待人数呈增长趋势,客源市场潜力较大。

根据猛洞河风景区市场预测,到2010年古镇游客人数将达58.43万人,2012年起以后年度平均游客人数将稳定在90万人水平。

但还要积极开拓客源市场,客源市场定位省内以张家界为辐射核心,国内以上海、北京、广州为主,海外以港、澳、台为主,充分利用报刊、电视、互联网等传媒工具,加强以主要客源城市特别是张家界的横向联合。

充分发挥永顺土家族文化中心优势,挖掘千年土家文化精髓,树立民族文化经营理念,把土家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加强土家文化与自然的融合与互补,开发更多的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内涵。

打造以永顺为中心的四条精品线路:

一是猛洞河漂流——王村古镇遗产休闲——小溪生态休闲——栖凤湖度假——德夯苗族风情——凤凰古城湘西民俗风情游览线;二是老司城古遗址怀旧——猛洞河漂流——王村古镇遗产休闲——张家界山水旅游线;三是塔卧红色革命纪念地——不二门度假(温泉疗养)——王村古镇遗产休闲——神龙架——三峡旅游线;四是老司城——王村古镇——红石林——坐龙峡旅游线。

进一步加强与张家界、凤凰等周边景区合作,注重产品开发互补、线路设计协作、客源扩张互送、旅游市场共建[7]。

这表明,湘西土家民族旅游客源市场的潜力也很大。

2.3民族文化的地域组合较好

湘西土家地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与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相融,地域组合较好。

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多民族的共生共存孕育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气候、地形、地貌以及生物的多样性造就了迷人的自然风光,人文与自然相互交融,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文化资源金矿。

湘西州的生态旅游资源以川黔型喀斯特山地山原风景地貌旅游资源、生物旅游资源、水景旅游资源及土家族、苗族风情旅游资源等为主,不仅门类全,而且品味高,既有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又有独具神韵的民俗风情。

湘西州是湖南省的“西北门户”,素为“湘、鄂、渝、黔咽喉”之地。

有利的地理位置和合理的地域旅游资源组合,便于设计出融自然与人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线路,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既能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又能体验到浓郁的土家民族风情。

由于旅游资源地域的组合,形成了五溪文化,湘西土家族居住的地方以错落有致的土家吊脚楼、优美的山水环境为典型景观特征,充分展示了土家族民族文化[8]。

3.土家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湘西州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境内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为国内外游客惊叹和折服,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3.1突出土家特色,建好“土家民族文化村”

民族文化根植于该民族社会生活的沃土,内涵丰富,外延广,全面反映了这个民族的历史来源、社会制度、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湘西州境内的永顺县和平乡双凤村,保存着完整的土家语、风俗和民族心理素质,为许多专家学者提供了详实实证资料;文化原生态的遗存,为土家族成为单一的少数民族提供了实证。

多年来被社会各界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永顺也因此被国家民委确立为中国土家族采样县。

同时,流传于湘西境内的“八蛮”说,证明了永顺是土家族发祥地之一。

永顺也是湘鄂渝黔边从酉阳(王村)-老司城-溪州-永顺;从“蛮人”到“土家人”的民族熔炉。

沿袭存在了八百年之久的老司城土司故都又证实了永顺是近世湘鄂渝黔边土司的根祖和统治核心地。

古老而又灿烂的土家族民间艺术遗产更是中国土家族的“博物馆”和“基因库”。

双凤村把土家民族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合理开发为旅游地,吸引大量旅客,让旅客们在这里领味土家民族风情,过山寨人家生活,别有一翻风味。

3.2提高土家文化产品的品位,突出土家文化的原汁原味

众所周知,越是具有民族的东西越具有世界性。

为此,精选能吸引旅游者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突出民族特色,走旅游“品牌”之路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民族特色就是民族文化资源中最有民族个性和民族特色,最能吸引游客的旅游事项。

民俗风情资源具有民族内部成员所共识的文化特质,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是民族文化的缩影。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族文化越丰富,民俗品味越浓烈;原始的风味越浓厚,历史氛围越凝重;那么,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越强。

因此,这恰恰与现代人好奇求异的心理需要吻合。

因此,湘西州一定要把以人为载体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好[9]。

如土家族的“社巴节”、“赶年节”等。

为了突出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