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之砌体结构说明.docx
《某省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之砌体结构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省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之砌体结构说明.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省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之砌体结构说明
(六)砌体结构
1工程概况和总则
1.1本工程为层砌体结构,室内外高差mm,建筑物高度(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板的板顶)为m。
设计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m。
1.2本工程上部结构体系为。
1.3本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年。
1.4计量单位除注明者外均为:
a、长度:
mm;b、角度:
度;c、标高:
m。
1.5建筑物应按建筑图中注明的功能使用,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1.6本工程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及以上等级。
1.7本工程各楼层及屋面梁采用“平法表示”,其制图规则详《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图集编号:
。
1.8本总说明仅用于普通砖砌体混合结构,砌块砌体、配筋砌体、配筋砌块、底部框架、内框架结构、砌体地下室和基础部分应配合其它设计说明施工。
1.9结构施工图中除特别注明外,均以本总说明为准。
1.10本总说明未详尽处,应遵照现行国家有关规范与规程规定施工。
2设计依据
2.1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国家标准规范和规程进行设计,主要有: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2.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院提供,年月)。
2.3本工程的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室内正常环境为一类,室内潮湿、露天及与水土直接接触部分为二类a。
2.4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类,抗震设防烈度为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组;场地类别为类;特征周期Tg=秒。
2.5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为kN/m2,地面粗糙度为类,风载体型系数为。
2.6使用荷载: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取值,活荷载标准值如表2.6所示,屋顶花园活荷载不包括花圃土石等材料自重,卫生间活载不包括蹲式卫生间垫高部分的荷载。
楼层房间应按照建筑图中注明内容使用,未经设计单位同意,不得任意更改使用用途,不得在楼层梁和板上增设建筑图中未标注的隔墙。
表2.6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楼面用途
活荷(kN/m2)
楼面用途
活荷(kN/m2)
3材料选用及要求
3.1混凝土
3.1.1各层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按按表3.1.1采用。
表3.1.1梁板砼强度等级
3.1.2屋面及水箱采用密实性混凝土,其防水等级:
级,设计抗渗等级。
3.1.3构造柱、过梁、压顶梁、栏板、楼梯等,除结构施工图中特别注明者外均采用C20。
3.1.4强度等级为C35和C35以上的混凝土,应采用碎石级配,不许采用碎卵石代替。
3.1.5除了施工单位提供试块实验报告外,设计单位依据工程具体要求,可采用随机无损检验,以确认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及强度等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2钢材
3.2.1φ表示HPB235钢筋(Ⅰ级钢筋,fy=210N/mm2);
表示HRB335钢筋(Ⅱ级钢筋,fy=300N/mm2).
表示HRB400钢筋(Ⅲ级钢筋,fy=360N/mm2);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所用钢筋,钢丝,钢铰线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1-2002及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
3.2.2当采用进口热轧变形钢筋时,应符合我国有关规范的要求。
3.2.3受力预埋件的锚筋应采用HPB235级、HRB335级或HRB400级钢筋,严禁采用冷加工钢筋。
吊环应采用HPB235钢筋制作,严禁使用冷加工钢筋。
吊环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应小于30d,并应焊接或绑扎在钢筋骨架上。
3.2.4钢板和型钢采用:
Q235等级B的碳素结构钢或Q345等级B的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3.2.5所有外露铁件均应除锈涂红丹两道,刷防锈漆两度。
3.2.6焊条:
电弧焊所采用的焊条,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5117或《低合金钢焊条》GB5118的规定,其型号应根据设计确定,若设计无规定时,可按表3.2.6选用。
表3.2.6电弧焊接头型式
钢筋级别
帮条焊、搭接焊
坡口焊、熔槽邦条焊、预埋件穿孔塞焊
窄间隙焊
钢筋与钢板搭接焊预埋件T型角焊
HPB235
E4303
E4303
E4316E4315
E4303
HRB335
E5003
E5003
E5016E5015
E4303
HRB400
E5003
E5503
E6016E6015
3.2.7严禁采用改制钢材。
施工时任何钢筋的替换,均应经设计单位同意方可进行。
3.3砌体
3.3.1各层砌体强度等级见表3.3.1,所有砂浆均不得采用红粘土作为砂浆掺合料。
表3.3.1砌体强度等级
3.3.2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潮湿房间的墙体,采用MU砖、M水泥砂浆。
3.3.3墙梁中托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承重墙梁采用MU砖、M混合砂浆。
4钢筋混凝土的一般构造
4.1钢筋的连接
4.1.1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a详表4.1.1,表中:
d为锚固钢筋的直径,当不同直径的钢筋搭接时,按较小的直径计算;括号内数值用于d>25mm时;所有锚固长度la均应≥250;光面钢筋两端必须加弯钩。
地震区砌体结构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aE=la,底部框架和内框架结构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应根据其抗震等级另行确定。
表4.1.1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4.1.2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ll:
当同一连接区段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25%时ll=1.2la;当同一连接区段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25%且≤%50时ll=1.4la。
在任何情况下,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均不应小于300mm。
4.1.3当钢筋的直径d≥22mm时,应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接头。
4.1.4纵向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应相互错开。
钢筋梆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即1.3laE,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
对梁类、板类构件不应大于25%,对柱类构件不应大于50%。
4.1.5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接头范围内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当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
4.1.6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或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接头连接区段内的长度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连接接头均属于一连接区段。
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钢筋连接接头面积百分率≤50%。
受力筋焊接接头可采用电弧绑条焊、电弧搭接焊和闪光对焊。
机械连接的接头性能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96的A级接头性能。
4.2钢筋的保护层
4.2.1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从钢筋外边缘到混凝土外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4.2.1要求。
表4.2.1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4.2.2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4.2.3板、墙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
悬臂板上部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
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4.2.4地下工程迎水面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4.2.5对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4.2.6对于其它环境类别的混凝土保护层,除另行说明外,应按现行国家规范和规定执行。
5现浇板结构
5.1跨度≥3.6m(双向板为短跨)的楼、屋面板四角均应按图5.1要求配置板角板面加强筋,图中Dn为板短跨净跨度,当为多跨板时,Dn取相邻板中较大的短跨净跨度。
边梁板面支座负筋应锚入边梁内≥la,板底钢筋锚入边梁不应小于10d。
图5.1板角板面加强筋
5.2楼板孔洞加强筋见图5.2。
图5.2楼板孔洞加强筋
5.3双向板之底筋,对于一般楼板,其短向筋放于下层,长向筋放于短向筋之上。
楼、屋面板板面支座负筋应每隔1000加设φ10骑马凳,施工时严禁踩踏,以确保板面负筋的有效高度。
5.4跨度不小于3.0m的单向或双向屋面板(双向板为短跨)和跨度不小于4.2m的单向或双向楼面板,其跨中上层未标明钢筋者,均设置双向Φ6@200双向钢筋网,用以抵抗温差应力;该钢筋网与四周支座负弯矩钢筋搭接180mm。
5.5楼、屋面板伸进纵、横向承重墙体内的长度同墙体厚度。
6楼、屋面梁
6.1梁配筋构造见图6.1(a),主次梁斜交箍筋构造见图6.1(b),梁纵筋弯折要求见图6.1(c)。
图中ln取ln1和ln2中的较大值。
当弧形梁设有抗扭筋时,其直径≥22时,应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接长;当直径<22时,除按图示位置搭接外,也可在跨中ln/3范围内采用一次搭接,塔接长度为ll。
梁面支座短负筋伸出主梁边外的长度,除了满足ln/3要求外,尚应满足1.2(la+hb)的要求,hb为梁截面的高度。
图6.1(a)梁纵筋构造
图6.1(b)主次梁斜交箍筋构造图6.1(c)纵向钢筋弯折要求
6.2梁中间支座纵向钢筋构造见图6.2,当支座两边梁宽不同时,可将无法直锚的纵筋弯锚入梁内,或当支座两边纵筋根数不同时,可将多出的纵筋弯锚入梁内。
图6.2梁中间支座纵向钢筋构造
6.3梁侧面纵向钢筋及拉筋构造见图6.3。
图6.3梁侧面纵向钢筋及拉筋构造
6.4穿梁管洞洞边加强构造见图6.4。
图6.4穿梁管洞洞边加强构造
6.5梁集中力位置附加横向钢筋构造见图6.5(a)和图6.5(b),具体配筋各量见各层详图。
图6.5(a)附加箍筋构造图6.5(b)吊筋构造
7砌体工程
7.1后砌的非承重隔墙和填充墙应沿墙高每500mm配置2Φ6钢筋与承重墙或构造柱拉结,每边伸入墙内应不小于500mm,拉结筋锚入承重墙内≥500或锚入构造柱内≥200,如图7.1所示。
图7.1非承重墙拉结钢筋
7.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长度大于7.2m的大房间和8度时外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沿墙高每隔500在灰缝内配2Ф6钢筋拉结,每边伸入墙内1000,见图7.2(8度时顶层楼电梯间拉结钢筋应通长设置)。
图7.2承重墙体拉结钢筋
7.3悬挑梁埋入砌体长度D2与挑出长度D1之比为1.5;当挑梁内侧上部无砌体时,D2与D1之比为2.5,见图7.3。
图7.3悬挑梁构造要求
7.4砌体墙中的门、窗洞及设备预留孔洞洞顶需设过梁。
过梁除另有注明外,统一按图7.4处理。
当洞边为混凝土柱时,须在过梁标高处的柱内预埋过梁钢筋,待施工过梁钢筋时,将过梁底筋及架立筋与之焊接;当洞顶与结构梁(或板)底的距离小于上述各类过梁高度时,过梁须与结构梁(或板)浇成整体,梁宽同墙厚。
过梁两端各伸入支座砌体内的长度≥墙厚且≥240。
过梁详图
7.5地震区房屋底层和顶层窗台标高处设置沿纵横墙通长的水平现浇钢筋砼带,高度为60、宽度同墙体,纵向钢筋不少于3φ6。
7.6屋顶女儿墙采用砌体时应设置构造柱与屋面梁连接,构造柱间距不大于4m,并设置压顶圈梁。
7.7对跨度大于6m的屋架和跨度大于4.8m的梁应在支承处砌体上设置梁垫,并与圈梁浇成整体,详见各层平面图。
7.8对240厚砖墙当梁跨度≥6m、180厚砖墙当梁跨度≥4.8m时应在支承处加设壁柱,详见各层平面图。
8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及圈梁
8.1构造柱的位置见各层结构平面图;构造柱沿房屋全高对正贯通,构造柱纵筋应穿过各层圈梁;其断面、配筋及与墙体之间的拉结钢筋见图8.1。
构造柱竖筋上端伸至顶层圈梁顶,并弯折90°,弯折后的水平长度不小于200mm。
要求先砌砖墙后浇砼柱,墙与构造柱连接处砌成马牙搓。
图8.1构造柱及拉结筋大样
8.2本工程各层的所有承重墙墙位均设置现浇钢筋砼封闭圈梁,圈梁大样如图8.2(a)~8.2(d)所示,无特别注明者,各层圈梁顶标高与该层楼板同。
当圈梁兼作过梁使用时在梁底另加1φ12纵筋,长度为洞口净宽加两倍墙厚。
图8.2(a)断面图图8.2(b)转角配筋图8.2(c)丁字接头配筋图8.2(d)主筋搭接
8.3圈梁由于楼面高差或设置洞口被截断且上、下圈高差不大于300时,可按图8.3的要求施工。
当上、下圈高差大于300时,应在高差位置设置构造柱,上、下圈梁搭接长度不小于1000且不小于两倍高差值。
圈梁被洞口截断且与洞顶或洞底高差大于300时,应在洞口两边设置构造柱并在洞顶和洞底设置附加圈梁,形成封闭整体,楼面圈梁钢筋应可靠锚入洞口两边构造柱内。
图8.3圈梁搭接构造
9其它
9.1凡预留洞、预埋件或吊钩等应严格按照结构图并配合其他工种图纸进行施工,严禁擅自留洞、留设水平槽或事后凿洞。
不得在承重墙上埋设通长水平管道或水平槽,不得在截面长边小于500的承重墙、独立柱内埋设管线。
横穿透钢筋砼板或承重砖墙的边长不小于300mm的预留洞,应以结施图所示为准。
其他专业图纸或设计修改通知与本条说明有矛盾时,应征得结构设计人员同意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后,方可施工。
9.2悬臂构件必须在砼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且抗倾覆部分砌体施工结束后,方可拆除支撑。
9.3屋面上人孔构造如图9.3所示,人孔平面尺寸详建施图纸。
图9.3人孔构造
9.4结构封顶后,应及时组织中间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粉刷。
9.5构造柱、基础梁、砼基础或桩基等兼作防雷接地时,其有关纵筋必须焊接,双面焊缝长度L≥5d,具体要求详电施图。
9.6施工后浇带:
位置详各层平面图,后浇带处钢筋不切断并配置适量的加强钢筋,如图9.6(a)和图9.6(b)所示,板中钢筋可断开搭接,搭接长度为ll。
后浇带应在本层楼面混凝土浇筑60天后施工;施工时应将缝两侧混凝土表面凿毛,冲洗干净,不得积水,先铺水泥浆然后用比设计强度等级高一级的不收缩砼浇灌;后浇带应潮湿养护不少于15天。
图9.6(a)梁后浇带图9.6(b)板后浇带
9.7水箱或水池:
拆模后应灌满水,进行试水试验,无渗漏现象或经修补后无渗漏现象方可抹灰装修。
9.8在建筑物外墙贴饰面砖时,应按有关要求进行强度试验。
9.9建筑物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点的位置设置详结施,沉降观测要求依照《建筑地基基础规范》有关要求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