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材料多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8270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5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材料多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材料多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材料多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材料多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材料多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材料多篇.docx

《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材料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材料多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材料多篇.docx

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材料多篇

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一、实施双百工程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年,*市在按照“三统一”标准,对标准化寄宿制小学进行改造提升、配套厨房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实施了“双百工程”。

一是为全市百所农村寄宿制小学统一配备科学实验室,改写了农村小学没有科学实验室的历史。

*年,市政府把为百所农村寄宿制小学统一配备科学实验室,列为全市人民办的16件实事之一(其中:

*市22所、*县22所、泽州县22所、沁水县12所、陵川县12所、城区10所)。

市级财政投入资金206万元,为全市100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分别配备一个48-56座的科学实验室,并在此基础上,按小学二类配备标准,为学校配备了一套数学和科学仪器。

在实施中,市财政对每所学校拨付2万元,各县(市、区)以1:

1比例,配套自筹资金。

陵川县作为省级贫困县,每校补贴资金增加5000元。

二是将百所农村初中联入市教育城域网,有效提升了农村义务教育水平,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在实施过程中,市、县两级财政投入经费360余万元。

目前,各学校校园网接入城域网所需光缆已与*联通公司签订租赁合同,有关方面正在通力合作,紧张施工。

预计XX年9月,全市357所高中、初中和寄宿制小学,都将联入教育城域网,受益学生将达25万人,占全市中小学生数的87%。

二、深化养成教育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

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期间*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工作。

*年,*市在原有基础上,动员全市教育系统,以“孩子们的未来是我的动力,孩子们的习惯是我的责任,孩子们的智慧是我的企求”为职业责任感,以“关爱、示范、认真、坚持、创新”为教育职业精神,扎实做好了幼儿习惯养成,全面深化了小学生习惯养成,大力加强了初中学生习惯养成,巩固提升了高中学生和大学生习惯养成,初步实现了“学校推行特色化、课题推进科学化、行政推动常态化”的工作目标,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推进了教育均衡和内涵式发展。

具体做法是:

一是抓好组织领导。

设立了养成教育办公室,建立了“局长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包片抓”的养成教育工作新机制,形成了“以县为主,全员参与,主动工作”的新局面。

二是抓好细化落实。

采取了以下做法:

(1)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将基本行为习惯与各学段相匹配;

(2)学校对各学段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3)学校把养成教育内容细目化、序列化,并有机纳入了培养目标、常规管理,渗透到了教育教学及各种活动之中。

三是坚持课题引领,抓好课题研究,形成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双轮驱动”。

在全市确定了103所市级课题实验校,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

优秀课题研究成果已汇编成《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优秀成果集》。

四是抓好典型引领。

组织编写了《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参考》,精选了养成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和全市部分优秀学校的行为规范及管理制度,以及养成教育的序列化内容等,为全面推进养成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导。

五是抓好督导检查。

按照养成教育工作部署,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46名省、市督学深入103所课题实验校蹲点,具体督促和指导养成教育工作。

10月份,市教育局组织召开了全市养成教育流动现场会,汇编了《*市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xx-*学年经验交流材料汇编》,为养成教育实践推进工作提供了借鉴。

第二篇:

江西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现场会材料汇编目录

目录

一、文件篇

(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摘要)...........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3《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

见》..............8

(二)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12

江西省教育厅《关于表彰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的决定》....19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活动的通

知》.............20关于印发《江西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评选细则(试行)》的通知

.................25

(三)

南昌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实施

方案的通知》............38上饶市信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教育局关于信州区小学结对共建活动

实施方案的通知..........50九江市浔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浔阳区开展扩充城区优质资源改革、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61泰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职能部门工作职

责的通知》..............66萍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萍乡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结队共建机制的

通知》...........74

二、总结篇

南昌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78

九江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82

景德镇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87

萍乡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93

新余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98鹰潭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103赣州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107宜春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112上饶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117吉安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122抚州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129

三、经验篇

多措并举促均衡大气和谐创优质.........南昌市教育局133加快城乡教育统筹步伐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分宜县人民政府140坚持城乡并举促进均衡发展...........泰和县人民政府144创新“三四五”工作体系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九江市浔阳区人民政府148以师资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德兴市人民政府152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西湖教育公平和谐

.............西湖区教育体育局156促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南昌市东湖区教育局161扩充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湖口县教育局165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浮梁县教育体育局169坚持“四抓”确保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莲花县教育局174月湖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月湖区教育体育局179调整学校布局提升管理水平推动山区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崇义县教育局183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大余县教育局188加大投入多方筹措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樟树市教育局193三驾马车齐发力想方设法促均衡.........丰城市教育局197结对共建谋发展教育均衡谱新篇.........信州区教育局201提高认识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加强管理青原区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吉安市青原区教育体育局206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南丰县教育局211

第二次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经验交流现场会

江西省教育厅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江西南昌

第三篇: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经验材料

均衡发展以发展为前提,以相对均衡为目的,体现的是一种公平和公正的理念。

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对人生,最重要的公平是教育起点的公平、机会的公平。

接受良好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人走向未来的“通行证”。

没有教育公平,个人在社会中就难以拥有公平的机会,直接影响到人的就业公平,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公平。

要缩短城乡之间和各个人

群之间的差距,关键是教育公平,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

因此,我们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局出发,在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上下功夫,使教育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

第一,强化政府保障责任,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投入机制。

多年来,辽阳市委、市政府为保障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不断加大领导力度,全面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优化财政教育资金配置,努力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有力地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但是,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与教育事业发展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财政投入与教育快速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财政性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办学水平差距较大,缺乏科学合理的经费分担机制。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在做大财政蛋糕的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长效机制。

保证财政资金投入到位,体现政府办义务教育的责任。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了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负总责,并由各级政府共同负担。

对义务教育经费,地方政府不仅要做到预算单列,而且要确保“三个增长”;不仅要按照教职工的工资标准、学校的建设标准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拨付经费,而且要向农村学校、特殊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

政府要严格按照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同时,加强预算编制和管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建立健全新机制下规范的中小学校预算制度。

中小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实事求是地编制好经费预算。

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

在义务教育经费主要依靠县以上政府保障的同时,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助学。

辽阳民营经济比较发达,而且许多民营企业经营者崇尚教育事业,这些年在捐资助学、回报社会方面涌现出一批好的典型,要认真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重教助学的风气。

第二,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坚持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倾斜。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必须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工作力度,坚持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倾斜。

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流向农村。

按照方便学生上学、不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保证教学质量的原则,进一步调整中小学校布局。

把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结合起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果。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兴办寄宿制学校,实行集中办学,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保证办学质量和水平。

加强农村普通高中建设。

这几年,我市高中阶段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高考总录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是发展成果的一种体现。

但是,从升学的角度看,我市高中升入重点大学的少,升入名牌大学的更少,特别是农村普通高中阶段教学质量较低。

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大政府对农村普通高中教育的投入,每年在同级财政支出中增列专项,改善农村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条件。

加大中考改革力度,在全面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加大重点高中配额生的数量,按在校学生数量分配指标,促进薄弱学校的发展,遏制“择校热”。

切实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办好学校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

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采取在岗培训、顶岗实践、挂职锻炼等方式集中抓好教师的培训。

建立教师的流动机制,加强教师统筹管理工作,每年按比例对教师进行一定数量的交流,从制度上保证教师的合理流动,促进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要认真解决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深入开展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子活动,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去支教。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锻炼,既是支持农村教育的手段,也是这些毕业生丰富人生阅历、熟悉基层百姓生活和教育状况的一个机遇,并作为他们日后晋升职称和职务的一个重要条件。

第三,进一步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依法保障困难群众接受教育的权利。

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是实现均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对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还是升入大学的学生,要保证他们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要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得好学。

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为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等政策。

各级

财政要保证资金落实到位,重点解决好农村低保家庭子女、生活困难的单亲家庭子女、因病因灾造成临时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问题。

同时,保障城市困难家庭和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保障女童和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

逐步建立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和高

中阶段教育的奖学金、寒窗基金、助学基金等制度,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鼓励社会捐资助学。

积极推广“宏志班”办学经验,尝试设立“贫困高中生助学基金”,定向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高中生。

建立健全公办高校入学“绿色通道”制度,扩大教育奖学金、助学贷款政策覆盖范围,资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第四,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当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和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途径,成为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有利于促进就业,有利于人口素质提高,有利于增强经济竞争力。

辽阳职业技术教育起步较早,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社会各界包括学生和学生家长,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共识越来越多。

当前,我们一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却是企业技术工人严重短缺,这就给职业技术教育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市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学生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就业率达到95%以上,多数毕业生已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业务或技术骨干,这就更加坚定了我们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心和信心。

进一步明确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就是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着重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通过办好职教促进就业。

这样职业技术教育就会越办越好,越办越有生命力。

总结我市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经验,继续实施“金桥工程”,努力扩大初中高职业院校联合办学成果。

大力发展订单培训、订单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要结合辽阳实际,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加快实用型人才培养,特别是要满足我市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人才需求。

继续深化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不断创新办学模式。

积极探索联合办学及校企合作共同发展职业教育的途径和办法,完善“3+2”、“2+1”或“1+2”的培养模式,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教师培训、高级技能人员的聘用等方面积极探索与企业的合作。

加大城乡联合办学的力度,扩大农村初中中职预备班规模,使更多农村学生能够受到更好的职业技术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第四篇: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经验材料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经验材料

均衡发展以发展为前提,以相对均衡为目的,体现的是一种公平和公正的理念。

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对人生,最重要的公平是教育起点的公平、机会的公平。

接受良好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人走向未来的“通行证”。

没有教育公平,个人在社会中就难以拥有公平的机会,直接影响到人的就业公平,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公平。

要缩短城乡之间和各个人群之间的差距,关键是教育公平,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

因此,我们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局出发,在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上下功夫,使教育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

第一,强化政府保障责任,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投入机制。

多年来,辽阳市委、市政府为保障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不断加大领导力度,全面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优化财政教育资金配置,努力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有力地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但是,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与教育事业发展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财政投入与教育快速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财政性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办学水平差距较大,缺乏科学合理的经费分担机制。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在做大财政蛋糕的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长效机制。

保证财政资金投入到位,体现政府办义务教育的责任。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了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负总责,并由各级政府共同负担。

对义务教育经费,地方政府不仅要做到预算单列,而且要确保“三个增长”;不仅要按照教职工的工资标准、学校的建设标准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拨付经费,而且要向农村学校、特殊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

政府要严格按照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同时,加强预算编制和管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建立健全新机制下规范的中小学校预算制度。

中小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实事求是地编制好经费预算。

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

在义务教育经费主要依靠县以上政府保障的同时,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助学。

辽阳民营经济比较发达,而且许多民营企业经营者崇尚教育事业,这些年在捐资助学、回报社会方面涌现出一批好的典型,要认真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重教助学的风气。

第二,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坚持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倾斜。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必须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工作力度,坚持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倾斜。

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流向农村。

按照方便学生上学、不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保证教学质量的原则,进一步调整中小学校布局。

把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结合起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果。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兴办寄宿制学校,实行集中办学,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保证办学质量和水平。

加强农村普通高中建设。

这几年,我市高中阶段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高考总录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是发展成果的一种体现。

但是,从升学的角度看,我市高中升入重点大学的少,升入名牌大学的更少,特别是农村普通高中阶段教学质量较低。

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大政府对农村普通高中教育的投入,每年在同级财政支出中增列专项,改善农村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条件。

加大中考改革力度,在全面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加大重点高中配额生的数量,按在校学生数量分配指标,促进薄弱学校的发展,遏制“择校热”。

切实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办好学校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

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采取在岗培训、顶岗实践、挂职锻炼等方式集中抓好教师的培训。

建立教师的流动机制,加强教师统筹管理工作,每年按比例对教师进行一定数量的交流,从制度上保证教师的合理流动,促进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要认真解决农村师

资力量薄弱的问题,深入开展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子活动,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去支教。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锻炼,既是支持农村教育的手段,也是这些毕业生丰富人生阅历、熟悉基层百姓生活和教育状况的一个机遇,并作为他们日后晋升职称和职务的一个重要条件。

第三,进一步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依法保障困难群众接受教育的权利。

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是实现均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对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还是升入大学的学生,要保证他们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要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得好学。

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为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等政策。

各级财政要保证资金落实到位,重点解决好农村低保家庭子女、生活困难的单亲家庭子女、因病因灾造成临时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问题。

同时,保障城市困难家庭和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保障女童和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

逐步建立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奖学金、寒窗基金、助学基金等制度,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鼓励社会捐资助学。

积极推广“宏志班”

办学经验,尝试设立“贫困高中生助学基金”,定向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高中生。

建立健全公办高校入学“绿色通道”制度,扩大教育奖学金、助学贷款政策覆盖范围,资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第四,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当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和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途径,成为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有利于促进就业,有利于人口素质提高,有利于增强经济竞争力。

辽阳职业技术教育起步较早,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社会各界包括学生和学生家长,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共识越来越多。

当前,我们一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却是企业技术工人严重短缺,这就给职业技术教育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市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学生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就业率达到95%以上,多数毕业生已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业务或技术骨干,这就更加坚定了我们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心和信心。

进一步明确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就是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着重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通过办好职教促进就业。

这样职业技术教育就会越办越好,越办越有生命力。

总结我市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经验,继续实施“金桥工程”,努力扩大初中高职业院校联合办学成果。

大力发展订单培训、订单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要结合辽阳实际,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加快实用型人才培养,特别是要满足我市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人才需求。

继续深化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不断创新办学模式。

积极探索联合办学及校企合作共同发展职业教育的途径和办法,完善“3+2”、“2+1”或“1+2”的培养模式,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教师培训、高级技能人员的聘用等方面积极探索与企业的合作。

加大城乡联合办学的力度,扩大农村初中中职预备班规模,使更多农村学生能够受到更好的职业技术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第五篇:

交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

交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提升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月5日上午,荥阳市教育系统、漯河市教育系统有关领导在郭店镇中心校领导的陪同下,来到郭店镇前时完全小学参观和交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做法和经验。

李三奇校长热情的接待了远道而来的客人,详细的介绍了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状况,展示了近两年学校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近年来,新郑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和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年)精神,坚持把教育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统筹城乡教育资源一体化,办好每所学校”作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目标,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统筹教师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区域内城乡之间、乡镇之间、学校之间逐步呈现出了均衡发展的局面,让更多的学生公平地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并在全省率先实现十二年免费教育。

郭店镇前时完全小学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学期成功举办了新郑市第十二届校际交流活动,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荣誉。

李校长向随从人员介绍了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一些富有成效的做法和经验:

超前规划,着力解决现有学校规模小、数量少、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拓展发展空间;因校制宜,着力解决薄弱学校转(请你关注:

)化难问题,促进优质发展;多措并举,着力解决择校之风难遏制的问题,促进公平发展;涵养文化,着力解决素质教育难奏效问题,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