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污水处理厂生物池膜池基坑支护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8201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1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污水处理厂生物池膜池基坑支护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XXX污水处理厂生物池膜池基坑支护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XXX污水处理厂生物池膜池基坑支护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XXX污水处理厂生物池膜池基坑支护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XXX污水处理厂生物池膜池基坑支护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X污水处理厂生物池膜池基坑支护方案.docx

《XXX污水处理厂生物池膜池基坑支护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污水处理厂生物池膜池基坑支护方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X污水处理厂生物池膜池基坑支护方案.docx

XXX污水处理厂生物池膜池基坑支护方案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本工程施工合同文件;

(2)业主的相关要求;

(3)xxxxxx二期工程MBR生物池、膜池及设备间施工图纸;

(4)现行国家、地方及行业规范。

1.2编制原则

(1)充分准备、超前安排,确保本项目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目标的实现。

(2)理顺进度、质量、安全之间的关系,使工期服从于质量,生产服从于安全,使三者协调统一。

(3)精心编制,严格遵循现行国家及行业规范及质量评定验收标准,保证工程质量,以合格的工程质量和优质的服务满足该项目的要求。

(4)以标准化管理为基础,以现代化科技为手段,合理组织,抓住施工重点,合理安排,确保按时竣工。

1.3工程依据规范

序号

名称

规范编号

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9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5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J220-2002

6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

7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T8-97

8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9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2003

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1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JGJ80-91

12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01

13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

14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50194-93

15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此外,施工时的扬尘及噪音应符合吉林省规定的相关标准。

2、工程概述

2.1工程概况

xxxxxx二期工程位于松花江吉林市段下游,珲春北街以东,规划赣江路与规划汶水街交汇处西南侧,紧邻xxxxxx一期用地的南侧。

占地面积约8.18公顷(含10万m3/d再生水预留用地)。

近期(2017年)工程建设规模15万m3/d,远期(2020年)规模达到30万m3/d。

该工程总投资约4.5亿元,工程建设周期为12个月,2013年4月15日至2014年4月15日。

2.2工程地质条件

2.2.1厂区地质状况

工程区地貌为第二松花江一级阶地,岩性由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壤土、粉土,第四系下更新统冰水堆积砂砾石含少量粘性土、白垩系下统花岗岩组成;地面高程约186.0~186.7m。

其中地表耕植土厚度0.4~0.6m,粉土层厚度4.0m~5.0m,中砂层厚度1.0~2.5m;其下为圆砾及卵石层,厚度13.0m~15.0m。

本工程生物池基础位于中砂层,膜池及设备间基础位于粉土层。

2.2.2水文地质情况

本工程区域属中纬度欧亚大陆东缘,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在冷暖气团交替控制下,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其气候特点是:

春季干燥多大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日温差大;冬季严寒而漫长。

一年中寒暑温差悬殊,春秋两季短促。

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流域处于西伯利亚大陆气团控制下,气候寒冷。

日平均气温低于零度的时间一般从每年的11月上旬开始,到翌年的3月下旬,长达五个月之久。

根据地质勘探成果,厂区地下水位较低,基本在现状地平面以下8~9m,水量较小。

3、施工总平面布置

由于目前施工场地有限,施工平面布置以利于生产、便于管理为原则。

3.1施工总平面布置

3.1.1现场临时平面布置

本工程施工内容主要包括护坡、土方施工。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主要考虑现场设置钢筋堆放及加工场、水泥、砂石堆放场地及施工用水管线等。

具体见《坡面防护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示意图》。

坡面防护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3.1.2临时出入口

本工程由于和土方开挖施工交叉进行,故临时出入基坑采用土方开挖临时出入基坑道路,不另行设置施工便道。

3.1.3现场道路

本工程材料运输及混凝土供应全部采用汽车运输。

现场内道路已完成整体规划,我公司施工时主要考虑混凝土运输车行路线,道路作初步硬化。

3.1.4施工总平面的管理

我公司设专人对总平面图进行管理,严格按总平面布置图进行施工。

3.2临时设施

3.2.1施工临时设施

⑴结合现场情况,统筹安排,合理布置,力行节约,反对浪费。

⑵临时建筑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力求节约减少浪费。

⑶本项目施工任务量大、施工设备多、用电量大,用水也相对集中,沿基坑周围布置配电箱及总水管。

3.2.2生活临建设施

生活临建设施结合工程整体临建设施布置,生活区使用工程生活临建区的设施。

3.3施工给水系统

3.3.1施工水源布置

本工程施工供水接至施工现场,现场施工用水主要有土钉墙、护坡施工。

施工用水每天按25吨,目前规划的施工供水主管线供水能力可以满足施工需求;采用PPR供水管自主管线接引至施工现场,在护坡及土钉施工完成后,供水管线保留为后续主体构筑物施工使用。

3.3.2施工用水管理

现场用水力倡节约,杜绝浪费;现场管线连接牢固,绝对禁止有漏水现象的发生;生活区用水必须做到用完及时关掉阀门,有浪费现象严加处罚。

3.4施工临时电源系统

3.4.1现场供电

P=K1ΣP1+1.10(K2ΣP2+K3ΣP3)

其中:

P--总用电量;

P1--施工机组设备用电量;

K1--设备同时使用系数,取0.9;

1.10--用电不均匀系数;

P2--室内照明用电量;

K2--室内照明设备同时使用系数,取0.8;

P3--室外照明用电量;

K3--室外照明设备同时使用系数,取1.0。

施工总用电量根据表8.1“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统计,峰值容量约120kva。

3.4.2配电箱设置、电缆截面选择及电压降核算

1、配电箱的设置

现场配电箱均应作防砸压防雨之安全防护。

二级配电箱与三级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三级箱与它所控制的电气设备相距不得超过3m。

受现场实际场地所限,生产区一级箱、二级箱暂时分布在现场四周基坑边,相应部分电缆作适当预留盘于箱下(依实际需求预留)。

另外,由于各用电点均使用三级箱从二级箱取电。

具体用电点位置,待设备(镝灯)位置确定之后,由就近二级箱取电。

2、电缆的敷设

由于本工程工期较长,但考虑后续主体施工用电综合布置,电缆采用明线低架空走线,过路穿管并标明走向,主线路环绕基坑布置在基坑边坡顶部外侧,所有用电单位使用三级箱自主干线取电。

3.4.3临时用电管理

所有配电箱都要标明箱的名称、所控制的各线路称谓、编号、用途等。

电箱及开关箱的周围应有两人同时工作的足够空间和通道,不要在箱旁堆放建筑材料和杂草、杂物。

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能保证现场照明不中断,配电箱内的动力开关与照明开关必须分开使用。

开关箱应由分配电箱配电。

注意开关箱内的用电设备不可一闸多用,每台设备应有各自的开关箱,严禁一个开关电器控制两台以上的用电设备(含插座)以保证安全。

开关箱内的开关电器的额定值与动作整定值应与用电设备相匹配。

3.5施工现场施工用水管理措施

3.5.1施工现场的水源、电源均统一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布置,能满足生产、生活及消防的需要。

3.5.2施工现场、生活区的每一个阀门、水龙头、插座都应完好无损。

4、施工组织计划

4.1工程特点及工作重点

4.1.1工作重点

⑴合理安排施工机具、设备,减小场内交叉施工的影响。

⑵做好开工前的技术组织准备工作,确保工程的顺利开展。

⑶合理安排边坡支护及土方开挖施工交替进行,并保证边坡随挖随支护减少土体暴露时间。

4.1.2计划管理

为履行我公司合同中的承诺,根据本工程特点以及我公司对本项目给予资源上的重点支持政策进行编制,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计划管理。

⑴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充分发挥技术装备创新及技术运用优势,不断总结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⑵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与地方相关的规范、规程与验评标准。

4.2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4.2.1材料配置计划原则

⑴根据施工总进度安排对各节点工期的要求,以及各月平均强度、高峰期的施工强度进行相应的资源配置。

⑵劳动力配置力求人尽其才,人员配置按正常施工考虑。

⑶不同部位使用同种设备时,尽量进行合理调配。

⑷主材的使用根据年度项目施工进度及工程量的情况进行计划。

⑸根据需要和监理工程师指示,及时补充人员、设备,满足各项施工需要

4.2.2材料供应计划

与物资供应单位洽商、签订物资供应合同,确保各种施工材料在开工前始陆续进场,并及时做好材料的二次复检工作。

材料供应计划如下:

名称

规格

单位

估算量

备注

钢筋

Φ6.5-Φ16

t

23

水泥

PO32.5

t

82

碎石

5~8mm

m3

140

中砂

m3

125

速凝剂

t

2.5

4.2.3主要施工机械配备计划

主要施工机械在开工前开始陆续进场进场,于开工前全部调试完毕。

土钉墙结束后施工机械直接撤出现场,后续施工设备陆续进场。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计划请见下表。

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序号

机械或

设备名称

型号

规格

数量

国别产地

制造年份

额定功率(KW)

生产能力

用于施工部位

备注

1

注浆泵

BW-250

1

中国

2004

22

良好

土钉墙

自有

2

搅拌机

J-10

1

中国

2005

5

良好

土钉墙

自有

3

锚喷机

JDK-Ⅱ

2

中国

2006

10

良好

土钉墙

自有

4

空压机

9.0m3

1

中国

2006

10

良好

土钉墙

租赁

5

切割机

MYG-25

1

中国

2004

5

良好

钢筋加工

自有

6

钢筋弯曲机

HD42D

1

中国

2005

5

良好

钢筋加工

自有

7

交流电焊机

500A

2

中国

2005

20

良好

钢筋加工

自有

8

水泵

QS-1.3

6

中国

2005

1.3

良好

排水

自有

5、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5.1施工计划及进度管理

正式开工提前进场做施工准备工作,如放线、设备进场、原材料进场等,工程施工暂按24小时连续施工考虑。

为保证如期完工必须做好前期准备等工作,各项工作的阶段性时间如下:

5.2施工进度

施工准备:

2天;

第一步土方开挖及外弃施工:

5天;

基坑开挖第一道土钉及护坡施工:

5天;

第二步土方开挖及外弃:

5天;

基坑开挖第二、三道土钉施工:

5天;

护坡及清槽施工:

7天

MBR生物池支护及土方开挖共计:

27天

由于此项工序按施工流水段进行施工,故在后续土方开挖及支护过程中,对已经支护完毕满足基底验槽的前期流水段先进行垫层及底板施工。

5.3保证施工进度的相关措施

5.3.1施工准备

5.3.1.1计划管理:

根据总进度计划编制详细分阶段施工进度计划,以及材料、设备进出场、订货、运输计划等相关配套计划,保证各项控制在计划内,不影响施工进度。

5.3.1.2技术、物资、劳动力和现场准备、周边协调:

⑴进场前完成技术、物资、劳动力和现场的准备,尽快使工程进入正轨;

⑵同时协调好周边与居民、政府机关等关系,办理相关手续,保证施工畅通无阻。

5.3.2施工阶段

⑴设备进场前做好场地临时电缆的铺设工作;

⑵钢筋加工提前进行,保证不影响施工;

⑶选择信誉度好的供货商,以不影响施工;

⑷确定备用设备,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机械故障时而不影响整个工期;

⑸遇现场长时间停电,考虑租赁发电机以保证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转。

5.3.3施工现场管理

1、现场协调

⑴根据施工进度和工程需要,成立协调部,组织一批富有施工和协调经验的工程师协调各施工专业;

⑵每周工程例会、监理例会以及各施工队伍内部协调例会,及时调整工程进度、解决质量问题。

2、计划管理

⑴依据总进度计划编制施工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

⑵如工程进度滞后计划时,应及时制定追赶计划,同时调整人、机、料配置。

6、基坑支护

6.1支护设计综合考虑方案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规定,依据基坑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施工的影响,判别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

安全等级划分表

安全等级

破坏后果

重要性系数

一级

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影响严重

1.1

二级

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影响一般

1.0

三级

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影响不严重

0.9

本工程由于地表均为种植土且含有较多各种垃圾,不能作为回填用土,故需外弃,生物池地处平均0.50米深种植土外弃,外弃渣土后生物池开挖深度最大4.7m,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影响不严重,由于处在原状土区域,故侧壁安全等级按三级考虑,重要性系数取0.9。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期间(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下旬)于钻孔中主要实测到2层地下水,第1层地下水水位埋深为9.10~10.40m,水位标高为37.05~38.83m,其地下水类型为潜水~承压水;第2层地下水水位埋深为16.70~18.90m,水位标高为28.26~30.66m,其地下水类型为承压水。

根据上述水文地质资料,由于MBR生物池基坑底(标高181.300)位于第一层地下水以上,地下水对基坑施工无影响,故不需要进行降水施工。

6.2基坑支护形式

设计生物池基坑深度按5.2m考虑,上部0.5m深为种植土挖除。

下部4.7m为原状土,边坡开挖按照1:

0.5的坡度放坡,坡面采用挂网锚喷支护。

采用锚、网、喷防护;Φ16mm早强砂浆锚杆间距1.0m×1.0m,长2.0m;φ6钢筋网间距20×20cm,喷C20混凝土6cm。

采用先注浆后插锚杆法施工。

基坑开挖及坡面防护后,坑底预留的0.5m工作面采用C15混凝土进行封闭;可在垫层混凝土浇筑时一并施工,但应注意不得将封闭用的C15混凝土浇筑至构筑物垫层范围内。

6.3挂网锚喷施工方法

边坡防护施工跟随开挖施工进行,开挖每层完成后,及时进行边坡防护,再进行下一层的开挖。

开挖临时边坡采用锚、网、喷防护;Φ16mm早强砂浆锚杆间距1.0m×1.0m,长2.0m;φ6钢筋网间距20×20cm,喷C20混凝土6cm,基坑上口翻边防护0.5m宽,并打设锚杆一排,间距和边坡相同。

锚杆拟采用先注浆后插锚杆法施工。

先注浆后插锚杆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6.3.1早强砂浆锚杆施工

在锚杆施工前,应进行锚杆的现场试验,主要进行以下锚杆试验工作:

(1)通过室内试验筛选2~3组满足设计要求的砂浆配合比。

(2)注浆密实度试验:

选取与现场锚杆的直径和长度、锚孔孔径和倾斜度相同的锚杆和塑料管(或钢管),采用与现场注浆相同的材料和配比拌制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并按现场施工相同的注浆工艺进行注浆,养护7天后剖管检查其密实度。

不同类型和不同长度的锚杆均需进行试验。

试验计划报送监理人审批,并按批准的计划进行试验,试验过程中监理人旁站。

试验段注浆密实度不小于90%,否则需进一步完善试验工艺,然后再进行试验,直至达到90%或以上的注浆密实度为止。

实际施工严格按监理人批准的该注浆工艺进行。

完成锚杆现场试验后,才能进行锚杆的正常施工,主要工序如下:

(3)造孔

锚杆的钻孔孔径应大于锚杆直径。

当采用“先注浆后安锚杆”的程序,钻孔直径应大于锚杆直径15mm以上。

1)钻头选用要符合要求,钻孔点有明显标志,开孔的位置在任何方向的偏差均应小于100mm,拟采用气腿钻、φ45mm麻花钻杆造孔。

2)锚杆孔的孔轴方向应满足孔轴方向应垂直于开挖面;局部随机加固锚杆的孔轴方向应与可能滑动面的倾向相反,其与滑动面的交角应大于45︒,钻孔方位偏差不应大于5︒。

锚孔深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孔深偏差值不大于50mm。

3)钻孔结束后,对锚杆孔的钻孔规格(孔径、深度和倾斜度)进行抽查并作好记录,不合格的锚杆必须进行补充设置。

4)钻孔完成后用风清孔,将孔内松散岩粉粒和积水清除干净;如果不需要立即插入锚杆,孔口应加盖或堵塞予以适当保护,在锚杆安装前对钻孔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需要重新清孔。

(4)锚杆的安装及注浆

1)先注浆的锚杆,应在钻孔内注满浆后立即插杆;锚杆插送方向要与孔向一致,插送过程中要适当旋转(人工扭送或管钳扭转);

2)锚杆插送速度要缓、均,有“弹压感”时要作旋转再插送,尽量避免敲击安插。

(5)检查验收

砂浆锚杆采用砂浆饱和仪器或声波物探仪进行砂浆密实度和锚杆长度检测。

1)砂浆密实度检测

按作业分区100根为1组(不足100根按1组计),由监理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随机指定抽查,抽查比例不得低于锚杆总数的3%(每组不少于3根)。

锚杆注浆密实度最低不得低于75%。

当抽查合格率大于90%时,认为抽查作业分区锚杆合格,对于检测到的不合格的锚杆应补打;当合格率小于90%时,将抽查比例增大至6%,如合格率仍小于90%时,应全部检测,并对不合格的进行补打。

2)杆长度检测

采用无损检测法,抽检数量每作业区不小于3%,杆体孔内长度大于设计长度的95%为合格。

3)地质条件变化或原材料发生变化时,砂浆密实度和锚杆长度至少分别应抽样1组。

6.3.2喷混凝土施工

一、喷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

喷混凝土均采用“湿喷法”进行,喷混凝土与开挖、锚杆施工跟进平行交叉作业,按如下工艺流程进行施工:

喷混凝土一般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二、喷混凝土施工工艺措施

各工序作业首先要认真遵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

结合以往施工经验,各工序作业要点如下:

(1)试验

喷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选定,并应符合规范要求,在保证喷层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

速凝剂的掺量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喷混凝土的初凝和终凝时间,应满足规范和现场喷射工艺的要求,喷射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要求,配合比试验成果应在施喷前28天前报送监理人。

只有通过试验才能确定最优的配合比和施工工艺参数,结合以往施工经验,通过室内试验即可优化选择出既满足施工需要,又符合设计要求的喷射混凝土生产工艺参数和配合比。

其方法步骤如下:

1)通过室内试验筛选2~3组配合比,并编写试验大纲报批用于生产性试验;

2)选择场地(或监理指定),按围岩类别和部位不同选6~9个有代表性部位进行生产性试验;

3)按设计和试验大纲要求,采用筛选出的配合比分别进行喷射作业,喷射范围暂定10m2(或一个单位体积),按规范要求在喷射岩面设足够的木模或无底钢模(检测抗压、抗拉、抗渗、与岩面粘结强度等),同时按试验规范分别取样做标准试块,按相同条件进行养护;

4)将符合设计要求的试件的物理特性进行对比;

5)整理分析试验记录,综合回弹量、强度保证率以及施工工效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配合比和施工工艺参数,报送设计监理单位审批。

(2)拌和及运输

喷射混凝土的用材料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水泥:

优先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32.5。

进场水泥应有生产厂的质量证明书。

骨料:

细骨料应采用坚硬耐久的中砂,细度模数宜大于2.4,使用时的含水率宜控制在5%~7%;粗骨料采用坚硬耐久的碎石,粒径不应大于15mm;喷混凝土中不得使用含有活性二氧化硅的骨料,喷混凝土的骨料级配应满足技术规范的规定。

水:

拌和用水应符合规范规定。

外加剂:

速凝剂的质量应符合施工图纸要求并有生产厂家的质量证明书,初凝时间不得大于5min,终凝时间不得大于10min,选用外加剂须经监理人批准。

混合料搅拌应遵循以下规定:

采用容量小于400L的强制式搅拌机拌料时,搅拌时间不得少于1min;采用自落式搅拌机拌料时,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min;混合料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

运输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

(3)准备工作

在喷射前对喷射面进行检查,并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清除开挖面的浮渣、墙角的堆积物;处理好光滑表面;安设工作平台;采用高压风清扫岩面;埋设控制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标志;作业区应具有良好的通风和充足的照明设施。

喷射作业前,对施工机械设备、风、水管路和电线等进行全面检查和试运行。

仓面验收以后,开喷以前对有微渗水坡面要进行风吹干燥。

土质边坡除需将边坡和坡脚的松动土块、浮渣清理干净,还应对坡面进行整平压实,然后自坡底开始自下而上分段分片一次进行喷射。

严禁在松散土面上喷射混凝土。

(4)钢筋网

钢筋网的间距应为200mm,钢筋采用直径为6mm的光面钢筋(I级钢筋),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

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支护厚度为60mm,钢筋网与锚杆联接要牢固,且尽量紧贴坡面。

对有凹陷较大部位,可加设附加插筋拉紧钢丝网,再挂铺钢筋网,并与锚杆和附加插筋连接牢固,再分2次至4次施喷达到设计厚度。

(5)喷射要点

喷射混凝土作业应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喷射顺序自下而上,避免回弹料覆盖未喷面。

喷头距施喷面要合适,喷射推进要有序,尽量减少回弹,刚喷射完的部分要进行喷厚检查(通过埋设点、针探、高精度断面仪检测)不满足厚度要求的,可及时复喷处理,挂网处要喷至无明显网条为止。

喷射机作业应严格执行喷射机的操作规程:

应连续向喷射机供料;保持喷射机工作风压稳定;完成或因故中断喷射作业时,应将喷射机和输料管内的积料清除干净,防止管道堵塞。

分层喷射时,后一层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若终凝1h以后再行喷射,应先用风冲洗喷层面。

喷射作业应紧跟开挖工作面。

为了减少回弹量,提高喷射质量,喷头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调整好风压,保持喷头与受喷面垂直,喷距控制在0.6m~1.2m范围,采取正确的螺旋形轨迹喷射施工工艺。

(6)养护、检测

喷射混凝土终凝2小时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4天,气温低于5℃时,不得喷水养护。

当喷射混凝土周围的空气湿度达到或超过85%时,经监理人同意,可准予自然养护。

在开挖降层前应及时取芯检测、按期汇总检测报告,并及时进行质量评定和工程质量验收。

钻芯按监理人要求在指定位置取直径100mm的芯样作抗拉试验,试验结果资料报监理人。

所有钻芯取样的部位,应采用干硬性水泥砂浆回填。

7、边坡变形监测

7.1监测点的设置

1)监测点包括观测基点和观测点,共布置观测点14个。

监测点的设置采用“视准线法”,即在距基坑上口线-1.0~+2.0m范围内的固定钢尺、土钉墙散水硬化地面上设置一条视准线,监测点布置在视准线上。

2)观测点间距宜为15~25m;观测基点包括下视基点和远视基点分别位于视准线的两端,应尽量远离基坑,最小距离不小于3.0m,如不具备布置基点条件,可采用全站仪进行位移观测。

3)观测点应保证其位置固定。

下视基点可采用长钢筋垂直击入地面,周围用混凝土硬化固定;远视基点可用设在地面(同下视基点)或稳定的建筑物上;观测点可用水泥钢钉钉在散水混凝土中;或将钢尺固定在坡顶(此方法可直接读取位移数据,操作简便)。

4)监测点设在坡顶地面或墙体上时应用红油漆圈出标示,方便查找;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监测点的保护,不得随意扰动或破坏,以保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7.2监测方法周期

(1)监测方法

1)采用电子经纬仪来进行观测,监测方法亦采用“视准线法”。

2)测量读取视准线与钢钉的垂直距离,定为初始值(一般用经纬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