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七九年级历史复习大纲大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78087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七九年级历史复习大纲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考七九年级历史复习大纲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考七九年级历史复习大纲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考七九年级历史复习大纲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考七九年级历史复习大纲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七九年级历史复习大纲大全.docx

《中考七九年级历史复习大纲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七九年级历史复习大纲大全.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七九年级历史复习大纲大全.docx

中考七九年级历史复习大纲大全

2010年中考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

1、在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畔,约公元前3500年建立,它是世界上最早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其国王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

2、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从地图上看,它形似一弯新月,有“新月沃地”之称,孕育古代巴比伦。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莫拉比统一两河流域(是亚洲西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简称)。

汉谟拉比法典目的:

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地位:

汉莫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来自亚洲的雅利安人侵入古印度,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奴隶制国家。

雅利安人侵入古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内容①社会分为四个等级。

由高到低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②各个等级之间贵贱有别,下一个等级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

③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影响:

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4、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

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大化改新开始。

内容有三:

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

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③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影响: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5、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把麦加作为伊斯兰教圣地。

632年,穆罕默德病逝,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

6、很久以前,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就把欧、亚、非三大洲联系在一起,期中有著名的连接亚欧的丝绸之路。

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火器传到欧洲。

阿拉伯人把中国古代文明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

印度人创造了从0-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

阿拉伯人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7、马克·波罗17岁随父亲和叔叔前往中国,后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他在元朝生活了17年后归国。

口述东方经历和见闻的《马可·波罗行记》一书,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归国后,他参与了与热那亚人的战斗。

8、古埃及人使用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楔形文字。

9、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

公元前6世纪,在古印度佛教诞生,创立人乔达摩·悉达多。

教义:

①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②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③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传播: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向外传播。

向北经中亚传入中国大部分地区,以后又从中国传到朝鲜、日本;向南,传入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国和我国的傣族地区。

基督教在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

现在通用的公元纪年,是以“耶稣出生”之年算起,这年是公元元年。

耶稣出生日12月25日被定为“圣诞节”。

教义:

人忍受苦难,死后可升入天堂

7世纪,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经典是《古兰经》。

教义:

号召大家信仰惟一的神“真主”安拉

8、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一场崭新的、促进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史称“文艺复兴”。

其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

作用: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14世纪前后,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诗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创作长诗《神曲》,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意大利的艺术大师达·芬奇的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英国的文学巨匠莎士比亚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

9、1492年,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今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他始终相信所到之处为亚洲的印度,称当地的居民为印第安人。

1487年,迪亚士率队发现非洲好望角;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率队到达印度。

1519-1522年,麦哲伦率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完成环球航行。

10、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由工场主、商人、银行家和农场主等组成新兴资产阶级,被称为新贵族。

11、1640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召集议会开会,议员要求限制国王权利,揭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了断头台。

12、共和国时期,克伦威尔掌握政权,担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

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其他不满国王专制统治的力量,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专制统治。

为限制国王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内容有三①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②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意义:

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13、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

14、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内容:

痛斥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都有生存、自由、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

意义:

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

后7月4日被定为美国国庆节。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在来克星敦打响;萨拉托加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各殖民地代表召开大陆会议,决定组建军队同英国战斗,华盛顿被任命为总司令。

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华盛顿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

国会掌握国家最高的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国家的最高司法权。

15、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陷巴士底狱,掀开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后7月14日被定为法国国庆节。

在大革命中,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

罗伯斯庇尔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1789年,制宪会议颁布《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6、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后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措施:

①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法典》;②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联盟

评价: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罗斯失利。

1814年拿破仑被反发联军赶下台,封建王朝复辟。

17、工业革命首先兴起于英国,最早出现在棉纺织业部门。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1840年前后,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19、英国机械师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在1785年后首先在纺织部门使用。

蒸汽机的出现,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改良蒸汽机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

20、美国人首先造出蒸汽机做动力的轮船,英国的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旅行者号”火车机车。

影响:

①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社会主义;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21、1836-1848年间英国工人掀起一场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的运动——宪章运动,(宪章运动中,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

它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2、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共产党宣言》内容:

①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斗争发展中的作用,②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③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23、1871年3月,巴黎工人起义,赶走资产阶级政府,选举产生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1871年5月21月至28日,公社战士同敌人展开巷战,公社战士英勇牺牲,这就是著名的“五月流血周”。

公社领导人之一欧仁·鲍狄埃创作的《国际歌》,后经工人作曲家狄盖特谱曲,在全世界广泛传唱开来。

24、美国独立后,北方的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和南方的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19世纪中期,美国北方、南方矛盾不可调和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初期,由于准备不足和缺乏优秀将领,北方军队一再失利。

1865年以北方的胜利告终,美国的统一最终得到维护。

25、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内容:

①规定从1863年元旦开始,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②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

影响:

全国反响巨大,北方军队因此获得雄厚的兵源。

评价:

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重大贡献,称为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

南北战争意义:

①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②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资本主义发展又一障碍,③为以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是美国独立战争)

26、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时间:

1861年人物:

亚利山大二世根本原因:

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内容:

①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②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份土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性质:

是沙皇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影响:

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留。

27明治维新人物:

明治天皇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内容:

①在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②经济上,允许土地买卖,鼓励发展近代工业;③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影响:

使日本从封建国家逐步转为资本主义国家,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但强大起来的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展的军国主义道路。

28、19世纪70年代,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使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29、1879年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光明。

其正式注册的发明有1300多种,被誉为“发明大王”。

30、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出内燃机,并于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

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制成汽车并试飞成功。

31、古代史上日本人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近代史上日本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32、美国第一任总统是,他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总统是,他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使美国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33、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把人类社会推进到时代。

34、英国国王在资产阶级革命中被处死。

法国国王在资产阶级革命中被处死。

 

2010年中考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

1、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二次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

代表苏维埃同时并存的局面。

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

11月7日,起义取得胜利,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

①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②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③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④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后来,苏联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4、列宁逝世后,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得了领导下,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是发展重工业,苏联有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加强。

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石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

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下;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太多东西,严重损害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

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④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5、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基本上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一时。

1929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从美国爆发,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①涉及范围特别广;②持续时间比较长;③破坏性特别大

影响:

①工人大批失业,劳动人民生活恶化②资本家为维持利润,大量销毁产品

6、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对付经济危机,宣布实行新政。

罗斯福新政目的:

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主要措施:

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

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作用:

①美国经济得到缓慢的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②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③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④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得到增强;⑤新政在美

国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7、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开始推行改革,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一些措施,虽在一定程度上

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

因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8、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由一党制转

变为多党制。

1991年8月19日,由8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失败,这次事件以后,

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

1991年底苏联解体。

9、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

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目的),此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表现:

①在政治上,1947年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

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标志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的开始。

②在经济上:

推行“马歇尔计划”

③军事上:

美国建立北大西洋条约组织,苏联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10、50年代,赫鲁晓夫任苏联领导人,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第一阶段:

五六十年代特征:

美国

占优势表现: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结局:

美苏均作出让步,危机平息

第二阶段:

70年代特征:

美苏争霸达到高潮,美国战略收缩,苏联积极进攻表现:

苏联将中东、非洲、

南亚次大陆作为扩张的对象,于1979年出兵占领阿富汗

第三阶段:

80年代特征:

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军备控制为中心的全球缓和战略表现:

1989年苏联从阿

富汗撤军,美国同意有限的缓和

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

11、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结束。

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

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一超”指美国,“多强”指欧盟、日本、中国、俄

罗斯等国家或国家联盟。

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中,经济实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而科索沃战争即一例。

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轰炸。

5月8日,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北约袭击,3名中

国记者遇难。

科索沃战争影响:

对世界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①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②联合

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

12、20世纪八九十年代,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

势加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是:

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②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

全球化趋势加快。

③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

一方面,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重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另一方面,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亚洲很多国家的政局动荡。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发展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

①中国应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②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

2001年中国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领导人会议;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

员。

13、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的突破。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具前途的发展方向。

国际互联网是人类历史的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的社会。

生物技术是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其中,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①大大加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③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影响:

第三次科举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的发展,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促使各国大力发展高科技,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2010年中考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

1、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领导这场

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2、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向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

(是割地最多条约)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

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定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千米。

5、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1862年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华尔。

6、1865年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后自立为汗。

英俄两国支持其伪政权,1871年俄国直接出兵侵占新疆的伊犁地区。

7、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激战”的策略。

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8、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迎战敌舰。

日舰击沉致远舰,邓世昌与二百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是人们写给邓世昌的挽联。

9、威海卫战役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内容: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④增辟通商口岸等。

影响: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10、第二次鸦片战争与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两次攻入北京。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辛丑条约》。

内容:

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赔款最多的条约)

影响:

《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洋务运动的目的: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代表人物:

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时间: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口号: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近代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12、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13、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和梁启超等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后来改名《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14、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内容:

①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④创办报刊,开放言论⑤训练新式军队等。

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共103天,因此又称它为“百日维新”。

袁世凯出卖维新派和光绪帝;谭嗣同成为甘为变法流血的第一人。

15、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

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

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

孙中山把同盟会的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成“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6、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

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

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