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 国 故 城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8054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滕 国 故 城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滕 国 故 城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滕 国 故 城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滕 国 故 城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滕 国 故 城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滕 国 故 城资料.docx

《滕 国 故 城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滕 国 故 城资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滕 国 故 城资料.docx

滕国故城资料

滕国故城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滕国故城

滕国故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枣庄市十佳名胜古迹。

位于山东省滕州市西南约7公里处的姜屯镇东滕城村,国家AA级景区。

主要的景观有:

文公楼、善国碑林、周灵沼、唐古槐、壮观石、古砖刻楹联、吕祖阁、上公馆雍城遗址等。

最具代表性的景观有文公楼、唐古槐、善国碑林。

查看精彩图册

目录

1史书记载外城

1内城

1文公台

1上宫馆

古城重修

景点

滕州简介

展开

1史书记载外城

1内城

1文公台

1上宫馆

古城重修

景点

滕州简介

展开

编辑本段史书记载

滕国故城位于滕州市西南,距市区约5公里的荆河北岸,处于今姜屯镇南部,与洪绪镇隔河相望。

外城

据史料记载,“故城周围二十里内有子城”。

现故城城垣依稀可见。

“外城”略呈方形,车西横陈。

沿外城西墙南云,有一段堑壕,俗称“西海子”为昔日的护城河,外城内东南两端可有洼沼一片,积水成泽,昔日植满莲藕,有“两池荷花,一城芙蓉”之称。

  

滕国故城考古图xsms

内城

滕国故城

内城即是“子城”,在外城中央,略呈方形,周长10余华里。

近百年来当地居民在原城基上围土筑寨,以抵御兵祸水患,现“子城”高出地面3-4米,城墙顶上植满槐树,绿叶成荫,花香四溢。

城内有滕城村,村四周是一片葱绿的果园和农田,焕发着勃勃生机。

文公台

内城东北隅附近有一高台,为“文公台”,亦称为“灵台”,台下有一池,传为“灵池”。

《孟子·梁惠王上》记载:

“文王以民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为灵台,谓其沼为灵沼”。

滕文公效法文王筑灵台,掘灵沼,取与民欢乐之意。

  明万历年间,台上修筑了真武庙,该庙左掖门两侧有清代朱榜秀才魏积查砖刻楹联:

“古迹近荆流,曾向高台怀世子;遗封原叔绣,莫将飞阁误滕王”为证。

高台东侧古建有“文昌阁”、“吕祖阁”、“功德祠”、“休息祠”等。

  另有一功德石,刻有一段神奇动人的故事。

台面有一巨石,上刻李白手书“壮观”二字;  台前有两株古槐,苍劲古朴,左右对峙,枝繁叶茂。

传为唐贞观年间所植,距今1000多年,当地百姓尊为“神树”。

滕国故城内城2.89千米

滕国故城外城周4.456千米

上宫馆

上宫馆遗址位于河边外城的东南隅的河岸上,是儒家大师孟子来古滕国拜访滕文公所歇居于古滕国内的高级宾馆。

  1958年8月,毛泽东从河南到山东视察,专列在兖州稍停。

 询问时任

济宁地委副书记兼滕县县委第一书记的王吉德,“滕小国在哪里?

孟子在滕小国的古迹还有没有?

”“滕文公请孟子来讲学,孟子馆于上宫嘛。

上宫还有没有?

”把毛泽东戏称为“滕小国的国王”的王吉德难为了一下,没有答出来。

伟人所提及到的”孟子馆于上宫”的就是在外城东南角的“上宫馆”。

编辑本段古城重修

1992年滕州市人民政府对文公台进行了重修,台上殿宇回廊,雕梁画栋,青砖碧瓦,殿堂耸立,重现昔日辉煌。

殿内陈列着“文公问政”的蜡像,文公求孟子治国方略,及然友、毕战等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台东侧新建的碑林,陈列着历年来征集的碑碣、墓志、唐王室诠造像碑,唐兴国寺碑,唐梁山耶娘碑,金太平院碑,金大定碑,宋太祖赵匡胤圣谕碑,元大清碑及华士奎等人的书法艺术石刻等,供游人浏览观赏。

  

编辑本段景点

主要的景观有:

文公楼、善国碑林、周灵沼、唐古槐、壮观石、古砖刻楹联、吕祖阁、上公馆雍城遗址等。

最具代表性的景观有文公楼、唐古槐、善国碑林。

  文公楼:

建于文公台之上,座北朝南。

一楼正厅内塑有滕文公、孟子等滕国历史人物彩塑蜡像,塑像生动再现了《孟子*滕文公章句》中所载的滕文公问政于孟子,群臣聆听史官笔录的生动场景。

二楼“滕国史迹展”以珍贵的文物、图片、史料和书画展现滕国三千年的灿烂历史。

  唐古槐:

文公台前,两株古槐东西对峙,突兀参天,高约10米,周粗约3米。

冬日虬龙当空舞,春来新绿遮碧天,苍劲古朴,古韵盎然。

此槐为唐贞观年间僧人所植,距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的历史,被当地人称为“神树”。

  善国碑林:

位于文公台上,文公楼东侧。

汇集了从汉至今数十块碑碣,其中有汉画像石、唐造像碑、宋太祖圣谕碑和苏东坡的《西园诗碑》等。

既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又具书画鉴赏价值。

编辑本段滕州简介

滕州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滕州故城的美好风景,是人们世代追怀向往的文化胜地。

  古文公台为滕州八景之一,滕文公礼聘孟子,“法先王,行仁政,施善教”,誉为善国。

全镇辖83个行政村,8.6万人,总面积84.48平方公里。

市污水处理厂、新源电厂、武所屯电厂、庄里煤矿、武所屯煤矿、赵坡煤矿坐落其中,北留路、济枣路两条省道贯穿东西,区位优越,资源丰富,素有“滕西粮仓煤海”之称。

2003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5亿元,镇级财政收入203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22元。

被枣庄、滕州市授予“文明乡镇”、“经济强镇”,有8个村被评为枣庄市“经济百强村”。

  战国时期,滕国国君滕文公以方圆五十里的小国,在八百诸候并立,七雄称霸的境况下,不但没被大国吞并反而被誉为“善国”,“卓然于泗上十二诸候之上”,这不能不说是一历史奇迹。

而且我门这里离孔子故里五岳之尊泰山泉城济南都很进如果古城建成我想以后可形成山东济南、泰山、三孔、孟子、滕国古城、微山湖的旅游黄金线,成为鲁南新的观光旅游胜地。

投资回收期6年,,合作方式合资、合作、独资或分别投资承建一处景点。

  “滕”,上溯其源,历史悠久。

关于“滕”字的出现说法不一。

一说‘滕’,古为塍,有滕州出土的金文可证。

《说文》:

“滕,田畦也。

”《苍颉篇》:

“塍,畔也。

”皆指田界而言。

《尔雅·释宝》:

“塍,虚也。

”与沟壑坑堑隍池同类。

因滕与塍同音,古代经传即以“塍”假为“滕”,取泉水腾涌之义。

其实,应以滕为是。

二说:

“滕”字未见于甲骨文,经典上“滕”,从水、金文为“?

”,从火。

《续滕志·金石志》载:

“滕虎簋”上的铭文拓片:

“?

虎敢肇乍(作)……。

”及1978年在滕县庄里西(村))(今滕州姜屯镇庄里西村)出土之“滕公鬲”上,铭字七字:

“吾乍(作)?

(滕)公宝?

彝。

或说“?

”当是一火图滕氏族的徽号,由于崇拜火神,取火之威烈腾耀作为自己氏族的象征。

后来,由于世代定居立国,进一步有了兵、农,祭祀造器的发展,于是承先祖号志,把姓氏铭制于造器上,为“?

”。

又因古滕地域,群山环抱,草茂林繁水丰富,适于氏族人群定居,但夏洪季节,东部万山之水皆注之,腾涌泛滥,非氏族部落所能抗拒,告之于天地,神灵,或因而演变为“滕”,《滕志》诸版本均云:

“滕者,取水之腾涌名也。

”  据《国语·晋语》胥臣云:

“黄帝之于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十二姓中有滕姓。

《山东通志·封建》:

“黄帝第十子封滕。

”志书称之为“黄帝滕”。

据有关黄帝“胙土赐姓”的记载,当为最早出现的滕氏族。

相传黄帝为我国古代北方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后来(距今约五千年前),这个部落联盟南下,到达黄河流域,与原居东方的夷人融合(或者说就是滕氏族),即为定居于这一地区——荆水(今名城河)之域的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先民,因就有了“滕”这个地方。

  殷代滕国殷代有滕伯,名文,为滕君,滕为方国之地。

据《史记·索隐》云:

“殷之世有滕伯名文者,黄帝裔也,为滕君,世系无考。

”按“伯”在我国古籍中为部落首长的名称,是管领一方的长官。

《辞源》注:

“殷之州长曰伯”。

这说明今滕地曾是古滕部落方国地。

《续滕县志》说:

“黄帝所封之滕,历唐尧、虞舜、夏殷至商末年而灭。

”但详情不知,今亦无考。

所言当反映这样一个历史事实:

即是原始社会末期,以黄帝为首的部落氏族联盟中,一个部落氏族是居于滕姓的。

黄帝有二十五子或二十四子,不一定真是黄帝自己亲生这么多的孩子,而是反映出当时已经到达了父系氏族家长制时期,每一个出自黄帝的姓,不过是指黄帝领导下的一个部落氏族。

由此可见,“滕于我国历史进入奴隶制国家出现的初期,已是一方国存在。

”  周代之滕关于滕国的始封,文献有明确记载:

《世本》:

“错叔绣,文王子”(《汉书·地理志》)师古注引。

“错叔绣封滕”。

《世族谱》:

“滕,姬姓。

文王子错叔绣之后,武王封之居滕。

今沛郡公丘县是也。

”《本世》(秦嘉谟辑本)说:

“滕氏,周文王第十四子滕侯之后,子孙以国为氏”。

《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曰:

“《系本》亦云‘错叔绣,文王子’”。

根据这些文献的说法:

可知周代滕国的始封者是错叔绣其人,为文王之子,被武王封于滕,此就是周代之滕。

  滕国疆域据《左传》记:

称真“绝长补短方五十里。

”《孟子·梁惠王下》:

“滕,小国也,间于齐楚。

”据《禹贡七期·战国疆域变迁考》序例(续):

“滕在今滕县西南约东界倪,北界邹(驺),南及西界鲁。

”  滕国的发展状况由于文献记载的阙佚,除滕的始封以外,关于西周时代的滕国历史,知之甚少,但是从考古材料上看,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址,滕地至少发现了多处,这些遗址反映出西周时期滕国的居民人口稠密,考古工作者在这些遗址中采集到铜鼎、石斧、石镰、陶质的鬲、豆等器物。

在姜屯镇庄里村西边,还发现一座西周初年墓。

出土一批重要器物。

从这里可以证明滕地做铜器的技术相当高。

由于滕国国君所做之器,很可能是本地铸造的。

如果是这样,就足以说明滕地冶铜业在当时有高度发展水平。

如果是滕国国君向外地定做,那么,作为铜器的补偿价值,滕国也要拿出一大笔价值相当的财富来与之交换回赠。

此墓还出有玉器、玛瑙珠,表明当时的制玉手工业达到了一定水平。

这些重要的随葬品反映出滕国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繁荣。

从考古出土文物上看,古滕地区的经济发展是相当先进的。

商代时滕地,其经济水平与中原地区相同。

在洪绪商墓葬出过一件锢鼎。

形状与中原地区商代铜鼎相同。

当然,其铸造地点有滕县之外的可能。

如属滕地所造,那么,就说明当时滕地之铸铜业已达到和中原地区一样的水平。

如果是中原地区铸造的话,就说明商代的滕地与中原或其他地区的商业贸易、行政往来都非常密切。

东周时期,滕国的手工业发展水平不亚于中原地区,且人口相当稠密,经济较发达。

从以上资料表明,古滕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当高的,其社会经济和进展与中原地区是并驾齐驱的。

滕国故城

滕国故城位于滕州市西南,距市区约5公里。

据史料记载,“故城周围二十里内有子城”。

现故城城垣依稀可见。

“外城”略呈方形,车西横陈。

沿外城西墙南云,有一段堑壕,俗称“西海子”为昔日的护城河,外城内东南两端可有洼沼一片,积水成泽,昔日植满莲藕,有“两池荷花,一城芙蓉”之称。

“子城”在外城中央,略呈方形,周长10余华里。

近百年来当地居民在原城基上围土筑寨,以抵御兵祸水患,现“子城”高出地面3-4米,城墙顶上植满槐树,绿叶成荫,花香四溢。

城内有滕城村,村四周是一片葱绿的果园和农田,焕发着勃勃生机。

城东北隅有一高台,为“文公台”,亦称为“灵台”,台下有一池,传为“灵池”。

《孟子·梁惠王上》记载:

“文王以民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为灵台,谓其沼为灵沼”。

滕文公效法文

王筑灵台,掘灵沼,取与民欢乐之意。

明万历年间,台上修筑了真武庙,该庙左掖门两侧有清代朱榜秀才魏积查砖刻楹联:

“古迹近荆流,曾向高台怀世子;遗封原叔绣,莫将飞阁误滕王”为证。

高台东侧古建有“文昌阁”、“吕祖阁”、“功德祠”、“休息祠”等。

另有一功德石,刻有一段神奇动人的故事。

台面有一巨石,上刻李白手书“壮观”二字,台前有两株古槐,苍劲古朴,左右对峙,枝繁叶茂。

传为唐贞观年间所植,距今1000多年,当地百姓尊为“神树”。

1992年滕州市人民政府对文公台进行了重修,台上殿宇回廊,雕梁画栋,青砖碧瓦,殿堂耸立,重现昔日辉煌。

殿内陈列着“文公问政”的蜡像,文公求孟子治国方略,及然友、毕战等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台东侧新建的碑林,陈列着历年来征集的碑碣、墓志、唐王室诠造像碑,唐兴国寺碑,唐梁山耶娘碑,金太平院碑,金大定碑,宋太祖赵匡胤圣谕碑,元大清碑及华士奎等人的书法艺术石刻等,供游人浏览观赏。

滕州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滕州故城的美好风景,是人们世代追怀向往的文化胜地。

滕国故城位于滕州市西南,洪绪镇境内,距市区约5公里。

据史料记载,“故城周围二十里内有子城”。

现故城城垣依稀可见。

“外城”略呈方形,车西横陈。

沿外城西墙南云,有一段堑壕,俗称“西海子”为昔日的护城河,外城内东南两端可有洼沼一片,积水成泽,昔日植满莲藕,有“两池荷花,一城芙蓉”之称。

“子城”在外城中央,略呈方形,周长10余华里。

近百年来当地居民在原城基上围土筑寨,以抵御兵祸水患,现“子城”高出地面3-4米,城墙顶上植满槐树,绿叶成荫,花香四溢。

城内有滕城村,村四周是一片葱绿的果园和农田,焕发着勃勃生机。

城东北隅有一高台,为“文公台”,亦称为“灵台”,台下有一池,传为“灵池”。

《孟子·梁惠王上》记载:

“文王以民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为灵台,谓其沼为灵沼”。

滕文公效法文王筑灵台,掘灵沼,取与民欢乐之意。

明万历年间,台上修筑了真武庙,该庙左掖门两侧有清代朱榜秀才魏积查砖刻楹联:

“古迹近荆流,曾向高台怀世子;遗封原叔绣,莫将飞阁误滕王”为证。

高台东侧古建有“文昌阁”、“吕祖阁”、“功德祠”、“休息祠”等。

另有一功德石,刻有一段神奇动人的故事。

台面有一巨石,上刻李白手书“壮观”二字,台前有两株古槐,苍劲古朴,左右对峙,枝繁叶茂。

传为唐贞观年间所植,距今1000多年,当地百姓尊为“神树”。

1992年滕州市人民政府对文公台进行了重修,台上殿宇回廊,雕梁画栋,青砖碧瓦,殿堂耸立,重现昔日辉煌。

殿内陈列着“文公问政”的蜡像,文公求孟子治国方略,及然友、毕战等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台东侧新建的碑林,陈列着历年来征集的碑碣、墓志、唐王室诠造像碑,唐兴国寺碑,唐梁山耶娘碑,金太平院碑,金大定碑,宋太祖赵匡胤圣谕碑,元大清碑及华士奎等人的书法艺术石刻等,供游人浏览观赏。

据《国语·晋语》胥臣云:

“黄帝之于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十二姓中有滕姓。

《山东通志·封建》:

“黄帝第十子封滕。

”志书称之为“黄帝滕”。

据有关黄帝“胙土赐姓”的记载,当为最早出现的滕氏族。

相传黄帝为我国古代北方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后来(距今约五千年前),这个部落联盟南下,到达黄河流域,与原居东方的夷人融合(或者说就是滕氏族),即为定居于这一地区——荆水(今名城河)之域的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先民,因就有了“滕”这个地方。

  殷代滕国殷代有滕伯,名文,为滕君,滕为方国之地。

据《史记·索隐》云:

“殷之世有滕伯名文者,黄帝裔也,为滕君,世系无考。

”按“伯”在我国古籍中为部落首长的名称,是管领一方的长官。

《辞源》注:

“殷之州长曰伯”。

这说明今滕地曾是古滕部落方国地。

《续滕县志》说:

“黄帝所封之滕,历唐尧、虞舜、夏殷至商末年而灭。

”但详情不知,今亦无考。

所言当反映这样一个历史事实:

即是原始社会末期,以黄帝为首的部落氏族联盟中,一个部落氏族是居于滕姓的。

黄帝有二十五子或二十四子,不一定真是黄帝自己亲生这么多的孩子,而是反映出当时已经到达了父系氏族家长制时期,每一个出自黄帝的姓,不过是指黄帝领导下的一个部落氏族。

由此可见,“滕于我国历史进入奴隶制国家出现的初期,已是一方国存在。

  周代之滕关于滕国的始封,文献有明确记载:

《世本》:

“错叔绣,文王子”(《汉书·地理志》)师古注引。

“错叔绣封滕”。

《世族谱》:

“滕,姬姓。

文王子错叔绣之后,武王封之居滕。

今沛郡公丘县是也。

”《本世》(秦嘉谟辑本)说:

“滕氏,周文王第十四子滕侯之后,子孙以国为氏”。

《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曰:

“《系本》亦云‘错叔绣,文王子’”。

根据这些文献的说法:

可知周代滕国的始封者是错叔绣其人,为文王之子,被武王封于滕,此就是周代之滕。

  滕国疆域据《左传》记:

称真“绝长补短方五十里。

”《孟子·梁惠王下》:

“滕,小国也,间于齐楚。

”据《禹贡七期·战国疆域变迁考》序例(续):

“滕在今滕县西南约东界倪,北界邹(驺),南及西界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