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四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7911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四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四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四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四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四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四语文试题.docx

《初四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四语文试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四语文试题.docx

初四语文试题

初四语文试题

说明:

1.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和座号填在指定的位置。

3.书写规范、卷面整洁者加l-5分。

【友情提示】沉着冷静相信自我把握时间慎思精答祝你成功

总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

(3分)

中国文人能从一枝枯藤看出某种美的素质,因为一枝枯藤具有自在不经修饰的雅逸的风致,具有一种弹性的劲力。

它的尖端蜷曲而上绕,还点辍着疏落的几片残叶,毫无人工的雕zhuó的痕迹。

蜷zhuó改为

2.按要求填空。

(6分)

①孔孟之乡,济宁福地。

孔孟的后人们吟诵着《论语》的“,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以修身立世;牢记着《孟子》的“得道多助,”以谦和待人。

②古诗中多有化用前人之句的妙笔,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是化用李白《把酒问天》中的“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而岑参送别友人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句则和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③鸟兽虫鱼,在诗词中也有一席之地。

请写出古诗词中歌咏某一动物的连续的两句诗: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就目前来讲中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切地需要大大提高。

B.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已的家园——地球。

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D.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4.《西游记》是(作者)所写的一部章回体小说,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是:

(2分)

5.有人说,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微型百科全书;有人说,语文是一个折射人生的多彩的世界。

请你也用一段类似格言警句的话,形象地概括出你心中的语文是什么。

(2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9题。

(一)台城①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②。

  无情最是台城③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①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②六朝:

指吴、东晋、宋、齐、梁、陈。

③台城:

也称苑城,在南京玄武湖边,原为六朝时城墙。

6.诗歌的第一句"江雨霏霏江草齐"在全诗中起作用;(1分)三、四两句表达了的主题。

(2分)

(二)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乙】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①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

“五日不雨可乎?

曰:

“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

”曰:

“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②,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③虽欲优游④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也?

”(《喜雨亭记》苏轼)

【注释】①忭(biàn)欢乐。

②荐饥:

连年饥荒。

③二三子:

你们。

④优游:

悠闲自得。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3分)

①念无与乐者。

念: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

③既而弥月不雨。

雨:

8.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9.【甲】文最后一段: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说说句中的“闲”字的深刻含义有哪几点。

(3分)

10.【甲】【乙】两文,写出了苏轼面对人生中的逆境和顺境时的不同态度,通过读【甲】【乙】两文,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1-18题。

(一)鹰志

王族

⑴一只小鹰出生六七天后,母鹰为了防止它学会爬行,就会对它进行残酷的训练,让它生命的第一反应就是飞翔。

因为爬行对鹰来说是耻辱,而飞翔则是高贵和勇敢的象征。

等小鹰能飞起来了,母鹰就会把它们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折断,然后把它们从高处推下去。

小鹰虽然因折断了翅膀中的骨骼而浑身剧痛,但它必须挣扎着飞翔,否则就会摔死。

挣扎使它们的翅膀得到了供血,在短时间内便可痊愈,而痊愈后的翅膀将坚硬如铁,更具力量。

⑵有很多小鹰在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被折断后,没有挣扎着飞翔起来,便坠落到山谷中摔成了一朵朵血淋淋的骇人之花。

⑶还有的小鹰长到了可以爬行的时候,母鹰就把它推到巢边,让它向悬崖下张望。

崖下的冷风和暗淡的光线使它浑身发抖,想缩回身子进入母鹰的怀抱。

这时候母鹰突然从巢中飞出,在崖边上下起伏,让身躯画出漂亮的弧线。

母鹰是为了让小鹰看看飞翔是怎样的。

作为一只鹰,是不应该恐惧悬崖和黑暗的。

⑷母鹰盘旋一会儿后,回到巢中,用身体将小鹰一点一点向巢外推去。

小鹰吓得缩紧了身子,岩壁布满荆棘,有棱角尖利的岩石,还有深不见底的河流和尖叫着跑来跑去的土拨鼠。

母鹰长鸣一声,用力将小鹰推了出去,小鹰哀叫着,身体在空中飘来飘去。

天气虽未入秋,小鹰却像一片飘零的叶片,要过早地落到崖底去。

母鹰将小鹰推向崖谷的同时,振翅而起,飞向山后面去了。

小鹰在坠落中想攀住树枝和藤蔓,但都没有成功。

眼看就要落地了,它突然在挣扎中展开了双翅,盘旋出一条漂亮的弧线,向上飞起。

⑸它缓缓地向上飞行,最后落在山顶的一块石头上。

崖谷依然幽暗而无声,小鹰看着深崖,好像刚刚才认识它似的,久久没有转动一下头颅。

后来,小鹰发出一声鸣叫,从石头上向远处飞去。

天空高远,阳光炽烈,它慢慢变成了一个小黑点。

⑹鹰的生存中充满很多游戏规则。

鹰时常会对捕获的猎物抓而又放,放而又抓,一直到将它们折腾得筋疲力尽。

鹰有时会毫无惧色地扑向比它大数倍的动物,追逐和吓唬它们,以此验证自己的胆量;有时还会从巢中兴奋地飞到空中追逐飞行的昆虫,学习这些飞行小动物进攻和逃避进攻的方法,以增强自己的捕食技巧。

天气好的时候,鹰会在天空中翱翔、翻飞,速度疾如箭矢,令人惊叹。

大多数鸟儿都喜欢阳光、草地、鲜花和河流,喜欢从中寻找快乐,享受幸福。

鹰却不,它们总是待在光线昏暗的山林里,或隐身于洞穴中,不管外面怎样热闹,它们从来都不会张望。

⑺鹰不会等死,它感到自己快不行了的时候,就飞到悬崖中,在岩壁上把自己撞死。

悬崖深不见底,所以谁也不会见到鹰的尸骨。

⑻鹰的寿命与其他鸟类相比可谓最长,它可以活到七十岁。

而要维持如此长的寿命,它就必须在四十岁时为自己的生命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

这个决定是无比痛苦的,却可以让它的生命获得新生。

原来,在高空飞翔、在荒野中抓捕猎物的鹰到四十岁左右时,它那尖利的双爪便开始老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伸展自如地抓捕猎物;它的喙上也已经结上一层又长又弯的茧,一动便可碰到胸膛,对进食阻碍很大;最让它痛心的是,双翅上的羽毛也厚厚地堆积在一起,使它不能再像以往一样在天空中轻盈地飞翔。

⑼这时候,它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

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让生命获得新生。

⑽鹰都会选择让生命新生。

首先,它会在飞翔中突然撞向悬崖,把结茧的喙狠狠地磕在岩石上。

它会用很大的力气,一下子便把老化的喙和嘴巴连皮带肉磕掉。

它满嘴流着血飞回洞穴,忍着剧痛等待新喙长出。

⑾新喙终于长了出来,它立刻进行第二道工序,用新喙把双爪上的老趾甲一个个拔掉。

那同样又是一次血淋淋的更新。

不久,新的趾甲长出来了,它紧接着进行第三道工序,用新的趾甲把旧的羽毛扯掉,再等五个月,新的羽毛又长出来了。

只有经过这一系列残酷的更新,鹰才可以再次在蓝天上飞翔,并收获三十年的生命。

⑿它的这一系列生命更新充满了危险,极有可能使自己疼死或饿死,但它依旧勇于向自己挑战,勇于让自己在死亡的边缘获得再生。

11本文让我们对雄鹰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第⑾段写道:

“只有经过这一系列残酷的更新,鹰才可以再次在蓝天上飞翔。

”“这一系列”的“更新”具体指哪些?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分)

12文章第⑴段说,“等小鹰能飞起来了,母鹰就会把它们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折断,然后把它们从高处推下去”。

揣摩一下母鹰此时的心理,试将其心理活动写在下面。

(3分)

13认真阅读下列各句,体会作者在加点词语里所蕴含的情感。

(4分)

①有很多小鹰在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被折断后,没有挣扎着飞翔起来,便坠落到山谷中摔成了一朵朵血淋淋的骇人之花。

②眼看就要落地了,它突然在挣扎中展开了双翅,盘旋出一条漂亮的弧线,向上飞起。

14文章题目为《鹰志》,可第⑹段中却写了大多数鸟儿喜欢寻找欢乐,享受幸福。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分)

 

15对如何教育孩子这个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听到了“虎妈”,也听到了“狼爸”的教育方式,从文章中我们也看到了老鹰对小鹰的锻炼过程,你如何看待鹰的这种教育方式?

请联系自己发表看法。

(4分)

 

(二)论城市文化

⑴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

我们搞了这么多的文化建设,但是究竟什么才能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化灵魂?

这个问题很大,依我个人之见,或许这三点要义是可以简单讲一讲的。

⑵文化是什么?

第一,文化是我们的家,文化是我们感觉到人生的温暖的地方,是关怀,是生命的意义,一个城市有文化,就表明这个城市让我们留连忘返,像家一样的温暖适意。

没有文化,我们就会感觉到在现代社会漂泊无依,无家可归。

上海的文化是以中国文化为根的,其实中国文化就是心灵的文化,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即是对于心灵的重视。

应该多创造条件,多提供机会,扩大人们之间心灵交流的空间,加强心灵相通的纽带,让大家都能有机会表达心里想说的话,就像在一个现代民主空气的家里,长辈小辈可以平等地无拘地自由地坐下来谈心一样,有丰富的心灵表达的城市,这样一个城市,我们就可以说它是一个有文化的城市。

⑶第二,文化是花样,有文化的城市,正是提供着不同的花样,让人们可以在其中自主地选择,自主地寻求意义的城市。

越是选择的可能性多,越是自主,就越是有文化。

而只有一种向往,一种追求,不管是什么追求,不管是升官发财还是求神拜佛,都是一个平面化的城市,都是没有文化的城市。

一个最有魅力的城市,其实就是最自主、最从容,最有花样的城市,是最有自己独立品格、尊重每个人自己寻找乐趣,富于充实的人生意味的城市。

⑷第三,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胎记,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不可抹去的生命记忆。

上海文化很大程度源自中国江南文化,我在这里之所以强调江南文化,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多强调地方性,这既是文化发展的重大策略,也是珍惜我们的家底,保护我们的财富,因为在上海江南文化的底子里,有多少好东西啊!

在杭州,每天我从西湖边上走时,我都会发现有女子在练习武术,或操练剑术,她们穿着传统的服装,旁若无人地完成她们的动作,她们做得相当认真专注,神情动态,那样从容,那样安静,那样自信。

从她们的神态,可以读出几千年江南风土人情积淀所发育的一种文化的尊严与美的混和。

这里面有一种很自主的力量,很自发的需求。

上海文化里,就比较少有这样有本有源的民间人文意识的自觉。

上海对它身上的江南文化因素,还是不够充分重视。

譬如至今张爱玲的故居,还没有能在这个城市里现身,张爱玲其实是很大程度上的江南文化的呀,譬如弘一法师和丰子恺,以及众多的上海近代人物,他们的故居都没有能留下来。

16从全文看,一个有文化的城市应该是:

(3分)

17第⑷段加点词“胎记”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18第⑷段画线句运用了论证方法,(1分)其作用是:

(3分)

19团区委要求全体初四学生在网络博客中为济宁市城市文化建设献计献策,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一段50字左右的发言稿。

(4分)

 

四、写作(共40分)

20母爱,是我心中的阳光,给我寒冷的世界带来温暖;友情,是我心中的阳光,在我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恩师,是我心中的阳光,在我迷惘的时候指点迷津;理想和信念,是我心中的阳光,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请以“心中的阳光”(或“我心中的阳光”)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写出真情实感,在内容和表达上有创意者,可获得1—5分的加分。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否则扣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