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9.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7779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曹刿论战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曹刿论战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曹刿论战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曹刿论战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9.docx

《曹刿论战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9.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曹刿论战9.docx

曹刿论战9

《曹刿论战》

复习目标:

1、积累《左传》有关的常识

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字:

字音、字形、通假字;词:

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句:

主旨句、运用修辞的句子、课下注释中的句子)

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

4、会背诵、默写、翻译全文

《曹刿论战》选自《   》,相传是    时期    所作。

《左传》原名《    》亦称《春秋左氏传》,是根据鲁史编写的  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是一部                    (   )名著和      名著。

本文所的战争是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故又称长勺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你还知道哪些战役是以少胜多?

答案:

《左传•庄公十年》 春秋 左丘明 左氏春秋  编年 史学文学 赤壁之战、牧野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巨鹿之战、城濮战役。

(二)、字词句积累

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曹刿( ) 又何间焉( ) 肉食者鄙( ) 牺牲玉帛( ) 小信未孚( ) 登shì( )而望 吾视其zhé( )乱 夫战,勇气也( ) 望其旗mǐ( )

答案:

guì jiàn bǐ bó fú 轼 辙fú 靡

重点字词解释。

1、肉食者谋之

2、又何间焉

3、肉食者鄙

4、何以战

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6、牺牲玉帛

7、弗敢加也,必以信

8、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9、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10、必以情,忠之属也

11、齐师败绩

12、公将驰之

13、登轼而望之

14、下视其辙

15、遂逐齐师

16、既克,公问其故

17、夫战,勇气也

18、再而衰

19、望其旗靡

20、大国,难测也

21、惧有伏焉

22、彼竭我盈

答案:

1、居高位、享厚禄的人;2、参与;3、目光短浅;4、凭、靠;5、有“养”的意思;不;个人专有;6、指猪、牛、羊等;丝织品;7、虚报;实情;8、为人所信服;赐福、保佑;9、案件;即使;明察;10、以实情判断;尽力做好分内的事;11、大败;12、驱车(追赶);13、古代车子前面的痕迹;14、车轮轧出的痕迹;15、追赶、追击;16、已经;原因、缘故;17、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18、第二次;19、倒下;20、推测、估计;21、埋伏;22、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一词多义

1、间:

又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时进而间进( )

又间令吴广(  )

2、信:

必以信(  )小信未孚(  )

3、其:

其乡人曰(  )吾视其辙乱(  )公问其故(  )

答案:

1、参与;夹杂;间或、偶然;暗地里;2、实情;信用;3、代曹刿;代齐军;代词,指打仗取胜;

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福:

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

鼓:

名词作动词,击鼓,擂鼓

古今异义词

1、肉食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

3、虽不能察()

4、必以情()

5、忠之属也()

6、牺牲玉帛()

7、再而衰(  )

1、古义:

目光短浅;今义:

品德低劣

2、古义:

案件;今义:

监狱

3、古义:

即使;今义:

虽然,转折关系的连词

4、古义:

以实情判断;今义:

感情

5、古义: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

忠诚

6、古义:

指猪、牛、羊等;今义:

舍弃自己利益或为正义事业而献身

7、古义:

第二次;今义:

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

第二课时

1、宾语前置句式:

“何以战”等于“以何战”,译作:

您靠什么作战?

2、省略句式:

“必以分人”等于“必以(之)分人”。

译作: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译作: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击士兵们的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竭尽了。

3、判断句式:

夫战,勇气也。

译作:

 作战,靠的是勇气

重点句子翻译。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何以战?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5、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6、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7、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8、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9、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0、夫战,勇气也。

1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2、彼竭我盈,故克之

答案:

1、居高位、享厚禄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为什么要参与呢?

2、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见识浅陋,不能作长远谋划。

3、您靠什么作战?

4、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5、小恩小惠不能普遍分给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你的。

6、祭祀用的的牛、羊、丝织品,我不敢(向神)虚报,一定对神说实话。

7、小的信用,不能受到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给你的。

8、大大小小的案件,既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9、这是尽了职份的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作战。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10、作战,靠的是勇气

1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击士兵们的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竭尽了。

12、他们的勇气用尽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理解性默写

1、战前鲁庄公在曹刿启发下,采取取信于民的措施是:

2、曹刿在齐军三鼓之后才下令鲁军发动进攻的原因:

3、曹刿在齐军败退后不立即下令追击的:

答案: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

通“遍”遍及、普遍

(三)、内容及写法理解

《曹刿论战》以曹刿的活动为线索或以长勺之战的过程为线索,反映了鲁庄公政治上的昏庸无能(这表现在他轻信近臣的拥护,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和军事上的急躁轻进(不察敌情就想“鼓之”“逐之”)。

同时表现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说明必须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写法上:

注意过渡和照应,文章结构严谨、周密;详略得当;详写曹刿关于战前准备和战机把握以及战后论述取胜的原因的言论,略写战争过程,

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取胜原因有三:

一.是战前的政治准备:

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二.是善于捕捉进军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三.是追击时机的判断正确:

辙乱旗靡

(四)、课堂练习:

1、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C)

A、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的三问三答,足见鲁庄公的“鄙”。

B、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

《曹刿论战》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叙述史事件的。

C、《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

D、“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

2、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D)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D)

A、再而衰     再接再厉          B、弗敢加  变本加厉

C、三而竭      举一反三         D、问其故   无缘无故

4、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B)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公将驰之。

D、彼竭我盈,故克之。

5、下列句子加点的“于”同“战于长勺”中的“于”意思相同的是(B  )

A.苛政猛于虎也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C.余将告于莅事者

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同“肉食者谋之”中的“之”的意思相同的是( D)

A.事无大小,悉以咨之B.辍耕之垄上C.登轼而望之D.属予作文以记之

(五)中考链接

(2005年)广东省广州市

[甲]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翁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

“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1.词语理解。

  ⑴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遂逐齐师 ②公问其故③望其旗靡④公输盘诎

  ⑵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①例句:

既克,公问其故

  A.克己奉公B.克敌制胜

  ②例句:

以牒为械

  A.为民请命B.下不为例

 2.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夫战,勇气也。

  译文:

  ⑵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译文:

 3.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在甲文段中,鲁国凭什么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在乙文段中,是什么原因促使楚王最终放弃了攻打宋国的决定的?

1.⑴①于是②原故(原因)③倒下④“诎”通“屈”⑵①B②B2.⑴战斗,靠的是勇气(或:

打仗,要靠勇气。

)⑵我知道您抵抗我的办法,但我不说(或:

我知道您怎样对付我,可我不说)。

3.⑴鲁国依靠曹刿沉着、果断(正确)地指挥,最终获得战争胜利。

⑵楚王知道宋国已做好了充分地抵御准备,攻打宋国是没有好结果的,于是放弃了进攻宋国的决定。

(2005年)广东省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1至4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挑拨离间

  B.①遂逐齐师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①望其旗靡②所向披靡

  D.①忠之属也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故克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语句回答下面问题。

(2分)

  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

(限四个字)

 4.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

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2分)

  答:

(1)政治方面:

_______________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