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数学课堂的多媒体.docx
《走进数学课堂的多媒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数学课堂的多媒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走进数学课堂的多媒体
走进数学课堂的多媒体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和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传统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教学中如何将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结合,给传统教育带来巨大影响,引起教育工作者深思。
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系列各学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学生乐学落到实处。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改进教学手段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
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积极应用。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
一堂新课开始往往要一个情境导入或先复习上节课的重要内容,引出本堂课的内容,这时我们若把具体情境或需要复习的重要内容用Flash、Powerpoint、Authorware、课件大师等工具制作成动画幻灯片,用多煤体电脑演示出来,不仅节约时间,而且给学生以极大的吸引力,加深学生的印象,这就比口述或板书的方法优越,特别是那些适合以自学为主的内容;学生的兴趣都调动起来了,自学就有了学习目标。
如果课前写在小黑板上也可节约时间,但不能长期保留,而用电脑制作幻灯片软件不但能长期保存,还易于修改,并可反复使用。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新课教学
常规的教学手段,往往只能处理一些静止的图形,给学生的观察、想象带来一定的困难。
而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演示,通过精心设计的动画、插图和音频等,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计算机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这时于突出教学重点。
突破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起到很好的效果。
1、动画模拟
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数学内容。
例如:
在平面几何中讲解直线、线段、射线等有关知识时,可制作一个课件,加以直观演示:
在鼠标的控制下,通过闪烁、移动、延长等系列动画过程,形象生动地描述从直线中截下一段就是一条线段,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便于学生切实理解这三种线的内在联系。
又如:
在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出时,就可以利用平面图形的移、裁、补、拼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和优美音乐,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我挖掘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出。
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的教学效果。
2、演示实验
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图文并茂、综合处理功能,可以将例题编制成一题多解的形式,让学生有选择性加以比较,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的好习惯。
如:
求下面的组合图形的面积(单位:
厘米)。
出示图一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看哪一组能想出的方法最多?
在学生充分计谋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反馈,利用多媒体出示图二、图三、图四……
控制模拟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交互性特点,可编写出较强带有控制性的模拟演示,充分体现数学中的数形结合的动态效果。
例如:
在教学平面图形的复习整理,可通过鼠标操作,将长方形转化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同时通过控制选择将各种图形进行互相转换,使学生真正理解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分层练习教学
利用多媒利的视频、音频技术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实现了因材施教,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了每一位学生的自信心。
多媒体技术在分层教学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因而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制作了分层练习。
例如在《分数的加减》这一章节的练习课的课件中,把习题总共分成了容易、较难、难这三个层次。
学生从容易入手,每做一题都可以立刻得到评分,并及时的得到鼓励。
在完成了基础题后就可以向较难、难这两个层次挑战,这样不仅能使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完成容易的题目,得到鼓励,从而恢复学习数学的信心,还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增强探索钻研的精神,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成,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后复习辅导
课后,可以利用一些辅导软件来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辅导软件把计算机变成了教师。
这种课件不仅提供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图像,还有语音解说和效果音响,图文并茂,具有很好的视听效果。
教学内容的组织都按章节划分知识点模块,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个别系统逐步深入地学习,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
这种课件能够补充课堂学习的内容、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交互性、及时反馈和足够耐心等优点,使得数学辅导课件非常有用。
利用计算机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做成一些智能题库,学生可以用它做题,复习知识,充分自主地选择教学内容进行练习,并能及时得到指导。
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智能题库随意生成程度不同、内容不同的电子试卷,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考察,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总之,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激活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就像在一片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石头,激起千百条波纹。
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通过带娱乐性的操作演示,所以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能使学生轻松学习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质”之目的。
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理解沟通交流
——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案例与反思
沙市北京路第三小学张慧
轰轰烈烈的新课程已经开展了6年,其背景下的德育工作也渗透了它的不少理念。
新课程的学生观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而且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也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教育应该是温馨的,是沁人心脾的,是润物无声的。
关注学生,在教育中理解学生,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思考学生,这样才能拨动学生生命的“情弦”,我们的教育才可绿意盎然。
案例: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班上有两位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一位是女生,一位是男生,女生口齿伶俐,性格活泼,语言表达能力强,而那位男生有些结巴,所以口头表达能力不强,但思维清晰。
每次我提出问题,常常叫到他们,女生凭借其先天优势,发言时落落大方,层次分明,不断赢得阵阵喝彩;男生虽然基本知识扎实,但语言表达没有女生那样伶俐,显得有些木纳,招来其他同学的异样眼光。
开始时,我对两人的评价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女生的精彩报以赞许地微笑,对男生的发言鼓励补充,虽然多次看到他带着失望的表情坐下,但也没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公。
有一次,我无意中在语文老师布置的周记本中,读到了这位男生的一篇周记,上面赫然写着:
我在课上的发言总是一只“丑小鸭”,什么时候也能成为“白天鹅”?
------我忽然意识到,我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我伤害了这颗幼小的心,我决定要让这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并且以后也不要再出现第二只这样的“丑小鸭”。
课上,我又叫到了那位女生,待女生发言完毕,又让这位男生作几点补充,结果男生的补充一针见血,他发挥了自己的思维清晰的优势,博得了喝彩。
“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他脸上洋溢着喜悦。
以后我用这种方法多次帮他树立自信,让“丑小鸭”赢得成功,赢得信心。
案例二:
说说我的心里话
在元旦前夕,我随手翻开办公桌上“说说我的心里话”日记,这是孩子们与老师心灵对话的平台。
意料之中,有很多孩子的新年祝福。
可我展开一张留言,清秀的字迹顿时进入我的视线:
“老师,您好,您每天叫我们记日记,练练笔,可我有时实在没什么可写,生活好象每天都一样------老师,您知道我多想玩,可是玩的时间实在太少------”
我们的教育给孩子带来什么?
无聊、苦闷------而我们还在为学生有多次练笔的机会而高兴。
读着孩子的日记,我不由得想到孩子的生活:
是呀,现在的孩子每天一早来上学,上课又放学回家,做家庭作业,生活很有规律。
而且大多又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期望值又很高,免不了多练习,多辅导,这样在家玩乐的时间也不多,现在的孩子多想游戏。
这样的生活难得有特别有趣、有意思的事发生,对孩子来言,日记的素材多么难寻啊!
我们教育的本意是善意的,然而,并非善意的教育都是智慧的教育,也并非善意的教育都能取得良好的教育。
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德育更应关注过程。
其实对学生而言,他们受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生活,是他们进行思想与道德认识的重要途径。
那么我们的教育过程本身也应适应儿童的心理和生理水平,充满“童真”和“童趣”,促使学生在这种生活中发展。
我们不能超越今天去预设明天,逾越过程而追求结果。
关注教育的过程,我们要正视学生的年龄、心理及生理上的特点,遵循教育规律。
生态体验教育作为一种臻于和谐美善境界的道德教育理念和模式,可以由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之任一向度为切人点,导引者和体验者一起共同领悟三重生态关系中那些真善美的因子并围绕这些生态因子开展开放性对话,共同解析生活中那些假、恶、丑的因子,并展开反思性表达,由此逐层认知和体悟三重生态关系的深层内涵及其真谛,触发和生成体验者与导引者的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和生态德行。
“如果学生感觉到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是失败的。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有个性的,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德育目标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层次都应不同,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改进教育方法,关注教育的过程。
另外还要注重引领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发展。
从而促使学生在体验成功和愉悦的同时,自觉主动地克服其他缺点。
处在成长阶段的孩子,有时老师要蹲下去在孩子的高度去思考,去理解他们,教师要坚持“扬长”教育,看到孩子的优点,赏识他们,强化良好的行为,帮助孩子增强进取的积极性和信心。
新时期的德育应该和智育、能力的培养相互融合,形成德中寓智,智中寓德,德能统一的德育格局。
必需要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思维特点、生活需要、实际能力来设计教育模式,搭建教育空间,营造教育环境,辐射教育能源,积极创造出一种双赢的教育。
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教师就必须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耳朵听世界,用孩子的心灵感悟世界。
惟有如此,教师的心灵才能和孩子的心灵流畅地沟通、交流、共振、交融,达成教学的境界——师生同苦同乐、同教同学、共同成长。
面对今天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我们教育者更应明白,现代教育强调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生命的碰撞,这是人类所希望、理想中的教育,我们如能以孩子的身份耐心地与孩子进行平等的对话,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的奇思妙想,我们就不会对孩子的每一个问题轻易地下结论,更不会强求孩子。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斯霞、李吉林、于永正等教育名家与学生打成一片,其乐融融,感人至深。
他们十分重视与孩子的沟通,常常与孩子一起坐下来,进行心灵的对话,走进孩子的世界,使每一个孩子成为与教师合作、共同探索的具有独特精神世界的鲜活生命。
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才能使孩子们变得容易理解,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你是他学习成长的伙伴,同时我们教师也会从孩子那里看到优于自己的怪想和创意。
总之,我们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我们在关注学生学业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学生心中的困惑,在发现有不和谐因素时,及时交流引导,让师生共同奏出和谐优美的乐章。
注重学校文化建设创设以德育人氛围
北京路第三小学张慧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幅立体的画面、是优雅的华章、是和谐的旋律、是催人的号角。
浓郁丰厚的校园文化所渗透弥漫的精神氛围,洒脱而凝练、优雅而含蓄。
我校一直坚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服务,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从新的视野、人本的角度审视和关注学生的成长,把学生工作和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使德育充满着文化味,成为滋润学生心灵的阳光,塑造着学生健康的心灵。
因此,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只注重物质文化建设,而要在物质文化中突出精神文化意义;不能仅仅把校园文化建设当作德育教育和管理的途径和手段,而要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学校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切实建设好,用特色的育人氛围创设学校文化建设。
一、把握时代脉搏,深入开展先进的德育文化活动
时值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之际,长征精神激励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立志奋斗、自强不息,也激励着我们北三小的师生勤奋向上、成人成才。
怎样将长征纪念活动与学校文化建设相融合?
怎样让长征精神世代传承,永驻孩子们心间?
我校开展了以“探寻先烈足迹,传承长征精神”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教育活动。
通过组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师生一起走进他们互相讲述的长征故事里,一起体会长征的艰险曲折,一起感受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带来的震撼,使更多的人成为长征精神的守护者、传承者、实践者。
这次活动,对于我校来说不仅是一次文化教育活动、更是一次精神文化活动。
在历时9个月后,我们一、二年级的同学在激越雄浑的诗歌中了解长征;三年级的同学在铁骨精魂的英雄群像中触摸长征;四年级同学在铁骑突出刀枪鸣的战役中感悟长征;五年级的同学则追寻长征脚步,直抒金色理想。
活动中,我们采用“讲、演、诵、记”等几种活动形式让长征和长征精神走进校园。
讲——由曾艳老师执教的“红军不怕远征难”德育活动观摩课。
演——以《红色记忆》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汇演在万众期待中孕育而生。
诵——让学生朗读毛泽东反映长征题材的诗词。
记——孩子们用稚嫩的笔法,书写着自己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将伟大的长征精神定格心中。
校园文化在学校德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举办校园文化活动是我校探索德育新途径、优化校园育人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的一部分。
二十一世纪是改革开放、价值观日趋复杂多元化的世纪,学校教育只有用主流价值观去引领师生。
长征虽然已过去七十年,但长征精神力量仍然焕发万丈光芒。
用主流价值观引领师生,让师生在活动、体验和反思之中提升生命的境界,有利于消除当下日益蔓延的拜金主义和世俗化倾向,在这样一种思想的引导之下,我们才能找到学校文化建设的出发点。
我校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一系列有影响、有声势、有特色、有趣味的德育文化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升华,最终将长征精神转化成自觉的行动。
可以说,伟大的长征精神润泽了学校文化;专题文化活动打造了全新的学校德育;学生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二、精心设计德育活动,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我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载体,对德育活动进行规划,挖掘和设计,增加德育活动的文化含量,使隐形的德育文化价值标准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是内在的精神和外在的形象结合起来,用文化育人,是我们的德育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
活动一:
让“校园温馨提示语”伴随成长。
漫步校园,细心的你会发现,美丽的校园多了几份温馨的提示语:
“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距离产生美,请别碰我”,“你轻轻我青青”,“垃圾也有家,请让它回家”,“帮助你成长的是粮食,而不是浪费”,“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嘘,小声点儿”,“弯弯腰,小动作,大行动”,还有食堂内热气腾腾的“一碗情深”……这一块块图文并茂、制作精美的校园温馨提示语标牌,被布置在走廊上、花坛里、水笼头旁。
由同学们设计自己喜欢的人性化语言,友情提示,做到了面面墙会说话,处处景点能育人,给校园增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
同时这些儿童化的语言多角度地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二:
让班级版块变才艺舞台。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他们的积极性和潜在能量是巨大的能动资源,如果由师生共同参与设计文化建设,他们的感受将会达到新的境界,教育的效果将事半功倍。
在教室的布置上,我们就做了这样的尝试。
教室内外开辟各类版块,这些板块上都闪耀着不同的名字“我们的骄傲”、“成长的足迹”……张贴着学生的习字习作、美术书法作品、科技电脑作品等等,充分体现了不同的集体和个人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形成了各班独特的人文氛围。
真是小展台,大境界,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的笑容在这里绽放,孩子的梦想在这里起航。
活动三:
让走廊变艺术殿堂。
小走廊、大世界,我们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使其层层有主题,日常行为规范、成语典故、英语、科学奥妙、书画等等,名言警句、课改理念贯穿其中,使其真正成为了孩子们一扇思想的窗口。
瞧,那充满着智慧光芒的名人警句,发人深省,催人奋进;那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动物天地、科学小知识……遨游其中,乐趣无穷。
活动四:
让课堂成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结合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和教育局研究课题,学校确定相应的三级科研,将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为:
奠基道德大厦,成就幸福人生。
“德育科研重实践生态体验绎人生”的活动拉开序幕。
全校的生态德育活动课一扫传统德育活动课的演示、作秀之陈迹,每一节课都各具特色,独具匠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陈绪年老师用难得的实物,如小麦、稻子、面粉等创设丰富的体验场,杨国梅老师用网络新闻“抱抱团”的事迹立主题,求创新,二年级教师从美好、有趣、快乐的童年入手,随机营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情感与生活阅历体验场。
三年级教师从孝敬父母,感恩父母入手,增进了孩子与家人的交流沟通,培养了学生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基础品格。
五年级老师从身边的小爱到今年“80后大学生搭人梯救人”的大爱,培养学生爱心和责任心入手,面向社会生活。
这些课运用各种方法形成情感流,诱发体验者的真情表达,使学生在体验场中,经历生命的感动,获得健康和谐的人格发展。
三、加强校园班级管理,营造特色班级文化
当代教育强调对完满人格的追求与培养。
但是,教育者如何利用、营造、调控、强化某种环境,以促使学生逐步自觉地追求自我人格的完满,这并没有一条人人皆走得通的通衢大道。
不同个性特长的教师,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发展情况,构建适合自己操作样式并形成某种类型的班级建设模式。
做到千帆竟发,殊途同归。
在色彩缤纷的博客世界,我校有一个集班级德育、家校沟通、学科学习、教师专业化成长于一体的班级博客。
它开始了活跃的网络互动,也启动了借博客媒体营造班级文化的创新尝试。
那就是由我校文余梅老师创办的班级博客——“小荷才露尖尖角”。
博客中的“班级管理”、“交流平台”、“亲子智慧”这些栏目让我们感受到是非的辨别,价值的找寻、认知的碰撞;“思维能力训练台”、“美文欣赏”、“我班小作家”这一习作栏目,引导同学们发表作品,参与评论、训练思维;还有每周的操行评定分数的公布,为同学们做了正确的导向。
可以说这个博客是文老师自己教育生活的幸福栖息之所,工作之余以一种思考者的状态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而下笔成文,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
队员说话——
“文老师具有创新精神,无论在课堂上激情洋溢的讲解,还是引领我们走进网络世界,都能让我们分辨是非,学习知识,认真思考。
”
——董朝晖
“通过一次次的网络班会,文老师教会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在共同对博客上的一些文章进行讨论,我们明确了不少的道理。
”
——李光远
“在博客上我们发表一些文章,互相交流,这里是我们分享快乐的一片天空,也是记录我们成长的记录本。
它记录了我们的天真、纯洁、青涩、烦恼、快乐----还有家长和老师的希望。
伴随着它,我们变得更加成熟,更加懂事。
”
——钟悦琪
老师说话——
“开这个‘小荷才露尖尖角’博客,并不是文老师在赶时髦,而是以更现代化的手段来满足孩子们的成长需要。
为此她付出了很多时间和心血,令人佩服。
”
——五(4)班班主任
“文老师在这个特殊的集体中用自己渊博的知识,爱心与毅力,实现着她的人生目标,并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诠释着班级建设的新模式。
”
——五
(1)班班主任
家长说话——
“尽管我在千里之外,但通过这个博客我能天天分享儿子的快乐,分担他的忧愁,祝愿这个博客越办越好。
让更多远离孩子的父母,不在担忧与孩子的时空阻隔。
”
——苏畅家长
“感谢老师,给孩子们提供展示的舞台。
它将永远留在孩子们的心底,成为他们生命精髓的一部分。
”
——文雪如家长
主人公说话——
“我和孩子们在新奇的网络天地里,种下‘小荷才露尖尖角’,它很稚嫩。
也很弱小,但随着这扇精彩之们的开启,让我们有了家、校、师、生间的津津乐道的话题,成了我们之间沟通的桥梁,纽带,班级德育的阵地,学科学习的平台。
”
——文老师四、依托传统优质文化,促进文化熏陶
在我们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中,经典古诗文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不仅映射着中国文化的文学之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胸怀、风骨、智慧、情趣。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
学诗文、诵诗文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在诵读古诗文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自身的人文底蕴。
它能对学校全体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一方面可潜移默化地影响她们的情操、意识和行为,同时又有一种强大的心理制约力量,使师生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群体规范。
所以,校园精神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价值导向、智能发展、身心健康、审美陶冶、特长培养等方面的作用。
它的积极的整体功能就表现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和人格和谐发展。
因此,我们着力将校园文化建设向校园精神环境建设深入推进。
我校开展的“古诗词诵读活动”已纳入校本课程研究。
通过教师组织学生诵读、熟记中国古诗中的经典作品,让学生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让他们拥有熔铸在古诗文化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情操。
做有道德、有理想的新一代。
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
低年级背诵古诗文,初步理解含义;中高年级会讲解,悟出做人道理,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
学生一周诵读一首诗。
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的时间,把“课前一支歌”和“课前一首诗”相结合,各班推选“古诗小博士”引导同学们诵读古诗,每周固定读一首,或指名读,或听读,或一起诵读,到了周五,再由“古诗小博士”来检查同学们的诵读情况,不能达到诵读要求的,还要利用课余时间补上来。
一周诵读一首,一学期下来至少可以背诵20首古诗,一年就可以诵读40首,古诗诵读的任务自然是水到渠成。
然后一学期开展一次赛诗会,一年举行一次古诗读书节。
让学生在重吟诵,增强积淀;重自主,培养悟性;重持久,感悟真善美中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校园文化就是一个学校的品牌,一个学校的文化教育力。
健康优美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又能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我们努力构建着让学校成为孩子们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努力构建着一种全方位塑造教育的生命文化。
让学校成为了充满思想、底气和智慧的校园,让学校成为师生一路进取和成长的精神家园。
生态体验:
让教育焕发璀璨的异彩
北京路第三小学张慧
小学德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
以人为本,回归生活。
回归生活,关注生命在生活中安全、健康成长的动态过程,这是德育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认可和对生命的尊重。
德育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动态体现,当我们的德育学科正在课堂上积极地创设生活情景时,在“原生态”下的校园生活中,我们的德育工作内容与手段,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时代特点?
长期以来,我们不可谓不重视德育。
每个学期,我们都要制定详细的德育计划,并按计划开展德育活动,可谓“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
如果是重大的德育活动,我们还要制定专题活动方案,加强落实。
表面上看来,针对性很强,实际上大而空,缺乏实效性。
如每年三月份的“学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