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迟归的父亲 教案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7224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迟归的父亲 教案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5迟归的父亲 教案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5迟归的父亲 教案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5迟归的父亲 教案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5迟归的父亲 教案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迟归的父亲 教案汇总.docx

《5迟归的父亲 教案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迟归的父亲 教案汇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迟归的父亲 教案汇总.docx

5迟归的父亲教案汇总

第五课迟归的父亲

词语学习(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课26个生词的音、形、义,并能用重点词语组词造句。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课后巩固练习的方法进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词语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用所学词语进行简单会话以及工具书的使用技巧。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词语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使用重点词语组词和造句

课型、课时:

新课,一课时

教学手段:

ppt、教材

教学方法:

讲解法、模仿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请大家谈谈,你自己的父母是怎么样一个人?

二、讲授新课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抽读词语,小组读词语。

2、教师领读词语,每词语三遍。

3、学生齐读词语,然后小组读和个人读。

4、板书词语,重点词语的含义在黑板上进行讲解,并让学生组词、造句,再将句子板书在黑板上。

三、词语讲解:

胀(动)1膨胀,体积变大;2身体不舒服,肚子胀,肿胀。

上网久了眼睛肿胀难受。

窟窿(名)(近)洞穴、洞窟、穴洞;堵上窟窿,一个窟窿

我发现衣服上有个窟窿。

逾越(动)超过;超越;走过了界限或边界。

(近)跨越、超越、凌驾、高出、赶过、超出、胜过、越过、超过、横跨。

不可逾越,难以逾越

我们无法逾越这条河。

梦魇(动)睡眠中做一种感到压抑而呼吸困难的梦,多由疲劳过度,消化不良或大脑皮层过度紧张引起。

(近)梦话;这只是一个梦魇。

轮廓(名)你的轮廓、他的轮廓。

(反)形状、外型、边框

远处,我看到了他的轮廓。

专程(动)特别、特意(近)特地、特别、特意、特为(反)顺道、顺便;专程看你,专程找你

大家是专程来看你的。

自嘲(动)自我嘲笑;自我解嘲。

文人常常自嘲。

茶余饭后(组)喝完茶、吃过饭之后。

泛指闲来无事

茶余饭后时我常看几页书。

挥舞(动)举起手臂摇摆。

(同)挥动、摇动、摆动、晃动;(反)静立、静止挥舞花朵,挥舞衣袖;

少先队员们挥舞着花束欢迎贵宾。

他的军刀来回挥舞,闪闪发光。

军用(动)军中使用的。

如:

军用地图;军用飞机。

(反)民用。

我们使用的军用地图。

笨拙(动)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的、动作难看的。

(近)呆笨、拙笨、愚笨、愚拙、愚钝;(同)愚笨、愚蠢(反)灵巧、聪明、机灵、灵敏。

举止笨拙。

大胖子行动比较笨拙。

这孩子的笨拙动作引起人们的大笑。

谴责(动)斥责;责备。

(近)斥责、指责、非难、责备、责怪、责难、诘责、诘问、质问、责问(反)赞誉、称赞、称誉、夸奖、赞扬。

我们遭到他人的谴责。

于是那种千篇一律的谴责又开头了。

熄灭(名)指物体不再燃烧;灯火灭了。

(近)灭火、扑灭(反)燃烧、点燃、点亮;在这一代年轻人中进取心的火花决没有熄灭。

过了一会儿,门厅的灯光熄灭了。

凄凉(动)寂寞冷落;凄惨;悲伤。

眼神凄凉、景色凄凉。

(近)悲凉、悲惨、凄惨、凄苦、苦衷、冷清(反)热闹、喜庆、繁荣、欢乐;深秋时人们常有一种凄凉的感觉。

利落(动)(言语;动作)灵活敏捷。

说话利落、动作利落、手脚利落;整齐有条理;完毕。

事情已利落了。

(近)利索、爽利、乾净、整洁、爽利(反)罗嗦、拖沓、拖拉、含糊。

事情已经办利落。

房间收拾得很利落。

他的伤早好利落了。

坍塌(动)(山坡、河岸、建筑物或堆积的东西)倒下来,崩塌。

这个建筑坍塌了。

地震中整座大楼立即坍塌了。

惆怅(动)伤感;愁闷;失意。

(近)难过、忧郁、忧伤(反)舒畅;很惆怅。

时间的飞速流逝,他顿感惆怅。

较量(动)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

咱们俩较量一下;看谁的力气大。

计较;(近)比试、比力、比较、斗劲、计较、较劲、比赛;有本事我们就较量一下。

我无心与他们较量。

怒不可遏(组) 形容发怒至极无法自制。

(近)怒发冲冠、怒火中烧、怒火万丈、怒气冲天;(反)喜不自胜;在他们采取这行动之前,已明显地被激得怒不可遏了。

他怒不可遏的对我说。

手足无措(组)指非常慌乱,不知怎么办才好。

(近)措手不及、束手无策、手忙脚乱、惊慌失措、惊慌失措(反)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看到老师的到来,他显得有点手足无措。

绝处逢生(组)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又有了生路。

在灾难中他获救了,真是绝处逢生呀!

尥蹶子(组)骡马等跳起来用后腿向后踢。

(近)撂挑子、罢工;

大家不要尥蹶子,要努力学习呀!

破灭(动)幻想和希望落空。

(近)幻灭、破碎、落空(反)实现。

希望破灭,理想破灭,完全破灭

我们的幻想破灭了。

支撑(动)勉强维持。

(近)支持、撑持、支柱、维持(反)架空;支撑身体,支撑下去,支撑不住,勉强支撑。

我们已经支撑不住了。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共学习了26个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特别是动词及形容词是本课的难点,需要同学们在课后多加练习。

板书设计:

迟归的父亲(词语)

破灭(动)幻想和希望落空。

(近)幻灭、破碎、落空(反)实现。

希望破灭,理想破灭,完全破灭

我们的幻想破灭了。

支撑(动)勉强维持。

(近)支持、撑持、支柱、维持(反)架空;支撑身体,支撑下去,支撑不住,勉强支撑。

我们已经支撑不住了。

作业:

1、用重点词语造句

2、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批语:

课后反思:

 

第五课迟归的父亲

初学课文(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培养默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办法达到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文学习,要感恩父母,感恩祖国。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能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突破方法: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解决。

教学手段:

PPT,插图

教法:

引读法、讲解法、启发式、问答式

学法:

自读自悟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新课、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听过《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的人无不为之感动,这首歌个送的是伟大的母爱,表达人们对母爱的依恋之情。

那么你们觉得父爱呢?

请大家谈谈。

  (板书课题:

第五课迟归的父亲)

  2.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首先教师范读,然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齐读式、分小组读)。

  

(1)把不认识的字、词勾画出来。

(2)标出每一自然段的序号。

(3)分小组读课文,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谈自己的体会,有多少说多少,教师多加鼓励。

(4)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2.预设问题,然后逐段讲解:

1)这篇文章一共记述了几件事?

两件事。

2)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你是怎样体会父母的伟大的?

3)读完这篇文章,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为什么?

4)当母亲生病住院时,我感到家里的生活怎么样?

感到寂寞无助。

5)我再次看到父亲时,父亲是什么样的?

父亲浑身上下披着一层白色的霜,眉毛,睫毛、短胡须和脸上的汗毛上结着冰碴儿,已完全看不出皮大衣、皮帽子、皮窝子(毡鞋)的轮廓。

他站在眉毛、鼻子、鬃毛,甚至连四个蹄子都披了霜的套马旁。

三、课文小结:

本节课以阅读课文为主,要求学生基本上理解课文大意,并且能够按照课文顺序复述课文大意,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复述要点:

母亲病了——父亲挤羊奶——父亲驾车打梭梭柴——第二天没有等来父亲,却等来了一场雪——寒冬夜晚的等待——满身冰雪的父亲在晨光熹微中归来——我的感觉。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五、板书设计:

迟归的父亲

1)这篇文章一共记述了几件事?

2)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你是怎样体会父母的伟大的?

迟归的父亲3)读完这篇文章,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为什么?

4)当母亲生病住院时,我感到家里的生活怎么样?

5)我再次看到父亲时,父亲是什么样的?

六、批语:

 

七、课后反思:

 

第五课迟归的父亲

深学课文(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方法,并能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

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堂上详细讲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要保护文物古迹。

教学重点:

掌握文章结构和重点句型

教学难点:

使用重点句型造句。

突破方法: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解决。

教法:

引读法、讲解法、启发式、问答式

学法:

自读自悟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新课、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人类有些灾难能不能避免?

有些灾难责任在谁?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教师提醒归纳总结,然后熟读课文并介绍课文结构,最后使用重点句型造句。

二、讲解课文

(1)故事情节探究

第一故事情节

问题:

1我们趴在窗台上看到了什么?

2我如何看待这件事?

3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第二故事情节

问题:

1父亲什么时间到地方?

干什么事情?

什么时间回来?

提示词语:

黄昏、驾、归期。

2第二天父亲为什么没有回来?

村里的人们有何反应?

提示词语:

可怕、灾难、必死无疑、寻找。

3我有何感觉?

提示词语:

风暴、可怜、哭泣。

4那一夜,我们一家是如何度过的?

(我对母亲的观察)

提示词语:

熄灭、点上、凄凉、悲伤、惊慌、安抚、手足无措、默认。

5我有什么体验?

提示词语:

灌入、大洞、冻雨、地基、稳固、基石、坍塌。

第三故事情节

问题:

1父亲何时归来?

作者是如何描写自己的心情的?

提示词语:

晨光熹微、踏碎、绝处逢生、哄然、久违。

2父亲归来时是个什么样子?

作者是怎样描写自己的内心感受的?

提示词语:

披、霜、冰碴儿、轮廓、消散、气息、柴火、温泉。

3父亲有什么动作和表情?

提示词语:

挥动、推开、僵持、肌肉、玩笑。

4父亲的归来给我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提示词语:

雪山、看、晨光熹微。

5通过第三个故事情节的学习,你认为父亲有那些性格特点?

提示词语:

不善言谈、细心、勤劳、刚毅、富有爱心、有责任感。

(教学总结:

复述要点:

母亲病了——父亲挤羊奶——父亲驾车打梭梭柴——第二天没有等来父亲,却等来了一场雪——寒冬夜晚的等待——满身冰雪的父亲在晨光熹微中归来——我的感觉。

(2)中心思想:

文章通过对父亲三件事的描写:

一是父亲笨手笨脚地挤羊奶;二是父亲在严冬的风雪之夜到戈壁滩打梭梭柴,未能如期而归;三是写父亲晨光熹微中踏雪而归。

深刻刻画出了一位父亲的光辉形象,写出了父爱无言的大爱和情重于天的责任。

三、重点句型

1、……以至于……:

这本书很有趣,以至于我看了好几遍。

我看电影入了迷,一直与妈妈叫我都没听见。

2、……以便……:

我们要学好科学知识,以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我要认真写作业,以便于今后复习。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五课迟归的父亲

重点句型

1、……以至于……:

这本书很有趣,以至于我看了好几遍。

我看电影入了迷,一直与妈妈叫我都没听见。

2、……以便……:

我们要学好科学知识,以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我要认真写作业,以便于今后复习。

批语:

课后反思:

 

第五课迟归的父亲

课后练习(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对课文进行一下巩固,掌握课后的练习。

(过程与方法):

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中讲解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励学生用脑。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练习1.2.3题

教学难点:

练习1题

课型、课时:

巩固练习,一课时

教学手段:

小黑板、教材

教学方法:

讲解法、启发式

学习方法:

讨论法、模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内容,今天我们一起来对课文进行巩固学习。

(首先回顾课文内容,然后与学生一起做课后练习)

二、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DBCB

二)根据情景,使用所给词语写一段话:

下雪了,同学们跳呀舞呀,尽情地享受着雪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可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我忘不了那一年冬天,大雪给我们家带来的灾难。

记得那是一个夜里,雪下得很大,我家毡房上积了很厚的雪。

毡房被压得颤颤巍巍,父亲记得手足无措,到处找可以支撑的木棒,可大雪的黑夜里到哪里去找?

无奈,只好听天由命了。

我家的毡房支撑不住,终于坍塌了。

大块的积雪落进了毡房,毡房里取暖的火炉也被大雪熄灭了。

我们一家人只好裹着被子紧靠在一起,等待救援的人们。

那一夜我们好凄凉……

三)排序:

4756321

四)模仿造句:

1、……以至于……:

这本书很有趣,以至于我看了好几遍。

我看电影入了迷,一直与妈妈叫我都没听见。

2、……以便……:

我们要学好科学知识,以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我要认真写作业,以便于今后复习。

五)选择题:

CCCC

七)作文:

父爱

小结:

本文通过练习对课文进行了巩固,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对学过的内容进行练习。

板书设计:

把课后练习答案板书在黑板上

作业:

1、用课后练习二、三、四。

2、熟读课文。

批语:

课后反思:

 

第五课迟归的父亲

(第五课时)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按照话题来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用汉语会话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师把话题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行交际会话。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用话题引导学生开口说话

教学难点:

进行交际会话。

课型、课时:

口语课,一课时

教学方法:

引导法、模仿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用交际话题内容来导入新课。

二、按照话题进行对话:

把话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口语交际。

话题:

1你们谈谈,你有一个怎样的父亲?

你敬重和爱戴他的里哟是什么?

2有人说:

父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山,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3关于“父爱如山”“父爱无边”这个话题,你还知道哪些?

说给大家听。

三、小结:

本课通过口语交际提高了学生听说能力,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经常使用汉语,喜欢汉语。

四、板书设计:

把口语交际话题板书在黑板上

五、作业:

1、下来多观看汉语电视节目,多说汉语;

2、预习新课。

六、批语:

 

课后反思:

 

第五课迟归的父亲

(第六课时)听力训练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听听力材料来提高学生汉语的听力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采用一边听录音一边做相关练习来完成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学生汉语听力能力,激发学生对汉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听懂汉语材料,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难点:

第二、三部分练习。

课型、课时:

听力训练,一课时

教学手段:

PPT、教学光盘

教学方法:

采用指导法,听句子,选择正确解释,训练学生听力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播放录音导入

二、听录音完成练习,对学生不懂的地方进行讲解。

1-10.听句子,选择正确解释,训练学生听力理解能力。

BBDDC;BACAB

11-20.听对话,选择正确答案。

BDCCA;BDBCA

21-30.听对话,选择正确答案。

CCDBA;ABDBC

小结:

本课通过听力训练,提高了学生汉语的听力能力,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经常使用汉语,喜欢汉语。

板书设计:

把课后练习答案板书在黑板上

布置作业:

预习新课;以“父爱如山”为话题写一篇短文。

批语:

 

课后反思:

 

父爱

有人说母爱是最伟大的一种爱,而我的父亲却也给了我浓浓的父爱。

 

记得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和几个同学在学校的操场上玩耍。

其中一个同学抱来的一条狗,一见到我就“汪汪汪”地乱叫,我正不知所措的时候,没想到它扑上来咬我一口,当时我就吓晕了!

等我看到手上的伤口时,才醒悟来时,疼痛也随之而来,我急得哭了出来,心里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恐惧感。

这时我忽然想起,以前听爸爸说被狗咬了要及时打狂犬疫苗,不然非常危险。

于是我来不及擦眼泪,就急匆匆地跑回家告诉父母。

 

一进家门我就哭天抹泪地告诉坐在沙发上爸爸。

爸爸一见这阵式,先用轻柔的声音安慰我,在他的劝解下,我渐渐地停止了哭泣,然后爸爸迅速地为我做消毒工作,用清水和肥皂不停地冲洗伤口,接着又小心翼翼地用纱布包扎好伤口,带着我急急忙忙地赶往医院……  

望着满头大汗的爸爸,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份浓浓的父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