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党的历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6922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顾党的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回顾党的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回顾党的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回顾党的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回顾党的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回顾党的历史.docx

《回顾党的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顾党的历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回顾党的历史.docx

回顾党的历史

回顾党的历史 牢记党的宗旨

――从古代的“短暂盛世”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各位党员同志,大家好!

在建党95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共同回顾建党95周年的历史,探讨我们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

我认为,党的历史是一部光辉的历史、战斗的历史,是实现强国梦的历史。

今天是中国共产建党95周年,95年来,是党的旗帜指引中国一步步的走向成熟!

一步步的走向成功!

是党的旗帜指引着中国走向世界!

走向辉煌!

回顾党的历史!

我们有自豪也有很多启示!

95年风雨路,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在艰难中前行,在曲折中发展。

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艰难困苦中奋起、在艰辛探索中前进,经受住了各种风浪的考验,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走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崭新征程,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今天的成功来之不易,古人云:

“以史为鉴,可知更替;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

”!

回顾党的历史,以史为鉴,我们党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以史为鉴,中国将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为当代中国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管好党,治理好国家,带领中国走入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历史地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

本人结合党员教育的实际,并搜集一些文献资料,从我们党95年的历史来看,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包括胡锦涛在内的)等几代领导人率领全党多次敢于突破困境、善于战胜风险、最终赢得胜利,其艰难困苦之大,其局面危急之险,其斗争经验之丰富,为世界各国执政党所罕见。

所有这些历史紧急关头所遭遇的风险考验,不仅使党和革命、建设、改革转危为安,更为重要的是磨练和培育出了共产党人千锤百炼、百折不挠的特殊品格。

认真回顾党的历史,就如何加强党的建设?

怎样才能跳出历史上“盛衰兴亡”交替的历史?

跨越“周期律”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心得。

我想从三个大的历史时期进行讲述:

一是从建党的历史背景和投身革命洪流的过程谈起;

二是从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建立新中国谈起;

三是从拨乱反正到科学民主建国改革开放发展谈起。

一、中国共产党建党的历史背景和投身大革命洪流的历程

(一)建党的萌芽时期

1、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和辛亥革命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二十世纪20年代,是近代中国社会及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为什么?

要这样说呢?

因为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曾经创造出世界上独领风骚的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然而,当欧美一些国家从十七世纪中叶开始确立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又从十八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统治者却盲目地以中央帝国的“康乾盛世”而自傲,自我封闭,拒绝扩大与外国的交往,仍然陶醉于昔日的辉煌之中。

而事实是,从清王朝的“短暂盛世”看:

原来文明程度落后于中国的欧美国家,这时已远远地跑在了中国的前面,清朝的盛世已蕴含着衰败。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

“落后就要挨打”。

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

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在这两大任务中,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因此,如何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解决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问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911年10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

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一个完整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一个也没有解决,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贫穷、落后、分裂、动荡、混乱的苦难深渊中。

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是不成功的,又是失败的。

它的失败,给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深刻的启发,使他们逐渐觉悟到必须另外探寻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

2、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辛亥革命后,面对残酷的现实,孙中山高举民主革命的大旗,继续为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而斗争,但屡遭失败,陷入困境。

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十月革命一声炮想,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由于十月革命发生的时代或国情和中国相同或近似,两国都是受封建压迫非常严重,而经济文化都相对落后,因而对中国人民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李大钊起了主要作用。

1919年,他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

1920年9月,陈独秀发表《谈政治》一文,明确宣布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表明他已从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不是把它当作单纯的学理来探讨,而是把它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

他们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积极投身到现实斗争中去,注意同工人群众结合,同中国实际结合。

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就具有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投身大革命洪流的过程

1、党的创立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同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随着一批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的出现,建立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从此提上了日程。

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得到了列宁领导的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成立于1919年3月)的帮助。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建立的。

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组织正式成立,陈独秀任书记。

它起到了在全国范围内建党的发起、组织和联络中心的作用。

10月,北京共产党组织成立,李大钊为书记。

1920年秋至1921年春,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先后建立起共产党的地方组织。

在欧洲和日本,中国留学生和侨民中的先进分子也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主要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活动:

一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进步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

二是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展开论战,帮助一批进步分子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其他社会主义派别的界限,最终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三是通过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会的工作,使工人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教育,阶级觉悟有所提高。

四是建立青年团组织,组织团员学习马克思主义,参加实际斗争,为党培养后备力量。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所进行的这些活动,有力地促进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使中国建立共产党的条件基本上具备了。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正是这个政党,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

虽然这时它的力量还很弱小,但它满怀信心地以改造中国为己任,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这个时期党领导的工人斗争,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

主要表现在:

第一,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

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仅仅靠工人阶级孤军奋战是不够的,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第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没有起码的民主权利,几乎所有规模较大的工人斗争都遭到反动军警的镇压,因此,我们党总结了没有革命的武装斗争,仅仅依靠罢工或其他合法斗争是不行的。

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带着这些经验教训,进入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大革命时期。

2、共产党投身大革命洪流的过程。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即北伐战争,又称“第一次大革命”。

是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随后,创办了黄埔军校,建立了国民革命军,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发展了工农运动。

所有这些,都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

7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发出《北伐宣言》,7月9日国民革命军的8个军,约10万人,兵分三路,从广东正式出师北伐。

由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以两湖为中心的全国工农运动亦迅猛发展,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还得到苏联政府的援助,苏联政府不仅以大批武器弹药、军需物资装备北伐军,还派遣了大批军事干部担任顾问,参加作战指挥。

北伐战争的直接打击目标,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主要有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势力。

北伐战争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结出的丰硕成果。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的高涨,未能遏制革命阵营内部的危机。

蒋介石进一步加紧对军队和政权的控制,实力迅速膨胀。

帝国主义列强认定蒋介石等所代表的势力同样是反共的力量,开始对他们进行拉拢。

不少原来属于北洋军阀或地方军阀的军队纷纷接受蒋介石的改编,一批批政客、官僚也投靠到蒋介石身边。

1927年 4月12日,蒋介石突然在上海向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举起屠刀,发动反革命政变,还提出了“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

大批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遭到杀害(“七一五”政变)。

 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

第一次国共合作终于全面破裂,持续三年多的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最后宣告失败。

这次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从客观上说,一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比革命阵营的力量要强大得多,并且有更多的政治经验;二是国民党背信弃义地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群众发动突然袭击。

在主观上,是陈独秀等人在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这次曾经造成很大声势并取得重大成果的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尤其是通过革命胜利和失败的反复,党经受了深刻的锻炼和严峻的考验。

所有这一切,为党领导人民把革命斗争推向新的阶段准备了条件。

随后进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亦称“十年内战”或“土地革命战争”,系指1927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

也就是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原来生机勃勃的中国南部一片腥风血雨。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后,经过一系列新军阀混战,建立起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

然而,这时的党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

在极其险恶的局势下,党内思想异常混乱,一些同志和不坚定分子离开党的队伍,党员数量急剧减少到1万多人。

与此同时,工农运动走向低沉,相当多的中间人士同共产党拉开了距离。

事实表明:

中国革命已进入低潮。

就在这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在革命前途仿佛已变得十分黯淡的这个时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

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和八七会议确定的方针,中国共产党人在黑暗中高举起革命的旗帜,以血与火的抗争回答国民党的屠杀政策。

党派出许多干部分赴各地,恢复和整顿党的组织,组织武装起义。

例如:

8月1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了南昌起义。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尽管这时党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但革命形势依然处于低潮。

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10月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在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过程中,红军中有人对于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之中,小块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缺乏信心,提出“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1928年10月召开的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毛泽东起草的决议,回答了这个问题,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

毛泽东等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代表着中国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

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以及在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等方面的成功实践,不仅为各地起义部队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树立了榜样,并且在革命者的心中燃起新的希望。

1930年底到1931年9月,红军在毛泽东等领导下粉碎了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的第一、二、三次反革命“围剿”。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央工农民主政府。

同年发生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

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遭受失败,于1934年10月撤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此后红军粉碎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克服了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胜利完成了长征。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并走向复兴,关键在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这条道路,就是把立足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发动和依靠农民群众,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各项建设事业,开展以农民为主体的长期革命战争,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最后占领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这条前人没有走过的独创的道路,是在全党的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

其中,毛泽东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

他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武装斗争的重心转向农村,创造出坚持、发展农村根据地的系统经验,而且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从理论上初步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作了阐明。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12月,党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2月9日爆发了学生爱国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

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爆发,开始了伟大的抗日战争。

不管怎样,总的来说:

党的创立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有二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中国人民从黑暗中徘徊探索到找到一条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从1840年帝国主义列强用大炮敲开中国大门开始,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逐步沦变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无数志士仁人曾利用各种方式甚至生命,寻找救国救民之道,最后都归于失败。

直到1921年7月2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使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唯一正确的道路,中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二是全国在党的领导下,从一盘散沙、从缺少凝聚力的民族、到团结如钢,变成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人民。

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欺辱和封建制度的奴役,使中华民族遭到空前的劫难,人民背负沉重包袱,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对未来失去希望。

是中国共产党以其救国救民的独特魅力,唤醒了人民大众。

例如,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和主持下,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最广泛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使全国人民投身于这场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中,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由此人们悟出了一个道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人民的大救星,跟着她才能翻身解放,当家作主。

二、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解放建立新中国的历程

“纵观我党的发展史”,可以无愧地说,不论是艰苦的战争岁月,还是建国和平初期,我们党的干部都表现出共产党人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为党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可贵品质和高风亮节。

正是我们的先辈共产党人堂堂正正的革命情怀和浩然正气,赢得了民心,赢得了天下!

(一)解放战争的历史启示――国共内战的最后对决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

中共军队在武器简陋、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对抗拥有现代武器装备兵力庞大的军队;在数量不多、面积有限的解放区最终扩展成为960万平方公里的共和国;解放战争在短短四年时间里演绎的是人类历史上的战争传奇。

在此期间共歼灭国民党军625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国际风云的政治舞台上,作于的时事洞察,军事谋略,军队意志,作战才能的领导智慧,解放战争包含着惊心动魄的人生沉浮和变幻莫测的战场胜负,这是一部关于一个国家如何艰难新生的历史。

1945年8月,蒋介石在日本投降前后三次发电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际、国内重要问题”。

为避免内战再起,国共双方代表曾先后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和《停战协定》。

然而,国民党军队在蒋介石的部署下,派出军队进入东北地区及其他原日军侵占区后,无视原日军占领区内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中共领导武装力量的存在,无视中共领导下所建立地方政权的存在,不承认前期已经进入该地的中共军队及其所建立政权的合法性。

因此,遭到中共所属武装力量的坚决抵抗。

其中规模较大的冲突有“上党战役”等。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以突然袭击手段,又进攻中共在中原地区的一个集结区,全面内战遂告爆发,双方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奉命前来进行调停工作,虽曾达成国共双方共同组建政府的协议,但在1946年年底,中国国民党、中国民主社会党与中国青年党,不顾中共及民盟等民主党派强烈反对和抵制,召开制宪国民大会,选举中华民国总统,从此国共短暂的合作关系再度全面破裂。

国共双方各执一词,但国民党借此机会进行开战的意图却是不言而喻的。

从此,美国的调停工作宣告破产,美国渐渐中止了对中华民国的军事援助,装备美式武器的中华民国国军因此开始走向下坡。

1947年7月,中共军队开始战略反攻,将战争引向广大国民党统治区。

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名义发表宣言,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其第五项号召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表示热烈响应,并逐渐向解放区集中。

共产党以要求民主为口号,搭配蜂拥而起的学潮,以宣传争取民心,以大量地下党(间谍)渗透夺取军事情报,并以乡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开始进行全面的战争。

1948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战略决战。

历经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徐蚌会战等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实力快速缩减,节节败退。

到了1949年元旦,内外交困的蒋介石宣布下野,此后代总统李宗仁试图求和,以长江为界划江而治,但遭到中共与蒋介石拒绝。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展开渡江战役,突破长江防线,向全国进军。

南京国民政府对全中国的统治宣告终结。

1949年9月,带有制宪会议性质的由中共和其他民主党派及爱国人士参加的新“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开幕,会议通过带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并决定改国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京。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二)在实践中探索新中国建设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为巩固政权、恢复经济而进行了艰苦的努力。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的认识,也是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就提出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问题。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不发达、科学文化落后的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课题。

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在中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初期,就敏锐地觉察到了前苏联体制模式和经济发展战略的弊病,提出要以前苏联为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这集中体现在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明确阐述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各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的主要任务:

就是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与此同时,大会还提出要坚持既反对保守又反对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到1956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工业化也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随着实践的进一步深入,周恩来在第二次所作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的报告中,指出要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保障国民经济均衡地发展。

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我们党在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由于全党全国人民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足够的思想和理论准备,又加上急于求成,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曲折发展过程。

在这20年中我们取得了成绩,但也犯下一系列的“左”倾错误。

由于种种原因,“八大”提出的许多新设想能未付诸实施,并出现了大的反复和曲折,我国的发展因此而走了弯路。

不管怎样,总的来说,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探索新中国建设的实践道路所取得的成效有四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从砸碎千年封建枷锁到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百年来的中国受封建主义、半封建半殖民地、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人民受到强烈的摧残,民不聊生,度日艰难,强烈要求社会变革。

中国共产党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带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战,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经过28年不懈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扫荡了百年魔怪,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标志着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二是从百年屈辱到为维护一寸土地而战的抗争。

满清政府和旧中国留下的是昏庸、腐败、无能和耻辱,先后被沙皇俄国割让走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列强的租界,华人与狗不准入内的标语不知伤害了多少中国人的自尊心。

新中国不仅没割让出去一寸土地,相反还为国家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进行英勇的抗争,先后进行了抗美援朝和中印、中苏、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志气、豪气和自尊,使民族走向中兴。

三是从一穷二白,没有负担到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面对建国之初,一穷二白的面貌,毛泽东同志曾信心百倍地说过:

“一张白纸没有负担,能写出最新最美的文字,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建国后党带领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活动,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建立起国民经济、现代工业、强大国防体系,先后爆炸了原子弹、氢弹和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使人民扬眉吐气,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建国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党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特别是十年动乱,给国家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1978年,党发现并自己纠正了失误,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使中国步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轨道。

三、谈谈拨乱反正到科学民主建国改革与发展的历程

古人云:

“打江山容意,座江山难”。

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看到盛亡兴衰总是不断地交替,构成了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

不过,从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所占的时间来看----是很短的。

在我国四五千年的文明史上,真正名副其实的盛世并不多,得到公认的只有三个历史时段:

西汉“文景之治”,累计盛世存续时间不过四百年左右。

而平庸之世、衰乱之世却占据了古代社会的绝大部分时期。

为什么盛世不可持续、盛世难逢呢?

那么我们中国共产党能跳出以往历史上“盛衰兴亡”交替出现的历史吗?

并跨越兴衰史的“周期律”吗?

(一)中国共产党能跳出“兴衰史”,跨越“周期律”吗?

我认为,传统社会盛世难逢,排除农业社会生产力低下和民族国家间战争掠夺的影响,单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来讲:

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