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生态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样本.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6891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2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大学生态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样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南京大学生态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样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南京大学生态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样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南京大学生态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样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南京大学生态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样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大学生态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样本.docx

《南京大学生态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样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大学生态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样本.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大学生态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样本.docx

南京大学生态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样本

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生态学

一:

名词解释(5*12)

1.生态因子

2.有效积温

3.内禀自然增长率

4.构件生物

5.自疏现象

6.重要值

7.生态入侵

8.同资源种团.

9.边缘效应

10.群丛

11.生物群落

12.直接梯度分析:

二:

简答(10*5)

1.三种盐碱性植物各有哪些特性?

2.简述有机体学派与个体学派对群落的理解及优缺点?

3.什么是群落空间格局,主要有哪些类型?

4.简述水域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可能测定方法?

5.述影响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的主要因子?

三,论述题(20*2)

1.试比较r选择与k-选择的主要特征,R-K选择理论在生长实践中具有什么指导意义?

2.试以资源比率学说(Resourceratiohypothesis)解释群落演替动态和群落物种多阳性的维持?

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生态学

一:

名词解释(5*12)

1.生态因子:

ecologicalfactors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2.有效积温:

effectiveaccumulatedtemperature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

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能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各个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常数,称为”有效积温”。

3.内禀自然增长率:

innaterateofincrease在最适条件下,在缺乏天敌、食物丰富、气候适宜等条件下种群的增长率。

4.构件生物:

modularorganism由一个合子发育成一套构件组成的个体,如一株树有许多树枝,而且构件数很不相同,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5.自疏现象:

self-thinning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种内对资源的竞争不但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也影响到植株的存活率。

在高密度的样方中,有些植株死亡了,这类现象称之。

6.重要值:

用来衡量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

7.生态入侵:

ecologicalinvasion生态入侵是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生长繁殖的地区,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扩展造成的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或削弱的现象。

8.同资源种团:

guild群落中从同种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

9.边缘效应:

edgeeffect生态交错区的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有增大的趋势.

10.群丛:

association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的联合.

11.生物群落:

community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12.直接梯度分析:

以群落生境或其中某一生态因子的变化,排定样地生境的位序.

二:

简答(10*5)

1三种盐碱性植物各有哪些特性?

(1)聚盐性植物:

从土壤中吸收大量可溶性盐类,并把这些盐类聚集在体内而不受其伤害。

这类植物的原生质对盐类的抗性特别强,能容忍6%甚至更浓的NaCl溶液,因此这类植物也称为真盐生植物。

她们的细胞液浓度特高,并有极高的渗透压,特别是根部细胞的渗透压,大大高于盐土溶液的渗透压,因此能吸收高浓度土壤溶液中的水分。

(2)泌盐性植物:

这类植物的根细胞对于盐类的透过性与聚盐性植物一样是很

大的,可是它们吸进体内的盐分并不积累在体内,而是经过茎、叶表面上密布的分泌腺,把所吸收的过多盐分排出体外。

这类植物也称为耐盐植物。

(3)不透盐性植物这类植物的根细胞对盐类的透过性非常小,因此它们虽然生

长在盐碱土中,但在一定盐分浓度的土壤溶液中,几乎不吸收或很少吸收土壤中的盐类。

这类植物细胞的渗透压也很高,可是不是由于体内高浓度的盐分引起的,而是由于体内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有机物质所引起。

细胞的高渗压同样提高了根从盐碱土中吸收水分的能力,因此也称为抗盐植物。

2简述有机体学派与个体学派对群落的理解及优缺点?

(1)有机体学派:

将植物群落比拟成一个有机体,看成是一个自然单位。

其理

论依据是,任何一个植物群落都要经历一个从先锋阶段到相对稳定的顶极阶段的演替过程,因此,群落象一个有机体一样,有诞生、生长、成熟和死亡的不同发育阶段,而这些不同的发育阶段或演替上相关联的群落,能够理解成一个有机体的不同发育时期。

它认为沿着环境梯度或连续环境的环境组成是一种不连续的变化,生物群落是鲜明而间断分开的,群落具有整体性,是一个有机整体。

(2)个体论学派:

植物的存在以来于特定的环境与物种的选择性,但环境条件

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群落之间不具有明显的边界,而且在自然界没有任何两个群落是相同或密切关联的。

它认为连续环境下,群落组成是渐变的,群落并不是一个个分离的有边界的实体,多数情况下是一个在空间和时

间上连续的系列。

3什么是种群空间格局,主要有哪些类型?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格局,大致有三类:

(1)均匀型。

均匀分布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种群内的个体的竞争。

例如,森林

中植物为竞争阳光与土壤中养分。

分泌有毒物质于土壤中以组织同种植物生长是形成均匀分布的另一原因。

(2)随机分布。

随机分布中每个个体在种群领域中各个点上出现的概率是相等

的,而且某个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它个体的分布。

这类情况比较少见,因为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内个体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才会产生随机分布。

(3)成群型。

成群分布是最常见的。

其原因是:

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植物传

播种子方式使取以母株为扩散中心;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

4简述水域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可能测定方法?

(1)氧气测定法,即黑白瓶法:

用三个玻璃瓶,其中一个用黑胶布包上,再包

以铅箔。

从待测的水体深度取水,保留一瓶(初始瓶)以测定水中原来溶氧量。

将另一对黑白瓶沉入取水样深度,经过24h或其它适宜时间,取出进行溶氧测定。

根据初始瓶、黑瓶、白瓶溶氧量,可求净初级生产量、呼吸量、总初级

/[,,、、广:

生产量。

(2)CO2测定法:

用塑料帐将群落的部分罩住,测定进入和抽出空气中的

CO2含量。

如上法一样,本方法也可采用暗罩和透明罩,也可用夜间无光条件下的C02增加量来估计呼吸量。

测定空气中C02含量用的是红外气体分析仪,或用经典的KOHS收法。

(3)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

把放射性14C以碳酸盐的形式,放入含有自然水

浮游植物的样瓶中,沉入水中经过短时间培养,滤出浮游植物,干燥后在计数器中测定放射活性,然后经过计算,确定光合作用固定的碳量。

(4)叶绿素测定法:

经过薄膜将自然水过滤,然后用丙酮提取,将提出物在分光光度计算=中测定光吸收,再经过计算,化为每m2含叶绿素多少克。

5述影响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的主要因子?

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是死有机物质的逐步降解过程,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是碎裂,异化和淋溶三个过程的综合。

影响分解速率的主要因子有:

(1)分解者的生物种类:

a.细菌和真菌,这两类成为有效的分解者,主要依赖于生长型和营养方式两类适应。

生长型主要有丝状生长和群体生长两种,前者利于机械地穿入难以处理的待分解资源,甚至只用酶作用难以分解的纤维体,而且使营养物质在被菌丝体打成众多空隙的土壤中移动方便,从而使终于易限制真菌代谢的营养物质得到良好供应,后者则适应于在短时间内迅速地利用表面微生境。

营养方式方面,微生物经过分泌细胞外酶,把底物分解为简单的分子状态,然后吸收利用,是很节能的营养方式,也使其成为高效的分解者。

b.动物,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土壤动物三类,其中大型土壤动物是碎裂植物残叶和翻动土壤的主力。

(2)资源的质量:

待分解资源在分解者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因此资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影响着分解的速度。

资源的物理性质包括表面特性和机械结构,化学性质则随化学组成而不同。

例如单糖分解很快,半纤维素其次,然后依次为纤维素,木质素等。

因为微生物的分解活动,特别是合成其自身生物量需要有营养

物质的供应,因此营养物质的浓度也成为限制因子。

例如待分解资源的C:

N,常可作为生物降解性能的测定指标。

(3)理化环境:

一般来说,温度高湿度大的地带,其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分解速率高,而低温和干燥的地带,其分解速率低。

三,论述题(20*2)

1.试比较r-选择与k-选择的主要特征,R-K选择理论在生长实践中具有什么指导

2.

意义?

指导意义列举如下:

鲸等大型动物属k-选择种,的商业猎捕要控制,其增长缓慢,不容易恢复,若个体数少到一定程度时,甚至可能导致灭绝。

大多数森林树种属k-选择种,不可无节制得砍伐森林,应予以一定的保护。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3.试以资源比率学说(Resourceratiohypothesis)解释群落演替动态和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维持?

群落演替:

是指一个生物群落被另一个生物群落代替的过程。

表征:

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定向性变化;优势种的变更;在顶级群落形成之前其演替过程持续进行。

原因:

环境变化;繁殖体的散步;物种间相互作用;新种类不断产生;人类活动的影响。

资源比率学说:

每个种在限制性资源比率为某一值时表现为强竞争者,故当两种或多种限制性资源的相对利用率改变时,组成群落的植物种也随之改变,故发生了演替。

结合两者的联系进行分析。

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3*15)

1.限制因子定律

2.重要值

3.物候

4.演替

5.生命表

6.光补偿点

7.生活型

8.亲本投资

9.植物的选择受精

10.她感作用

11.生物多样性

12.边缘效应

13.食物链

14.中性模型

15.生态系统(ecosystem)

二、简答题(9*5)

1.简述生物内稳态及其保持机制.

2.简述生态位理论及其在农林生产中的应用.

3.简述几种群落演替理论的主要内容.

4.什么是景观连接度?

它对景观功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5.试举例简述生态规划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内容

论述题(15*4)1.动物的婚配制度有哪几种类型,资源与环境因子如何决定或影响动物的婚配制度?

不同的婚配制度其适应意义如何?

2.简述温室效应的形成机理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关系.人类社会如何面对全球变

暖?

4.简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途径及其特点,在生产实践中有何应用价值?

5.试述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功能及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生态学

1,名词解释(3*15)

1.限制因子定律(Liebig'sLawoflimitation):

物种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的资源的量

2.重要值(importancevalue):

用来衡量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

3.物候(biotemperture):

生物在一年四季转变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各种生命现象

的季节性变化

4.演替(succession):

—定区域内,群落随时间而变化,由一种类型转变成为另一种类型的生态过程

6.生命表(lifetable):

简单生命表只是根据各年龄组的存活和死亡数据编制综合生命表则包括出生数据,从而能估计种群的增长。

其有动态生命表和静态生命表之分。

7.光补偿点(lightcompensationpoint):

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同时的点称之,此处的光照强度是植物开始生长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

8.生活型(lifeform):

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物种不但体态相似,而且其适应特点也是相似的.

9.亲本投资(parentalinvestment):

有机体在生产子代及抚育和看护所消耗的能量、时间、资源.

10.植物的选择受精(selectivefertilizationofplants):

具有特定遗传基础的精核与卵细胞优先受精的现象.

11.她感作用(allelopathy):

植物分泌化学物质影响或阻止其它植物(一般不同种)在其周围生长

12.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生命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

变异性.亦即生命形式的多样化,各种生命形式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以及各种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及生境与生态过程的复杂性.

13.边缘效应(edgeeffect):

生态交错区的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有增大的

趋势.

14.食物链(foodchain):

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经过一系列取食和被取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之。

15.中性模型(neutralmodel):

不含任何具体的生态学过程或机理的,只产生数学上的或者统计学上的所期望的时间或者空间格局的模型.

16.生态系统(ecosystem):

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和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二、简答题(9*5)

6.简述生物内稳态及其保持机制.内稳态即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它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内稳态是经过生理过程或行为的调整而实现的。

例如恒温动物经过控制体内产热过程以调节体温,而变温动物则经过减少散热或利用环境热源使身体升温。

7.简述生态位理论及其在农林生产中的应用.生态位主要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借以跟其它物种作出区别。

生态位包括该物种觅食的地点,食物的种类和大小,还有其每日的和季节性的生物节律。

生态位的环境因素(温度,食物,地表湿度,生存环境等)的综合,构成概念生态位空间。

这是一种n维超体积,但出于可视化的原因会将它简化为二维或三维龛位图进行显示。

每种环境因素成为一个维度。

在两个生态龛位中,考虑观察的维度越多,两个生态龛位的差别就越明显,越容易被区分开来。

在农林中的应用:

高矮间作,利用不同生态位等等

8.简述几种群落演替理论的主要内容.

(1)经典演替观:

每一演替阶段的群落明显不同于下一阶段的群落;前一阶段

群落中的物种的活动促进了下一阶段物种的建立。

(2)个体演替观:

机会种对开始建立群落有重要作用,有三中可能的和可检验

的模型。

a.促进模型:

物种替代是由于先来种改变了环境条件,使它不利于自身生存而促进了后来其它物种的繁荣。

b.抑制模型:

先来种抑制后来物种,使后来种难以入侵和繁荣。

c.忍耐模型:

物种替代决定于物种的竞争能力。

9.什么是景观连接度?

它对景观功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景观连接度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相互之间连续性的量度。

它包括结构连接度和功能连接度。

前者指景观在空间上直接表现出的连续性,后者是所研究的生态学对象或过程的特征尺度来确定的景观连接度。

景观功能是经过景观结构之间的相互联系得以表示,而景观连接度是反映景观结构联系的指标,因此,景观连接度是景观功能体系的重要内容。

10.试举例简述生态规划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内容

工作程序:

(1)

确定规划范围与规划目标

(2)

广泛搜集规划区域的自然与人文资料,并分别描绘在地图上

(3)

根据规划目标综合分析,提取在第二步所收集的资料

(4)

适应性等级

对各主要因素及各种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进行适宜度分析,确定

(5)

综合适应性图的建立

主要内容:

(1)

生态要素的调查与评价,搜查规划区域的自然,社会,人口,

经济与环境的资料与数据,运动复合生态系统的观点及生态学,环境科学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对评价区域的资源与环境的性能,生态过程特征,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2)

环境容量和生态适宜度分析,环境容量是指在人类生存,自然

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并在环境质量标准的约束下,某一环境能容纳的污染

五的最大负荷量。

生态适宜度指在规划区内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因素的影响程度。

(3)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规划目标的研究,评价指标体系是描述和评价某中事物的可度量参数的集合,规划目标须确定生态规划的总目标,近期目标等等

(4)生态功能区划与土地利用布局,考虑城市的规模,气候等因素

(5)环境保护规划,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减少污染

(6)人口适宜容量规划,确定近远期的人口规模,提出人口密度调整意见等

(7)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规划,合理设计生产工艺设计,促进良性循环

(8)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改进生态环境质量

(9)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

(10)生态规划管理对策研究

三、论述题(15*4)

1.动物的婚配制度有哪几种类型,资源与环境因子如何决定或影响动物的婚配制度?

不同的婚配制度其适应意义如何?

婚配制度的内容包括获得的配偶数目、配偶联系的性质和雌雄所负的育雏职责。

婚配制度的类型分为单配偶制(即一雌一雄制)和多配偶制。

多配偶制是指一个个体具有两个或更多的配偶,包括一雄多雌制、一雌多雄制两种基本类型。

决定动物婚配制度的主要生态因素可能是资源的分布,主要是食物和营巢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

如一种食虫鸟,占据一片具有高质食物资源并资源分布均匀的栖息地,这种情况下有利于形成单配偶制。

相反,如果高质资源是斑点状分布的,社群等级中处于高地位的雄鸟将选择并保卫资源字丰富的地方作为领域,

这种情况下有利于形成多配偶制。

不同婚配制度的适应意义可经过资源于环境的影响来分析。

2.简述温室效应的形成机理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关系.人类社会如何面对全球变暖?

温室效应形成机理:

化石燃料燃烧,森林砍伐等行为,直接导致了CO2等温室气体的增加,这类气体对太阳辐射的不吸收或吸收很少,而对地面长波辐射却大量吸收,因此使得”太阳能被捕获”,从而导致大气层温度升高,气候变暖。

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可能是导致全球变暖的关键因素,从而进一步导致了海平面上升,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等全球变化。

人类如何面对全球变暖可结合全球变暖的恶果及减缓全球变暖的途径等,从技术,管理,法律和教育等方面来说明,例如提高化石能的能效,使用清洁能源等,减少污染,并制定法律来强制规定实施。

3.简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途径及其特点,在生产实践中有何应用价值?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1)能量流动的源头:

太阳光能

(2)能量流动的输入起点:

(光照射到生物群落)

①相关生理过程: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②输入的总值:

绿色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光能总值。

说明: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从绿色植物把太阳能固定在体内以后开始的。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全部生产者所固定下来的太阳能的总量,而不是被我们观察到生产者的那部分生物量。

流入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是指和级消费者在进行同化作用过程中所同化的物质中所含有的能量总量。

消费者粪便中所含有的能量未被消费者所同化,故不能计入排便动物所同化物质中的能量。

能量流动特点:

单向流动,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生物的吃和被吃关系不可逆转,能量不能倒流。

原因:

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相当一部分能量;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生物或生物的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所利用,还有少部分能量随着残枝败叶或遗体等直接传递给分解者。

逐级递减:

每个营养级的生物总有一部分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最终被分解者利用);每个营养级生物都经自身呼吸作用而消耗一部分能量(ATP、热能)。

食物的营养级越多,能量损耗越大。

第五营养级生物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最多仅相当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总量的0.16%,已无法满足该营养级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

因此食物链的长度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一山不能容二虎,道理即此其在实践中的价值:

例如养殖业中,可经过缩短食物链长度,减少能量在传递过程中的浪费。

4.试述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功能及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钖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湿地在空间上分布在陆地和水域交接的相对稳定的过渡区和生态交错区;在时间上呈现周期性干湿交替的动态变化;在生态上表现为水、陆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是兼有水陆特征的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经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将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联系起来。

湿地的陆生环境和水生环境的双重特性使其具有单纯陆地类型和单纯水域类型所不具有的复杂性质。

功能:

涵养水源;减缓风暴潮,洪水;调节水文,控制侵蚀;提供后备土地资源,容纳营养物和分解污染物;是水生和沼生生物的栖息地,繁殖区和候鸟迁徙越冬地

其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可结合其功能论述。

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生态学

名词解释(5*12)

1.原生演替

2.光合有效辐射

3.内稳态

4.繁殖成本

5.世代时间

6.生物多样性

7.生态工程

8.景观异质性

9.斑块/缀块

10.食物网

11.湿地

12.生态位

二,简答题(10*5)

1.简述中国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2.生态因子的定义是什么?

它有何特征?

3.简述Logostic种群增长模型以及各参数的生物学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