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上第一稿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点梳理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7654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2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上第一稿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点梳理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6上第一稿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点梳理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6上第一稿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点梳理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6上第一稿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点梳理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6上第一稿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点梳理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上第一稿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点梳理表.docx

《6上第一稿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点梳理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上第一稿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点梳理表.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上第一稿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点梳理表.docx

6上第一稿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点梳理表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点梳理表

广州市白云区教育研究院小学品德学科编写

备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常用表述:

感受、体验、培养意识等等;知识目标常用表述:

知道、掌握、了解、理解等等;能力目标常用表述:

能够;学会;会做等等;行为习惯目标常用表述:

养成某个习惯;有某个行为等等。

《课文》

《框题》

课时

道德教育要点

法治教育要点

第1周/9月1日—7日完成:

人教社网络培训时间是2019年9月6日全天,任教六年级上册的老师全员参与培训,培训后才可以上岗任课。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2周/9月8日—14日完成

(1)法律是什么

第一课时

1.在道路上行走要遵守规则。

2.敬老爱老是美德。

3.父母和学校关爱孩子成长,培养感恩意识。

4.

1.感受到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法律在身边。

2.知道法律与纪律、道德规范的共性和差异:

共性:

都是社会规范。

差异:

从制定者、内容、违反的后果等维度认识法律的强制性和权威性,产生尊重敬畏法律的意识。

以下3到10是课本P3涉及的内容:

3.财产权:

宪法第十三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另:

《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

4.受教育权:

宪法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另:

《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

5.遵守交通法规:

《道路交通安全法》。

6.保护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保护法》。

7.公共场所爱护公物:

宪法第十二条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

另:

《治安鼓励惩罚法》。

8.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

《民法通则》、《物权法》等等。

9.成年后要努力工作:

宪法第四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另:

《劳动法》相关规定。

10.保护环境:

宪法第二十六条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

另:

《环境保护法》。

(2)生活于法律

第二课时

1.在道路上行走或者开车要遵守规则。

2.在超市等场所讲买卖道德。

3.在学校接受老师的教育,要在言行上做到尊重老师。

1.了解与生活关系密切的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是用来调整和规范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

具体如下:

刑法——惩罚犯罪行为,维护公共安全。

民法——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

行政法——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

2.激发对专门法的兴趣和继续探究的兴趣,学习用相应的法律解决问题,感受法律与生活密不可分。

以下3到10是课本P5—P8涉及的内容:

3.在工厂里:

宪法第四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另:

《劳动法》相关规定。

4.在学校里:

宪法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另:

《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相关规定。

5.在道路上:

《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

6.在超市里: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

7.刑法:

《刑法》、《刑事诉讼法》。

8.签订合同:

《民法》、《保险法》、《合同法》、《农村土地法》。

9.市场监管、税务:

《行政法》、《行政诉讼法》。

10.连线题:

《教师法》;《广告法》;《国歌法》;《环境保护法》;《婚姻法》。

(3)法律作用大

第三课时

1.在游戏和比赛等活动中遵守规则。

2.关爱残疾人,培养爱心。

1.体会法律的作用,感受法律的公平与内涵。

法律的作用表现为三方面:

指引、评价、保障。

指南针——行为指引,能与不能。

尺子——评价:

合法与违法。

武器——保障:

敢与不敢维权、理性与合法的方式

以下2到9是课本P9—P11涉及的内容:

2.玲玲发表小说:

宪法第四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另:

《未成年人保护法》著作权保护。

3.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

4.爸爸喝酒后不开车:

《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惩罚法》。

5.残疾人受特殊保护:

《残疾人保护法》。

6.邻居遭遇交通事故:

《道路交通安全法》。

7.拖欠爸爸工资: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

8.人人有权利人人有义务:

宪法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9.法律援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5号)《法律援助条例》。

2.宪法是根本法

第3周/9月15日—21日完成

(1)感受宪法日

第一课时

1.主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培养关爱父母的意识,学会感恩父母。

3.感受公民服兵役光荣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1.感受宪法日,激发作为一名小公民,学习宪法的责任意识。

以下2到5是课本P13—P16涉及的内容:

2.P13爸爸的工作单位开展宪法宣誓活动:

宪法第二十七条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3.P16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宪法第五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4.P16服兵役:

宪法第五十五条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5.P16关爱赡养父母:

宪法第四十九条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2)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第二课时

1.了解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宪法是母法,其他法律是子法。

其他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理解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原则性的问题在宪法中做出了规定。

以下2到7是课本P19涉及的内容:

2.宪法第十二条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

3.宪法第十三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4.宪法第二十六条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

5.宪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6.宪法第五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7.公民享有基本权利履行基本义务:

宪法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3)树立法律权威

第三课时

1.学习掌握宪法知识,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理解宪法是许多活动的根本准则。

2.课本P21宪法宣誓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宣誓制度是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2018年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宣誓制度作出修订,新的誓词为:

“我宣誓:

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第4周/9月22日—28日完成

综合内容

三个课时

可以安排以“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或“宪法是根本法”为主题开展手抄报编写、情景剧表演、宪法知识竞赛、宪法演讲大赛等等教学活动。

第5周/9月29日—10月5日国庆节放假

3.公民意味着什么

第6周/10月6日—12日完成

(1)公民身份从何而来

第一课时

1.感受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

1.宪法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我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3.机场边检处设置“中国公民”通道:

根据我国《出境入境管理法》规定;根据国际惯例,本国公民在出入境时享有优于其他国家公民的待遇。

(2)认识居民身份证

第二课时

1.保护身份证信息安全,不泄露自己和他人的身份证信息。

《居民身份证法》的以下条款:

1.第二条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年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未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可以依照本法的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

2.第三条居民身份证登记的项目包括:

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户口所在地住址、公民身份号码、本人相片、指纹信息、证件的有效期和签发机关。

公民身份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由公安机关按照公民身份号码国家标准编制。

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应当登记指纹信息。

3.第四条居民身份证使用规范汉字和符合国家标准的数字符号填写。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居民身份证用汉字登记的内容,可以决定同时使用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文字或者选用一种当地通用的文字。

4.第五条十六周岁以上公民的居民身份证的有效期为十年、二十年、长期。

十六周岁至二十五周岁的,发给有效期十年的居民身份证;二十六周岁至四十五周岁的,发给有效期二十年的居民身份证;四十六周岁以上的,发给长期有效的居民身份证。

未满十六周岁的公民,自愿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的,发给有效期五年的居民身份证。

5.身份证用途:

第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应当出示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

(一)常住户口登记项目变更;

(二)兵役登记;

(三)婚姻登记、收养登记;

(四)申请办理出境手续;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用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的其他情形。

依照本法规定未取得居民身份证的公民,从事前款规定的有关活动,可以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其他证明方式证明身份。

6.警察查验身份证:

第十五条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出示执法证件,可以查验居民身份证:

(一)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需要查明身份的;

(二)依法实施现场管制时,需要查明有关人员身份的;

(三)发生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突发事件时,需要查明现场有关人员身份的;

(四)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港口、码头、机场或者在重大活动期间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场所,需要查明有关人员身份的;

(3)我是中国公民

第三课时

1.了解祖国建设成就大,感受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

2.收集海外华人的成功故事,开展励志教育。

课本P30护照:

1.《护照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入国境和在国外证明国籍和身份的证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伪造、变造、转让、故意损毁或者非法扣押护照。

2.《护照法》第七条普通护照的登记项目包括:

护照持有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出生地,护照的签发日期、有效期、签发地点和签发机关。

普通护照的有效期为:

护照持有人未满十六周岁的五年,十六周岁以上的十年。

第7周/10月13日—19日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