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齐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评估实施细则71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6500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67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齐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评估实施细则7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哈齐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评估实施细则7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哈齐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评估实施细则7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哈齐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评估实施细则7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哈齐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评估实施细则7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哈齐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评估实施细则711.docx

《哈齐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评估实施细则7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齐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评估实施细则711.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哈齐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评估实施细则711.docx

哈齐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评估实施细则711

 

哈齐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评估

实施细则

 

哈齐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〇年六月

哈齐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评估实施细则

 

审查:

校核:

编写:

叶青

 

2010年6月

目次

第一章总则

为统一哈齐铁路客运专线对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的技术要求,确保观测质量;为评估预测线下工程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砟轨道铺设时间,确保铺设质量,制定本实施细则。

本细则适用于哈齐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施工期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未包括的内容,应按相关现行铁路设计规范、规定执行或另行研究确定。

沉降变形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能全面反映线下工程实际变形特征。

沉降变形评估方法应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地质情况、工程措施确定,能够准确预测结构物工后沉降。

评估应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沉降变形关系,以区段为单位实施。

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是确定无砟轨道铺设关键时间节点的主要依据之一,必需加强“零周期”(即初始值)的过程控制。

沉降变形观测过程中必须与评估紧密结合,加强动态协调,以及时发现沉降异常情况。

本线有砟轨道高速地段测量要求与无砟轨道地段按相同标准执行。

一、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哈齐铁路客运专线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等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

二、工作依据

⑴《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⑵《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⑶《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⑷《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⑸《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

⑹《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

⑺《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⑻《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

⑼《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

⑽哈齐铁路客运专线工程设计文件;

⑾《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2009年7月);

⑿铁道部有关规定。

第二章组织管理与工作流程

一、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

1.组织机构

哈齐公司成立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领导小组;哈齐公司、咨询评估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等各方成立工作小组。

2.人员要求

⑴哈齐公司领导小组:

由哈齐公司总工程师为组长,公司及部门领导组成。

⑵哈齐公司工作小组:

由公司工程管理部主任任组长,质量安全部、分指负责人等组成。

⑶咨询评估单位工作小组:

由咨询评估单位负责人任组长、技术专家、各专业责任人组成。

⑷设计单位工作小组:

由总体任组长,路基、桥涵、测量专业负责人组成。

⑸施工单位工作小组:

标段指挥部负责统一管理,由总工程师任组长、各分部总工程师任副组长,各分部成立测量队,设专职测量队长。

⑹监理单位工作小组:

由监理单位副总监为组长,监理分站站长、专业监理工程师组成。

二、职责分工

哈齐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参建各方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确保观测数据和评估结果真实、可靠。

1.建设单位

⑴负责全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估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并对其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⑵审定哈齐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评估实施细则。

⑶组织专家对沉降变形评估报告进行评审。

2.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是沉降变形观测的实施责任主体,必须严格按有关规范、设计文件及公司要求做好各项工程施工过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对观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⑴负责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其保护工作。

⑵负责各种监测设备、仪器、管线的购置与埋设,及其观测设施的保护工作。

⑶配置专业人员,按规定监测项目和频次进行全过程监测和记录,并按规定格式和内容提交监测成果,确保其真实性、可靠性和全面性。

⑷负责监测数据库的数据录入工作。

⑸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方案的制定工作。

⑹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

3.监理单位

监理单位对沉降变形观测过程进行全部监理,并派专业人员进行平行观测,对监理工作和平行观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⑴对施工单位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其保护、各种监测设备、仪器、管线的购置与埋设进行全面核查,确保观测准备工作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见附件二之附表1)。

⑵派专业人员对施工单位的沉降变形观测全过程进行旁站和平行观测,并将路基和过渡段作为监测的重点。

其中:

①平行观测数量要求:

一般地段为施工单位总测点数的10%,地质复杂、沉降变化大以及过渡段为施工单位总测点数的20%。

②平行观测方法要求:

由专业监理人员采用与施工单位观测人员“换手复测”的方式同步进行。

③做好旁站记录并对观测记录进行签认。

⑶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方案的制定工作。

⑷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

4.设计单位

设计单位对沉降变形观测有关设计资料的准确性负责,并对沉降变形观测过程做好配合。

⑴提交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断面、观测点布置、设计最终沉降值等设计资料。

⑵对沉降变形观测设计要求进行技术交底。

⑶根据沉降变形观测结果,必要时调整沉降控制措施,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实时修正,并将结果提交建设单位。

⑷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

⑸参与施工单位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的指导工作。

⑹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对观测结果是否符合设计目标和要求提出意见。

5.咨询单位

⑴参与制订《哈齐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评估实施细则》;

⑵对全线沉降变形观测过程进行咨询和指导。

6.评估单位

⑴编制《哈齐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评估实施细则》。

⑵负责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测量人员进行沉降变形观测及其数据管理的培训与指导。

⑶抽检施工单位测量方法是否满足要求、测量数据是否真实可靠。

⑷统一全线沉降变形观测数据的统计整理形式,建立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数据库。

⑸对线下工程各阶段沉降变形观测采用适宜的计算机软件及时进行沉降变形分析、预测、评估,提交评估报告。

三、工作流程与内容

客运专线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分为准备阶段、观测阶段与评估阶段。

各阶段工作流程图及其主要内容如下。

1.准备阶段工作流程图

准备阶段工作流程图如图2-1所示。

图2-1准备阶段工作流程图

2.准备阶段主要工作内容

⑴设计单位:

①提供线路设计图纸、技术要求以及沉降变形计算值等资料;

②对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技术交底。

⑵施工单位:

①熟悉设计图纸资料,编制标段内沉降变形观测方案和实施细则;

②组织专业测量队伍,采购观测仪器设备(观测仪器必须检验合格);

③建立变形观测基准网(工作基点和加密工作点要求埋设稳固),提交监测网测量报告;

④按设计要求及时埋设变形观测设施,不漏埋、不错埋,保障各观测点的埋设质量。

⑶监理单位:

①熟悉设计图纸资料,了解施工队伍的组织和装备,审核施工单位的观测方案和实施细则;

②对施工单位在准备阶段的测量工作进行旁站监理,并对施工单位的测量工作成果进行签认。

⑷咨询单位:

①了解工程总体情况,参与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评估实施细则的编制;

②对准备阶段的沉降变形观测工作进行技术咨询。

⑸评估单位:

①收集沉降变形评估必要的工程资料,了解沉降变形观测的内容、布置及技术要求,编制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评估实施细则;

②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有关测量人员(侧重于技术管理、数据处理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③检查施工单位在准备阶段的测量工作是否满足相关要求。

⑹建设单位:

①审定下发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评估实施细则;

②组织相关单位人员开展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培训并进行测试;

③检查和督促各单位按各自职责和分工做好沉降变形观测准备阶段的各项工作。

3.观测阶段工作流程图

观测阶段工作流程图如图2-2所示。

图2-2观测阶段工作流程图

4.观测阶段主要工作内容

⑴施工单位:

①按照既定方案、方法和技术要求实施沉降变形观测,检查、计算、复核各次观测成果,定期汇总提交沉降变形观测成果报告;施工单位必须严格内部质量控制,严把测量成果质量关;

②做好埋设元器件、观测标志的保护工作,发现被破坏、丢失应及时采取措施恢复、补埋并纳入观测;

③按要求进行沉降监测网复测或工作基点检测;

④完成沉降观测期后,根据情况适时提出区段沉降变形评估申请。

⑵监理单位:

①对施工单位的沉降变形观测进行旁站监理,对施工单位的测量成果进行质量检查并签认;

②对施工单位的沉降观测质量进行平行观测,并提交监理观测报告。

⑶设计单位:

①派驻设计代表,经常深入现场联系沉降变形观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对有关记录进行签认;

②比较沉降变形观测实测值与设计计算值,根据情况需要采取沉降控制措施,调整有关计算参数,修正计算沉降量。

⑷咨询单位:

对沉降变形观测阶段提供技术咨询。

⑸评估单位:

①收集施工单位的沉降变形观测成果、监理单位的平行检测成果以及修正后的设计计算沉降值;

②检查、分析各类沉降监测成果数据;

③根据需要,抽检施工单位的沉降观测成果质量。

⑹建设单位:

①检查和督促各方做好沉降观测阶段的各项工作。

②针对沉降变形观测阶段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参建各方研究处理。

5.评估阶段工作流程图

评估阶段工作流程图如图2-3所示。

图2-3评估阶段工作流程图

6.评估阶段主要工作内容

⑴施工单位:

①提交单元或区段沉降变形评估申请并按评估单位要求汇总提交沉降观测成果资料;

②根据需要,接受沉降观测质量检查;

③若初步评估分析不能满足设计目标要求,在延长观测期内继续进行沉降观测。

⑵监理单位:

①对施工单位提交的沉降观测成果数据进行签认;

②提交评估单元或区段监理工作报告。

⑶设计单位:

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对观测和评估结果是否符合设计目标和要求提出意见。

⑷咨询单位:

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提供技术咨询。

⑸评估单位:

①参与建设单位组织的单位工程沉降变形评估计划编制,划分评估单元或区段;

②利用监理签认的施工单位观测的沉降监测序列成果数据,进行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评估分析、预测,形成评估报告并提交给建设单位;

③完成沉降变形观测成果数据库,以电子文件形式提交给建设单位。

⑹建设单位:

①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进展要求,组织编制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评估计划;

②组织专家组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决策铺轨时机。

第三章沉降变形测量一般要求

哈齐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测量工作以路基、桥梁等建(构)筑物的沉降变形观测为主,水平位移监测根据路基、桥梁等工点具体要求确定。

哈齐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测量高程系统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建立独立的变形监测网,覆盖范围一般不宜小于4km,基准点选择应优先考虑利用CPI、CPII和水准基点。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充分利用CPI、CPII和水准基点作为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的工作基点。

一、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分类与布设要求

1.沉降变形测量点分类

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三类。

2.沉降变形测量点布设基本要求

⑴基准点。

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地区;基准点使用全线的深埋水准点、CPI、CPII和二等水准点。

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且基准点的间距不宜大于1km。

⑵工作基点。

要求埋设在比较稳定的位置,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

工作基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沉降变形监测需要。

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左右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加密工作基点或新设置工作基点的标志规格、型号与埋设要求执行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

对于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项目,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沉降变形观测点。

⑶沉降变形点。

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

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长久保存和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

沉降变形点按路基、桥涵等各专业布点要求(设计文件)进行。

二、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本线沉降变形测量按变形测量三等规定执行(见表3-1);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工点,可根据需要按二等的规定执行。

表3-1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变形测量等级

沉降变形(垂直位移)测量

水平位移观测

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

相邻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

沉降变形点点位中误差(mm)

二等

±0.5

±0.3

±3.0

三等

±1.0

±0.5

±6.0

三、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1.沉降变形监测网

⑴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表3-2执行。

表3-2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

每站高差中误差(mm)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

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

二等

0.5

0.15

0.3

0.4

DS05型仪器,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三等

1.0

0.3

0.6

0.8

DS05型仪器,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注:

n为测站数。

⑵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网方式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监测网由沉降监测基准点、工作基点或包含部分沉降变形点组成附合或闭合水准路线,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施测。

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垂直位移监测沉降变形测量等级要求二等及以上的重要桥隧工点,应独立建网,并按照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施测或进行特殊测量设计。

2.水平位移监测网

⑴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本线水平位移监测按三等规定执行(见表3-3),对于软土地基等设计有特别技术要求的复杂工点,可根据需要按二等的规定执行。

表3-3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

平均边长(m)

测角中误差(")

测边中误差(mm)

水平角观测测回数

DJ0.5″

DJ1″

DJ2″

二等

±3.0

≤400

±1.0

2.0

6

9

≤200

±1.8

2.0

4

6

9

三等

±6.0

≤450

±1.8

4.0

4

6

9

≤350

±2.5

4.0

3

4

6

⑵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水平位移监测网一般按独立建网考虑,根据水平位移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网坐标的相互转换。

3.变形监测网的检测

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监测网点位会发生变化。

为了验证监测网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

本线沉降变形监测网的观测分为首次观测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复测。

定期复测按每6个月进行1次,尽可能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在区域沉降地区应每3个月进行1次复测;正常观测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实时地对监测网进行检核,发现问题随时复测。

检测结果发现工作基点变形量超出2倍中误差,经核实后应对相关测点高程值进行调整或修正。

四、沉降变形测量基本要求

⑴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

⑵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⑶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

①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首次(零周期)观测应连续、独立观测两次,取两次合格结果的中值作为首次观测值(初始值)。

②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③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套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准标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④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⑤成像清晰、稳定时再启动读数。

⑥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⑦数据处理和平差计算方法一致。

⑷特殊情况下处理方法:

①针对低矮桥墩、异型桥墩,空间小,标尺不能直立的情况,施工单位应在测量仪器厂家定制短尺进行测量;也可采用倒尺的方法进行,但需要注明,避免数据处理错误。

②对基坑太深引起的尺长不够,高路基填筑时高程不好传递等类的特殊问题,由施工单位向评估单位提出实施方案,由评估单位确认。

⑸测段观测完成后,必须及时整理观测数据。

⑹当发现沉降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必须首先自查,应重测并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并提交自查分析报告。

⑺在观测过程中,应做好一些重点信息的记录,如对架梁、运梁车通过、天气情况、地下水影响情况等的记录,以利于对结构变形特性的分析和异常数据的分析。

⑻观测仪标保护:

观测期间应对观测标志与设备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等,观测标位置应做醒目标志等措施以保证观测仪标的长期功能及安全要求。

如出现观测标被敲击、挖橇、丢失等情况时应及时恢复并进行复测。

⑼沉降观测应按照规定时间和频次要求严格执行,并定期复测避免沉降异常。

⑽无砟或有砟轨道铺设前,可根据具体情况如各段落铺设轨道的间隔时间相差较大或沉降非常敏感地段等适当增加观测频次,为无砟或有砟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⑾沉降变形观测中,标段与标段之间、同一标段内分部与分部之间、分部内各作业队之间交界处,交叉重叠观测或同步观测应协调一致,保持交界处资料连续;至少重叠1个工作基点以上。

五、沉降变形测量具体要求

⑴沉降变形水准测量执行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要求,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

对线下工程沉降变形点的测量,应形成附合或闭合水准路线,水准路线经过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不得少于2个。

⑵应使用DS05级及以上的自动安平电子水准仪(建议使用LeicaDNA03、TrimbleDiNi03两种数字式水准仪),仪器及配套水准标尺均应在有效的合格检定期内。

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

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时应根据仪器的提示进行重测。

⑶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

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二等水准有关要求执行。

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5m,前后视距累积差≤6.0m,视线高度≥0.55m且≤2.80m。

测站限差:

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mm。

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

使用数字水准仪读记至0.01mm。

⑷观测时,一般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对于有变换奇偶站功能的电子水准仪,按以下顺序进行:

往测:

奇数站为后—前—前—后

偶数站为前—后—后—前

返测:

奇数站为前—后—后—前

偶数站为后—前—前—后

⑸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结束。

⑹应用数字式水准仪,正式观测前应进行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

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

晴天测量应用测伞遮蔽阳光,对于电子水准仪,观测中应装上遮光罩。

⑺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置平。

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

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

⑻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2.5kg以上的铸铁尺垫;水准观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

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

水准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确保水准尺垂直。

⑼对于宽度较宽的河、湖水中的沉降测量,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跨河水准测量要求进行观测。

⑽数据处理时,闭合差、中误差等均满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主水准路线要进行严密平差,选用经鉴定合格的软件进行处理。

⑾按照规定的格式整理数据,并按要求提交。

六、特殊环境下沉降测量

⑴大面积水域情况下的水中墩沉降测量,应根据具体地形地质情况、施工组织情况等由施工单位制订观测实施方案,报监理单位和评估单位审批后方可执行。

⑵鉴于大面积区域沉降观测、分析的复杂性,应研究制定特别的观测方案及处理方法。

⑶数据异常情况的处理:

①受施工干扰、工作基点与观测标志扰动、人为错误等各种因素影响,会出现沉降异常情况,如沉降突变、桥墩上升、桥墩左右侧差异沉降量过大、线路纵向相邻测点沉降差异较大等。

为确保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测量单位在保证外业测量数据精度合格的前提下,应在当天进行内业整理,及时针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在数据处理结果文件中说明。

②评估单位应及时对提交的观测数据异常情况进行整理汇总,密切联系测量单位进行原因分析,并相应采取措施。

七、沉降变形监测平行观测工作

根据《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在施工单位线下工程沉降变形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应由监理单位(或专业队伍)全过程对沉降变形进行平行观测,平行观测的数量,一般地段应不少于其沉降变形监测工作总量10%,对于地质复杂、沉降变化大以及过渡段等区段,平行观测的数量不应少于20%,以确保线下工程沉降变形监测工作质量满足无砟轨道评估技术要求。

第四章路基工程沉降变形测量

一、沉降观测目的与内容

1.测量目的

通过路基(含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测量,利用沉降观测资料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指导进行信息化施工,必要时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轨道结构的安全。

2.沉降观测内容

⑴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

⑵路基基底沉降观测;

⑶过渡段沉降观测;

⑷路基稳定性观测;

⑸地基土深层沉降监测。

二、沉降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

路基(含过渡段)沉降观测断面及观测断面的观测点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路堤高度、地形地势的起伏情况、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