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经济学会ECFA综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6401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ECFA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ECFA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ECFA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ECFA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ECFA综述.docx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ECFA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世界经济学会ECFA综述.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ECFA综述.docx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ECFA综述

由中国世界经济学会、湖南省委统战部和湖南大学共同主办、《China&WorldEconomy》编辑部、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湖南省望城经济开发区和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共同协办、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承办的“ECFA与两岸经济共同发展”第四届海峡两岸学术论坛于2010年5月22日—23日在长沙召开。

会议围绕“ECFA与两岸经济共同发展”的主题,探讨全球经贸环境变化下两岸建立与完善经贸合作机制对两岸经济共同发展的影响,着重就全球双边贸易体制与两岸经贸关系、ECFA对两岸经济增长的影响、ECFA下的两岸双向投资与企业发展、ECFA与中小企业发展、ECFA下的两岸技术与人才交流合作、两岸新型产业合作与结构升级、金融危机与两岸金融合作、产业转移与中部经济发展等八个子议题展开了讨论。

受邀的大陆和台湾知名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在大会上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和评论,来自海峡两岸的近五十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也以小组讨论和圆桌论坛的形式就世界经济新格局下的两岸经济合作前景进行了深入交流。

    一、两岸产业合作与结构升级

    台湾中原大学企业管理学系吕鸿德教授从两岸战略新兴产业出发,以科技创新的角度对两岸经贸合作和产业承接进行了详细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两岸未来在产业合作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建议。

他通过“七转”:

转局、转向、转略、转合、转念、转进和转胜来分析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和趋势,认为“两岸合,赢天下”。

在全球经济复苏迹象显著,大陆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定位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消费”和台湾希望扩大市场的背景下,两岸经贸合作势在必行。

大陆拥有政策和成长优势,台湾拥有技术、群聚和产品优势,两岸经济整合可以实现两岸优势互补,提升两岸国际竞争力,但同时也要注意在股权结构和融资上的协调。

他认为未来两岸要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加大合作,并以LED为核心着力点打造全球LED生产中心,做到“两岸整合、照亮全球”,使得两岸的经济发展从“手”向“脑”转变,把“中国制造”打造成“知识创造”,用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承接战略来拓宽两岸经贸合作的广度、深度、高度和速度。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刘震涛教授从“善用大陆优势、创造两岸双赢”、“发展台湾优势、推动内资入岛”、“规划产业未来,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三个方面看待两岸未来的发展。

刘教授指出如今两岸经贸合作表现出代工生产和加工贸易模式上的脆弱性,“台湾接单,大陆生产,出口欧美”的分工模式对两岸都不利,台湾产业无品牌,大陆充当价值链上最低位阶的角色,全球分工格局的主导权完全掌握在日本和欧美等国家的手中,应对国际金融风暴的能力低。

因此两岸一定要充分利用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世界经济格局调整的机遇,利用大陆崛起的优势,加强互利双赢合作,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拉动,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产业合作新思维,要瞄准产业联盟,完善、调整和提升产业链,促进两岸产业合作向高端、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中草药、新能源、无线城市(网络城市,主要是台北和厦门)、物流(武汉或海西选一个合作)、废旧电池的回收、文化创意产业和传统文化产业中选择一个进行合作。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教授认为应该用辩证的思维和从矛盾的角度看待两岸经贸关系和合作。

两岸加大经贸合作,推动两岸经济关系的深入发展,是一个推动经济上的正和博弈、避免军事上的负和博弈和暂停政治上的零和博弈,对两岸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是有益的。

回顾两岸经贸合作的三个进程:

台湾产业结构调整转移,随着大陆经济热点而转移,以及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价值链的反映。

两岸合作领域已经从轻纺-石化-电子转向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的第四波合作浪潮;两岸经济合作对象从中小企业转向大企业主导;两岸经济合作形式呈现台资企业本地化趋势;两岸经济合作地区从南向北、由东向西扩展。

两岸经贸合作对两岸都有益处,对大陆而言可以增强经济实力,促进区域发展,稳定两岸关系,促进政策互动,以及推动经济整合,促进政治整合。

对台湾而言可以改善经济结构,增加国际收支以及增强台资企业的实力。

未来两岸经济整合应该立足两岸共同利益、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从商品、资金、人员交流和经济合作机制四个方面出发全面建立两岸共同市场,同时注重从两岸经济整合的特点出发,先制定框架性协定再逐渐完善和补充具体内容。

大陆应改善投资软硬环境,抓住台湾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与台湾形成产业的错位发展,使得两岸的传统与新型产业的发展兼收并进,健康发展。

    二、两岸金融合作与前景展望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厦门大学校长助理庄宗明教授从世界全球化和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角度探讨两岸金融合作的必要性。

庄教授认为不能片面的说台湾市场依赖大陆市场,应该全面的看,实质上是台湾依赖世界市场,特别是世界几大经济体如美国、欧盟和日本等。

东亚地区作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随着产业分工和世界各国经贸合作深度和广度的加强,生产国际化和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形成,国际分工从产业间分工到产业内分工再到产品内分工,其中产品内分工作为国际分工的新形式,以产品为纽带促成全球或区域性的生产网络,越来越受到重视。

由于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和东亚产品内分工特征的明显形成,台湾作为独立经济体已经融入到东亚生产网络中,台湾几乎没有完全在台湾生产的产品。

大陆和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使得台湾不得不考虑如果台湾产品要进入东盟市场必须符合东盟10+1中大陆的经贸利益。

这是台湾加入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体系的基础,两岸经贸合作是必然的选择。

同时从两岸贸易、投资和旅游的快速发展和规模迅速扩大来看,两岸在金融合作上存在必要性。

但由于现今两岸清算机制尚未建立,两岸需要就互设金融机构的法律法规,货币管理的敏感性(如挂牌)和金融政策开放的风险性(如准入额度)问题进行积极协商,并建议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行先试”来逐步开放两岸金融,实现两岸双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林桂军教授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从商品市场一体化、经济周期的协同性,以及金融市场一体化探讨了大中华地区(大陆、台湾和香港)的一体化程度。

首先从亚洲自由贸易协定的发展来看,中国签订了9个自由贸易区协定,台湾仅签订了4个,且对台湾经济的贡献不到0.2%,伴随着东盟11+3的成立,台湾区域一体化进展缓慢态势愈发明显。

从商品市场一体化程度来看,通过测算大中华区区域内商品、制成品与零部件进出口的各类指标,香港和大陆在电子部件和通讯设备配件等,台湾和大陆在电子行业的关系紧密。

再通过比较大中华与东亚、欧盟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之间的零部件贸易关系,可以发现汽车领域的分工在大中华内部相对有限,但大中华区和东亚之间却存在生产网络,且大中华与东亚的贸易额远大于和欧盟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贸易额。

这些结果表明:

大中华地区和东亚之间共享分工网络,泛亚洲生产和贸易的网络非常深厚,已形成大中华区从东亚进口零部件,出口至欧美和北美自贸区的格局,同时电子产业有可能形成跨太平洋网络的潜力。

从经济周期的同步性看,大陆、台湾和香港经济通过金融联系一体,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函数表明亚洲和外部的经济联系程度很高,交叉跨境金融交易的数量表明亚洲与美国经济一体化明显,汇率政策方面亚洲经济依赖美国经济。

因此,区域发展如果减少对美国经济的依赖,区域内的国家/地区将更关注和避免区域内交易的汇率风险。

综上所述,从生产角度看,两岸经济关系密切;从宏观经济一体化程度看,两岸经济关系不够紧密,因此必须加大两岸在宏观经济上的联系,优化两岸生产网络。

    台湾富邦期货董事长史纲博士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出发探讨了两岸金融合作的可能性和领域。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两岸金融合作呈现实质性发展。

迄2009年7月31日止,台湾共有44家金融机构处理人民币兑换业务。

且自台湾经管会发布两岸金融三业往来许可办法以来,中国银行已经递交到台湾设点的申请,福建兴业银行成为首个大陆地方银行获批准到台湾设办事处的银行。

他认为两岸金融合作可以先从利用台湾国际化的资本市场的基础,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中间的海西区采取特殊政策,吸引外资、陆资和台资的投资与交易,形成上游是风险和产业基金,中游是台资与T股的IPO、重组和公司债,下游是A股及T股的经纪和结算的海西金融中心。

对于台湾金融业者来说,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是亟待争取开放和合作的领域。

    三、湘台经贸合作与发展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刘辉煌教授从湘台产业结构变迁与产业合作的路径依赖的角度探讨了湘台产业合作与优化升级。

60年来湖南和台湾产业结构变化显示,湘台两地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差异,台湾工业化条件和基础以及产业间的协调性明显优于湖南。

从生产要素优势互补的角度出发,湘台两地产业合作具有良好的前景,首先资本要素上台湾资本充裕,湖南相对匮乏;其次技术要素上台湾在科研成果产业化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经验丰富,而湖南基础研究强但科研成果市场化经验不足;再次劳动力资源要素上湖南基础科学人才较为充裕,技术应用和管理方面的人才缺乏,而台湾技术应用和管理人才丰富;最后土地资源上湖南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且廉价。

台湾作为湖南境外投资第二大来源地,对湖南经济的推动贡献明显。

政策建议方面,湖南要积极承接台湾地区产业转移;采取农业垂直、制造业垂直和水平分工相结合、以及服务业水平分工的混合分工模式整合两地资源,确立产业分工架构。

优化台商投资产业结构,把承接台湾地区产业转移与湖南省的装备制造、石化、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联系起来,以工业园、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为主要载体,注重引进台湾大集团企业投资,以期形成深层的产业关联效应。

    湖南省商务厅厅长刘捷在分析了台湾和湖南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契合优势互补,认为湘台在加强电子信息和物流服务业上合作空间广大,他认为加大湘台合作能够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湖南省望城经济开发区主任徐志刚从湖南省与台湾知名大陆企业如旺旺、普罗集团的成功合作与互利互赢的角度,分析了湖南省望城作为湖南经济开发区的地域、政策和劳动力优势,鼓励台资企业加大在湖南的投资和规模扩建。

长沙市开福区常委、金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沈裕谋介绍了金霞物流园在中部物流产业中的重要示范和引导作用,从物流成本节约生产总成本的视角分析了台资在产业承接和投资导向中西部地区的趋势下,湖南作为中部物流行业龙头的成本和规模优势以及政策支持,认为湘台合作范围大、领域广,互赢效应明显。

    四、ECFA的签订效应研究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坤望教授从东亚视角分析了ECFA的签订对台湾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他认为台湾经济十分依赖对外贸易,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体,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台湾经济面临内忧外患:

从内部看,由于国际分工出现转移,很多产业转移出岛内;从外部看,台湾的竞争对手日本、韩国和东盟积极参加到区域一体化进程中,东亚地区区域整合已经形成,只有台湾和朝鲜未参与其中,台湾经济可能出现边缘化倾向。

作为台湾第一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顺差来源地的大陆在与东盟大部分产品实行零关税后,会对台湾与东盟哎大陆市场上的竞争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在这个背景下,两岸签订ECFA对台湾的影响要大于对大陆的影响,有利于加强两岸经贸联系,避免台湾国际竞争力的恶化,保证台湾贸易的平稳发展,并且不会对台湾的敏感产业和就业产生冲击。

    湖南大学副校长赖明勇教授从台湾能否进一步融入东亚分工体系的角度来考察ECFA的签订对台湾的影响效应。

利用GTAP模型模拟和测算了ECFA对台湾宏观经济、产业以及就业的影响,通过计算出口垂直专门化率和调整数据库,将投入产出表部门调整为包含18个贸易品部门的40个部门评估了台湾、大陆与东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并在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视角探讨了ECFA对台湾的影响。

他认为大陆垂直专门化程度最高的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垂直专业化程度上升最快的是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其余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都上升趋势很明显,纺织业和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垂直专门化比率出现微弱下降。

并从四大来料经济体对大陆垂直专门化的贡献度看亚洲分工体系中两岸的经贸关系:

从东亚来料对中国大陆出口垂直专门化的贡献度看来自东亚半成品和中间产品对中国大陆出口垂直专门化的比率2001—2008年的平均值为12.7%,占中国大陆出口垂直专门化率约55%,其中台湾、日本的贡献率不断在下降,东盟的贡献率稳步上升,韩国的贡献率先升后降;从台湾来料对大陆产业出口垂直专门化的贡献看自入世以后的贡献在下降;从东盟来料对大陆产业出口垂直专门化的贡献看自2004年以后,大部分来自东盟的中间投入品对大陆产业出口垂直专门化的贡献略有上升。

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产业层面,台湾中间产品的贡献一直下降,而东盟中间产品的贡献大部分上升,可推断中国-东盟的早期收获计划促进了东盟参与中国大陆的垂直专业化分工。

并通过假设台湾通过大陆参与东亚分工体系,设置了大陆对台湾单边实现贸易自由化、大陆和台湾双边实现贸易自由化、大陆与韩国双边实现贸易自由化、大陆日韩实现贸易自由化、大陆日韩实现贸易自由化+大陆和台湾双边实现贸易自由化五个模拟场景以此评估了ECFA对深化两岸经贸关系的效果。

测算结果显示如果率先达成ECFA协议,无论是部分还是完全自由化,台湾不仅GDP,大部分产业以及就业获得正面影响,同时在参与中国垂直专业化分工中的作用将更为明显。

更进一步,台湾可以借助大陆与其他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区的平台,在东亚分工体系中获得长远的收益,但同时也要注意韩国与日本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中对台湾的替代作用。

    台湾政策研究基金副研究员谭瑾瑜博士通过列举ECFA早期收获清单来分析ECFA对两岸经济特别是台湾经济的影响,并在清单基础上展望后ECFA时代的工作重点。

她列举了台湾受冲击产品类别、台湾内需商机产品产业类别、台湾潜力产品产业类别、大陆关税障碍产品产业类别、大陆潜力产品产业类别和大陆面临台湾限制进口产品产业类别,台湾贸易早期收获方面大陆希望先从台湾进口较多、台湾关税高于3%并对大陆产业利益较大的项目开始合作,在服务贸易早期收获上大陆希望能够循序渐进、灵活调整、平稳开放。

并认为台湾早期收获清单将给台湾带来许多商机,而对大陆的若干产业或造成冲击,因此在后ECFA时代,最主要的是调整和救助受冲击产业,并利用大陆市场拓展台湾重点发展产业的市场,形成规模经济,在大陆创立台湾品牌;建议先在货品贸易领域签署两岸合作协议来实现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目标;考虑在ECFA基础上尽快签订与新加坡FTA和香港的CEPA,并进一步加大台湾与其他贸易伙伴的经贸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