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6265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

1.采薇(节选)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7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句,感知原诗。

2.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

3.反复诵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

【教学重点】

1.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2.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教学难点】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经》,引入课题

师: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又称“诗三百”。

分《风》《雅》《颂》三部分。

从汉朝起儒家就将其奉为经典。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采薇》中的经典名句。

二、读准诗歌,把握基调

1.同学们自由诵读,注意“昔、霏”的读音。

2.同学们再结合注解读。

指名个别读。

你听出了什么?

说一说诗表面意思。

3.读了这么多遍,你有没有发现诗中这两句有什么特点?

(师板书两组反义词)

4.检测问:

“昔”指何时?

“往”去何方?

“我”指谁?

“今”又指何时?

“来”去何方?

哪一句是这位远征战士的回忆?

(课件出示)

三、名句品读,全班研讨

(一)昔我往昔,杨柳依依。

1.诵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杨柳依依”是什么意思呀?

同学们闭上眼睛,除了杨柳你还看到了什么?

还听到了什么?

此时你最想做什么?

2.征战沙场,他愿意吗?

为什么?

(故园情难了。

沙场血腥、残酷。

3.大丈夫仗剑远行志在四方,他真的不去征战沙场吗?

出示课件。

(周宣王执政的前夕,玁狁曾趁周王朝政治动乱和遭遇大旱灾,侵扰我国北方边境。

师:

什么叫“侵扰”?

师:

此时,往否——?

为什么?

4.在“不得不去”面前,这样一位深明大义的士兵出征前最割舍不下的是什么?

(父母、兄弟、子女、妻子、亲朋好友、门前的那棵柳树……)

5.我想,此时此刻也就只有一词可以形容即将出征将士的心情——“依依不舍”。

6.其实,自古就有“折柳相送”的说法,哪位同学能借用诗句来印证一下?

(二)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1.就这样,这个士兵带着对家园的思念,带着对亲人的眷恋,踏上了漫漫征程。

或许是一年,或许是三五年,亦或许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庆幸的是,许多年后的一天,征夫回来了。

(课件出示后句诗,齐读)

2.“雨雪霏霏”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同学们随便说一说。

3.课件播放“雨雪霏霏”声效图,同学们感受。

师:

听着这风声,雪声,你心里是怎样的?

(打冷颤——好冷!

)师:

(调侃)你现在饿吗?

渴吗?

师:

你知道吗?

这位归来的征夫却——(课件出示: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4.你体会到了什么?

(征夫冷,饿……)这分明就是雪上加霜!

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凄惨、悲凉……)

5.一位凯旋的战士回归故里怎能如此凄惨?

这样一位战士回乡,照理说应该有些什么?

可是掌声、鲜花、亲人的迎接……有吗?

却只有——雨雪霏霏。

(接读)(课件出示:

昔日    没了,只有——雨雪霏霏!

6.师:

凯旋的这位征夫呀,没有了丝毫的喜悦;侥幸活下来的征夫呀,没有了半点庆幸!

为什么?

征夫怎么也想不明白!

他抚今追昔,仰天长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为何雨雪霏霏?

可是仰天长叹,谁又能听得见呢?

还不是只有那——雨雪霏霏!

他彻底绝望了,他的心犹如飞舞着的雪花一样冰冷,犹如低沉着的山风一样哀吟。

(三)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哀兮!

悲兮!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这“雨雪霏霏”不正是这位回乡征人内心凄苦的真实写照吗?

就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有谁知道他的哀愁呢?

我想或许也只有这“雨雪霏霏”知道了!

四、课堂作业

1.收集至少四句借景抒情的诗句。

2.读读《采薇》整首诗。

【板书设计】

采薇(节选)

昔往杨柳依依——不舍

战争之祸

今来雨雪霏霏——悲凉

【教学反思】

《采薇》这首诗所叙写的是卫国战士离乡出征的艰苦生活和内心的苦痛,这样的军旅生活离学生们的现实比较远,诗篇中战士英勇爱国但又思亲恋家的复杂心理让现在的学生去理解有些困难。

所以,如何设置情境,如何引领学生去体会、去理解就成为本课教学中的难点。

 

2.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8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了解古诗的类别及其特点。

3.反复诵读,了解古诗中的意象及表达方式。

4.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古诗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中的意象;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写的诗,谁来读一读课题。

(生读《送元二使安西》)你了解到了什么?

(这是首送别诗。

当时,朝廷在新疆设立安西都护府统管西域各国,王维的好朋友元二奉命去安西都护府传达朝廷的最新旨意,故而王维为其送别。

二、自主学习

1.谁能字正腔圆地读一读这首诗?

要求:

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2.解义。

师:

读得真不错,让我们借助注释自己理解诗句意思,待会儿来说说诗中的大概意思。

(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3.同桌互相说说。

三、品读诗句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别人的帮助我们已把古诗基本读懂。

你们的自学能力真有一手。

大家看看这首诗,前两句都是写什么?

(写景。

)后两句呢?

(抒发情感。

(一)品景。

1.谁来读读写景的句子。

(生读)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看到了什么?

2.自由说。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点拨指导)

那么多画面,作者只用两句话就精炼地写出来了。

这绵绵细雨把尘土都轻轻

地润湿了,杨柳也变得苍翠欲滴。

多美的画面啊!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诗。

听了大家的朗读,我觉得渭城雨后的天空变得更加明朗,空气变得更加清新。

3.重点品“雨”“柳”之意象。

春日的渭城有很多美的景物,但作者为何重点选中“雨”和“柳”呢?

(这雨是绵绵细雨,绵绵不断,正如此时作者的情丝。

情也似乎连绵不断,有

着淡淡的忧愁;“柳”和“留”谐音,折柳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二)品酒。

1.读着后两句诗,你又看到什么?

(王维与元二举杯共饮美酒的场面,王维与元二话别的情景。

)(出示: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他们酒喝了多少?

(“更”一字,体会到他们喝了很多。

3.地点。

此次分别,不知何时相见。

西出阳关到安西,安西到底有多远呢?

我们看(出示简略路线图)从渭城到安西,足足有三千多公里。

在当时,即便乘坐最好的交通工具也要走上半年多。

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路途遥远,充满艰辛,不知何日是归期。

这种难分难舍的情都尽在这两句诗中。

4.小练笔。

你想此时王维举杯劝酒,他会对元二说些什么呢?

(生交流,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

一杯酒,一生情,一个“更”字,一个“尽”字,无不浸透了诗人对朋友全部的真挚感情。

我们也把这份情深深埋在心里,让我们配着音乐再来读读整首诗。

【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景:

雨、客舍、柳

情:

依依惜别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上,我力求让学生感受到了送别的难舍难离。

教学时按照“古诗四读法”让学生自读自悟,鼓励学生谈自己对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的理解和感受,从诗句中感悟其中的深意。

 

3.春夜喜雨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9内容。

【教学目标】

1.有节奏地诵读古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

2.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大意。

3.体会诗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诵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

品味诗人排词遣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感受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诗

1.启发谈话:

同学们,现在正是春天。

我们说春天的美景是一首优美的歌曲,那么,春雨就是这歌曲中调皮动听的音符。

人们为什么喜欢春雨,春雨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平时都善于观察,说说你观察到的春雨吧!

2.导入课文,简介诗人。

一个春天的夜晚,下起了雨,一位大诗人抑制不住对春雨的喜爱,写下一首赞美春雨的诗。

这位诗人就是唐代“诗圣”杜甫,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春夜喜雨》。

二、初读古诗

1.教师范读,简介这首古诗。

提问检查学生课外收集资料、预习课文的情况。

你在课外了解了哪些有关古诗的知识?

简介《春夜喜雨》的体裁。

2.自由朗读《春夜喜雨》,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

(1)正确朗读这首诗。

(2)结合你所知道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3.检查自学情况。

(1)纠正字音:

指名读诗,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2)提问:

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

(春天的一个雨夜。

成都。

(3)说一说自己读了诗的初步感受,提出不懂的字、词,在班上交流。

三、体会感悟

(一)朗读课文,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和感情读这首诗。

(欢喜。

(二)诗人为什么喜爱春雨呢?

诗句中并没有一个“喜”字,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在哪里呢?

1.感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知道时节,在这春天正需要它的时候下起来了。

这里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拟人。

把雨拟人化,表现诗人对春雨的喜爱。

2.着重体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学生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教师引导:

在这夜晚,春雨随风悄悄地飘洒下来,无声无息地滋润万物。

大家想想:

春雨有什么好处?

(春雨使花草树木庄稼得以发芽、生长,春雨为大地创造了生机,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春雨有这么重要的作用,但是她“润物细无声”,她一点也不因为自己的功劳而张扬喧闹、大造声势。

你们难道不觉得春雨具有一种可贵的品格吗?

(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3)这时候诗人心中充满了什么感情?

(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3.学习“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大家展开想象:

诗人可能先是在屋里,听到春雨轻轻洒落的声音,他心情十分愉快。

接下来,他怎么做?

(诗人推开屋门走了出去。

从这句诗可以看出诗人走出了屋,看到了野外、江面的景象。

4.想象“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最后两句也是诗人看到的吗?

为什么?

说说对这两句的理解。

(2)联想:

诗人想到的可能还不止这些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诗人可能还想到了什么?

如果是你,你还会想些什么?

四、总结升华

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什么诗人能把春雨写得这么美好?

(引导:

像诗人一样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感受生活中的美。

【板书设计】

春夜喜雨

知时节润万物

雨意浓春色美

【教学反思】

在执教《春夜喜雨》这首古诗时,我注重了一个词—诗情画意,即让学生从读入手,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积累想象诗歌画面,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从而受到感染和熏陶。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10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韩愈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背诵和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表达的热爱早春、热爱自然的情感并背诵和默写这首诗。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题目点明了此诗是诗人在初春时节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全诗。

3.简介作者。

三、细读品味

1.“天街小雨润如酥”——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

2.“草色遥看近却无”——遥望草色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3.“最是一年春好处”——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4.“绝胜烟柳满皇都”——远远胜过烟柳满城的衰落晚春景色。

四、合作探究

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在各句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

第一句写早春的雨景:

蒙蒙春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雨滋润着春草,一片朦胧。

第二句写早春的草色:

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这一句恰是全篇的绝妙佳句。

试想:

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的时候,春在何处?

连影儿都不见。

但若下过一场春雨后,春就悄悄地来了,小草就是春的使者。

第三句似乎在提醒大家:

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的“最好处”在于早春。

很自然地引出末句:

“绝胜烟柳满皇都”。

为什么早春的草色要比皇城的满城烟柳好呢?

只因为春草蕴涵着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的勃勃生机,而杨柳堆烟的暮春又有什么稀罕的呢?

将初春草色与暮春的满城“烟柳”作对比,更突出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春色的特征。

通过对早春景物的

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早春雨景——(小草)春的使者——早春胜暮春

早春的喜爱之情

【教学反思】

诗人韩愈所作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

整堂课我重在引导学生在结合诗歌创作的背景和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去想象画面,通过层次递进地反复诵读,把握诗歌主旨。

 

5.江上渔者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11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试着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中重点字的意思,简单说出每句古诗的意思。

3.体会渔民生活的艰辛,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4.展开想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前面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总结出了古诗的学法,分别是:

解诗题、知作者、解诗意、悟诗情(出示课件),今天我继续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古诗《江上渔者》,教师板书课题,大家齐读。

2.谁来解诗题?

“江上渔者”是什么意思?

(江上打鱼的人。

3.你知道作者吗?

(范仲淹。

简单介绍:

宋朝伟大的诗人,著名的军事家,文

学家,一生做官,为民着想,但遭人陷害,为官之路比较艰难。

4.知道了作者,理解了诗题,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按照古诗的学习方法来解诗意,悟诗情。

(看谁通过朗读、想象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

二、朗读古诗

1.齐读古诗,请大家注意字词的读音。

2.出示词语,认读并说说词语的意思。

三、理解诗意

1.“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1)出示第一句古诗,练习读出来。

(2)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长江附近来来往往的人。

说明人很多,这么多的人都喜欢什么?

(3)两句一起读一读。

(4)这句古诗的意思能说出来吗?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欢鲈鱼的味道鲜美。

(5)出示词语:

鲈鱼。

介绍:

鲈鱼是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脊青腹白,肉多刺少,味道鲜美的鱼。

你吃过鲈鱼吗?

(出示鲈鱼的菜品)

(6)古诗前两句,作者先写了吃鱼的人。

(板书:

吃鱼的人——但爱鲈鱼美)

过渡:

哪句古诗写了打鱼的人呢?

2.“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出示古诗,练习朗读。

(2)你读懂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指导看图,波涛汹涌的江面,一只树叶一样单薄的、简陋的小船在风浪里来回晃动,严重的后果会是什么?

出示课件渔船

(3)理解诗意:

你看那一叶小舟,在海浪里一会看见,一会看不见。

你感觉怎样?

(危险、害怕。

(4)那渔民为什么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打鱼呢?

(为了维持生活,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四、展开想象

1.想象:

浩瀚无边的江面不可能一直风平浪静,当巨浪来袭,这树叶一样简陋单薄的小船会怎样呢?

上面的渔民呢?

(船翻人亡,生命不保。

2.诗人说:

“君看一叶舟”用了“君”字。

就是恳请那些吃鱼的人,赞美了鲈鱼味道鲜美的人看看出没在风波里的渔船和渔民,是多么的艰难,他们所吃的美味的鲈鱼就这样得来的,是渔民用辛劳、汗水和生命换来的,所以应该——理解、心怀感恩、珍惜。

3.你想对那些正在吃鱼的人说些什么?

五、巩固延伸

1.其实这首古诗就是诗人的亲身经历,有一天诗人范仲淹到一个酒楼吃饭,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

你认为是哪一句古诗?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2.这时候,他往江面的方向看到了树叶一样的小船,在风浪里时隐时现,被风浪卷起又落下,非常担心,又写下了第二句古诗,猜猜是哪一句话?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3.你认为这时候的范仲淹还能吃下味道鲜美的鲈鱼吗?

为什么?

4.联系到我们的生活中,你会受到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

江上渔者

吃鱼的人——但爱鲈鱼美珍惜

打鱼的人——出没风波里艰辛

【教学反思】

本文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能够借助对现代文的学习理解古诗文,在有限的课堂中尽情体味古诗的韵律美、领略诗文的意境美、体验情感美、领悟哲理美,从而受到诗人同情劳动人民情感的感染,激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6.泊船瓜洲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12内容。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知诗人。

老师: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阅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交流。

学生:

简介王安石。

老师:

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使学生了解写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2.解诗题。

学生理解“泊”的意思,进而解题:

泊船瓜洲是把船停泊在瓜州。

老师小结:

刚才我们了解了诗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弄懂了诗题的意思。

那么王安石把船停泊在瓜州时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

二、读诗文,明诗意

1.轻声读诗,圈出自己读不准的字。

同桌交换意见。

2.指名读诗,共同正音。

3.理解“数重山”中“数”的意思。

老师:

看来从瓜州到王安石的家乡钟山就一条(横向的)河、几座山的距离,离得很近了,往下读。

4.理解“绿”和“还”的意思。

绿:

吹绿、染绿。

还:

归,在本诗中是回家的意思。

老师:

现在这个“还”的音你能读准了吗?

5.再次轻声读这首诗,自己试着写写这几句话的大意。

三、入诗境,悟诗情

1.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诗描绘的画面。

老师:

春天到了,和煦的春风吹醒了柳树,吹来了燕子,吹美了大江南岸,闭上眼睛想象春风带给江南什么样的美景?

学生:

自由描述想象到的画面。

2.体会诗人用词的传神。

老师:

春风给江南送来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诗人把江南春天的美景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读时耐人寻味,那就是“绿”。

3.读中领悟诗情。

老师:

同学们,根据你的理解自由读诗,读出诗的韵味。

体会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找出诗中相关的词句。

学生自由读诗,读后发表意见。

4.老师小结:

“一水间,数重山”足以感受出诗人归心似箭。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不能马上回到家的惆怅之情自然流露。

由此可以看出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恋乡、思乡之情。

四、诵古诗,写美景

1.背诵古诗。

2.小练笔:

把你想象到的江南春天的美景用一段话描写出来。

【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一水间数重山归心似箭

又绿何时还恋乡思乡

【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这首诗字面意思相对比较简单,诗意容易理解。

于是在理解诗意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无重点、无深度、传统古诗串讲串问、逐字逐句的讲解,而是紧扣诗眼“还”字,提炼出“很想还—早想还—不能还”这一教学主线,加大了“学诗”的密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7.游园不值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13内容。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体验古诗的节奏、音韵之美。

【教学难点】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用诗文来赞美春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游园不值》。

板书课题,生读题。

二、初读古诗

1.解读诗题:

生齐读课题。

“值”是什么意思?

(遇。

)“不值”呢?

(不遇。

)“游园不值”呢?

(游园没有遇到主人。

)这首诗的作者是叶绍翁。

有谁了解他?

2.读古诗。

大家想读这首诗吗?

自由朗读全诗,要求做到通顺流畅。

3.指名读。

谁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评一评,然后生比赛读。

三、理解诗意

1.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从诗文中读懂了什么?

(我读懂了“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

就是说,有一枝红杏从墙里伸到墙外来了。

我读懂了“春色满园关不住”,这句说这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也关不住的。

2.师:

对,这句浅显易懂,表述方式和现在的一样。

(我懂了“小扣柴扉久不开”中的“小扣”一词,它指的是轻轻地敲打柴门。

“柴扉”就是指柴门。

“久不开”的意思,是说很久也没有人来开门。

3.师:

为什么很久没有来人来开门呢?

(1)可能是主人不在家吧。

(2)因为他轻轻地敲打柴门,所以主人听不见呀。

(3)也许是因为主人在睡觉,没有听见敲门声。

(4)也许是主人在园子里欣赏春色,被满园的花草树木陶醉了,因而没有听到敲门声。

4.师:

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那么诗人心中是怎么想的呢?

请读一读第一句诗。

5.师:

什么是屐齿?

(屐齿是指木头做的鞋子下面的横条。

6.师:

对,不过诗人穿的不是我们这样的鞋子,他穿的是一种木头鞋。

7.师:

这句中“苍苔”指的是青苔,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苔藓。

“应怜”“怜”不是指现在的可怜,而应该解释为“爱惜”。

8.师:

因为是诗人自己的猜想,所以他用了“应”字,这里解释为大概、可能。

谁能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小扣柴扉久不开”了吧,你们能用“因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吗?

(大概是因为主人爱惜自己的青苔,怕我的鞋子踩坏吧,所以我轻轻地敲打柴门,很久也没有人来开。

我之所以轻轻地敲打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门,也许是因为主人怕我的木底鞋踩在他的青苔上。

四、领悟诗情

1.诗人满怀喜悦去朋友家观赏美景,结果却没有见到主人。

现在你知道《游园不值》的意思了吗?

(“游园不值”就是指想去朋友花园游玩,结果没有碰到主人,扑了个空。

2.诗人兴致勃勃地来,却碰了个钉子。

你们想,他此时的心情怎样?

(失望、扫兴。

)他的心里肯定在埋怨,这个朋友真不讲交情,不够义气。

我觉得他朋友真够小气的,美景是让人欣赏的,何必自己一个人独占呢?

3.诗人游园却没有遇到主人,本来十分扫兴,无意间抬起头,却发现了“一枝

红杏出墙来”。

这枝红杏带给了诗人意外的惊喜,不由发出感叹。

生齐答: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再读全诗。

学生朗读全诗。

5.诗人叶绍翁很巧妙地把自己一次游春的经历用凝练的诗句描绘出来,表达了他对春天美景的喜欢之情。

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

说说原因。

(预设:

我喜欢“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话告诉我们春天已经到来了,红杏已经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向人们报告喜讯呢。

五、拓展积累

这满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