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的经典故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6244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身的经典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修身的经典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修身的经典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修身的经典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修身的经典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修身的经典故事.docx

《修身的经典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身的经典故事.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修身的经典故事.docx

修身的经典故事

古今廉洁修身的几个经典故事

(一)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

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

“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

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

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二)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

“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

“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三)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

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

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

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四)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

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

“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

”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五)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

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

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

(六)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

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

“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

”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七)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

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

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

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

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中体现的是刚烈之气。

于谦自幼聪敏,读书过目成诵,仰慕古代正气凛然的仁人志士。

“土木堡之变”,为了国家和民族,他也甘愿冒这个天大的风险。

国难当头,于谦没有临难退缩、明哲保身,他的所作所为不是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而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只要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铁骨铮铮、忠心赤胆的于谦尽管以悲剧告终,但于谦“甘洒热血写春秋”的爱国爱民情怀,却给后世树立了一个楷模和丰碑,给我们铸造了一个伟大的民族之魂。

(八)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

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

“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

”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

英宗问道:

“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

”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九)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

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取得罪他。

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

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

“好白嫩的手啊!

”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

“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

”和坤羞愧而去。

(十)省委书记自定菜单

一九九六年初,湖南省委书记王茂林带省委调查组到花垣县进行调查时,随身带着一份自定菜单:

一荤一素一汤。

每到一地,他就亲手将菜单交给负责同志,反复叮嘱按菜单备餐就连元宵节那天,也不例外。

他的这一举动,极大地鞭策和鼓舞了当地的干部讲廉洁

(十一)三辞新居

王树声就任总军械部部长后,按照规定有关部门打算给他修建一套设备齐全、装修较好的住房。

但王树声谢绝了。

他考虑,国家正在搞经济建设,到处都需要花钱,自己能为国家节省一点是一点,只要能住下,有个办公、会客的地方就行了。

他坚持不建单独小院、楼房,只建一般平房。

这样,他全家六口人,就居住在一幢狭窄低矮的平房里。

这所房子外无围墙,屋内装饰一般,陈设简朴,只有一些日常的木质家俱,和普通的人家没有什么区别。

总军械部撤销后,他到军事科学院工作,原来居住的大院房产转属另一单位。

组织上考虑他多有不便,决定为他另觅地方,建造新居。

有关部门的同志很重视,积极帮助王树声挑选房址。

开始,规划人员给王树声找的房址在玉渊潭附近。

这里紧靠八一湖,近临引水河,绿荫环抱,环境幽静,风光宜人。

老将军一眼就看中,正待说定,忽然看见不远处有几间民房,即问这碍不碍事。

规划人员说,如果要在这里建房,就动员那几户人家搬迁。

王树声思忖片刻,摆手说,“还是算了吧,凭什么要撵人家老百姓!

后来,规划人员在故宫筒子河畔找到一处明清时古建宅院,当时无人居住,就请王树声过目。

陪同的人怕老将军看不上,就指着护城河说:

“您瞧,这地方难得呀。

将来盖起了新房,坐在窗下就可以钓鱼了。

”王树声连连说:

“嗯,不错,不错!

”接下来他问:

“这么好的地方,为什么没有人居住呢?

”陪同人员说,这原来是西藏某上层人物的住所,“文革”中搬走了,如果首长选中这个地方,把老房拆改一下就行了。

王树声一听,连连摇头说:

“不妥,不妥,少数民族同志的住房不能占,这是民族政策,他现在不住,以后还是会把他请回来的。

再说这是古建筑,破坏不得的,麻烦你们再选一处看看吧。

又过了一段时间,规划人员又在北京饭店西边,找到一处四合院,也无人居住。

王树声到现场看后也比较满意,但一问,这原是某民主党派的办公场所。

王树声断然说:

“算啦,算啦,怎么好占人家民主党派的机关呢。

”陪同的人忙说:

“他们早就被红卫兵赶跑了!

”“那是胡闹!

”王树声浓眉一锁道:

“民主党派关系到我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我王树声怎么能占人家的房子,他们迟早要回来办公的。

就这样,建新房的计划一再落空。

王树声一家仍住在原来简陋、低矮的平房里,一住就是十几年,直到他去世。

(十二)“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周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

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

“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1959年,在大跃进的气氛下,水利部未经报告请示,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

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

“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相当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

”钱答:

“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

”总理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轻声地说了一句:

“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

”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

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总理既未严厉批评,又未责成处理,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丢官的危险,完全可以蒙混过关。

但在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召下,钱回部后,立即在党组会上作了传达。

水利部党组随即决定:

将这座价值400多万元的建筑,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个研究所,并向中央写了一个深刻检查的报告。

(十三)“悬鱼太守”羊续

羊续,字兴祖,东汉太山平阳(今山东新泰东南)人。

他的祖先七代都曾任二千石(古代的俸禄以粮食形式发放,朝廷中的九卿和地方上的太守都是二千石的级别)级别的公卿或校尉,祖父羊侵在汉安帝时任司隶校尉,父亲羊儒汉桓帝时任太常,负责朝廷礼仪。

受祖上恩荫,羊续很年轻的时候就被朝廷拜为郎中,经过四次升迁,官至庐江(今江西)太守,后任南阳太守。

羊续虽然出身较好,仕途通达,但施政清平,为官清廉,生活俭朴,素有“穷官”之称。

布衣牛车正官风

羊续初到南阳赴任时,当地官员都作好充分准备,高马大车,在半道上设宴以待。

而羊续呢,根本不理这一套,穿着普通衣服,化装成平民从小道而行,只带了一名随侍童子,坐着牛车,风尘仆仆而来。

一路上,凡所经过的所辖各县,他都要下车,到百姓家里,和他们促膝谈心,了解当年收成,地方民俗,基本生活,以及当地官员的为政情况,和老百姓情同一家。

因此,他还未到任,就把南阳的实情和官吏们的政绩摸得清清楚楚,下一步该怎么办,他心明如镜。

上任后,羊续不畏权贵,以身作则,整顿政纪,那些平时为非作歹、激起民愤的贪官污吏十分恐慌,再不敢放肆地盘剥百姓,南阳的政风也很快得到了治理,百姓拍手称快。

羊续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朝廷对他的政绩大加赞誉。

活鱼悬梁示清廉

羊续生活的年代,官场贿赂成风,腐败日盛,他对此极为不满,决定要以自己的清俭来抵制浮华的社会风气。

任南阳太守时,有个属下叫焦俭,在他府上任府丞,为人正派,与羊续私交也不错,他看到羊续衣食简陋,生活实在清苦,也知道羊续喜欢吃鱼,便给他送了一条活鲤鱼。

他怕羊续不收,就笑着说:

“大人平时操劳过度,这可是南阳有名的‘三月望饷鲤鱼’,平时我都把你视作兄长,这条鱼给你补补身子吧!

”面对这条“礼鱼”,羊续左右为难:

拒收吧,有负焦俭的一片好心;收下吧,又不符合自己为官清廉的准则。

无奈之下,只好暂且收下,等焦俭走后,让下人用绳子把鱼穿起来挂在屋檐下,没过几天,一条鲜活的鲤鱼变成了一条枯鱼干,羊续也不让人取掉,任它在屋檐下飘来荡去。

第二年三月,焦俭又买了一条更大的鲤鱼来送给羊续,心想送的多他也不会要,一年一条总可以吧。

可他送来之后,羊续也不说话,只是笑着指了指依然在屋檐下飘荡的枯鱼干,轻轻地摇了摇头。

焦俭看着这条丝毫没有动过的枯鱼干,明白了太守的一片苦心,两眼含着热泪带着鱼退了出去,从此努力工作,再也没有给羊续送过任何东西。

这件事传开之后,太守府上下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再也没人贿赂他了,羊续也得了个“悬鱼太守”的美名。

拒留妻儿赤臣情

羊续为官期间,节衣缩食,日常生活和普通百姓没有两样。

但“夫”“贵”“妻”并未“荣”,他做官多年,妻子和儿子一直住在乡下,靠种田为生,粗茶淡饭,过着艰苦的日子。

羊续一心扑在工作上,日理万机,多年来不曾回家。

妻子思夫心切,儿子盼父早归,于是娘俩带着干粮,从老家千里迢迢来探夫寻父,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了南阳太守府。

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羊续并没有想像中的大富大贵,甚至连专门的府第也没有,只住在郡府的一间小屋里。

在简单招乎之后,羊续就打发她娘俩回老家。

妻子深知丈夫的为人,有泪只能往肚里咽,而年幼的儿子羊秘却哭喊着要留下来,羊续无言以对,只好领着妻儿来到自己的住处。

一个简陋的小屋里,除了一条粗布被,两件旧短衣,一点盐和几斛麦子之外,什么都没有。

他流着泪惭愧地对妻子说:

“我一无所有,养活不了你们娘俩呀!

”妻子掩面而泣,当天就带着儿子返回了老家。

无钱何以买三公

东汉末年,买官卖官歪风盛行,朝廷公开出卖官爵,大小官位都明码标价。

中平六年,汉灵帝想把羊续调到朝廷里当太尉,主管军事,位居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之重。

当时朝廷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官拜三公的官员,都必须要向东园(官署名,掌管皇家陵墓内器具的制造与供应)捐献数千万的礼钱,以解决皇家陵墓管理经费不足的问题。

同时朝廷还派遣中使加以监督,还美其名曰“左驺”,实际上是变相卖官。

按照惯例,凡是左驺所到之处,当地官员都要高接远送,盛情款待,并贿以厚礼。

可羊续为官清廉,家徒四壁,当左驺来到他府上时,羊续只拿出了一张单草席让座。

这使左驺感到十分意外,但慑于羊续的威望和地位,也不好轻易发作,只等羊续提捐钱之事。

可羊续在大冷天穿着千疮百孔的棉袄,举起胳膊让左驺看,棉袄磨得连棉絮都快掉下来了。

羊续说:

“我的全部资财,唯有这件破袄而已。

”言外之意,别说千万礼钱了,我连一个铜板也拿不出来。

左驺悻悻而归,在朝廷面前添油加醋地说了羊续一通不是,灵帝不仅没有为羊续的清廉所动,反而大怒,只让羊续作了一个太常的虚职。

草敛薄葬留汗清

羊续清廉一生,然而一个人的清廉并没有改变整个社会的腐化和官场的污浊,终于忧愤成疾,48岁便病故了。

按当时朝廷的规定,像羊续这样的官职,死后葬金可达一百万缗(串)。

可羊续清廉有始有终,临终前还嘱咐属下,草敛薄葬,一切从简,不允许大操大办,浪费国家财物。

同时嘱咐家人,国家发放的葬金全部上缴国库,家里一文都不能要,就连别人赠送的礼钱,也都一律退还。

可叹羊续,官居太守,清廉一生,死时冷冷清清,只以清灯和旧服相伴。

曾两次给羊续送鱼而受其教育的府丞焦俭,闻听羊续死讯悲痛不已,嚎啕大哭,亲自为羊续治丧,并遵照羊续遗嘱,公私赙赠一无收受。

一度曲解羊续的灵帝听说后,也为之动容,敕令厚葬羊续。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

”羊续正是恪守了这一从政道德,终成“廉吏”典范。

五代周昙有诗赞曰:

鱼悬洁白振清风,禄散亲宾岁自穷。

单席寒厅惭使者,葛衣何以致三公。

明于谦也有诗云:

喜剩门前无贺客,绝胜厨传有悬鱼。

清风一枕南窗卧,闲阅床头几卷书。

可以说是羊续清苦廉明一生的真实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